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陶渊明《饮酒》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画面 陶侃妹妹是否动心

导语:陶渊明《饮酒》描写了一幅恬静诗意的田园生活画面,文字流畅优美,令人仿佛身临其境。陶侃妹妹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否会被感染也是一大疑问。

目录导航:

  1. 陶渊明《饮酒》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画面
  2. 世说新语假谲第二
陶渊明饮酒》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画面

《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现实以及对生活的感触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坦露出生命深层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现在我就把脍炙人口的第五首与诸君分亨。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

将房屋建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住的喧扰。问我怎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不会感觉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釆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昵帘。傍晚时南色景致甚佳,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辩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陶渊明在归隐后,在他的诗上赋予了鲜活的自然气息。“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中的这些自然景物不再作为简单的物象进入诗歌,而成为蕴含诗人情感、心态的意象,从而使他的诗得到了升华。




陶渊明的诗,在上学的时候读过,也背过。但是说实话那时候真的没什么感觉,只记得老师让我们翻译,默写,记住中心思想。

现在,读老陶头的诗,真的感觉很不错。写的是一种意境,《饮酒》就是摆脱了世俗之后的感受,欣赏南山的美好晚景,悠然自得,乐在其中。让人感觉舒服升华了。

这里我还看到了,老陶头有着禅宗的意境在里边。身处人来人往之间,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这是何等的心境,只因为内心偏远了,远离了官场远离了建功立业。内心脱离了世俗,不论身在哪里也会超凡脱俗。

这就是禅宗所说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用现在的话来说“身未动,心已远”。


@墨干古

回答:晋-陶渊明没有一晚不饮酒,常对自己的影子独自干杯,可在瞬间就醉了,酒醉以自娱挥毫写几句,所以饮酒的诗逐渐增多,多是无章法次序,不选辞组。旧友帮忙誊写并稍加编排,以此法供欢笑罢了。

饮酒

魏晋 ·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诗,描写了隐居在山村,贴近大自然,整日没有案牍劳神,没有车马喧嚣,只有目送飞鸟往还、独自面对南山的惬意日子,这种一半隐士一半自耕农的闲适生活状态,这对好静有心系自然的陶公来说,自然是最好的生活状态.其实这种生活每一个农民都在过,而为什么只用陶渊明会感觉到惬意呢?其实他也是当时的士族,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虽然陶潜这一支是庶出,但还算是王孙公子,当然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且只用经过了生命的繁华的人,才能体会到闲适生活的幸福,陶潜的山水诗是中国山水诗歌的佳作,也为中国知识分子创造了另一种心灵家园.

我来回答(原创首发)。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生于公元三六五年(晋哀帝兴宁三年),卒于公元四二七年(宋文帝元嘉四年)。卒后友朋私谥“靖节。”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鼓泽县令等职。当时,朝廷腐败,政治黑暗,官场污浊,他不满于此,又恰逢需恭迎一小人督邮,便挂冠而去,退隐乡间,过着普通农人的生活。

他的《饮酒》诗共二十首,不是一时所作。内容描写归隐农村的耕读生活,抒发澹泊的情怀,寄寓很深的人生感慨。

根据题主的题意,这里我就其《饮酒》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画面作答:

在远离朝廷官场都市的偏远地带,山青水秀,有一座建造简陋的茅舍,有田数亩,环绕其间。庭院稍然独立,毫无尘嚣、车马滋扰,十分清静。庭院内外,房前屋后,栽种着以菊花居多的各种花草树木。这里居住着夫妻两人及五、六个孩子。一家人温饱自足,出出进进,说说笑笑,恬适自得,其乐融融。

