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王阳明九声四气歌是原著哪一篇 读王守仁训蒙大意心得体会

导语:王阳明九声四气歌是王阳明所著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他对内心修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王守仁在训蒙过程中,也强调了注重内心的培养,认为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目录导航:

  1. 王阳明九声四气歌是原著哪一篇
  2. 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3. 阳明家训写作背景
  4. 唯有童心什么意思
王阳明九声四气歌是原著哪一篇

阳明先生在赣州为办书院写过《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和《教约》,这些内容好像是教儿童的,其实成人学的也还是这些,差别在于程度深浅,听讲、读书、习礼、歌诗,目的都是明人伦。歌诗,就是唱诵。这个唱诵有讲究,与现在唱歌不一样。阳明先生有“九声四气歌法”。

九声,是九种发声方法,分别是平、舒、折、悠、发、扬、串、叹、振。平的发声主出声,在舌与上齿之内,不大不小,无起无落,优柔含蓄,气不急促。舒的发声在舌齿间,洋洋荡荡,流动宽轩,气度广大。折的发声主入声,延于喉咙,慢慢吸纳,不大不小,无起无落,气流顺畅活泼。悠的发声从喉咙下归丹田,声音柔和,气流深长,消声之时还有余韵。发的发声豪迈,气流坦直,光明磊落。扬的发声昌大,气流铺展,襟怀畅达。串的发声,串连上一句最后一字和下一句前两字,使歌声流畅。叹的发声又浅又短,气流有剥落的微妙。振的发声平而稍微蕴含精锐,有萧索振起的意思。

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构、教育家等。从广义文化的角度看,人类创造的文化,即经验、知识和技能等,是依靠广义上的教育手段来传承和扩播的。所以,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


1. 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是最为重要和影响深远的。
3.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法”、“中庸”、“诚信”等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和谐的人才,强调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4. 与儒家思想不同,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谐、自我修养,主张隐居修身,墨家思想则强调以兼爱为核心的公平正义,提倡平等教育和普及教育。
5. 总体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阳明家训写作背景

王阳明家训

这篇《王阳明家训》又称《示宪儿》三字诗,收录在《王阳明全集·外集二·赣州诗》中。所谓“赣州诗”,是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王阳明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后,至正德十三年(1518)十二月期间所作的

作品

赏 析王明阳家规关于宪儿写作背景

原 文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赏 析

“幼儿曹”中的“曹”字是“等、辈”之意。“幼儿曹”意为:孩子们。后面所有话语均通俗易懂,完全是向孩儿们说话的口气。诗的对象宪儿是王阳明养子王正宪。

王阳明家训无论是“三字经”载体,或是“心学”的内容都适合作为现代家庭教育的范本。作为训蒙学的教材,其三字经的载体适合小孩子诵读,音调和谐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即使儿童不一定字字都懂得很透,也足以启发其想象,会让孩子感觉到书有念头,有学头,促进他们求知的欲望。因此,王阳明一贯主张用诗教作为蒙学的主要教育手段之一。

就其内容而言,王阳明家训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深相契合。第一,王阳明倡导文明和谐的伦理道德,其家训说:“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仪。”第二,王阳明表彰向上的日常规范,其家训说:“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

宣扬“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地善良的“心学”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其家训最后一部分揭示“心学”精髓——“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强调“心”之重要,这个“心地好”便是崇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唯有童心什么意思

唯有童心就是指一颗纯洁的心,或者说有点幼稚的心 ,也可以说是幼稚,其真实含义是说在如今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只有童心最真诚。

意思是大体上儿童的性情,都喜欢游戏而不喜欢拘束检点。

出自明代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

《训蒙大意》是《传习录》中卷末《右南大吉录》一篇所述内容。

节选原文: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788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明朝后是什么朝代 初二下册历史明朝和清朝下一篇:古希腊有种植葡萄的历史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