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宋仁宗的母亲是刘娥吗 武则天是谁继任的皇后

导语:宋仁宗的母亲不是刘娥,刘娥是李世民的皇后。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任皇帝的皇后是不确定的。

目录导航:

  1. 宋仁宗的母亲是刘娥吗
  2. 李世民继任者
  3. 李旦与李显继位顺序
  4. 垂帘听政的是谁
宋仁宗的母亲是刘娥

历史上的宋仁宗,在皇太后刘娥去世之前,一直认为自己是刘娥的亲生儿子,而且,他除了嫡母刘娥、生母李氏外,还有一位养母杨氏(剧中暂时没有提到)。这三位母亲,虽然最后都被宋仁宗尊为太后,但一生境遇却完全不同。三位母亲的故事,还要从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赵恒说起。

宋真宗是宋朝的第三位帝王,30岁登基,在位期间曾创造“咸平之治”,整体上来说还算是有作为的北宋君王。等宋真宗到了不惑之年,在后宫之中,有两件事很让他纠结:

第一,无子,宋真宗先后有5个儿子,可惜没有一个能活到10岁以上。皇帝无子,在古代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有些大臣甚至已经开始张罗帮宋真宗过继一位宗室之子为嗣。

第二,后宫之主虚位,宋真宗先后有两位妻子,结发妻子潘氏21岁就去世了,当时宋真宗还未登基,之后被追封为皇后(章怀皇后)。继任妻子郭氏,在宋真宗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宋真宗40岁这年,郭皇后病逝。

郭皇后刚刚去世后,大臣们都逼着宋真宗再立皇后,宋真宗想立心爱的刘娥为皇后,但刘娥出身较为尴尬,而且之前还嫁过人,所以大臣都不赞成刘娥为皇后。

大臣所推荐的皇后人选是沈美人,沈美人入宫时间晚,但她出身高贵(宰相沈伦的孙女),相貌端庄,在当时的确是皇后的最佳人选。无奈,宋真宗心爱刘娥,便不同意立沈美人为皇后,就这样,后宫之主的位置就一直空虚着。

宋真宗于是就想,如果刘娥能够生下一个儿子,到时候再立刘娥为皇后,大臣就无话可说了。于是,宋真宗更加宠爱刘娥,可刘娥的肚子迟迟没有反应。一日,刘娥身边的侍女李氏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赤脚大仙下凡到人间。她趁宋真宗和刘娥在一起的时候,委婉地把自己这个梦告诉了宋真宗。

宋真宗一听,这是生儿子的预兆啊,为了生儿子,宋真宗当天便临幸了侍女李氏。不得不说,侍女李氏的心机够深的,凭借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就从侍女变为了嫔妃。但对于宋真宗来说,他临幸李氏,并不是因为喜欢李氏,而是因为想要儿子,所以,这种没有爱情的结合,注定了李氏后来的悲剧。

三个月后,太医果然诊断出李氏有孕,宋真宗大喜。

李氏怀孕之后,有一日随宋真宗到砌台去,头上的玉钗竟然滑落了。宋真宗在内心默默许愿:若玉钗摔碎了,李氏怀的便是女孩,若玉钗完整无缺,李氏腹中就是男孩。后来一看,玉钗果然完整,宋真宗便笃定李氏肯定怀了龙子。接下来宋真宗想了一个“歪主意”,对外宣布:刘娥怀孕了。

不仅如此,宋真宗还将刘娥晋升为修仪,把和刘娥情同姐妹的另一位嫔妃杨氏晋升为婕妤。

刘娥没怀孕,怀孕的人是李氏,宋真宗为何要对外宣布刘娥怀孕呢?因为宋真宗在酝酿一步大棋——借腹生子。

宋真宗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到时候对外宣布皇子是刘娥生的,这样,宋真宗既有了儿子,又可以让刘娥坐到皇后的位置上。

公元1010年,通过十月怀胎,李氏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宋真宗立即对外宣布刘娥生下皇子,这位皇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宋真宗秘密利用“借腹生子”的手段,册封刘娥为皇后,大臣们不知情,便同意立刘娥为皇后。而刘娥当时已经43岁,抚养孩子多有不便,便把孩子交给了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嫔妃杨氏手中,这位杨氏,便是宋仁宗的养母。史书记载,宋仁宗和养母杨氏的感情非常深厚。

宋仁宗的母亲是李氏(987-1032年),杭州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宋真宗赵恒妃嫔,宋仁宗赵祯生母。

