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刘伯温几个孩子 朱元璋没给刘伯温追封吗

导语:刘伯温是明朝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有几个孩子,但朱元璋并没有给他追封。这篇文章将探讨这个问题。

目录导航:

  1. 刘伯温几个孩子
  2. 刘伯温的尊称
  3. 刘伯温实际贡献排名
  4. 刘伯温有后代吗
  5. 刘伯温的后代有几代
  6. 刘伯温爵位后来又升了吗
刘伯温几个孩子

刘伯温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刘琏,刘璟。

长子:刘琏,生于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明洪武十年(1377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次子:刘璟,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刘伯温的一生当中有两个儿子,刘伯温大名叫做刘基,1311年的7月1日在处州青田县的南田乡出生,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在洪武三年的时候被封为了诚意伯,到了1375年刘伯温去世,去世以后被追封为太师。

刘伯温的一生当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刘琏,但是在刘伯温死后不久因为和胡惟庸一党的人发生冲突,最后被逼迫跳井而死。

刘伯温的第二个儿子名叫刘璟,刘璟年少的时候深的朱元璋的喜欢,每当朱元璋想念刘伯温的时候都会召见刘璟进宫,但最后因为说错话得罪了朱元璋,被抓捕入狱,最终在狱中自杀。

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而著称于世,民间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当然在朝堂上,刘伯温并没有如此玄乎其乎的能力,诚然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刘伯温的确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也并不是决定性的,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等元勋,他们的功劳无疑要比刘伯温来得大。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来探讨刘伯温对于明朝的功劳到底大不大,而是来讨论下这位明朝开国元勋他所遗留下来的子嗣最终的结局如何。

刘伯温一生育有二子,长子刘琏、次子刘璟皆为继室陈氏所生。

刘伯温的尊称

明初诗文三大家。

刘伯温(1311年~1375年),原名刘基,字伯温,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刘伯温生于1311年7月1日,浙江人士,但其祖上是陕西人,在刘伯温年少时,天资聪慧,又非常好学,12岁便考了个秀才,方圆十里的人都叫他神童,1324年,年仅14岁的刘伯温到郡痒读书,他跟随教书先生学习春秋,春秋为儒家经典,一般人很难读懂,但刘伯温却默读了两遍便能知其意,言前人所未言,教书老师大为惊讶,称从未见过此等奇才,一部春秋,在刘伯温手里,基本每几天就学完了。

1327年,刘伯温离开学府,又跟随处州名士郑复出学习,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刘伯温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不阅读,尤其对天文,地理,数学方面更是爱不释手,1333,刘伯温进京赴考,考中了进士,在元末时期,天下大乱,战火不断,刘伯温返回家乡,在家呆了三年,1343年,朝廷将他任命为浙江行省考试官,后因朝中多人上书不满刘伯温,于是刘伯温上书辞官。

直到1360年,刘伯温被朱元璋请为帐中谋士,帮助朱元璋开创了明朝,1367年,参与并制定了朱元璋灭元的战略,最后得以实现,在这八年中,刘伯温策划全局,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国号大明,将朱元璋任命为太史令,并让刘伯温制定军法,整肃纲纪。

1370年,朱元璋授命刘伯温为弘文馆学士,同年十一月,又将刘伯温封为开过大臣,上将军,守正文臣等,但在第二年,刘伯温便辞官回乡了,在1375年,刘伯温又不慎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后派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去看望刘伯温,他依据御医抓的药吃后,觉得身体更加不适,1375年二月,刘伯温拖病去面见朱元璋,向朱元璋表明了服用御医后身体不适的情形,结果朱元璋听后,只是说让他好好养病,几日后,刘伯温也自知时日无多,找来了两个儿子,交代完临终遗言后,不久便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在历史中,刘伯温是明朝的文学家,其诗文以注重民生风气,为明朝开创了新的文风,其诗中,批判了社会,军事,政治的多种弊端,并在诗中阐明了他的主要观点。

在民间的传说中,刘伯温一直被称为是一位神人,有着“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对于书籍还有这过目不忘的本领,他曾经在元朝大都的书店中翻阅了一本天文书,在翻过一遍后,他竟能背诵出来,在1513年,朝廷追封他为太师,并将刘伯温的后代都世封为伯爵!

刘伯温实际贡献排名

刘伯温,大明的开国元勋,朱元璋多次称赞他为:“吾之子房也。”他以其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辅佐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灭元朝,恢复汉族江山。

其功勋卓越,堪与李善长、徐达相比,无论如何都可以列入大明朝五大功臣。然而,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以功赐爵,其名位居36位,只封到个“诚意伯”的爵位。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三年十一月,天下太平,因功论赏,大行分封公侯,部份追封为王。最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

6公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而后又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战死的丁德兴为济国公,汤和为信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总共十位国公。

很显然,刘伯温不在这十公之列,亦不在朱元璋心中的开国元勋之列。

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在鸡鸣山建立功臣庙,供万民祭祀。死者像祀,生者虚位。朱元璋亲自确定21位功臣,并排列功臣位次。

21功臣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之后又圈出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位建国前战死的功臣配享太庙。

大明功臣庙总共28人,刘伯温还不在其列。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以此可知。

那刘伯温究竟分到的红利是什么呢?

