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曾国藩三千步识人全文 曾国藩是怎么样用人特点的

导语:曾国藩三千步识人,以德为先,注重细节,注重培养人才,是其用人的特点。他尊重人才,重视人品,以人为本,用人唯才是举。

目录导航:

  1. 曾国藩三千步识人全文
  2. 曾国藩36字诀全解
  3. 曾国藩历史演义小说系列特点
  4. 曾国藩观人七法
曾国藩三千步识人全文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用兵之策的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打出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成为清代“文人封武侯”第一人。一介书生凭什么立下千古武功?追根究底,不外乎7个字──得人才者得天下!

某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说道:“在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的人,可以给他保守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

后来三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而第三人就是后来的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

缓行三千步,不过一小时的光景。就这一小时的光景,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有人也许要说,这曾国藩,也太绝对了吧。其实,一个人的品性,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他细微的形态动作中看出来的。曾国藩的高明就在于,他在缓步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仔细观察了三个人。这是一场未曾事先通知的考试。因此,三个人的表现也都发乎本性。

曾国藩自知领兵打仗非自己的长项,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推行人才战略,“集众人之长,补一己之短”,“合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功”,“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处。”据不完全统计,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间召集的幕僚达400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督抚者33人。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沈葆桢、刘蓉、李元度、罗泽南等晚清的栋梁之材,无不受曾举荐,“国之重臣,悉出曾门矣!”

善于奇谋战策的左宗棠,自视甚高、目空一切,然而在识人和用人这一块,对同乡曾国藩心悦诚服,“知人之明,自愧弗如元辅”。即使是老对手石达开,也不得不承认,曾国藩“虽不以善战闻名,却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

曾国藩36字诀全解

36字是:

志、恒、专、熟、裕、静

淡、睱、松、明、实、硬

捡、重、廉、勤、慎、忠

仁、诚、敬、恕、和、谦

挺、辣、变、悔、耐、缓

滑、展、混、忍、退、圆

全解详见如下:

01、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竟成;

02、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03、专: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04、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05、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06、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07、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08、暇: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

09、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

10、明: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11、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12、硬:刚正不阿,铁骨正直;迎难勇进,雄壮豪迈;

13、俭: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

14、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笔墨刚劲;

15、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

16、勤: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

17、慎:三思而行,谨始慎终;深思熟虑,慎者受益;

18、忠: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

19、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

20、诚: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21、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

22、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23、和: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

24、谦: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

25、挺:艰难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

26、辣: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

27、变:洞察势情,识破天机;深识远略,出奇善变;

28、悔:遇有不测,自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

29、耐: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赖以生存;

30、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

31、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32、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33、浑: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

34、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纷争;

35、退:节制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退,养精蓄锐;

36、圆: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曾国藩历史演义小说系列特点

曾国藩三部曲主要运用了详细介绍,重点记述,深刻透辟地分析,深入归纳,总结评价等表现手法。本书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观点鲜明精当,见解深刻独到,资料丰赡翔实,分析雄辩有力,观念新颖,视野开阔,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历史人物传记创作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曾国藩观人七法

曾国藩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代名臣良将,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更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半个圣人。

曾国藩在摇摇欲坠的晚清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并非偶然;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那么曾文正公究竟有何过人之处?纵观曾文公为官一生,他的观人用人之法无不令人叹服!

一、与多疑者共事则事必不成,与好利者共事则己必受累

我们都知道,单打独斗始终无法成就大事业,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有一个平台,还需要有一群一起奋斗的人。

那么如何选择这样一群人呢?曾文公说:与多疑者共事则事必不成,与好利者共事则己必受累。

我国自古有句名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怀疑一个人,无论是怀疑他的能力还是人品就不要用他,一旦用了这个人就必须百分百信任他,否则事有不成者全因猜忌。

反之,如果我们是与一个多疑心的人一起共事,就会梅雨办法一条心做一件事情,最终失败就是必然的。

古有云:与人交于利,利尽则人散。这与曾公的“与好利者共事则己必受累”。

举个例子:你找了一个朋友合伙开公司,这个朋友开始为了一时的利益与我合作,不久之后,公司经营出现问题,需要再次投入资金,或者短期内没有利益分配,这朋友愤然离开,剩下你一个人在收拾烂摊子。这本来是奔着成就事业而开展的,最终却因为朋友因利离开,收到连累的却是自己。

二、无实学却徒有虚名当知有祸变,凡专注一事终身则必有成就;

古有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材实料却徒有虚名的人终究会露出破绽最终出局;卖油翁的故事告诉我们,就算是一份不起眼的工作,只要是专注一心终究会有所成就。

三、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说:天底下,从古至今,一个人如果很平庸,那么原因只有一点,就是他很懒惰。如果一个人不懒惰,肯定不会平庸。这个是不是事实?好像很多情况是这个样子的。哪怕他笨一点,只要他勤快一点,也不会平庸,就会有成就,就怕他不去做。我遇到很多人来预测,就问自己是否会发财,但他就心理想发财,行为上不去做事,懒散。这种情况,按照曾国藩说的,不用预测,肯定是个庸人,不可能发财。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三国时期的杨修厉不厉害?聪不聪明?但是就是因为太傲,傲到曹操都看不顺眼,最终就下场可想而知,就是一死!

还有就是,傲的人是很容易轻敌不仔细。三国时期的孙策,他本来可以继承吴国江山。但是他很傲气,人称小霸王。他出行的时候是轻装便行,而且喜欢跑在很前面。然后身边有人比如虞翻就提醒他说不能这样,会有危险。虞翻是易学家,很有洞察力。孙策表面答应着,但行为上没改。后来孙策在打猎时,果然被许贡的门客所杀。

所以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最后,曾国藩还警醒后人称:须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714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文人常用哪三种纸?下一篇:古典学科是不是七艺 古代体操分为哪两大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