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五代后唐著名将领 高思继与王彦章谁历重

导语:五代后唐时期,高思继和王彦章都是著名将领,历经辽、后梁、后唐等多个朝代,但高思继在历史上的地位更为重要。

目录导航:

  1. 五代后唐著名将领
  2. 残唐16猛将实力排名
  3. 五代十国帅才排名
  4. 残唐五代传哪个军师好用
  5. 五代十国名将顺序
  6. 评书残唐演义武力排行
  7. 五胡十六国时期有哪些名将
  8. 后唐名将实力排名
  9. 五代十国十六杰
五代后唐著名将领

1、李存孝

唐末著名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2.王彦章

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

3.高思继

四季拳创始人,第一名枪

4.史建

5.葛从周

6.郭崇韬

7.符存审

8.杨行密

9.周德威

10.王晏球

郭崇韬。

郭崇韬(约865-926年),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早年便机警干练,享誉前晋。中门使的火山口位置别人不敢干、不想干(如孟知祥),但郭崇韬敢;他出任中门使后,凡是艰难战事,没有不参加的。李存勖也非常信任这位父亲留给他的重臣。

公元921年,随李存勖到镇州征讨张文礼。契丹耶律阿保机率众人到新乐,大兵救援,让庄宗军队非常恐慌,诸将都请求退回魏州,李存勖犹豫未决。

郭崇韬一边稳定军心,一边仔细劝告说:“第一、阿保机只是受王都诱惑才救援,看重的是财物,并不是交结友邻;如果我们打败前锋耶律安巴坚,大部队也必定逃走。第二、何况我军刚打败汴梁贼寇,威振北方,乘势驱逐,无往而不胜!第三、事情是否成功,还要看天命。”条条鞭辟入里,庄宗悉心听从,果然战胜了契丹。

孙璋,五代齐州历城人。出身行伍,最初隶属后梁大将杨师厚麾下,不久候补为奉化军吏。

后唐建立(923年)后,累官至澶州(治今河南清丰西)都指挥使。

李嗣源(即后唐明宗)镇据常山时,颇器重孙璋,擢为裨校。

庄宗同光三年(925年)邺城兵变,孙璋辅佐李嗣源有功。

翌年李嗣源即位后,授孙璋为赵、登二州刺史,后又转任齐州防御使。

明宗天成四年(929年)王都叛乱,袭据中山,时孙璋为定州行营都虞候,随军讨伐,立有战功。

王都叛乱平定后,孙璋被加封为检校太保。明宗长兴初年,授州节度使。后卒于洛阳。追赠为太尉。[1]

郭崇韬(约865-926年),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宰相、名将、军事家、战略家。

历仕两代三主,唐僖宗后期,作为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亲信,累典事务,廉洁干练。大顺元年(890),李克修死后,改任李克用典谒。天佑十四年(917),李存勖以为中门副使,和孟知祥、李绍宏一起参与机要。

天佑二十年(923),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拜兵部尚书、枢密使。同年,郭崇韬献计奇袭汴州,梁晋对峙四十年,一战八天灭梁,他以佐命之臣之功加授侍中、冀州节度使,封赵郡公,食邑二千户,赐铁券,恕十死。 同光三年(925),李存勖以长子李继岌为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率军六万讨伐前蜀。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率军抵达成都,王衍出降,前蜀灭亡。不久,郭崇韬遭到宦官李从袭、向延嗣、马彦珪和神闵敬皇后刘氏联手构陷,在成都被铁楇打死。所生五子全部遇难,两个孙子幸存

孙璋(870~930)[1],五代时后唐齐州历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由行伍累迁指挥使。邺兵之变,从明宗赴难京师。天成初,历赵、登二州刺史。长兴初,授鄜州节度使,罢镇,卒于洛阳,年六十一

1.郭崇韬(约865年~926年),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谋臣、宰相、名将、军事家、战略家。

2.符存审原名存,字德祥,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是有名的五代后唐名将。符存审一生历经百战,却未尝败绩,曾多次与后梁交战并击破朱温、驱逐北漠契丹。

3.夏鲁奇(882年-931年),字邦杰,曾赐名李绍奇,青州(今山东青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将。

夏鲁奇在梁晋争霸期间曾护卫后唐庄宗,自午时战斗到申时,独自格杀上百人,以骁勇知名,后在中都之战中单枪匹马生擒梁军猛将铁枪王彦章。

4.高思继(860—895),五代十国名将,四季拳创始人,第一名枪,人称“白马银枪”。后唐妫州(今河北涿鹿)人。

高思继的一生都在为后唐效力,后惨死于和后梁的交战之中。

一是郭崇韬,字安时,代州雁门人,后唐谋臣,宰相,名将,军事家,战略家。

二是高思继,后唐名将,四季拳创始人,第一名枪,人称白马银枪

残唐16猛将实力排名

1、李存孝:武力200(最强表现一招打败晚唐六大高手,一合震翻杨衮,一招把王彦章扔出数百米远,一人带17骑分分钟钟灭一百多万大军打死战将超过千员,实力第一勿容置疑!)

