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晋献公在位时晋国的都城是哪里 晋文公祠里有什么东西吗

导语:晋献公在位时晋国的都城是晋阳,晋文公祠里有祭祀晋文公的神像和文物。晋献公是晋国春秋时期的重要君主之一,其在位时期为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导航:

  1. 晋献公在位时晋国的都城是哪里
  2. 介子推死前写的诗什么意思
  3. 长治周末好去处
  4. 晋阳八景是那八景
  5. 晋祠晋文公介绍
  6. 晋祠是谁建的
  7. 唐朝穿的木底鞋名叫什么
晋献公在位时晋国的都城是哪里

春秋晋国时代是山西在中国5000年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时期之一。晋国都城,在侯马新田之前曾建于故绛车厢城,则鲜为人知。

在山西省绛县城南5公里多的地方,有一处形如车厢的古城。经过历朝历代的战争击射,春春秋秋的风雨侵蚀,城墙已残破不堪:坍塌的垣土高高堆起,毁坏的痕迹历历在目,最高处还有三五丈,较低处约一两丈,凹凸不平,斑驳累累,像一条受伤的巨龙,气喘嘘嘘地盘旋在中条山腰间的沟畔,伏卧在荒崖上。又像一节锈断了的锁链,被人遗弃在野地里。

然而,当你得知这里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都城时,定会大吃一惊。

俯瞰车厢城

车厢城建于晋献公8年(公元前669年),北魏时重修。

车厢城地处绛塬中脊地域,雄踞于中条山东段北面,被深约30米的东、西两沟夹峙其间。城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为50米,面积约30亩。城外的沟内有不竭的水源,形成天然的护城河。城四周依沟建有高厚的城墙,西北角开凿隧洞式土门一道,内外上下均为75度陡坡。可谓关高城重,固若金汤。

城东有洼地2亩许,俗称“牢固坨”,据说为当时的牢狱。临沟畔筑有面积约10平方米的土台一座,台顶平坦,巍然耸立,传系“岗哨台”或“烽火台”。城北约一里是常年奔流不断的涑水河。城南背依中条山支脉的湫池山,不仅岭高险峻,地势独特,而且风脉优异,景色宜人,给人一种“风吹山带遥知雨,气压云层两重天”之感,“湫池舒光”成为“绛县十景”之一。其间有一地势斜缓、约五六十亩的开阔场所,传为囤兵操练场。正南10余里,直达山西南疆的“咽喉”——横岭关。越关南下渡过黄河,则抵春秋周王城洛阳京畿,亦即晋文公受王命平叔带之乱,为护周襄王复位,于晋都绛举“尊王攘夷”义旗,誓师率命所经之路线。

城东、西、北隔沟环围东南城、西南城、裴家城堡三个村庄,三村鼎立,隔沟呼应,为当时外围驻军防地。三村间的桥头旧有一砖砌“镇风门”,门额石镌“晋大夫士故里”。

曾为晋国古都

车厢城,曾为晋国古都,有翔实的史料可查。

据明朝年间的《绛县志》记载:晋献公8年,“献公派士建都城聚(聚,即今绛县城南5公里的车厢城),将桓、庄之族群公子全部杀光,继而将聚命为绛,从而晋国定都于绛”。清乾隆时期,授文林郎绛县知县白山拉昌在《新修绛县志序》中说:“绛县古晋都也。今之曲沃与翼皆绛地分疆画界各据所守……”清光绪年间花翎同知衔绛县事习安刘斌在《续绛县志序》中也称:“绛在春秋晋时固一大都会,其为地固不狭……”《平阳府志》也明确记述:献公继位后“弑群公子而徙都于绛,故命士城绛深其宫,自献而下历惠、怀、文、襄、灵、成,传至于景公十五年乃迁新田。”上述“绛”,即现在的绛县车厢城。

大量权威性史料的记述也说明了车厢为晋国古都。

《方舆纪要》载:“聚,即今山西省绛县东南十里之车厢城。”《史记·晋史家》、《诗谱》、《中国地名大辞典》、《元和志》、《地名补注》、《春秋故事》等林林总总不下10余种的史书无一例外地肯定了这一论点。

