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洋务运动四巨头 左宗棠的手下将领

导语:左宗棠是洋务运动四巨头之一,其手下将领中包括了许多武功高强、才华出众的人才。这些将领们在洋务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目录导航:

  1. 洋务运动四巨头
  2. 李鸿章为什么要扳倒左宗棠
洋务运动四巨头

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原名曾子城,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生官至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死后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2、李鸿章(本名章铜,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世人多称“李中堂”,安徽省合肥市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乡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李鸿章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历经讨伐太平军、平定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是清朝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并且为清朝建立了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

3、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二十岁乡试中举,留意农事,遍读群书。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回民起义,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4、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人称为“张香帅”,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1863年,张之洞中进士第三名,后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办大批军民用工业。他还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等学校。1909年去世,谥号“文襄”。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爱新觉罗·奕欣、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1、爱新觉罗·奕欣

奕欣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政府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1865年,因受到慈禧的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免去一切职务。1894年,重新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后又受命督办军务。1898年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2、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3、曾国藩

1811年(生)—1872年(死),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郎。他崇尚程朱理学。江南大营溃散以后,清政府升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曾国藩对镇压太平天国军提倡“捕人要多,杀人要快”,因此曾国藩被太平天国军称为“曾剃头”。他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

4、李鸿章

1823年(生)—1901年(死),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投靠曾国藩麾下当幕僚。从70年代开始,他陆续开办军火工厂和筹建北洋海军,同时,又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织布局等。对于外国侵略,他不得已妥协退让,被认为是投降卖国。

5、张之洞

1837年(生)—1909年(死),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1863年成进士,先后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1882年任山西巡抚。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力主与法决战,清廷授以两广总督之职,张捐银三千两奖给抗法将领刘永福,并奏请起用前广西提督冯子材督师。

因此洋务运动是五巨头而不是四巨头

李鸿章为什么要扳倒左宗棠

因为他们的政治观念不同,李鸿章主张海防,左宗棠主张边防。所以李鸿章想尽一切办法要除掉左宗棠。

主要是淮系和湘系势力的利益冲突和斗争。

李鸿章左宗棠两个人都是曾国藩的老部下,他们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强势崛起,走上了清政府的高层领导地位。当曾国藩去世以后,李鸿章和左宗棠,他们谁来当老大的争夺,就十分激烈。因此,疆防与海防之争,事实上就是两个人老大的地位之争。李鸿章的势力范围,自然在海防上;而左宗棠的势力范围,则在疆防上。两个人为了争夺自己的利益,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所以才有那样的结果。

因为他们是同朝为官的两派系!

准确的讲是一个鹰派,一个是鸽派!所以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分歧!他们分别是两大阵营里面的头脑,在长时间的政治较量当中,产生了很多的矛盾,所以想扳倒对方!他们又是晚清时期的两大重臣,慈禧为了权衡利弊啊!相互制肘,从中渔利啊!

因为李鸿章与左宗棠政见不合,左宗棠是李鸿章政治道路的绊脚石。

左宗棠入曾国藩幕府时,与李鸿章一样,都受到曾国藩的器重。早年在湘军,左宗棠驻地与曾国藩大营相距数十里,每次来,曾国藩总是要设宴招待,并戏称“大烹以养圣贤。”左宗棠能吃而善谈,每次来也不把自己当外人。入座则杯盘狼藉,遇到大块肉食,便动手撕扯,旁若无人。

左宗棠是有名的杠头,遇事爱抬杠,每抬则必争上风。有时,较真起来,怒目而视,仿佛要打架一般。他与曾国荃、李鸿章等人经常抬杠,彼此较其劲来,互不相让,言语冲撞,难免伤及和气。此外,左宗棠形事张扬,为人刻薄,这也不为李鸿章所喜。

从左宗棠和李鸿章闹翻的原因来看,说到底都是互相不服气,尤其是嘴上各不相让,最终伤了和气。史料记载,一日某公请客,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来了。席间,李鸿章说:“非翰林不入相,左公伟业盖世,封侯封公,我不敢望,惟有大学士一职,恐怕要让我一筹。”

按清制,大学士必由翰林提拔。李鸿章是翰林出身,而左宗棠是举人。李鸿章知道左宗棠不服自己,故有此言,其意是在挖苦左宗棠。

另外笔记记载,剿灭太平军后,李鸿章与左宗棠闲谈论功。李说:“你别尽自夸张了,死后谥号不能得一‘文’字。”谥号,乃死后封号,按定例,非进士翰林出身,不得谥“文”字,这句话同样也是在刺激左宗棠。左听后默然,半天答不上话来。

俗话说的好,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李鸿章的话无疑是在揭短,触及左宗棠的痛处。左宗棠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考中进士。他二十岁中举,偏偏此后三次会试都铩羽而归,不禁心灰意冷。此后,他一见到进士就不舒服。后来做了陕甘总督,便重举人而轻进士,有进士翰林来见,他也没好脸色,言辞中多有讽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714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马陵之战魏国伤亡 庞涓有百万大军吗下一篇:古代文人常用哪三种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