2、澹台誉:武力140(李存孝的恩师,银枪老祖直北大帅澹台誉,一杆八宝佛母亮银枪天下无敌)

3、罗弘信:武力130(罗家枪天下无敌,对花枪两败“金枪王”夏鲁奇和金刀杨会,讨伐李克用时对阵李存孝枪法无法施展开来 被三个回合打得抱鞍吐血大败而走)

4、张处让:武力129(鲁南武术第一名家,与澹台誉齐名)

5、郭端夫:武力123(汾阳郡王,人称枪仙,与张处让、澹台誉齐名,王彦章听到他的名字都吓得屁滚尿流)

6、夏鲁奇:武力122(白马银枪高思继的老师,曾经几枪玩弄天下第二的王彦章生活不能自理,与杨会两人多次造访罗弘信被拒,结义后率军大战叱咤风云的人物李存孝被十三太保二招打得大败而逃)

7、夏书湮:武力118(与夏鲁奇为兄弟,完胜王彦章,但被夏鲁奇完虐)

8、杨会:武力115(与夏鲁奇、邓天王为友,晚唐三大江湖元老之一!因邓天王被擒,与李存孝交手时被一个会合打得人昂马翻)

9、邓天王:武力114(第一次被李存孝一招制服放归,二次出山大战李存孝,未及数合就被生擒活捉)

10、罗绍威:武力113(罗弘信之子,晚唐六友之首!得罗家神枪真传,大战晋王时被李存孝一招击败)

11、王彦章:武力110(第一次虽然被李存孝秒败,但二次出山实力爆涨,五龙二虎大战敌军八十万不落下风,回马枪挑死高思继!前后杀将超过百员 最后被联军活活逼死)

12、史建瑭:武力110(和王彦章旗鼓相当,最后枪里夹鞭打败了王彦章)

13、金良佐:武力108(走线虎掌流星铜锤 百宝丈人飞锤将,与杨会齐名,围攻李存孝时被一招打败)

14、赫连铎:武力107(九环金刀 金刀禅师,与杨会齐名,围攻李存孝时被一招打败)

15、周顺:武力105(与杨会齐名,围攻李存孝时被一招打败)

16、杨衮:武力103(杨会之子,号火山王,后期天下无敌!围攻李存孝时硬生生顶住一招吐血败走)

《残唐飞虎全传》。在这部书中,正史中的残唐猛将都被艺术化了。书中按照武力排名,列出“残唐十六杰”,也称“残唐十六位”,排名前八者,为一流猛将,排名后八者为二流猛将。下面说说八位一流猛将,并结合正名对人物进行简单介绍。

第八位:红袍将周德威。大唐护国左军师、大司马,胯下火龙驹,掌中一柄方天墨玉戟,文武双全,在年轻一辈中箭术第一,人称“红袍将”。在正史中,周德威长得人高马大,面皮黝黑,在杀敌的阵前更是凛凛然充满肃杀之色。周德威有三次单挑获胜、斩一将、擒二将的战绩。

五代十国帅才排名

1.1.李存勖,2.柴荣,3.朱温,4.李嗣源

2.李嗣源:唐明宗,在位期间平定叛乱,攻打定难军,中兴后唐。

3.朱温:灭黄巢,建立后梁,削平各路诸侯。

4.柴荣:高平之战初露锋芒,后蜀之战打出威风,三征南唐震慑各国。

5.李存勖:三垂冈起死回生,一流战略平深州,灭桀燕,扫平后梁,中兴大唐。

1、李存孝

李存孝,代州飞狐人,也就是如今河北涞源县人,本名安敬思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一员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是唐末五代的第一猛将,唐初李元霸,唐末李存孝。据传说,李存孝八岁赤手空拳打死猛虎,被晋王李克用看见,认为第十三位义子,这才有了十三太保的称号。