自晋献公八年建都于绛车厢城,次年迁徙于此,历经84年,是晋国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也是晋国史上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年代。直至景公15年,由于梁山崩,景公怕处于中条山坡的晋都发生类似这样的危险,才迁都于平地之中的新田。

围杀群公子事件

晋献公继位初,其权位受到了桓、庄之族的威胁。

所谓桓、庄,系献公曾祖与祖父,是嫡系关系。而桓、庄之庶系子孙,实为献公同宗叔父、昆弟。这些人数远超过嫡系的群公子,倚财仗势,无法无天,游手好闲,无恶不作,以至竟然与公室抗衡,使继位不久的献公极为不安。为了扫除身边的隐患,献公采纳离间计,先是诱惑多数低能公子,诬陷足智多谋且少有劣迹的富有公子,继而设法铲除蠢蠢欲动、敢于闹事的公子,进而由士筑城聚(即车厢城),以诡计拘捕所有庶系公子,一举尽杀之。而今,当年围杀群公子的牢狱尚存。

晋献公围杀群公子后,消除了心头之患,巩固了君权地位,索性“而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史记·晋世家》)。至于扩建规模,《诗谱》明确记述:“北广其方城二里”,也就是说,在原车厢城北面扩建了方二里的地方。

随着国都面积的拓展,车厢城作为晋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地位则日趋稳固。

大量的文物与地名佐证

分布于绛县大地的诸多文物,以及数不胜数的相关地名可以佐证绛县车厢城系晋国古都。

晋献公之墓,文公墓、灵公墓俱在绛县。位于绛县槐泉村的献公墓,高约40米,形似无柄木铎,据传系从几十里外的曲沃太子滩取五花土,由国人排队传筐,堆积而成。因其声名欠佳,故而“孤寝无祠”。位于绛县下村的文公墓,高约40余米,圆形,因其功德昭著,墓前建祠,祠内立有清乾隆51年的“晋文公墓”石碑一通,近年墓前又雕塑了形态逼真的晋文公石像,历代祭祀。晋灵公因暴虐成性,昏庸无道,死后葬于绛县南刘家村的荒丘上,孤苦伶仃,无人祭祀。在绛县博物馆里,一直保存着清“晋旧都”、“绛县师”、“绛县老人”等各种碑匾、石像及有关文物。

绛县的不少地名,也能说明这一点。士故里,临近车厢城,因而被称为南城村,即是一例。距车厢城东7里的卓子沟,因与世无争的献公之子卓子隐居于此,故而此名;小祁村,是晋国祁午将军练兵的教场;南官庄,为晋文公巡视此地时所赐名;吴璧村,传说该村一吴姓村民曾向文公献一玉璧而得此名;范村,相传为晋文公舅父子犯旧居,原名犯村,后因避讳“犯”字,更为今名,现村内将军庙、石碑等遗物尚存;晋峪村,因晋文公曾驻兵而得名;拔剑泉,传说晋文公带兵打仗时,到此将士饥渴难忍,文公一急之下插剑于地,拔剑时泉水涌溢,后此名便得以流传;董封村,为晋史官董狐的封地;孙王村,据说是因晋文公曾在此召开“尊王攘夷”会,便取名尊王村。后该村的孙安为官清明,为纪念之,遂更为今名。

现今,车厢城为晋国古都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来此研讨的学者和观光的游客愈来愈多,车厢城正日益成为一处新的景区。

介子推死前写的诗什么意思

意思

把我的肉割下来献给君王你,已证明我的一片丹心,

只希望主公你能时常保持清正廉明。

哪怕我在柳树下化成了鬼终于消失不见,

也好过陪伴在君王你的身边作一名直言进谏的贤臣。

倘若主公的心里还记得我,

那么请在回忆起我的时候,能够时常反省自己。

那么臣下我在九泉之下,心中也便没有了遗憾,没有了牵挂,

只愿主公从此治理朝政能够一直清正廉明。

原詩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长治周末好去处

长治是山西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许多值得一游的地方。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晋祠:晋祠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祭祀晋文公的庙宇,被誉为"晋祠第一梁"。这里有古老的牌坊、祠堂和石刻,是学习晋文化和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好地方。

