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青山隐隐败叶萧萧意思 苻坚写的诗和远方综艺

导语:《远方综艺》邀请到中国文化名城洛阳,探寻秦朝末年苻坚的故事。苻坚曾写下“青山隐隐败叶萧萧”的诗句,描绘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本期节目将带领观众一起感受苻坚的情感世界和历史背景。

目录导航:

  1. 青山隐隐败叶萧萧意思
  2. 世说新语德行9译文
  3. 声势浩大的成语有哪些
青山隐隐败叶萧萧意思

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

出自宋代蔡伸的《苏武慢·雁落平沙》

雁落平沙,烟笼寒水,古垒鸣笳声断。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楼上黄昏,片帆千里归程,年华将晚。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
忆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书盈锦轴,恨满金徽,难写寸心幽怨。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几只大雁落在平旷的沙洲,凄寒的江面上烟雾迷漫,古营垒那边呜咽的胡笳声,也渐渐地悠然而断。远山起伏,黑魆魆地时隐时显;枯叶在秋风中飘落翻转;天边的几只昏鸦在往来回旋。黄昏里,楼上也是孤寂凄凉,忽又见江面上,千里迢迢漂回来一片孤帆,年华将我推向老年。仰望长空,碧云飘浮,暮色朦胧,此时此刻,不知美人今在何处?关山阻隔,云水迢迢,就是在梦魂中也离她那么遥远!
回想起旧时的欢乐,朱红的大门,深深的庭院,小巧别致的花园里,香气扑鼻的小径上,我至今还能记起她美丽的容颜。纵然是写满丝绢拨断琴弦,也难以倾诉内心的幽怨。这两地相思的凄苦,一樽美酒怎能排遣?我已经把栏杆倚遍。久久地滞留在楼上,任凭那萧瑟西风,吹干了我的泪眼。

注释
苏武慢:词牌名,又名选冠子,或选官子、转调选冠子、惜余春慢、仄韵过秦楼。据《御定词谱》共有十六体。词分上下两片,属于慢词。
平沙:指广阔的沙原。
烟笼寒水: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古垒:古代留下的壁垒。
鸣笳:.吹奏笳笛。笳笛,古管乐器名。
败叶:落叶;枯叶
片帆:孤舟;一只船。
年华:年岁;年纪。
碧云空暮: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旧游:昔日的游览。
邃馆:深院。
朱扉:红漆门。
香径: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径。
桃花人面: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书盈锦铀:用苏蕙织锦回文诗事。事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后用以指妻寄夫之书信。
金徽:金饰的琴徵。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危阑:高栏杆。
迟留:停留;逗留。
凭仗:依赖,依靠,任凭。

赏析

这首词写羁旅伤别,而从荒秋暮景说起。前三句说的是雁阵掠过,飞落沙滩;秋水生寒,烟霭笼在水上。古垒上,胡笳悲鸣,渐渐地,连这呜咽之声也沉寂了。词中不说“鸣笳声起”,而说“鸣笳声断”,这么描写更显得冷寂荒凉。开端数句,为全词定下了凄凉的基调。从“古垒鸣笳”中,可以感受出动乱时代的气息(作者是北宋末南宋初人)。这种气息,为下文所写的伤离怨别提供了特殊背景,同时也更增添了悲怆意味。

接着,在对荒凉山水的描写中,词人进一步增添感情的成分。山色有无,暗示着归途遥远,这句词化用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诗意;黄叶萧萧,顿觉秋思难以排解,第五句与末句“凭仗西风,吹干泪眼”前后呼应。天边的夕阳余辉,映照着点点寒鸦纷纷乱乱,飞归林中。以上数句,萧瑟的秋景中意寓着客况凄凉、乡思暗生之意,读之令人已觉其可有人,呼之欲出了。至“楼上黄昏”四字,词人才点出残照当楼之时楼上凝神姚望之人。这表明上边所写整个秋日暮景都是映在这人眼中的景象,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黄昏”二字,有黯然神伤的意味,也就是所谓“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畤《清平乐》)而这时收入眼底的,偏偏又是“片帆千里归程”。从落雁、昏鸦,写到归舟,思归的主旨更加明显了。时值暮秋,“年华将晚”,人们都离开这荒凉的地方,驾舟归去;而自己昵,却欲归未得。“年华将晚”,这四字之中蕴含悲老大、伤迟暮之意。前有“青山隐隐”,这里又加上“片帆千里归程”,境界寥阔,把人的思绪引向远方。而“片帆”之小与“千里”之遥对比,更显示出此地的荒远和思归心切。“年华将晚”,则加深了思归的紧迫感。