2、郭崇韬

郭崇韬,字安时,五代时期后唐的宰相、军事战略家,也是著名的沙场将军,助后唐灭梁后赐铁券,恕十死,可见其军功之高。

3、高思继

高思继,后唐妫州即今山东滨州人,四季拳创始人,人称白马银枪,也是耍枪的一把好手,和兄弟高思祥都是武艺高超的武将,最终因功高震主被诛。

4、周德威

周德威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如今山西朔州东人,是唐末五代时期前晋名将。早年从军辅佐李克用和李存勖两代晋王,屡立战功,死后被封为燕王。

5、杨行密

吴太祖杨行密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如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素有十国第一人之美誉。

6、王晏球

王晏球字莹之,又名李绍虔,河南洛阳人,为后唐名将。初为朱温帐下,归降后唐后被赐姓,北御契丹,破军无数,一路高升至中书令。

7、史建瑭

史建瑭字国宝,雁门郡代州也就是如今山西代县人,生为九府都督史敬思之子在唐末五代时期成为沙陀族将领,祖业庇佑在军中任职,屡立战功世称史先锋。

8、符存审

符存审,原名存,字德祥,陈州宛丘也就是今河南淮阳人,将古代地名换成如今地名之后感觉和历史伟人之间的距离都拉近了有没有,后唐名将,被赐李姓。

9、葛从周

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也就是今山东鄄城县人,五代名将之一,在朱温手下参加黄巢起义,之后屡立战功,被封为太宁军节度使,一路高升至右卫上将军。

10、王彦章

郓州寿也就是如今山东梁山人,是五代时期后梁的一员名将,王彦章骁勇善战,持铁枪为先锋,驰骋沙场,为成为王铁枪,被擒后宁死不降,享年六十一。

残唐五代传哪个军师好用

1:庞师古

使一对流星锤,勇猛过人,朱温被刘知远杀败围困后,庞师古单人独骑杀入重围,救出朱温。

2:高行周

“白马银枪”高思继之子,继承了祖上的高家枪,英勇无敌。高行周出道后为替父报仇,大战王彦章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3:王彦童

铁枪将王彦章的弟弟,与其兄一样异常勇猛。在与晋王李克用的会战中接连杀死李家六名太保,但却在单枪匹马追击李克用时,被李克用的军师周德威用计,使人装扮李存孝,扯出飞虎将军旗。王彦童以为李存孝复生,惊惧气恨交并,竟然吐血身亡。

五代十国名将顺序


1、李存孝。

史书记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2、王彦章。

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

3、葛从周。

河北谚曰:山东一条葛,无事莫撩拨。

薛居正:从周以骁武之才,事雄猜之主,而能取功名于马上,启手足于牖下,静而言之,斯为贤矣!

评书残唐演义武力排行

第一名:李存孝。天生神力的李存孝与隋唐时期的李元霸非常相似,凭借着一杆八百斤的禹王神槊成为了一代传奇神将。

第二名:罗兆威

第三名:史建瑭

第四名:王彦章

第五名:高思继

第六名:刘知远

第七名:杨衮

第八名:高行周

第九名:王彦龙

第十名:庞师古

五胡十六国时期有哪些名将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政权更颠频繁,诸国混战,几乎可以说是全民皆兵,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军事人才与著名将帅,其中最有名的是以下七人:

刘裕,南北朝时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消灭刘毅、司马休等割据势力,统一南方,结束百年分裂。后北伐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

王猛,前秦丞相、大将军,历史上少见的文武全才,在扫平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功勋卓越。

石勒,羯族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中最杰出的军事统帅,身经百战,建立赵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奴隶出身的皇帝。

慕容恪,鲜卑族,16岁统军,四处征战,灭夫余、攻前秦、平内乱、伐东晋,战无不胜。

祖逖,东晋军事家,率北伐军收复黄河以南大部分土地,以一已之力撑起东晋偏安。闻鸡起舞典故的主人公就是少年祖逖。

冉闵,本是后赵将领,屡立战功,勇猛威武,如项羽再世。后赵羯族几乎将汉人杀光时,冉闵奋起反抗,建立冉魏政权,颁布了令后世褒贬纷争的“杀胡令”。

拓跋珪,十六岁建立北魏,征战无数,将北魏打造成疆域辽阔的强国。

五代十国的历史,现在看起来有点像小说,可能是因为那个时期战争实在太频繁,各国的史官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在领导的要求下,不断夸大自己手下的实力导致的吧;也有可能是历史的断层,后世直接将残本小说当成历史了。因此我就说一下我认为的五代十国八大名将。