2. 显孝陵:位于长治市区,是北魏文明宝座焦郊的皇陵,陵墓宏伟壮观。陵园内有雄伟的门楼、碑廊和石刻,是了解北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景点。

3. 长治古城:长治古城是山西省的一个古城遗址,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古城内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城墙、古街、古寺和传统建筑,可以感受到悠久岁月的痕迹。

4. 小店区博物馆:位于长治市小店区,是一座展示山西地方文化的博物馆。馆内展示了大量的文物、艺术品和历史实物,可以详细了解山西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长治还有其他一些景点,如白马寺、长治市博物馆和长治市动物园等,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时间安排选择游览。

晋阳八景是那八景

太原“古晋阳八景”,由最具代表性的八处自然风景和人文名胜组成,指的是烈石寒泉、汾河晚渡、双塔凌霄、巽水烟波、崛围红叶、土堂神柏、天门积雪、蒙山晓月。

晋阳八景包括:汾河晚渡、土堂怪柏、崛红叶、天门积雪、裂石寒泉、蒙山晓月、古城夕照、晋祠源泉。

晋阳即今太原,是山西省太原市的古称。

晋阳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之一,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古城营村、东城角村、南城角村、南北瓦窑村、罗城村以及附近区域一带。

始建年代不详,最早出现在史书中的年代是公元前497年,先后作为赵国都城、秦太原郡治、汉初代国都、汉并州治、曹魏并州治、西晋太原国都、前秦都城、北魏并州治、北魏末期实际行政中心、东魏下都和实际行政中心、北齐别都和实际行政中心、隋太原郡治、唐初并州治、武周北都、唐北都、唐北京、前晋都城、后唐西京和北京、后晋北京、后汉北京、北汉都城。

晋阳八景是指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周边地区的八个著名景点,这些景点以其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而闻名于世。以下是晋阳八景的详细介绍:

1. 天龙山:位于太原市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山体险峻,风景秀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 忻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北部的忻州市,是一棵有着千年历史的巨大槐树。这棵树高达23米,树冠覆盖面积达4000平方米,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槐树。

3. 平阳湖:位于太原市西北郊区,是太原市最大的人工湖。湖水清澈,四季景色宜人,周围环绕着绿树成荫的公园和休闲区。

4. 晋祠:位于太原市南郊,是一座供奉晋文公的庙宇建筑群。晋祠占地广阔,建筑精美,是研究晋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5.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大型民居建筑群。乔家大院由四进五天井组成,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

6. 广灵古佛洞: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广灵县,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石窟艺术遗址。洞内雕刻着大量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精髓。

7. 九龙潭: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部,是一处自然风光优美的景区。九龙潭以其清澈见底的湖水和周围的山水相映成趣,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8. 榆次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榆次古城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展现了传统的山西建筑风格和文化。

这些景点展示了山西省太原市及周边地区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探索。

1、烈石寒泉

烈石寒泉,位于太原西北20公里上兰村,汾河峡谷左侧,中北大学旁。晋国大夫窦抽(字鸣犊),封地太原时,曾开渠兴利,后人在此立祠祀奉。祠在烈石山下,故又名烈石神祠。

烈石山(现二龙山)下,殿宇壁立,清流潺潺,祠内古柏苍翠,殿宇巍峨。祠旁清泉,自烈石山苍崖下涌出,清澈见底,游鱼隐现,其水温寒澈,人称“寒泉”。与苍柏古祠相辉映,饶有雅趣。

2、汾河晚渡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也被山西人称为母亲河,而夕阳下的汾河,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明代诗人张颐曾云:“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回归来簇就像如蚁,中流轧轧橹声清,沙际纷纷雁行起。遥忆横流游幸秋,当时意气那个谁能俦。楼船箫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