“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三句,化用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融合无间,犹如灭去针线痕迹,有妙手偶得之感。《楚辞》:“与佳期佳兮夕张”,傍晚,应该是有情人相会之时,然而,暮云已合,伊人不在。“梦魂俱远”,更透过一层,使人感到,关隘山峦阻隔,云水迢迢,即便连梦中也难相会,这就把思归的主题进一步具体化了。

下片转入对“旧游”的回忆。“邃馆朱扉”、“小园香径”、“桃花人面”,这是脑海中浮现的几个难忘的特写镜头,其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氛,也暗含着对方的身份和词人生活的往事。春光美好,桃花明亮,人面生辉,那记忆中的美好时光,与眼前的秋风败叶、古垒哀笳的萧索环境,成了鲜明的对比。失去的,常常愈觉可贵,尤其是在孤独苦闷之时。在自己已觉难耐,何况对方是个久别后的弱女子。下文紧接“尚想桃花人面”,句断意不断,从对方着笔,写女方对自己的思念。“锦轴”、“金徽”、“寸心幽怨”,这纤细笔触,皆从女方着笔。”锦轴“、”金徽“,这锦中字,琴中音,总道不出别恨。而“寸心”虽小,其中幽怨竟非盈轴之书与满琴之恨所能言尽,相思之苦可以想见。

下文拉回到眼前,并归结到双方合写。书、琴皆难排解忧愁,那么这“两地离愁”,只有用“一尊芳酒”去解。然而离愁的很重,尊酒的却轻,是不能解的。二者对比,造成反衬的效果,更显出离愁之深。在消愁愁更愁之时,词人只有丢下酒杯,无限凄凉地独倚危栏,徘徊楼头。归也不能归,住又无处住。愁肠百转,禁潸然泪下。“凭仗西风,吹干泪眼”八字,酸楚之极。“吹干泪眼”,足见独立之久:“凭仗西风”,只因为无人慰藉,只有西风为之拭泪。辛弃疾词云:“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而他则是自家流泪自家拭,甚至连自己也不想去拭,一直等到被清冷的西风吹干。

此词抒情真切,铺叙委婉,颇有柳七风味。此词开头就与柳词“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竹马子》)相似。全词由凄凉转为缠绵、悲婉,紧着又转入悲怆,以变徽之音收结,留下了那个纷乱时代的痕迹,这一点又与柳词有异。一结未经人道,独辟蹊径,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顿使全词生色。唯朱敦儒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相见欢》),仿佛有相似之处。

隐隐就是不明显,不清楚。潇潇形容落叶无力的样子。全句意思是说远山起伏隐隐约约。枯叶在秋风中飘落翻转,上下翻飞。描写了一副残破不堪的秋天景色。

世说新语德行9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匈奴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可能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

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

这时匈奴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

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

匈奴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

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整个郡县都因此得到保全。

八年级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这样一则课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世说新语·伤逝》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我默读了一遍又一遍,透着纸张也能感受到那份沉重和伤痛。我甚至能脑补出当时的场面。我决定,以后一定要读这本书。

若干年后我终于读起了《世说新语》,发现果然还蛮好看的,比如: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三十三》

译文:谢奕做判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醇酒罚他喝,以至于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罚。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青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小家伙打算放了他么?”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

犯法罚喝酒好可爱啊!萌萌的谢安好可爱啊!弟控好可爱啊!小家伙打算放了他么?啊,哥哥都听你的!

