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秦国五位相国 大秦帝国秦穆公选将

导语:秦国五位相国中,秦穆公选将的故事令人感慨。他的选择标准不仅仅是勇猛,更看重忠诚、智慧和谋略。这也成为了大秦帝国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目录导航:

  1. 秦国五位相国
  2. 大秦赋历史背景
  3. 大秦帝国之纵横里秦惠王用的剑
  4. 百里奚故里
秦国五位相国

秦国本来是一个位于西北边陲的荒蛮小国,无论地域、资源、人才以及其他立国根基,都无法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原诸强相提并论。人才辈出三晋的赵国、魏国、韩国,历史悠久、土地肥沃、地域广阔、人才挤挤的齐国和楚国,民风强悍的燕国和卫国,都比当初的秦国要优越得多。对此,秦国认识到国家兴旺与引进能人的重要,认识到宰相才是真正的国之依仗。因为当时的国王都是世袭的,在治国的方略上还需要谋臣辅佐。所以秦国的历代国君都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重用。

从公元前六百多年前的秦穆公时期开始,就广开了博揽群才的先河。在从秦孝公建都咸阳之后的144年间,秦国一直是诸子百家的政治摇篮,“门户开放“乃秦国的优良传统。秦国大力实行从六国引进人才,大量吸收外部世界的新信息、新观念。因此,在秦国的历史上,秦国重用了五位最强力的宰相。虽都是外国人,但都为秦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位是百里傒,

秦穆公时百里傒,他是虞国人。有人告诉秦穆公,晋国的公主伯姬的媵人(陪嫁的奴隶)百里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晋国已将百里奚作为媵人陪嫁到秦国。本就四方求贤欲霸诸侯的秦穆公听了后满心高兴,娶亲那天秦国王亲自迎接百里奚,没有想到百里奚趁人不备时逃走了。

几年后,秦国探得了百里奚的下落后,楚国将其逮捕后,安排百里奚为楚王放马。秦穆公想不惜一切代价将他赎回。谋士劝阻说:“楚国之所以让百里奚去养马,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是一位有才干的人。我们若是大张旗鼓迎接,等于告诉他们说百里奚是一位杰出的人,楚王怎么肯放他到秦国来呢?

不如以逃走的罪名去抓他回来,说百里奚是秦王逃走的奴隶,我们要抓他回来进行处理。”于是秦穆公派使者到楚国,用五张羊皮赎回了百里奚。百里奚在秦国做了相国后,他为秦国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吸引了蹇叔、由余等人材。二是西进政策,当时的秦国还不具向东发展的实力,西进使得原西戎、犬戎各族溶入秦民。直接成就了秦穆公春秋五霸的霸主地位。

第二位是商鞅

秦孝公时商鞅,他是卫国人;他是在卫国混不下去跑到了秦国的,他为秦领兵打败过魏国,而最大的贡献是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一次,从本质上说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政治革命。商鞅的变法可以说是对传统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大挑战,特别是军功爵制的出现和确立,在先秦时期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见功而行赏,因能而授官。客观上,也对旧的“世卿世禄制”的瓦解,起立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秦孝公力排重难绝对支持商鞅的变法。经过了十多年的变法图强,不但使秦国的国力大争,也为秦国军队的严明法纪、骁勇善战等奠定了基础。变法之后的秦成为经济制度上较先进的国家。秦最终并六国,国力的积累中他的法时时在起作用。应当承认他是贡献最大的一人。

第三位是张仪

秦惠王时张仪,他是魏国人。张仪早年是流浪各国,四处碰壁,最后在秦国得到认可。张仪就是“连横”策略的佼佼者。在《芈月传》中看到,秦王任用张仪为相后,秦国的外交局势为之一变。而且还为秦王贡献了“四方馆”的好主意,让秦王在咸阳城设立“四方馆”。在规定的日子,策士们可以在那任意发表主张、围观者可以任意投出自己的竹签表明自己选择哪一方观点,秦王因此招揽到各地人才。

张仪是秦国置相后的第一任相国,而后张仪积极为秦国谋划。他采用连横术迫使韩、魏太子来秦朝拜,并与公子华攻取魏国蒲阳。又游说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使得魏国把上郡15县献给秦国。秦惠文君十三年(前325年),张仪又率军攻取魏国的陕县,这样黄河天险为秦所占有。随着秦国威势的不断增长,张仪辅佐秦惠文君于同年称王,秦国国势日益强盛。

第四位是范睢

秦昭王时范雎,他是魏国人。范雎早年家境贫寒,后出使齐国为魏中大夫须贾所诬,历经磨难后辗转入秦。公元前266年出任秦相,辅佐秦昭王。他上承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国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极有建树的政治家、谋略家。

