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曹刿论战怎样详写略写的 曹刿作战之后如何论

导语:《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之一,讲述了曹刿在战争中如何善于运筹帷幄、制定计策。本文将探讨曹刿作战之后如何下一步论战,为战争取得更大胜利。

目录导航:

  1. 曹刿论战怎样详写略写的
  2. 曹刿原文及注释
  3. 曹刿论战和孙子军争篇在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
  4. 曹刿论战中详写战前战后的讨论,略写战斗过程这样安排合适吗? 为生么简述理由
  5. 《曹刿论战》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6. 曹刿论战文言现象整理
  7. 曹刿论战的译文以及重点考点
曹刿论战怎样详写略写的

《曹刿论战》一文紧扣“论战”,叙述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材料安排详略得宜,生动耐读。

第一段略去曹刿求见的详情细节,对曹刿与庄公的论战作了详写。其中又着重于战前政治准备的论述,因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前提。

第二段不作战争场面的一般描写,只概述了作战的过程。文中只用四个短句直接写战斗场面的一般描写,只概述了作战的过程。文中只用四个短句直接写战斗场面:“战于长勺”,交代战斗地点,“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概括了鲁军防御、反击、追击三个阶段。写曹刿指挥作战,只用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只讲其然,不讲其所以然。

第三段是论战的重点,详写曹刿论“何以胜”。“夫战,勇气也,”解释了“击鼓”一事,论战争中要养精蓄锐,激励士气,依靠勇气去压倒敌人。“夫大国,难测也,”解释了“追击”一事,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文章之所以这样安排详略是表现中心的需要。文章的题目是“曹刿论战”,意在说明取胜的道理,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当然要详写论战,略写作战。

曹刿论战里详略得当,文章写站前的准备非常详细,抓在写战后取得胜利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取胜原因写的也非常详细,至于长勺之战的双方作战的经过,写的非常简略,这篇文章这样安排详略,是更能很好的表现曹刿的远谋,表现曹刿的军事才能。

《曹刿论战》详写战前谋划和战后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略写战伇的经过。这样安排详略,目的是突出曹刿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

曹刿原文及注释

曹刿是《史记》中的一篇名篇,讲述了汉初名将韩信与卫国相曹参的一次谈判,曹刿以智慧和谋略化解了卫国的危机。曹刿原文包括“夫子何为者?”、“临事而惧,不决而庸”、“临事而愠,不顾而狂”等。这篇文章揭示了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面临困境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曹刿原文: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释:
曹刿是长平之战时魏国的军师,他对战争的态势和胜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在战争尚未发生之前,能够通过进行周密的计划和推算就知道胜利或失败的原因。如果能够事先计算得很多,那就预测到胜利的可能性较高;而如果计算得很少,那就预测到失败的可能性较大。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得到很多准确的计算,就能赢得胜利;而得到少量或不准确的计算,就难以赢得胜利。更不用说没有进行任何计算了,胜利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根据这个观察,可以大致判断胜负。
这段话表明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事先的周密计划和准确的判断。如果能够通过策略和计算预测到战争的结果,就有更大的胜利机会。

曹刿原文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臣闻曹刿将军有言曰:臣闻善攻者,不劳而功多;善守者,不攻而德彰。是故善攻者敌国不存,善守者敌国不攻。

夫攻下者,劳而难也;守成者,功而易也。故善攻者劳而难,善守者劳而易。”

注释:曹刿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将领,他认为善于攻击的将领可以在不费力气的情况下取得多重胜利,而善于守备的将领则可以通过不主动进攻而展示出自己的才能。

善于攻击的将领可以迅速击败敌国,善于守备的将领则可以使敌国不敢进攻。

攻击敌国需要付出辛苦和困难,而守备成果则相对容易。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遍 同:徧)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注释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谋:谋议。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加:虚报夸大。

以:按照。

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

察:明察。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败绩:军队溃败。

驰:驱车追赶。

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遂:于是,就。

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

再:第二次。

三:第三次。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靡(mǐ):倒下。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曹刿论战和孙子军争篇在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

《曹刿论战》与《孙子·军争篇》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

《曹刿论战》: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可以使士兵们的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孙子·军争篇》: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

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方法。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曹刿论战中详写战前战后的讨论,略写战斗过程这样安排合适吗? 为生么简述理由

题目是 曹刿论战,所以主要写他是如何论站的,通过语言描写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目光远大。

至于作战过程不能表现他的远见卓识,所以略写。

《曹刿论战》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曹刿论战》为集政治、军事智慧一身的经典史诗,曹刿精彩简洁的过人谋略,把战争艺术发挥得淋漓竟致,左丘明的“春秋笔法”更是化繁为简,把一场复杂的战争从决策、准备、作战过程、作战经过和战后总结一系列繁杂具体的各个环节用直接简练的手法描写出来,一气呵成,精彩绝伦。

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曹刿论战以“肉食者鄙”即当官的见识浅薄,不能考虑周全为理论基础,而他的深谋远虑开始的出发点是鲁庄公能否以百姓利益为重。 所以他并不看重鲁庄公对侍从施舍小恩惠和祭神的诚实,而非常注重鲁庄公以民情审判大大小小的案件,认为这属于对百姓忠心,可以一战。


面对实力强大的齐国军队,曹刿没有贸然行事,当齐军三次击鼓进军,才建议击鼓,一鼓作气,战胜齐军于长勺,这件事也成为以弱胜强的典范。《左传》对这场战争没有细致的描绘,简单地用曹刿的“未可”“可矣”概括了战争的经过,以便使战前战后的论战更加突出。

如果说战前论战体现了曹刿的以民为战争之本的基本战略思想,那么,战后论战则体现了他的战术思想,“一鼓作气”成为作战打仗的经典理论。不过他不是只凭借勇力,“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则体现了他谨慎的态度。 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

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

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突出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

曹刿论战文言现象整理

曹刿论战文言知识

一、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

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

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

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

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14、神弗(福)也

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15、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

今义:砍

16、(虽)不能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二、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必以信) 

5、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战则请从)

6、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

7、安: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8、加:戴上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夸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三、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状语,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失败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何以战?

2、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省略句 

1、省略主语:对曰:“小信未孚,民弗从也。”(省略了主语“曹刿”。)

2、省略宾语:必以分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3、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文言知识整理

一、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

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15.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 今义:砍)

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二、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

5.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6.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

7安: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8.加:戴上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夸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三、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状语,下车

6.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失败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译文: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2、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对曰:“小惠 未徧,民弗从也。” 省略了主语“曹刿”。 译文: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省略宾语: 必以分人。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省略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曹刿论战的译文以及重点考点

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的同乡人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就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你凭借什么和齐国作战?”鲁庄公说:“像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要把他分别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 ,老百姓是不会跟从你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要对神诚信。”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查清楚,一定要根据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一起去。”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攻,曹刿说:“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曹刿说:“可以击鼓进攻了。”齐军大败。鲁庄公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车车辙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军。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要靠勇气的,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哪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战车车辙痕很乱,远望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下宁令追击她他们 ” 考点: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两句的译文。以及重点字词的翻译,再加上人物性格的了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149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商朝的创立者与建立时间以及如何建成的 商朝时间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下一篇:蒙恬为什么在历史上逐渐被遗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