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汉末三杰实力排名 和皇甫嵩齐名的右中郎将

导语:在汉末三杰中,有一位实力不弱于皇甫嵩的右中郎将,他是当时的名将之一。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和指挥能力,被誉为一代名将。

目录导航:

  1. 汉末三杰实力排名
  2. 郎中骑都尉什么官职
  3. 三国杀与皇甫嵩齐名的人
  4. 汉末三杰是谁
  5. 《三国演义》里第二回有一个人叫朱jun
  6. 《三国演义》第二章里刘关张和孙坚还有一个叫朱什么的打败黄巾的啊
汉末三杰实力排名

第一位、皇甫嵩

皇甫嵩是东汉末年的名将。汉灵帝时,太平道教主张角作乱,置军三十六方,祸乱天下,京师震动,天下响应。这时,汉灵帝以皇甫嵩为左中郎将,和右中郎将朱儁,总计率领四万多人,征讨颍川的黄巾军。平定黄巾起义的最大功臣,无败绩。可惜为了自己一时的名节没有早点除掉董卓,否则也不会有董卓什么事情。董卓专政时期,又懂得放弃,懂得隐忍,使自己得以善终。

第二位、朱儁出身寒门,赡养母亲,以好义轻财闻名,受乡里敬重。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任兰陵令,颇有治绩。再升任交州刺史,以家兵五千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朱儁以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以功进封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又率军讨平黄巾,“威声满天下” 。中平二年(185年),进拜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后为河内太守,击退进逼的张燕。权臣董卓秉政时,想任朱儁为副手,遭其婉拒。其后出逃荆州,更屯军中牟,徐州刺史陶谦等欲推举他为太师,并传檄各州牧伯,相邀讨伐李傕、奉迎天子。但朱儁却奉诏入京任太仆。初平三年(192年),升任太尉、录尚书事。兴平元年(194年),行骠骑将军事,持节镇关东,因故未成行。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与郭汜相互攻杀,郭汜扣留朱儁作为人质。朱儁性格刚烈,即日发病而死。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朱儁形象与正史相似。是汉车骑将军。黄巾造反时,为中郎将,引军讨伐。屡立功绩,迁车骑将军,河南尹。后董卓余党李傕、郭汜乱政,掠夺公卿,朱隽对汉室衰微的状况感到悲哀,归家后即病逝。

第三位、卢植卢植的才华是不用说的,文能搞培训,传播儒学,武能上阵杀敌。平黄巾之乱,卢植就是第一波。只是因为卢植没有给领导派下来的太监小费,所以被撸了下来,后来派了董卓跟皇甫嵩。可是,卢植有点生不逢时啊。他出来得太早了。出场时,三国这场大戏才拉开一点点帷幕。他刚表现了一下,就被赶出朝廷,后面虽被袁绍聘为军师,但第二年就去世了。

郎中骑都尉什么官职

都尉一职其实是由郡尉转换而来,按照汉朝的禄秩等级来看,中郎将、校尉、骑都尉、郡都尉处于同一水平,俸禄是秩比二千石也就是月奉百斛;两汉特别是东汉以来将军一般不常置,即使加重号将军衔比如大将军、骠骑将军等也大都只是作为殊荣加赠而已,并不主征伐,所以将军之下的中郎将、校尉、都尉等往往权柄较重,握有较大的兵权。

这样的例子不少,比如汉灵帝为了和大将军何进争兵权设立了西园八校尉,黄巾起义时东汉朝廷派出平叛的几位也是以中郎将衔出征,比如北中郎将卢植、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等等。

至于都尉一职其实在黄巾起义前除了边郡之外大都已被撤销,黄巾起义后州郡兵兴起逐渐成为平叛的主力,所以都尉又慢慢的得以恢复,不过骑都尉有所不同,名义上骑都尉属于中央武官,由朝廷直接委任,级别比一般的郡都尉要高那么一点,那么汉末骑都尉是个多大的官?相当于现在什么军衔?起码是大校,有可能是少将,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和分析一下。

分析之前普及一下东汉禄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秩万石、秩中二千石、秩二千石、秩比二千石、秩千石、秩比千石、秩六百石、秩比六百石、秩四百石、秩比四百石、秩三百石、秩比三百石、秩两百石、秩比两百石、秩一百石。

