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汉武帝派谁反击匈奴 汉武帝和卫青打架谁赢了

导语:汉武帝派卫青反击匈奴,卫青成功击败匈奴,为汉朝稳定北边边境立下功劳。而汉武帝与卫青之间的打斗则是传说中的“卫青打武帝”,但历史上并无确凿证据谁胜谁负。

目录导航:

  1. 汉武帝派谁反击匈奴
  2. 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
  3. 汉武帝时的李广利有卫青厉害吗
  4. 刘彻卫青岁数
  5. 卫青和霍去病谁职位高
  6. 朱元璋和刘彻谁厉害
汉武帝派谁反击匈奴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去反击匈奴。

出云中,西至陇西,收复河套地区,扫除匈奴进犯的军事据点。卫青采取迂回进攻的方法,从后路包抄,一举赶走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解除了长安的威胁。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骑兵赶走了匈奴的右贤王,生擒匈奴王子10余人,凯旋而归。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越过焉支山西进,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军短兵肉搏,大获全胜。

同年夏天,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越居延泽,攻到祁连山,大破匈奴军,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规模最大。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10万骑兵,几十万步兵,分别从定襄郡和代郡出发,共击匈奴单于于漠北。

飞将军—李广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李广在平定七国之乱时表现突出而被景帝赏识,委以重任,先后任命他为上郡、边郡、陵西、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太守,直接跟匈奴正面作战。李广在北部边境与匈奴数次血战,曾以一百骑兵吓退匈奴几万大军,此后李广被派到辽西地区,匈奴敬畏李广的威名,几年内都没有骚扰辽西地区,足以见李广对匈奴的震慑。

常胜名将—卫青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军,那可是载入教科书中的名将,足以见其功绩非凡。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大幅提升,汉武帝忍耐多年终于下决心对匈奴用兵,胸怀大志的卫青此时正好被派上用场。卫青征战匈奴的过程中,取得龙城大捷,收复了河朔、河套地区,后远涉漠北以少胜多,大败单于,斩首万余级,为汉王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极力推崇。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霍去病跟他舅舅卫青一样,都是汉武帝所器重的抗匈名将,与卫青相比之下,霍去病在打击匈奴这方面,用兵更加灵活,他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说白了就是喜欢打闪电战。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斩首万余级,直取祁连山,威震匈奴。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从此威震天下,只可惜天妒英才,一代将才年仅23岁就去世。

麒麟之才—赵充国

赵充国也是武帝时期的名将,后来被汉宣帝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列,可能因为卫青、霍去病名气太高显得不为人熟知,不过他的用兵韬略可不在前几位之下。汉武帝时期,他跟随李广利出击匈奴,仅率700人就突出匈奴的重重包围。汉昭帝时期,他率领大军出击匈奴,此次大战充分显示出他过人的军事天赋,不仅大败匈奴,而且还俘虏了西祁王,震惊匈奴,一度导致匈奴以为霍去病没死。

在汉朝北面有一支强大的游牧部落——匈奴,汉朝初年曾向匈奴和亲纳贡七十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无法忍受这种屈辱的现状。从公元前129年开始,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北讨匈奴汗国,匈奴元气大伤。

就是因为汉武帝反击匈奴,使汉朝名声远播,所以汉民族才会称自己的族名为“汉”。可以说汉武帝坚决抗击匈奴是汉民族立国之战,如果失败了,也许就没有所谓的汉民族。

汉武帝派出去的这四个将军,他们分别是:老将李广,新秀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卫青,还有公孙贺以及公孙敖总共四个人。

事实上公孙贺和公孙贺两个人也不是别人,公孙贺是卫青的姐夫,公孙敖是卫青的救命恩人。

曾经长公主刘嫖要把卫青给杀了,是公孙敖拼死把卫青给救了过来的。总之,就是这四个人被选去打匈奴了。

他们各自带了一万人,就向匈奴的地盘进发了。

我们直接说他们四个带来的结果。

先说卫青的姐夫公孙贺,他带了一万人到了匈奴的地盘转悠了一圈,然后,毫发无伤地回来了,因为他们没有碰到一个匈奴。

不知道这是公孙贺的幸运,还是他的不幸。

再说公孙敖,公孙敖有点不幸,因为他遇到匈奴的一支部队,并且和匈奴交锋了,最终的结果是他带领的一万人,战死了七千,回来了三天。可以说公孙敖是大败而归的。

相对比公孙敖来说,李广更倒霉。因为李广一出征就被匈奴给知道了,匈奴的主力军,就都到李广这边集结了过来。

两军交战李广全军覆没,连他也被匈奴给俘虏了,不过,在李广被俘虏之后,他又逃了回来。

不得不佩服李广,他还是有一些本领的。能够在被匈奴俘虏后,还可以逃跑的,李广也算是第一人了。

这一次李广逃跑,还得了一个飞将军的称号。原来,他被匈奴俘虏后,本来他是被匈奴放在两匹马之间的网上躺着的,但是,突然之间他从网上跳起来,直接跳到一个马上,把马上的匈奴士兵给踹了下去,他夺了人家的马就逃跑了。