TOP、8 石敬瑭

石敬瑭早年喜欢读兵法书,而且非常崇拜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和汉朝名将周亚夫。后来成为李克用义子李嗣源麾下的一名战将,李嗣源非常器重石敬瑭,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让他统领自己的亲军精锐骑兵“左射军”,号称“三讨军”,视他为自己的心腹之将。

石敬瑭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这石敬瑭勇猛异常,多次在危难之中救李嗣源,因此名震天下;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石敬瑭时为河东节度使,双方互相猜忌。公元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后唐军兵围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定都汴梁,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TOP、7 高行周

高行周乃是顺州刺史“白马银枪”高思继之子,出身军伍世家,因父亲高思继被王彦章挑死,十三岁便到鸡宝山投奔唐军,被委任为先锋。他搦战梁军,连杀尚让、齐克让、景祥三将,大战王彦章,用虎掌金锤打得王彦章抱鞍吐血而走。王彦章败走狗家疃,在五方五帝阵被逼得自刎而死。

之后高行周率军灭后晋、抵御契丹;在郭威建立后周后,高行周加拜“守尚书令”,所食封邑增至一万七千户。郭威尊重高行周是“耆年宿将”,对他倍加崇礼,每赐诏书从不直呼其名,只以其王位(齐王)相称。后来高行周的儿子高怀德成为北宋开国功臣,娶宋太祖之妹燕国长公主,官至太师、武胜军节度使,封冀国公。

TOP、6 王彦童

王彦童乃是王彦章的弟弟,与其兄一样异常勇猛,乃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猛将。在与晋王李克用的会战中接连杀死李家六名太保,但却在单枪匹马追击李克用时,被李克用的军师周德威用计,使人装扮李存孝,扯出飞虎将军旗。王彦童以为李存孝复生,惊惧气恨交并,竟然吐血身亡。

按理说王彦童排名不会如此靠后,但是因为王彦童出场时间实在太短了,而且如果两兄弟同心协力作战的话,想必除了李存孝这个堪比李元霸和项羽一般的人物以外,可以在整个战场横着走了。

TOP、5 刘知远

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心腹,数次不顾身死救李嗣源;而刘知远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因而成了石敬瑭的心腹;后来石敬瑭得助于刘知远等人谋划,假借契丹军的力量,消灭后唐,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晋。为了报答契丹的帮助,石敬瑭不惜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契丹,并称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

石敬瑭死后不久,契丹耶律德光率军南下,将后晋灭国;刘知远遣牙将王峻向契丹奉表投降,耶律德光诏令褒扬嘉奖,称刘知远为儿子,并赐给一根木拐。契丹军进入中原后,到处以“打草谷”的名义掠夺财物、杀害无辜百姓,中原地区人民反抗不断,耶律德光被迫北撤,刘知远乘机复国,并一统中原,建立后汉。

TOP、4 高思继

高思继是四季拳创始人,也是五代十国第一名枪,人称“白马银枪”,与王彦章并列为五代十国第一名枪,高家枪威震天下。和兄弟高思祥皆以武勇称。初为幽州节度使李匡威戍将。后归李克用,拜为中军都指挥使,昆仲分掌燕兵。

在与王彦章的第一次交锋时,二人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交锋时,王彦章只得使计诈败诱高思继追来,并使回马枪杀之。不过高思继的后代颇为有出息,儿子高行周勇武不下于高思继,孙子高怀德乃是北宋开国功臣。

TOP、3 王彦章

王彦章乃是五代时期后梁名将。朱温建后梁时,王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威震五代各国。

李存孝死后,王彦章率弟与晋王李克用大战,杀其上将四十三员,包括名将薛阿檀、安休休,大败李克用军。后在与高思继的交战中,使用回马枪枪挑高思继,令唐军闻风丧胆;但最终还是为李存勖所擒,宁死不降,于是被下令斩首。

TOP、2 史建瑭

史建瑭是九府都督史敬思之子,出生将门,在李克用的关照下和征战中逐渐崭露头角得到器重;瑭每战必身先士卒,很快便成为一员屡立战功、智勇双全的名将,世称“史先锋”,因功授检校司空、改任贝、相二州刺史。擅使一口花刀,曾与王彦章有过一战,两人大战二百合后,史建瑭抽铁鞭猛击王彦章后背,将其打得抱鞍吐血落荒而逃。