历史上有

秦昭王五跪得范睢

的典故。

范睢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远交近攻”这一国策,“远交近攻”之策,是范雎对秦国的伟大贡献,也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秦国正是在这一策略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完成统一大业的。

第五位是吕不韦

吕不韦是卫国国都濮阳人,是游走各国的商人。他在赵国当不了官后入秦国当了宰相。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后,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

吕不韦对秦国的贡献,一是选储立了首功。二是广揽人才,招贤纳士。他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他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正因如此,当时天下名士云集秦国,虽然后来秦王有逐客行为,但谏逐客者也随之出现,使得秦国人才济济,奠定了秦国强大的智力基础。三是富民强兵,为逐鹿天下准备物质基础。他实行兴修水利、鼓励农耕、开采矿山、冶炼兵器等。在他的倡导下的秦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一天天强大起来。为嬴政后来御临天下,统一六国,也是为统一中国积蓄力量。

从秦国引用五个强力宰相看,用人体制是个大问题。为什么六国不要的人,到了秦国都成了宝贝,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呢?在一个国家国王的弟弟也要靠军功封爵的国家,人才才能放出光芒。公平,军功爵制、不拘一格选人才,才能创造出一个人才辈出的大时代。这也是秦国强盛的秘诀之一,得人才者得天下!

一、甘茂

甘茂(生卒年不详),姬姓,甘氏,名茂,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甘罗乡)人,战国中期秦国名将和左丞相。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即位。当时张仪、魏章已离开秦国,跑到东边的魏国。不久,秦公子蜀侯辉和他的辅相陈壮谋反,秦武王就指派甘茂去平定蜀地。返回秦国后,秦武王任命甘茂为左丞相,任命樗里子为右丞相。其中,樗里疾(樗里子)是秦国宗室。因此,对于甘茂来说,作为一个楚国人,可以跻身秦国丞相的宝座,自然是他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魏冉

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秦王嬴政因为嫪毐而责备赵姬太后。对此,后者并不服气,拿自己和宣太后芈月相提并论。而就本文所要说的魏冉,就是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弟弟。换而言之,魏冉也是楚国人。

三、昌平君

昌平君熊启(公元前271年——公元前223年),芈姓,熊氏,名启,楚考烈王之子,母亲是秦昭襄王之女。战国末期秦国丞相,秦始皇的表叔,末代楚王。作为战国末期楚国公子,昌平君芈启在秦国受封为昌平君,仕于秦,为秦庄襄王、秦始皇之臣。公元前238年,昌平君与吕不韦、昌文君受命平定嫪毐之乱,从而在吕不韦之后担任丞相一职,后被秦始皇派往郢陈以安抚楚国百姓。

四、隗状

隗状(生卒不详),《史记》中误作隗林。战国末期楚国人。作为秦朝丞相,隗状的历史贡献有四:一是组织、指挥了秦王陵的修建。二是制定了度量衡,规定了全国一尺为23.1厘米,一石为十升、一斤为16两的标准。三是和王琯为秦始皇嬴政丰功伟绩树碑立传。四是在统一文字诸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五、李斯

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 。从出生地上来看,李斯和秦国第一位丞相甘茂是同乡关系。虽然李斯和甘茂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但是,甘茂的孙子甘罗,和李斯一样,都曾是丞相吕不韦的门客。

大秦赋历史背景

背景 大秦赋简介

1. 大秦赋历史背景:《大秦赋》的背景框架,涵盖了秦庄襄王到秦始皇一统六国这一时期,也是大秦系列的最后一部。

2. 秦国在第九代国君秦穆公时期曾有过短暂辉煌,此后每况愈下,到了秦孝公执政初期已经积贫积弱,在战国群雄中排名垫底。秦孝公深知照此下去,秦国必将会被其他强国所吞并,于是他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经过二十多年变法改革,秦国从昔日的弱秦一举而跃成为当时的第一强国。

3. 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继往开来将秦国国力推向更高峰。秦惠文王之后经历了短暂的秦武王(秦惠文王嫡长子)执政,然后便开启了秦昭襄王(秦惠文王之子)时代,也就是《大秦赋》前几集中的那位老秦王。秦昭襄王在位长达56年,期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军在战场上所向无敌,为后来秦统一天下打下坚实基础。

是以秦庄襄王为历史背景。

大秦赋历史背景:《大秦赋》的背景框架,涵盖了秦庄襄王到秦始皇一统六国这一时期,也是大秦系列的最后一部。

《大秦赋》是一部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根据海宴的小说《大秦帝国》改编而成。它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秦朝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的历程,重点描绘了秦始皇嬴政的治国策略、政治手段和统一战争等内容。