第一个是曹操,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以左中郎将皇甫嵩和右中郎将朱儁率中央军平定豫州黄巾军,曹操官拜骑都尉属皇甫嵩统领随同作战,大破黄巾军后曹操升为秩二千石的济南国国相,由此可见此时的骑都尉位在中郎将之下,比郡国国相和一郡之守稍低。

第二个是丁原,《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丁原出任并州刺史在前,出任骑都尉在后,并州刺史至少也是月奉百二十斛秩二千石的级别,比秩比二千石整整高了一个级别;由此可见此时丁原的骑都尉至少也是和一州刺史和一郡之守平级的(多说一句,一州刺史似乎比一郡之守要大,但其实在级别上是一样的都是秩二千石),

第三个是吕布,吕布在丁原麾下时是主薄,189年杀丁原后董卓升其为骑都尉,《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从不入流的主薄到骑都尉再到中郎将,董卓出手很大方。

第四个是张辽,《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除了骑都尉和鲁国国相之外,当时张辽似乎还有一个北地太守的职位,鲁国国相和北地太守都是秩二千石,可见张辽的骑都尉应该也是差不多的。

从以上四人可以看出,骑都尉在汉末不同时期虽然级别有所差别,但是大部分时候和太守级别是相同的,放在现在来说也就是和厅级干部地级市长是同一级别的,如果以军中级别来衡量的话,起码也是个大校,往大了说有可能是少将。

至于汉献帝迁都许都曹操开始滥封之后,不要说都尉和骑都尉不值钱,就是校尉、中郎将、偏将军也是遍地走,当然那是后话了不提。

郎中骑都尉就是“郎中骑”是一个中级军官。

都尉一职其实是由郡尉转换而来,按照汉朝的禄秩等级来看,中郎将、校尉、骑都尉、郡都尉处于同一水平,俸禄是秩比二千石也就是月奉百斛;两汉特别是东汉以来将军一般不常置,即使加重号将军衔比如大将军、骠骑将军等也大都只是作为殊荣加赠而已,并不主征伐,所以将军之下的中郎将、校尉、都尉等往往权柄较重,握有较大的兵权。

三国杀与皇甫嵩齐名的人

你好,与黄埔嵩齐名的有朱懏

朱儁,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朱儁出身寒门,少年时因赡养母亲而闻名。其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迁任兰陵令,颇著政绩,获上表举荐。不久拜交州刺史,仅率家兵五千人就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光和七年,黄巾起义爆发,朱儁担任右中郎将、持节

汉末三杰是谁

第一位、皇甫嵩

皇甫嵩是东汉末年的名将。汉灵帝时,太平道教主张角作乱,置军三十六方,祸乱天下,京师震动,天下响应。这时,汉灵帝以皇甫嵩为左中郎将,和右中郎将朱儁,总计率领四万多人,征讨颍川的黄巾军。平定黄巾起义的最大功臣,无败绩。可惜为了自己一时的名节没有早点除掉董卓,否则也不会有董卓什么事情。董卓专政时期,又懂得放弃,懂得隐忍,使自己得以善终。

第二位、朱儁出身寒门,赡养母亲,以好义轻财闻名,受乡里敬重。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任兰陵令,颇有治绩。再升任交州刺史,以家兵五千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朱儁以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以功进封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又率军讨平黄巾,“威声满天下” 。中平二年(185年),进拜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后为河内太守,击退进逼的张燕。权臣董卓秉政时,想任朱儁为副手,遭其婉拒。其后出逃荆州,更屯军中牟,徐州刺史陶谦等欲推举他为太师,并传檄各州牧伯,相邀讨伐李傕、奉迎天子。但朱儁却奉诏入京任太仆。初平三年(192年),升任太尉、录尚书事。兴平元年(194年),行骠骑将军事,持节镇关东,因故未成行。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与郭汜相互攻杀,郭汜扣留朱儁作为人质。朱儁性格刚烈,即日发病而死。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朱儁形象与正史相似。是汉车骑将军。黄巾造反时,为中郎将,引军讨伐。屡立功绩,迁车骑将军,河南尹。后董卓余党李傕、郭汜乱政,掠夺公卿,朱隽对汉室衰微的状况感到悲哀,归家后即病逝。