公元921年,镇州大将张文礼叛变,李存勖命阎宝征讨镇州,史建瑭为前锋马军都将。八月,攻下赵州,俘获赵州刺史王鋋并进逼镇州。史建瑭在镇州城下作战中为流矢所中,医治无效,卒于军中,时年四十六岁。史建瑭为李存勖消灭诸雄,统一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

TOP、1 李存孝

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史书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野史中曾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合。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几与西楚霸王项羽比肩,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项”,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

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五百人的飞虎军,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后因对义父用人存在疑问,遭人离间,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李克用深感有负于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温趁势而起。

其实五代十国时期的事情,真真假假,本身记载都有很多矛盾之处,所以是很多小说家最喜爱的题材之一,因为根本无法详细去考究真实与否;所以不必当真,当成正史去考究就是一笔糊涂账了。因此各位如果有什么不认同的权当消遣,一笑了之

【王猛】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或字敖云(北魏皇帝拓跋嗣给他取个侮辱性名字“屈孑“,屈孑是卑下之意,《晋书》误作为其表字。匈奴铁弗部人,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又称赫连夏)建立者。其父刘卫辰曾被前秦天王苻坚任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部族。407年,刘勃勃杀没弈干,并吞其部众,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年号龙升,定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北)。

【石勒】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初名石㔨,小字匐勒,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部落小帅石周曷朱之子,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

【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军事家。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早年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并于西晋末年率亲党避乱于江淮。后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率部北伐。祖逖所部军纪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朝廷却因他势力强盛,对他非常忌惮,还派戴渊相牵制。

后唐名将实力排名

后唐指五代十国中的唐,后唐创立者是李克用。

李克用手下最著名的是十三太保,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其中李存孝最厉害,百战百胜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在这期间也出现了不少有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去看看。

李存孝

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飞狐(今河北省涞源县)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

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

史书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他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地位相当于《说唐传》中的赵王李元霸,天下无敌,人称飞虎将军。野史中曾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合。后由于罪责车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负于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温趁势而起。

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几与西楚霸王项羽比肩,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

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5百人的飞虎军,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后因对义父用人存在疑问,遭人离间,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

2.王彦章

王彦章(863年―923年),字贤明(一作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朱温建后梁时,王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后为李存勖所擒,宁死不降,于是被下令斩首。享年六十一岁。

3.高思继

高思继,四季拳创始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第一名枪,人称“白马银枪”。后唐妫州(今山东滨州)人,高顺励之子。和兄弟高思祥皆以武勇称。初为幽州节度使李匡威戍将。后归李克用,拜为中军都指挥使,昆仲分掌燕兵。李克用念高氏兄弟势倾一方,必为后患,乃尽诛之。

4.史建瑭

史建瑭(875-921年),字国宝,雁门郡代州(治今山西代县)人,九府都督史敬思之子,唐末五代时期沙陀族将领。

史建瑭少以父荫,在军中任职,在李克用的关照下和征战中逐渐崭露头角得到器重。史建瑭每战必身先士卒,很快便成为一员屡立战功、智勇双全的名将,世称“史先锋”,因功授检校司空、改任贝、相二州刺史。龙德元年(921年),从阎宝征讨镇州张文礼,为流矢所中,卒于军中,时年四十六岁。

5.葛从周

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今山东鄄城县)。唐末五代时期朱温手下将领初参加黄巢起义军。中和四年,朱温大败黄巢于王满渡。葛从周于是投靠朱温,从平秦宗权,破朱宣,败时溥,下三州(洺州、刑州、磁州),屡立战功,表封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

朱温称帝后,拜左金吾卫上将军,以疾致仕,拜右卫上将军,居于偃师。朱友贞即位,授潞州节度使,加授检校太师、兼侍中,进封为陈留郡王,卒于家中,追赠太尉。

6.郭崇韬

郭崇韬(约865年-926年),字安时,代州雁门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宰相、名将、军事家、战略家。 历仕两代三主,奇袭灭梁以某议佐命之臣功居第一,赐铁券,恕十死。及平巴蜀,宣畅军威几至极尽。一旦被谗,首领莫保。唐僖宗后期作为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亲信,累典事务,廉洁干练。 大顺元年(890),李克修死,改任李克用典谒。 天佑十四年(917),李存勖授其中门副使,和孟知祥、李绍宏一起参与机要。 龙德三年四月(923),李存勖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授郭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同年,郭崇韬献计奇袭汴州,梁晋对峙四十年,一战八天灭梁。以功授侍中、冀州节度使,封赵郡公,邑二千户。 同光三年九月十八日(925),后唐以李存勖的长子李继岌为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率军六万伐蜀。 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唐军抵成都,王衍出降,前蜀亡。不日,郭崇韬遭李从袭、向延嗣、马彦珪和神闵敬皇后刘氏联手构陷,杖毙而死,其五子全遇难,两孙子幸存。