匈奴人大惊,就给了他一个飞将军的称号。都觉得他不可思议,如同长了翅膀一样。

别管怎么说,反正老将李广还是活着回来了,只不过有点凄惨。所有的人都阵亡了,除了他自己之外。

最后一个就是卫青了。

这一次最没有经验的也是卫青,大家都知道卫青之所以会被重用,就是因为他的姐姐卫子夫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

汉文帝为了提拔卫青,让他能够立功,就让没有上过战场的卫青给派去打匈奴了,没想到了就是卫青打了胜仗,还斩杀了匈奴几百人。

卫青为何能够打胜仗呢?

只能说他选的地点比较好,来他选定的这个地方肯定是可以找到匈奴的。

因为他是到了龙城,这个龙城是匈奴祭祖的地方。

可以说这里就是匈奴的老巢了,再加上李广把匈奴的大部队都给吸引走了。卫青来到匈奴的老巢,这里都是老弱病残了,相对来说比较好打。所以,这一战只有卫青是打了一个胜仗而归的。

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

简介: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历时四十四年之久,其中又可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以第一个阶段为主体。在这一时期内,汉军曾对匈奴展开三次重大反击作战(也有人称之为五大战役),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

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兵出云中,沿黄河北岸前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了包围,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第二次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兵短兵相接,大获全胜,并攻到祁连山,再次大破匈奴军,俘虏3万多人,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第三次在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军,深入到漠北作战,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卫青北进千余里,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跨越沙漠,同匈奴的左贤王接战,大败匈奴,凯旋而归。该题战役指漠北战役。汉对匈奴战争的意义: 1、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残杀掠夺,保护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使北方边境进一步开发,便利了汉与西域的交通。

汉武帝时的李广利有卫青厉害吗

李广利,贰师将军,名符其实的2B将军!是靠姻亲提拔的!汉武帝为人其实并不怎么地,但是他成功了,他的成功是幸运的,当时有两个人帮了大忙,一个人霍去病,一个是卫青!不得不说在幸运的同时,汉武帝还是挺敢赌的,或者说是有识人之能啊!

相比之下,隋炀帝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隋炀帝雄才大略,可惜留了千古骂名!

刘彻卫青岁数

卫青46岁,刘彻51岁。

首先汉武帝出生于公元前156年,而卫青的具体出生年份多大年龄未知,只能通过汉朝的相关法令进行推测。

首先,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汉武帝18岁在平阳侯府遇到卫子夫,根据汉朝的规定女子超过十五岁没有婚嫁是要交罚金的。卫子夫后作为皇后并无该事记载,可以推测卫子夫不到16岁。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肯定比卫子夫小,所以当时至少不会超过15岁。《史记》记载,卫青当时是平阳府中的骑奴。根据史书记录,童奴的年龄不会太大,但也不小于十二岁。

根据上面可以进一步推测卫青的出生时间约为公元前152~153年。所以卫青应该比汉武帝小3~4年。

卫青是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病逝。卫青去世时年龄应该在46~47岁左右,不到50岁。

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关于卫青的生辰,我认为应该是在公元前152年左右,前后误差应该不超过3年:

一、从目前的史料上看,汉武帝出生于BC156年,卫子夫进宫于BC139年,卫子夫进宫时汉武帝17岁,所以卫子夫应该在15岁左右,卫子夫应该出生于BC154年左右;

二、卫青首战即龙城之战发生于BC130年,当年刘彻26岁,卫子夫应该在24岁左右,卫青肯定要小于这个年纪;

三、霍去病出生于BC140年,首战于BC123年,是年18岁,留下少年英雄的美名,卫青未留下此名,首战之时必然要超过18岁若干。所以取中间值,卫青首战的年纪应该在22岁左右,按此推算应出生于BC152年,比汉武帝小4岁,

汉武帝刘彻活了72岁,大将军卫青只有36岁。

道士最后说,他用月光洗了手,然后虔诚地焚香祷告,静坐冥想。冥想了许久,神仙告诉了他大人物的父母,于是就找上门来了。

刘爚的心随着道士神秘的话语而动了起来,他恍恍惚惚中想起了一件事。

刘爚说:“我父母去世时,我伤心欲绝,因太过伤心,所以对丧礼没有尽心尽力,只是草草找块地方把二老埋了。但几年后,我的睡眠质量开始差起来。有时候梦见我爹拿着武器追赶我,有时候梦见我娘泪水涟涟地说居住环境太差。凭我对风水学多年的钻研,我确信,父母的坟墓所在并非是吉地。于是,我就想到了为父母迁坟。”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至今的话2170,卫青据考证小刘彻四五岁左右