家庭主人早已脱去官服,一副农人打扮,三络胡须,飘拂胸前,不失儒者风度。他荷锄携铲,早出晚归,及时稼穑,务尽农事,与乡邻农夫有共同的生活和同样的耕作,其思想感情几无差别,建立了真挚的友谊。闲遐之时,夜长之季,引觞自酌,即兴赋诗,陶然而醉;或闭步庭院内外,赏玩秋菊,见东篱秋菊在夕阳映照下,更加灿烂辉煌,精神焕发,神采奕奕;俯身釆摘一枝在手,抬头南山(庐山)在目。山之所立,人之所望,物我两忘,悠然自得。斜射的夕阳,把金黄色的光芒,投落在耸立的青山翠峰之上。青山翠峰泛起亮晶晶的莹光,生气盎然,碧玉泛绿,新鲜明亮,观之心怡,更加可爱。万里长空,秋高气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暮鸟归林,相伴而至,自如自在,心无旁骛,如田间夫妻临暮而归,妮喃细语,走进家门。世界是如此的辽阔空旷而充满灵气。诗人完全陶醉在这自然、恬静、闲适的环境之中,深刻的体会到了这自然之美、独立之美、自由之美的境界。悟出了人生的真缔就在这里,想对人说,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有时候,也有相处友好的农民朋友来访。这些农民朋友,质朴自然,诚恳淳厚,没有虚情假意的繁文缛节和什么讲究,乘兴而来,尽兴而散。这不!刚刚天亮,主人还未起床,就有一位,满怀美好的心情,携酒而来探望。惹得主人连衣服也没有穿好就急忙前去开门迎接。朋友见他衣服褴褛,茅檐简陋,生活毕竟不如官家的钟鸣鼎食,有些寒伧,便好心劝他凭自有的优越条件,反回官场,过锦衣玉食房屋巍峨的生活,不要管什么清浊,先把自已的日子过好。他诚恳的感谢朋友的一片好意,但想到返回污浊官场,岂不是迷失了自已?对客人说:咱们就且饮酒共乐吧,官场我是坚决不去的。于是与友把酒言欢,其乐无穷。

《饮酒》诗描写的就是这样的一副归隐农村的生活画面,营造出一种自然、平和、清素、淡雅的意境,表现出作者崇尚真实自然,追求独立自由,坚决不与官场同流合汚的思想感情,其高风亮节令人敬仰。

洒脱豁达的人生?风雨飘摇的无尽苦难,命如猪羊的百姓!

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官至彭泽县令。

陶渊明的一组二十首《饮酒》诗,至今令无数人心灵震颤!

诗中的五柳靖节,是何等的洒脱豁达,他看破红尘,淡泊功名,甘于田园之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是何等的高风亮节!

一千五百年过去了,一般人都羡慕陶公的“读书、饮酒、写文章”;羡慕他优悠洒脱,淡泊功名的田园生活,当然,还敬佩他冰清玉洁、高风亮节!

错了!这些都是表面的层次!

陶公的文章,包括《饮酒》诗组,陶公的为人处事,都是反衬了民族无尽的灾难!

“八王之乱”击破了“太康之治”的泡沫。

国家民族从此风雨飘摇!统治者的腐朽与内乱,紧接着的,是引来外侮——“五胡乱华”!

中华民族命悬一线,人口由二千四百万骤减至不足四百万!若不是冉闵将军一纸《杀胡令》,汉人就要灭种!

陶公是多么的忧虑悲愤,却无能为力!

文章中的陶公洒脱吗?

晋朝制度,陶公这种身份(曾官至县令),是终生免去一切税役,并享受田园土地四十亩的!

但陶公在贫穷潦倒的凄凉中去世的,享年五十多岁!

一般平民百姓可想而知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陷入内乱,则百姓命如猪狗!

世说新语假谲第二

《世说新语》是刘宋时期刘义庆编的一本书,其中假谲篇第二讲的是魏武帝曹操和袁绍的故事。

原文如下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363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嘉明安婷诗集:妙语连珠,清新脱俗下一篇:为什么贾环要如此残忍地推翻灯油烫瞎宝玉的双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