张天锡为凉州刺史,称制西隅。既为苻坚所禽,用为侍中。后于寿阳俱败,至都,为孝武所器。每入言论,无不竟日。颇有嫉己者,于坐问张:“北方何物可贵?”张曰:“桑堪甘香,鸱鸮革响;淳酪养性,人无嫉心。”

——

《世说新语

·

言语第二

·

九十四》

译文:张天锡任凉州刺史,在西部地区称王。被苻坚俘虏以后,任用为侍中。后来随苻坚攻晋,在寿阳县大败,便归顺晋朝,来到京都,得到晋孝武帝的器重。每次入朝谈论,没有不谈一整天的。很多妒忌他的人当众问他:“北方什么东西可贵?”张天锡回答说:“桑葚又香又甜,鸱鸮振翅作响;醇厚的乳酪怡情养性,人们没有妒忌之心。”

已经被他描绘的食物和景象迷住了:桑葚,鸱鸮,乳酪,无际的世界。好想吃,好想看,好想去。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

《世说新语

·

文学第四

·

五》

译文: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

嵇康

看一看。便揣在怀里,准备去见他,又怕嵇康驳难,揣着不敢拿出,便在门外远远地把《四本论》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

初出茅庐的写作者忐忑地把书稿给知名作者审阅的既视感。从心理活动完全可以看出钟会的面部表情嘛。用扔的也真是脸红得可爱呐。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晏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

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

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六》

译文:何晏任吏部尚书时,很有地位声望,当时清谈的宾客常常满座。王弼年龄不到二十岁时,去拜会他。何晏听到过王弼的名声,便分条列出以前那些精妙的玄理来告诉王弼说:”这些道理我认为是谈得最透彻的了,还能再反驳吗?”王弼便提出反驳,满座的人都觉得何晏理屈。于是王弼就这个论题,一人担当正反两方的角色,来回论辩了几个回合,所谈内容都是座中人所未谈到的。

他是怎么辩论的,辩论了些什么?真希望能录下来啊,一定非常精彩。

殷中军问:

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

”“

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

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一时绝叹,以为名通。

——

《世说新语

·

文学第四

·

四十六》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问道:“大自然赋予人类什么样的天性,本来是无心的,为什么世上恰恰好人少,坏人多?”在座的人没有谁回答得了。只有丹阳尹刘惔回答说:“这好比把水倾泻地上,水只是四处流淌、绝没有恰好流成方形或圆形的。”当时大家非常赞赏,认为是名言通论。

他说的好有道理我觉得好棒。但是我觉得好人少坏人多是相对的。总是希望善良多一些呢。


就这些吧。

声势浩大的成语有哪些

1. 声东击西2. 四面楚歌3. 人声鼎沸4. 一片哗然5. 人山人海6. 声嘶力竭7. 声震天下8. 声势煊赫9. 声名狼藉10. 声色俱厉11. 声如洪钟12. 声威大震13. 声振林木14. 声势浩大15. 声闻遐迩这些成语都是形容某种声音或者气势非常浩大,引人注目的场面或者事件。
这些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些盛大的活动、宏伟的场面、惊人的消息等等。
除了以上列举的成语,还有很多其他形容声势浩大的成语,如“声势惊人”、“声势浩荡”、“声势如雷”、“声势磅礴”等等。
这些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某种场面或事件的气势和声音非常惊人,让人难以忘怀。

1、汹涌澎湃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出处]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

2、投鞭断流 tóu biān duàn liú 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3、万马齐喑 wàn mǎ qí yīn 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出处]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

4、波澜壮阔 bō lán zhuàng kuò 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出处]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5、气势磅礴 qì shì páng bó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出处] 秦牧《古战场春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一页。”

6、势如破竹 shì rú pò zhú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以下是一些声势浩大的成语:

声势煊赫:形容声音和气势非常盛大,引人注目。

声震天下:形容声音极为响亮,震动整个世界。

声威赫赫:形容声音和威势非常强大,令人敬畏。

声如洪钟:形容声音宏大、响亮,如同大钟般的声音。

声振林木:形容声音极为响亮,能够震动周围的树木。

声闻遐迩:形容声音传遍了远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回响。

声色俱厉:形容声音和表情都非常激烈,充满了威势和气势。

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被人所不齿。

声东击西:形容声势浩大,能够影响到很远的地方。

声泪俱下:形容声音和眼泪一起流出,表达出极度悲伤或悲痛的情感。

声势浩大的成语有:高昂激越、铮铮有声、高亢激昂、万马奔腾、浩浩荡荡、急流险滩、海涛咆哮、海啸轰鸣、汹涌奔泻、声如雷鸣、奔腾咆哮、波澜壮阔、巍巍雄姿、巍峨壮观、气势磅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733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虚构的吗 三国演义中谁是安徽人物下一篇:中国这么多光棍怎么解决 古代的光棍多还是现在多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