美貌出众,初为章献太后侍女。有宠于宋真宗,生皇六子赵受益(宋仁宗,过继章献太后)与皇长女惠国公主(早夭),先后受封崇阳郡君、才人、婉仪;宋仁宗继位后,册封顺容。

明道元年(1032年),晋封宸妃,因病逝世,享年四十六岁。直到章献太后去世后,宋仁宗才得知身世真相,追封生母为“章懿皇后”。

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中李妃的原型就是李宸妃。

宋仁宗母亲是刘娥。她的真名不详,因为没有记载,只是相传叫刘娥。也是章献明肃皇后,生于968年,死于1033年,生于益洲,祖藉太原。宋祯宗赵恒的第三任皇后。也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常被人们与汉朝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而后人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呂武之恶。

李世民继任者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皇位便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李治手中。都说虎父无犬子,可是,李治的政治手段,真不能与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同日而语,甚至,连自己的皇后武则天都不及。历史评价其承贞观遗风,行事颇为稳重,但是,后世却对其“弱夫”的形象印象深刻。

唐高宗李治继承了李世民的皇位。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争夺帝位,结果都被废掉,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即位之初,他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共同辅政。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四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749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答:李世民的继任者是李治,大唐王朝的开拓者李世民是大唐帝国的第二个继承者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李世民开创了大唐帝国的最辉煌时期但是因为皇位之争也比李世民费尽心思先是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后是李泰也被排除最后他选择了与长孙皇后的第三子李治登上皇位。

唐太宗李世民的继任者是唐高宗李治,李世民的第九子,母亲为长孙皇后。

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李治在位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

他在位时期,他的老婆武则天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号称二圣临朝,李治一直身体不好在位34年,55岁去世。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京师。此后,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了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由李治继位。

唐朝皇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正常情况下应由嫡长子继位。

但是,因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互相争夺皇位,李承乾皇储之位被废,李泰被隔离、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

贞观十七年(643年),嫡三子李治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次年改元永徽,是为唐高宗。

李治本性仁慈、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不喜游猎,却也无大志。所以,他不是个事事称职的好皇帝,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他后期的治世,有赖武则天执掌朝政。

李治。李治得宠,贞观十年起李治便由太宗亲自抚养,李泰深知弟弟的这一优势,所以在李承乾倒台之后,对李世民说“杀子传弟”,李世民信以为真,还兴冲冲跟大臣讲,被大臣一句话打脸;李泰后又背地威胁李治,不过被李治告发。从此李泰就与皇位错失了。

三个嫡出儿子就剩他一个,李世民自己亲口也说“若立魏王,承乾、晋王皆不可活;晋王立,承乾与泰可无恙也。”立了李治,承乾和李泰还能安然无恙,因为李治不会对哥哥出手。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历史(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并于657年建东都洛阳。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唐太宗去世后,李治替唐高宗继位。在朝廷众臣的支持下,他开始了“永徽之治”。唐高宗时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高宗时期,唐朝疆域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咸海(里海),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越南衡山,历时32年。

同时,他在废皇后问题上坚持己见。显庆五年后,常头晕,影响政务处理。武皇后借机参与国事。高宗身体不好,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转移的趋势逐渐形成。

李旦与李显继位顺序

答案如下:李显与李旦是兄弟关系。李显比李旦大六岁。都是武则天的儿子。李贤的太子被废以后由李显继任太子。并与683年继位皇帝,国号唐中宗。经历两次党争后心病去世。由李旦继位。是唐睿宗。

李显是要早于这个李旦先登基。

李显在位时间是:684年;李旦在位时间为:684-690年。之后在705-710年李显复辟,重新当上了皇帝;而且李旦在710-712年复辟了。

垂帘听政的是谁

所谓垂帝听政,就是皇帝上朝时,后面有一个帘子,皇帝处理家国大事,都由帘子后面的太后做主。

在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的故事很多,最知名的有四个,分别是战国赵威后、西汉吕后、北宋刘太后、清朝慈禧太后。

战国赵威后是战国时期赵惠文王的王后,赵孝成王的太后。西汉吕太后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北宋刘太后是北宋真宗的皇后,宋仁宗的太后。慈禧太后是咸丰皇帝的妃嫔,同治帝的母亲,

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清除了顾命八大臣,以垂帝听政的形式处理朝政。同治帝英年早逝,8岁的光绪帝继位。不久慈安太后无故身亡,慈禧太后得以独掌大权。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垂帘是指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是指治理,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今天列举10位历代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垂帘听政”的人物。