直到分封到第36位,朱元璋才记起了这个开国元勋,分封他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爵位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

公侯伯子男五爵,刘伯温前后,公爵、侯爵无数,却只给他三等伯爵,册封了一些莫名其妙、徒有虚名而无实权的官职,而且俸禄只有240石。魏国公徐达俸禄5000石,六安侯王志的俸禄是2500石,忠勤伯汪广洋的俸禄是1900石。

相比之下,如此爵位与俸禄实在是朱元璋对刘伯温的羞辱!

或许正因为如此,分封之后第二年,刘伯温辞官归乡,绝口不提对大明的贡献,整日只写诗著书。

1375年,也就是刘伯温辞官第四年,刘伯温偶感风寒。朱元璋知道此事,派胡惟庸带御医为他看病,吃了御医所开的药,刘伯温竟病情加重。刘伯温心中朝觐朱元璋,婉转谈及此事,朱元璋却轻描淡写地让他好生在家休养。

刘伯温彻底心寒,自知时日无多,开始安排后事,不久病逝,年终65岁。

世人皆不知朱元璋为何对刘伯温如此凉薄,不知刘伯温手中握有让朱元璋忌惮的东西还是他的神机妙算会威胁大明安危。

刘伯温赫赫功勋,不受优待;既以归隐,不问世事,最终还是被朱元璋毒杀。悲哀,神机军师!

刘伯温有后代吗

有。刘伯温的一生当中有两个儿子,刘伯温大名叫做刘基,1311年的7月1日在处州青田县的南田乡出生,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在洪武三年的时候被封为了诚意伯,到了1375年刘伯温去世,去世以后被追封为太师。

刘伯温的一生当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刘琏,但是在刘伯温死后不久因为和胡惟庸一党的人发生冲突,最后被逼迫跳井而死。

刘伯温的第二个儿子名叫刘璟,刘璟年少的时候深的朱元璋的喜欢,每当朱元璋想念刘伯温的时候都会召见刘璟进宫,但最后因为说错话得罪了朱元璋,被抓捕入狱,最终在狱中自杀。

刘伯温的后代有长子刘琏、次子刘璟、长孙刘廌、十一世孙刘世延、刘孔昭等,介绍如下:

1、刘琏,刘基长子,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2、刘璟,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3、刘廌,字士端、号约斋,又号闲闲子,浙江青田人,是明代刘伯温的长孙,参政公刘琏的长子,世袭诚意伯、光禄大夫,职官正一品。

刘伯温的后代有几代

刘伯温的后代有长子刘琏、次子刘璟、长孙刘廌、十一世孙刘世延、刘孔昭等,介绍如下:

1、刘琏,刘基长子,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2、刘璟,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3、刘廌,字士端、号约斋,又号闲闲子,浙江青田人,是明代刘伯温的长孙,参政公刘琏的长子,世袭诚意伯、光禄大夫,职官正一品。

4、刘世延,是诚意伯刘基十一世孙,诚意伯刘瑜孙,属于青田人。

5、刘孔昭,明浙江青田人,号复阳。刘基后裔,袭封诚意伯。崇祯十七年(1644)任武操江。明亡,在南京拥立福王,与马士英,阮大铖朋比,权倾一时。清兵入南京,逃出海,举兵抗清。顺治十一年随张名振攻入镇江。遇风浪,死于海上。

一代,只有两个儿子。

刘伯温的一生当中有两个儿子,刘伯温大名叫做刘基,1311年的7月1日在处州青田县的南田乡出生,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在洪武三年的时候被封为了诚意伯,到了1375年刘伯温去世,去世以后被追封为太师。

刘伯温的后代有12代。

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在元至顺间中举进士,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1375年5月16日,刘基逝世,追赠太师,谥号文成。

刘伯温爵位后来又升了吗

刘伯温的爵位在朱元璋时期并没有再次升迁。他被封为诚意伯后,没有再获得更高的爵位。尽管刘伯温在明朝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功绩,但他的爵位并没有再次提升。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赏赐主要体现在薪水上,他在洪武二十四年将刘伯温的年薪提高到了25万,并表示死后薪水还会再涨。所以刘伯温的地位主要是建立在他的军事才能和功绩上,而非爵位的升迁。

升了。

刘伯温最后被追封为太师。因为刘伯温在明朝的开国时期功绩卓著,被封为武安侯,后来还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参与平定各地叛乱,为明朝夯实了基础,最后被追封为太师以示崇高的荣誉追封太师是明朝对于功臣所重视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明朝还有追封太子、王爵等等,都是表彰历史功勋的一种方式

刘伯温爵位在死后又升了。刘伯温是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被封为诚意伯,后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明武宗时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文成"。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144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山西夏天热不热啊 山西夏天温度时间下一篇:孙膑是怎样打败庞涓的 孙膑最后怎么处置的庞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