汉武帝刘彻继位的时间是公元前141年,当时汉武帝虚岁为16,而汉武帝第一次在姐姐平阳公主家认识卫子夫是公元前139年,时年汉武帝18岁。

卫青作为卫子夫的弟弟,自然会比卫子夫小,年龄一定在15岁以下。据《史书》记载,卫青在平阳公主做骑奴的时候用了一个关键词“壮”,如果卫青过小,则会改为“童”,由此可以推断出卫青的年龄是在12岁到14岁之间。

卫青和霍去病谁职位高

卫青最终的官阶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最终的官阶是大司马骠骑将军,这两个官阶是平级的。

但是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结束后,汉武帝设大司马位,卫青和霍去病皆为大司马,领同样的工资,行政级别属于同级。

战后,卫青的部属没有受到任何封赏,而霍去病的属下却是升官发财一条龙。卫青的门人都闻风而动,投靠了风头正劲的骠骑将军门下。

霍去病成了帝国的明星,相反大将军卫青的府上却是一片萧条。时至如今,霍去病依然是传说一般的存在,不仅因为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的豪言壮语,不仅因为他曾经“封狼居胥”的丰功伟绩,他如祁连山状的墓冢更是吸引许多游客驻足,人们似乎都好奇马踏匈奴的传说。

卫青官职高。卫青是大司马大将军,而霍去病是大司马骠骑将军。但是论战绩的话却是霍去病要强过卫青一筹,如果霍去病不英年青逝,谁高谁低很难说。

卫青高。

按照西汉官阶来说,大将军是最高位,骠骑将军其次,车骑将军第三,卫将军第四,卫青,霍去病都是大司马,但卫青是大将军,霍去病是骠骑将军,卫青高霍去病一筹。

卫青官衔高。卫青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是大司马骠骑将军。

1.大司马大将军,中国西汉时为尊崇战功而在大将军前冠以大司马的一种职衔。卫青为其始。成帝末,由于确立了三公制,大司马后面不再联以将军之号。

2.大司马骠骑将军,西汉初在中央政府中设立太尉,不置司马。西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前139)罢太尉,元狩四年(前119)始置大司马。

朱元璋和刘彻谁厉害

朱元璋厉害。从两次漠北决战看,汉武帝不如朱元璋,两人不是一个重量级。

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10万精兵出征,各自率5万人,去漠北寻找匈奴主力决战。

此次作战,汉武帝带有自己的个人感情,卫青的作战目标是左贤王,霍去病则是决战匈奴单于,夺取首功。再则,李广、公孙敖都追随卫青出征,汉武帝想让公孙敖立功赎罪,卫青只能让李广“迷路”了。

卫青、霍去病,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战无不胜。此次出征漠北,汉武帝出动十万精锐,卫青是步兵、骑兵混编,霍去病则几乎都是骑兵。论骑兵的精锐程度,卫青所部略逊一筹,毕竟霍去病要对付的是匈奴单于,压力更大。此外,为了确保长途奔袭获胜,汉武帝调集战马十几万匹,一起出塞。

漠北之战,汉军打了个“乌龙”。卫青的目标是左贤王,结果遭遇匈奴单于率领的主力骑兵,兵力在7万左右。卫青先布阵,以战车护卫,阻挡匈奴骑兵,然后两侧出击,展开混战。双方从中午打到黄昏,不分胜负。此时,狂风大作,沙场飞扬,双方都看不清。

卫青抓住战机,及时派兵绕道侧后,发起攻击,匈奴单于挡不住,率几十位骑兵逃离战场。至于霍去病,一路顺风顺水,击败了左贤王,再次俘虏八万余人,大获全胜。相对而言,卫青损失要大,虽然取得胜利,也只能说是惨胜,元气大伤。

1372年,经过太原之战、沈儿峪之战后,蒙古骑兵损失二十余万,但王保保并不甘心失败,北元也试图卷土重来,再一次入主中原。为此,朱元璋决定派兵北伐,徐达率5万,是中路也是主力,目标是寻找王保保决战;李文忠率5万,是东路,目标直接奔袭北元中枢;冯胜率5万,是西路也是偏师,目标是牵制甘肃元军。

15万大军出塞,兵分三路,步兵、骑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中路军,徐达前锋大将蓝玉连战连捷,在土剌河、克鲁伦河击败蒙古骑兵,然后一路追击,抵达乌兰巴托附近。结果,明军前锋遭遇伏击,阵亡一万余人,徐达“固垒收兵”,有序撤退,“王侯大将均无死者”,主力回到雁门关。