7.符存审

符存审(862年-924年),原名存,字德祥,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唐末五代时期前晋、后唐名将。因被赐为李姓,史册又载为李存审。

符存审原是李罕之部将,后被晋王李克用收为养子。他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累破后梁,驱逐契丹,大小百余战,未尝败绩,最终官至检校太师、中书令、幽州卢龙节度使,镇守幽州。

同光二年(924年),符存审被内调为宣武军节度使,结果还未接到诏命便在幽州病逝。赠尚书令,后追封秦王。

8.杨行密

吴太祖杨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

杨行愍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883年)拜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光启二年(886年),因高骈要求,改名杨行密。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吴越王钱镠派兵攻打杨行密,兵进苏州。杨行密命周本御敌,却作战失利,失苏州。杨行密经过充分准备,派李神福进攻钱镠,于杭州大败钱镠军队并活捉其大将顾全武。经过长期混战,杨行密在江淮一带立足。天复二年(902年),进封吴王。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其奠基之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唐朝追谥他为吴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吴孝武王,其子杨溥即帝位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全唐文》录其文一篇。

9.周德威

周德威(?-919年),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东)人,唐末五代时期前晋名将。

周德威早年便在河东从军,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历任骑督、铁林军使、代州刺史、振武节度使、卢龙节度使等职,领蕃汉马步总管,加检校侍中荣衔。他在梁晋争霸期间屡破梁军,以骁勇著称。后率军攻灭桀燕,镇守幽州,抵御契丹。

天佑十五年(918年),李存勖征调诸镇军队,大举伐梁。周德威率幽州军参战,结果于是年十二月(919年1月)战死于胡柳陂。后唐建立后,追赠太师。后晋时期,追封燕王。

10.王晏球

王晏球(871-932),字莹之,又名李绍虔,河南洛阳人,后唐名将。初隶宣武军朱温帐下,累迁厅子都指挥使。同光元年,归降后唐,授齐州防御使、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赐姓名,北御契丹。天成三年,任北面招讨使率兵进讨义武节度使王都,大破敌军,进围定州。次年,授天平军节度使,后移镇青州,加兼中书令。长兴三年卒,年六十二。

五代十国十六杰

1、郭崇韬(约865-926年),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宰相、名将、军事家、战略家。

2、夏鲁奇(882年-931年),字邦杰,曾赐名李绍奇,青州(今山东青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将。

3、王彦章(863年―923年),字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省阳谷县寿张镇)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

4、高行周(885~952年),字尚质,妫州怀戎军(今河北怀来县)人。五代时期将领,顺州刺史高思继之子。

5、安重荣(900年—942年),字全道,小字铁胡,朔州(今山西朔州市)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时期将领。

6、吴太祖杨行密(852年-905年),原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人。南吴开国国君,史称吴太祖。

7、赵延寿(?-948年),本姓刘,镇州(今河北正定)人,后为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养子。少美容貌,好书史。

8、周德威(?~919年),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唐末五代时期河东名将。

9、慕容彦超(?-952),曾冒姓阎,号阎昆仑,吐谷浑人,后汉大将,刘知远同母异父弟。

10、李存进(856-922年)原名孙重进,生父孙牷,代郡振武人。初随岚州刺史汤群,后为晋王李克用养子。

11、林仁肇(?-972年),建阳(今福建南平)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名将。

12、史弘肇(?-950年),字化元,郑州荥泽(今河南郑州西北)人,五代时期后汉名将。

13、危全讽(?—909年)字上练,又字忠练,唐末五代时的豪杰。

14、李嗣昭,李克用义子,十三太保排行第三。等级在中天位,武功在李嗣源之下。擅长使用武学“至圣乾坤功”。与李嗣源是亲兄弟,率领其他弟兄常年在外寻找黄巢宝藏,对李嗣源忠心耿耿。

15、顾全武(866年-930年),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唐末五代时期吴越国名将。

16、王晏(890年—966年),徐州滕县(今山东滕州)人。五代至北宋时期将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262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大韩民国之前的朝代 韩国历史中的旧三国下一篇:如何理解白居易《寄李蕲州》古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