如此美景,汾河晚渡,在清代成为太原八景之一。

3、双塔凌霄

永祚寺的双塔,是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建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是太原地标之一,被誉为“晋阳奇观”,历代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古太原八景之一。

凌霄双塔,还有个美丽动听的别称“文笔双峰”,这二座形同孪生的姊妹塔,一个是创建于先的“文峰塔”,一个则是继建于后的“舍利塔”。双塔巍峨俊秀,是我国双塔之最,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4、巽水烟波

巽水烟波,指的是儿童公园的文瀛湖,“巽”是八卦的东南方向,文瀛湖在城东南,故称巽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太原市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据史料记载,600多年前,太原城地势东高西低,文瀛湖就是雨水淤积后的产物,当时被人称为海子堰。文瀛湖成型之后,就变成了一个流动的自然湖,因湖面常有八卦风烟笼罩而得名。

5、崛围红叶

崛围红叶,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呼延村西。崛围山山势崎岖,松柏遍野,春日山花烂漫,秋来红叶遍野,十分壮观。

红叶植物名黄栌,是一种野生灌木,其叶子在九月以后会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最后变成深红。叶落之前,尽显其最美丽妖娆之颜色。

6、土堂神柏

土堂净因寺,是当年傅山先生隐居于崛围山时的一处住地。古寺始建于北齐,金泰跟五年重建,明清二代重修。寺内大佛高达9.46米,坐姿端庄,神态安详,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土质大佛。

寺旁古柏长势奇异,故称“土堂神柏”。 土堂怪柏生长在崖巅,清癯矮小,露着顽强、倔强的神态。其容,憨态可掬,像是幼柏;其质,枝虬干皱,已是古木。“历历崖巅”,有的树身前倾,向外探着,像是一把雨天给崖下游人撑着的伞;风吹木动,像是迎客松,千姿百态,惹人喜爱。

7、天门积雪

天门关位于太原北郊东关口村北,是古代关隘,天门关附近有双龙泉,相传是唐贞观年间高僧玄奘法师传经之所。天门积雪,指的就是天门关上的雪。

据载,“天门积雪”的美,源自太原西北的一条大峡谷——千(虫蜀)谷。朔风吹来,在天门关造成了一个独特的小气候,这才有了“天门积雪”的独特风光。

雪后初霁,空中出现一轮骄阳。阳光洒落在雪山上,厚厚的积雪泛出玫瑰色的光,慢慢地开始融化,一层莹莹的水珠铺在积雪上;一股寒风吹来,细细的水珠凝成了冰,裹住了山间的树木、怪石,整座雪山渐渐变成了一个玲珑剔透的世界。

8、蒙山晓月

蒙山位于今晋源区罗城村西。《太原县志》记载:“蒙山晓月:此山最高,与悬瓮、方山鼎足而峙,每当清晓,月挂峰顶,清寒彻骨”。

站在罗城村向西望去,最高的山头就是蒙山顶,当地人称蒙山寨。蒙山顶曾建有殿阁,为蒙山晓月遗址,如今殿阁虽不复存在,但是留有瓦片等遗物。站在蒙山顶远眺,晋阳古城,尽收眼底。

美不胜收的三晋大地,数不尽的晋阳美景尽收眼底且留连忘返!

晋祠晋文公介绍

晋文公祠是晋祠景区改造新增景点中最大的亮点,位于晋祠公园东南角南湖湖心,为仿汉代高台式祠庙建筑风格,既呼应晋祠历史,又诠释晋祠的厚重历史文化内涵。

晋文公祠由入口前导区和祠庙祭祀区两部分组成,入口前导区包括阀门、柱梁石桥、百戏楼以及祠前广场,祠庙区为高台式建筑群,高台内部局部做空辟为展厅,四周为回廊。目前,晋文公祠各项工程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晋祠是谁建的