东路军,李文忠转战数千里,跟霍去病一个打法,但蒙古骑兵顽强抗击,每次交锋都是血战。结果,明军惨胜,曹良臣、周显、常荣、张耀等悍将阵亡;蒙古骑兵战死十余万,被俘虏数万,远遁而去。李文忠撤兵后,又迷路,很长时间内找不到水源,士兵、马匹损失很大。

一向不被看好的冯胜,大获全胜,傅友德率五千骑兵冲杀,明军七战七捷,甘肃平定,然后修筑嘉峪关。冯胜收获很大,获取人口、牲畜十余万,但明军中路跟东路进展不顺利,冯胜也只好班师,回到南京。如此,明朝第二次北伐结束,因达不到目标,算是失利。

汉朝、明朝两次远征大漠,卫青、霍去病、徐达、李文忠、冯胜等人,都是首屈一指的名将。单纯看杀伤对手,显然是汉武帝更大,匈奴阵亡、被俘虏,接近二十万。明朝这边,东路军惨胜,中路失利,西路获胜。

漠北之战,汉朝胜利不假,却属于惨胜,尤其是卫青所部损失很大。明朝第二次远征,从战略目标达成角度看,属于失败,没有消灭王保保的主力。但是,对手也伤得不轻,否则王保保还会再次南下,但他却没有,而是一直留在漠北,不敢接近边境。

汉军惨胜,明军失利,但损失几乎是一样的。汉朝赢得漠北之战胜利,但出征的战马十几万匹,回到塞内的不足三万。明朝派兵远征,战马十四万匹,回到关内的不足四万。从战马损失角度看,汉朝、明朝几乎是一样。对中原王朝而言,战马就是“战略投送能力”的代表。

没有精良的战马,就不能训练出优秀的骑兵,深入大漠跟游牧骑兵交战,胜利的概率不大,除非是在边塞附近决战。汉武帝没有这觉悟,漠北之战后还继续大规模用兵,结果损失骑兵十几万,被迫下“罪己诏”。

其中,赵破奴2万骑兵全军覆没,主帅被俘虏;李陵5000边塞健儿覆没,主帅被俘虏:李广利三次出征匈奴,前后损失骑兵13万,最后投降匈奴。

朱元璋头脑清醒样,在北伐失利后,并没有一味“浪战”,而是积蓄力量,一战定乾坤。此后,朱元璋在中原养马,训练骑兵;徐达、李文忠、傅友德、沐英等在边塞附近积蓄消灭来犯之敌,但没有远征大漠。1381年,明军养足精力,徐达再次北伐,斩首、俘虏蒙古骑兵十余万。

徐达北伐获胜后,朱元璋发兵西南,消灭元朝的梁王,解除了远征大漠的后顾之忧。1387年,冯胜、蓝玉北伐,俘虏蒙古骑兵20万,纳哈出投降,辽东平定。1388年,蓝玉率15万大军远征大漠,在捕鱼儿海之战中获胜,俘虏蒙古骑兵15万,元朝皇室几乎都被抓获,北元瓦解。

由此可知,朱元璋比汉武帝眼光长远,也更加的镇定自若。没有绝对把握时,不会轻易开战,但只要战斗,就一定要推平,不给对手喘息之机。

朱元璋的此种风格,跟李世民是一样。李世民继位后,签署“渭水之盟”,对颉利可汗妥协,四年后发兵漠北,一举推平。

朱元璋与刘彻相比,朱元璋更厉害: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以上就是朱元璋与刘彻相比,朱元璋更厉害。


1. 朱元璋更厉害。
2.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通过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并且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使得明朝得以稳定发展。
他还实行了一系列的农田水利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朱元璋的改革和统治对于明朝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政策和措施为后世所借鉴,并且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综合考虑,朱元璋更加厉害。

朱元璋还是厉害一些,虽然汉武帝刘彻平定匈奴,打败了多年和亲政策,但是朱元璋从一个农民带领人民推翻了大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

我的观点是朱元璋厉害,朱元璋是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是白手起家的,而刘彻是在先辈的基础上开疆拓土的,二者相比,朱厉害

朱元璋和刘彻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帝王,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贡献。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建立明朝、统一全国、推行改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太祖”。而刘彻则是汉朝的皇帝,他在推行轻徭薄赋、开展文化事业、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文帝”。
由于两位皇帝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因此很难直接比较谁更厉害。但是可以说,朱元璋和刘彻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757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圆明新园景区介绍下一篇:荆楚湘楚还有哪个楚 西楚东楚南楚怎么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