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陈寿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结合《出师表》加以说明,要简洁回答 诸葛亮为蜀国可谓是什么尽

导语:陈寿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而《出师表》更是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忠诚。作为蜀国的重要谋臣,诸葛亮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卓越表现,更是以其高度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众人的敬仰和信任。

目录导航:

  1. 陈寿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结合《出师表》加以说明,要简洁回答
  2. 在三国演义中,哪些故事表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细说!急
  3. 诸葛亮为了蜀国的江山怎样了成语两个
  4. 诸葛亮的精神
  5. 从诸葛亮七擒孟获中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寿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结合《出师表》加以说明,要简洁回答

一、《出师表》的三条建议:

第一条:广开言路

第二条:赏罚严明

第三条:亲贤远佞

二、

所谓“识治之良才”,就是明白国家治乱之根本,懂得协调各方,做到安邦定国。

治国之事,首要便是举贤。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成就大事是需要许多人扶持的。《出师表》中有这样一个篇幅“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字数几乎占到了全文的一半,都是在讲人才的问题。事实也证明这些贤才是经得起考验的。详见相关史料。

治国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出师表》里也有体现——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有了贤才和处理国事的态度,剩下的,还有国家体制。诸葛亮主张“依法治国”。“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刘璋之时,蜀地多有大赦,不遵法度。故社会时常不安定。刘备入蜀,政权由三股势力组成:荆州,东洲和益州。政权内部矛盾重重,百姓长时间无法度约束,而后刘备又在夺荆州的夷陵之战中惨败,实力大大减小,随即蜀国南中又发生叛乱,吴蜀之交渺茫,魏国也不断送来全乡信:诸葛亮在建兴元年面对情况可谓是四面楚歌。而仅仅用了三年多,蜀国便焕然一新。《出师表》有言:“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见诸葛亮识治之才。

在三国演义中,哪些故事表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细说!急

1、白帝城托孤

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zhi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称如果刘禅不行,诸葛可以取而代之。 刘禅其实当时并不在场,所以感情的色彩实际上并不那么浓厚,至少没有了去抱诸葛亮脖子的角色。而刘备在托孤现场的言行就完全是针对诸葛亮和李严赵云等人的,充满了政治上的诡诈。且看这一段: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短短几句,直接给所有在场之人提出并且确定了诸葛亮日后的政治地位问题。

2、七情孟获

蜀国南边有个荒蛮之地,那里有个贼头叫孟获,无恶不作。诸葛亮觉得有他在就会阻碍自己北进中原的脚步,所以去收拾他。但是那个地方的人都是野人,体格比蜀国人强壮,而且嗜血,缺心眼,要是硬打的话,不光会损兵折将,而且,光靠武力,杀光了他们也没用。所以就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们从心里产生恐惧,那就只有靠智取。孟获是个半文盲,还有点智商,总觉得自己能强过诸葛亮,结果就是东家借西家要点部队,跟诸葛亮打,打到最后人也死得差不多了,民心也丢得差不多了,眼看撑不下去了,就降了。

3廉政建设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皇妃之数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皇宫规模建制等诸多问题,非董允所能决定。当时,“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诸葛亮为了蜀国的江山怎样了成语两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精神

诸葛亮忠心耿耿的精神值得敬佩。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如果他的儿子刘禅有本事统治蜀国,希望诸葛亮能去竭尽所能辅佐他;反之,诸葛亮可以自立为王玩。

但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无论如何都不肯去自立为王,一直尽心尽力辅助刘禅,直至命丧五丈原。

从诸葛亮七擒孟获中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这件事里,诸葛亮神机妙算,施展有度,运筹帷幄,深明大义,深谋远虑,宽宏大量,实事求是,体恤下属。

诸葛这样做是因为他准备东征魏国,必须使后方稳定,有一个安稳的政治环境,军事环境,所以必须使南方当地土著首领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归顺蜀国,以免他们阳奉阴违,使大后方不稳。他这样地礼待孟获,就是要使他感动心服,以礼服人,使他能够带领他们当地人真正地归顺蜀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466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王孝杰和狄仁杰有何历史渊源?下一篇:古代国库多是如何建立与管理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