叔虞宗族的后人,为纪念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西周的周成王姬诵和弟弟叔虞关系很好,经常一起在宫中玩耍。一次,周成王玩得兴起,随手捡起了一片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叔虞,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天子一句玩笑话可愁坏了史官们,这句话到底该不该记录下来,错误领会上意可是要杀头灭九族的。史官们拿不准,赶紧把这件事件告诉了周公。周公见到周成王,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周成王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周公却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

后来,周成王只得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史称唐叔虞。而古时的唐国就在今山西翼城,后来叔虞宗族的一支迁至晋阳,因为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而晋祠就是叔虞宗族的后人,为纪念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晋祠,又名用唐叔虞祠,是为了纪念西周晋国第一代诸候姬虞而建的祠堂;姬虞的封地古称唐国,本人为周成王之弟,故被叫做唐叔虞;晋祠的景区依山傍水,古树参天:亭台池沼,星罗棋布;楼阁殿堂,雄伟壮观;气候宜人,风光秀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式祠庙建筑群,也是太原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游览胜地。

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已无从考证,根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有关记载可知,晋祠早在北魏之前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这样看来,晋词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当时已是“祠堂鱼沼皆有、游客贵人光顾”的游览胜地了,被人们称之为“山西小江南”、“晋川之中最为胜处”。

建造者查无此人。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晋祠是由晋景公姬贺所建的
晋祠是为了祭祀晋王室先祖而建,由于晋国一直是中国诸侯国中地位高贵的,因此晋祠作为晋国先祖祭祀的地方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晋祠如今已成为了重要的文化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历史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晋祠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宫殿式建筑群之一

唐叔虞

晋祠是纪念西周时期的唐叔虞而修建的祠堂,也是天下唐姓的总祠堂,因祠内有晋水的源头,有山西简称“晋”的来历,有李世民起兵反隋等历史典故而闻名。

晋祠是北魏时期著名的官僚、学者晋文公谷粲及其家族的墓地,位于今天山西省大同市南郊。

晋文公谷粲(原名谷機),字士元,是北魏时期著名的官僚、学者和文化名流,尤其以其文学才华和书法艺术而著称。晋祠是谷粲一家的墓地,他自己也被埋葬在这里。

晋祠规模宏大,气势壮观,是中国墓葬的代表之一。晋祠建造的时间比较久远,最初的建筑可能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建筑多是明、清时期的重建。但是,晋祠的墓道、墓室和墓主人的墓碑、神主、灵匾等重要建筑和文物,大多保存完好,并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唐朝穿的木底鞋名叫什么

唐代木屐

木屐,是木底鞋子的通称。《辞源》称,前后带齿的木板鞋 鞋帮呈船形,木齿较高。据说,木屐始于晋文公。相传晋国贵族介子推(一说介之推),背老母隐居绵山后,晋文公带人寻找,不见其踪影。有人建议说,介子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肯定会背老母出山的。文公从之。谁知烧山后,介子推母子并没有出山,相反抱树而死。晋文公见状,甚为怜之,遂在绵山建祠,纪念介子推。又命工匠将那树根刨起,做成一双木屐,不时套在脚上,呼为“足下”,以示敬之。

自唐朝木屐传到日本后,成为日本和服配套的传统服装。在此不多说了。 呱嗒板制作简单,成本很低,到了夏天,找两块比脚稍宽的木板,不厚于两厘米,按脚的长短,截成两只一双,用小刀把木板安脚的样子,刻成一左一右,木板下面的脚心部分刻成一个斜坡,形成脚腰,也显现出呱嗒板的后跟,在呱嗒板的前三分之一处,顶上一根略宽的帆布带子,一双美观耐用的夏季凉鞋——呱嗒板就制作成了。 夏天穿呱嗒板,脚底很舒服,很凉快,脚底不出汗,更不长脚气。旱天雨天均可穿,脚脏鞋脏穿着到水里冲冲,比现在的塑料凉鞋舒服多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582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大明风华女主角是谁嫁给了谁 古代有风华的女子吗下一篇:中国古代酷刑:点天灯,凌沢。到底是什么 古埃及有豹子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