历史背景是指剧中故事发生的历史时期和背景情况。《大秦赋》的历史背景主要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约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之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中原地区分裂成多个小国,其中包括齐、楚、燕、赵、魏、秦、韩、魏等国。这些小国之间进行着频繁的战争和外交斗争,是一个割据混战的时代。《大秦赋》中的故事主要涉及了秦、赵、燕、楚等国之间的斗争和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程。

在这个时期,秦国逐渐崭露头角,并借助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独特的政治手段,逐步吞并了其他六国,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秦朝,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统一王朝时代。

总之,剧集《大秦赋》的历史背景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重点展现了秦朝的崛起和统一历程。然而,由于《大秦赋》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为了增加戏剧效果,可能会在历史细节上进行创作和虚构。观众在观看时应该理解剧集的艺术性,并且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帮助分辨虚构和历史真实。


1. 大秦赋的历史背景是秦朝时期。
2. 这是因为《大秦赋》是以秦朝为背景的历史剧,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的故事。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统一六国的过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 在秦朝时期,中国的分裂状态已经持续了数百年,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和纷争。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征服,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秦帝国。
这一历史背景为《大秦赋》的故事情节提供了基础,也展现了秦朝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

《大秦赋》的背景框架,涵盖了秦庄襄王到秦始皇一统六国这一时期,也是大秦系列的最后一部。

秦始皇名为嬴政,童年非常不幸,自降生以来便与其父庄襄王一起在赵国邯郸城作为人质,身处异国他乡。童年的悲惨经历对嬴政的性格影响极大,导致其具有孤僻、独断、残忍等性格特点,希望世间一切都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也是嬴政后来称帝后独断专政、中央集权的原因之一。

在嬴政与其父回到秦国后,嬴政成为了王储。其父庄襄王因为在赵国作为人质时知书不多,所以在回国后非常重视对嬴政的教育,希望嬴政能够博览群书,学习各种知识,为将来的继位做准备,从而更好地治理朝政。

嬴政从小就受到战火的熏陶,这让他懂得了许多道理,也让他认识到权力的重要性。嬴政继位时才十岁,当象征权力的“周鼎”迁移到秦国后,其他各诸侯国感到了威胁,纷纷联合起来对秦国进行猛攻,秦国猛烈地对各诸侯国组成的联军进行反击,年龄尚幼的嬴政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统一六国的思想逐渐在嬴政内心萌芽。

秦王继位后,吕不韦任相国之位,自称为“相父”。吕不韦这个人非常有学问,认为学习非常重要,因此非常注重嬴政的学习,认为只有学习才能够开启心窍,获得智慧。为了进一步教导嬴政,编书《吕氏春秋》作为教科书,要求嬴政按照书中说的去做。吕不韦对嬴政的培养可谓是亲力亲为,尽心尽力,时时刻刻都在充当老师的角色,嬴政也没有辜负吕不韦的教导,确实用知识武装了自己,为六国的统一之路积累了充足的知识。

嬴政继位后,李斯已经离开楚国,拜在吕不韦门下成为了一名舍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斯与嬴政接近,在交谈中受到了嬴政的赏识,赐予官位长史。在战略部署方面,李斯可谓是难得的人才。李斯在嬴政面前提出了统一六国的计策,与嬴政谋定而后动。最终,嬴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对六国施以“反间”手段,同时任李斯为帅。

大秦帝国之纵横里秦惠王用的剑

穆公剑

《大秦帝国》之纵横中,赢虔将死之时,将“穆公剑”转赠给赢疾,嘱托他辅佐秦惠文王使秦国强大。

曾经掌握“穆公剑”的人,几乎代表掌握了与秦王“同权”,如今“穆公剑”在宗室、权臣手中,成为辅佐王权的象征

百里奚故里

百里奚辅佐秦穆公称霸,对以后秦国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局面,形成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奠定了基础,成为大秦第一名相,因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把他从市场上“买”回来,拜为上大夫,故世人称之为“五羖(gǔ,公羊的意思)大夫”。百里奚故里,位于南阳市城西百里奚村,即在百里奚路与麒麟路交汇处。百里奚故里留有一青砖修建的碑亭,清康熙三十六年,南阳知府朱琳与通判张周腾立的“百里奚故里”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746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狍子和马鹿可以杂交吗 人类与动物的神秘杂交体下一篇:为什么说秦国是第一个统一国家,夏商周不是吗,详细点 为什么秦朝以前不算统一国家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