第三位、卢植卢植的才华是不用说的,文能搞培训,传播儒学,武能上阵杀敌。平黄巾之乱,卢植就是第一波。只是因为卢植没有给领导派下来的太监小费,所以被撸了下来,后来派了董卓跟皇甫嵩。可是,卢植有点生不逢时啊。他出来得太早了。出场时,三国这场大戏才拉开一点点帷幕。他刚表现了一下,就被赶出朝廷,后面虽被袁绍聘为军师,但第二年就去世了。

汉末三杰是皇甫嵩、卢植和朱儁。

在汉末乱世中,黄巾军扮演着反派的角色,但他们只不过是一些被生活逼到走投无路的人,东汉朝廷在当时也好不到哪去。后期豪强们割地自立,也是看透了汉室的腐坏。但在这场乱世开启之前,有三个人曾经力挽狂澜,拼了老命的维护汉室的统治。这三人就是被后人称为“汉末三杰”的皇甫嵩、卢植和朱儁。

自然是三分天下的,曹操,刘备,孙坚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

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

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

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

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

建安十二年(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同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

建安十八年(213年),封魏公。

建安二十年(215年),征张鲁,取汉中。次年进爵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

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葬于高陵。

曹操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有诗文多篇。另有注《孙子》传世。今人整理其诗文成排印本《曹操集》。同时亦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汉族,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

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晋书·王弥传》称之为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

成都武侯祠有汉昭烈庙为之纪念。

孙坚(155年~约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汉初三杰(也称为兴汉三杰)是指汉朝辅佐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建立汉室江山的三位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和功臣,张良、韩信、萧何。

汉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封张良为留侯。韩信曾被封为齐王、楚王,后因有人告韩信谋反,被贬为淮阴侯。汉初三杰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张良得以功成身退,萧何委曲求全,韩信被告谋反,被吕后骗入长乐宫,斩于钟室。

朱儁,与皇甫嵩、卢植一同被世人称之为东汉末年三杰,亦是东汉末年名将。

可朱儁出身却与皇甫嵩、卢植完全不同,即朱儁出身于寒门,少年时就失去父亲,母亲以贩买丝织品为生,算是商贾家庭出身。而皇甫嵩出身军人世家,士人身份;卢植则出身于儒家,还是大儒马融的得意门生。

卢植、皇甫嵩、朱儁。

卢植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刘备的老师;皇甫嵩是名将之后,战功卓著;朱儁曾深入南蛮之地,交趾平叛。

他们三人力挽狂澜,只用半年多就平定了“黄巾起义”,维护住汉室摇摇欲坠的统治。

更难得的是他们三人都忠于汉室,恪守为臣的本分。否则三国鼎立的就不是曹操、刘备、孙权而是他们哥仨了。

《三国演义》里第二回有一个人叫朱jun

朱儁吧 那字念jun 通俊朱儁(?—195年),字公伟,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末期名将。

曾任刺史、谏议大夫等职。

与皇甫嵩镇压黄巾军时任右中郎将,后封为西乡侯。

朱儁少孤,其母亲曾以贩缯为业,朱儁因孝养母亲而远近闻名,得任县门下书佐,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

时同郡人周规被公府征召作官,临行时,借郡库钱百万,充当整备冠帻的费用。

后来,郡中督责讨要,周规家贫,偿还不了,十分窘迫。

朱儁就把母亲经营贩卖的缯帛偷出,给周规还清了债务。

其母失去产业,深恚责之。

朱俊却说:“小损当大益,初贫后富,必然理也。

”(《后汉书·朱俊列传》)

《三国演义》第二章里刘关张和孙坚还有一个叫朱什么的打败黄巾的啊

朱儁吧 那字念jun 通俊朱儁(?—195年),字公伟,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末期名将。曾任刺史、谏议大夫等职。与皇甫嵩镇压黄巾军时任右中郎将,后封为西乡侯。

朱儁少孤,其母亲曾以贩缯为业,朱儁因孝养母亲而远近闻名,得任县门下书佐,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时同郡人周规被公府征召作官,临行时,借郡库钱百万,充当整备冠帻的费用。

后来,郡中督责讨要,周规家贫,偿还不了,十分窘迫。朱儁就把母亲经营贩卖的缯帛偷出,给周规还清了债务。其母失去产业,深恚责之。朱俊却说:“小损当大益,初贫后富,必然理也。”(《后汉书·朱俊列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358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安徽滁州有什么三国人物 曹魏陈骞介绍了什么人物下一篇:秦始皇为中国取了什么名字?这个名字至今沿用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