宣太后

中国最早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秦国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 ­宣太后在这40多年中,始终是秦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形成了秦国上下只知“有太后、穰侯、高陵、华阳、泾阳,不闻其有王”的局面。昭王无法容忍母后长期临朝专权。最后,他听从范雎建议,收回全部大权,逐“四贵”于关外,改任范雎为相,这才彻底地结束了宣太后长期左右秦国朝政的局面。

赵太后

第二位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太后。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年纪太轻,故由太后执政。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她在回答齐国的使者是曾经说下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是个能力极强的老太太,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就是说她的故事。

邓太后

邓绥,东汉和帝皇后,史称邓太后。元兴元年(105年),和帝驾崩,时年27岁。邓皇后自己没有儿子,但她知道后宫生有两个儿子寄养在民间。一个年龄大些,但体弱多病,不能继位;一个是新生婴儿,刚满百日。她就立为皇帝,即汉殇帝,尊邓皇后为皇太后,邓太后临朝垂帘听政。延平元年(公元106年),殇帝夭折,邓绥定立清河王刘安为汉安帝,是年不足13岁,邓太后继续临朝。她一直到永宁二年(公元121年)病死,垂帘听政达16年之久。

褚太后

作为一国皇太后,一生中伴历五位皇帝,三次出来垂帘听政,每次还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母亲、婶母、堂嫂;三次册立帝位,国中大事,均以“皇太后诏令”的形式颁布施行;三次临朝听政,又三次退隐归政,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司马聃年幼继位,褚蒜子晋升为皇太后,临朝执政。­公元357年,褚太后归政其子。公元361年,司马聃暴病而死,立司马丕为帝­,再次垂帘。不到一年,司马丕“登仙”而去,立司马丕的弟弟司马奕为帝,司马奕在位仅8个月便一命归西,遗诏儿子司马曜继任,褚蒜子第三次出山。

吕后

吕雉,从小就美丽聪慧,以果断和狠毒著称。汉初,刘邦宠信戚姬,有废掉吕后另立新后的想法,吕后为了保住其皇后宝座,将皇后宝玺掌握手中,想了种种计策。吕后设计将韩信骗到宫中,命人用布将其兜起来,用竹签刺杀了韩信,从此吕后的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吕后前后掌权十六年,据悉,她掌权时,位于今天的广州地区有一个南越国,非常兴盛,为了制约南越的发展,吕后颁布命令禁止卖铁器和马牛给南越,借以对南越国实行经济封锁。吕后当时用来发布命令的,就是这块皇后之玺。

萧太后

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乾亨四年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统和元年六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萧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政,就此便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

刘太后

献明肃皇后,名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乾兴元年(1022)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 ­丁谓被贬后,刘娥开始和仁宗赵桢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 ­

灵太后­

北魏后期,肃宗孝明帝元诩即位时,只有6岁,只能由其生母灵太后临朝听政,执掌皇权。灵太后执政时期,北魏政府加紧剥削民众,由此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镇起义和葛荣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契胡族酋长尔朱荣乘机起兵攻人洛阳,杀灵太后及其所立幼帝,并坑杀王公百官2000余人,史称“河阴之变”。不久,北魏王朝灭亡。

武则天

唐朝时,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在称帝前,也曾搞过垂帘听政。麟德元年(664年),武则天在诛杀上官仪之后。开始垂帘听政,从幕后走向前台。与历史上大多数垂帘听政不同的是。在武则天垂帘听政的时候,前头坐的不是小皇帝,而是她的丈夫,并称二圣。­从此,政局无论是好还是坏,都不能再忽视武皇后的作用了。官僚们开始习惯于对一个女人俯首称臣,最后,心情复杂地注视着这个女人逐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慈禧太后

清代末年,垂帘听政制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为一套严密、系统、完善的政治体制。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在历史上最为著名,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女主执政,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也导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老慈禧第三次临朝称制,前后共掌握清代朝政达48年之久。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垂帘听政制度也就寿终正寝了。­

慈禧太后。

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女子,有人曾作过一个统计,说中国历史上曾经垂帘听政,或者虽未垂帘、但有过主政实质的,包括秦国1人,西汉4人,东汉6人,北魏2人,唐朝2人,宋朝9人,辽国3人,元朝11人,清朝2人,一共有40个女人。

因为慈禧太后是最后一个垂帘听政的,现在讲垂帘听政大多都是讲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是说同治皇帝还幼小时,不能正常处理朝政大事,就有大臣来替处理。但慈禧太后采用的是,把同治皇帝放前面,后面挂个帘子,她本人坐在后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339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穆桂英是青衣还是花旦 穆桂英有几个大哥下一篇:王守仁的思想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