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朱棣是燕王还是汉王 历史朱棣被贬为庶人过吗

导语: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曾经被贬为庶人,后来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但历史上并没有称他为燕王或汉王。

目录导航:

  1. 朱棣是燕王还是汉王
  2. 朱棣第六个儿子
  3. 朱棣临死前真的是传位给汉王吗
  4. 被朱允炆削藩的藩王恢复了吗
  5. 朱棣孙子朱瞻基杀汉王了吗
  6. 朱棣死后的梁妃结局如何
  7. 朱棣清侧君是主要针对谁
  8. 山河月明朱棣锦衣卫结局
  9. 朱棣后代存世情况
朱棣是燕王还是汉王

朱棣是燕王,而汉王是他的儿子朱高煦,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

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朱棣是燕王。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

朱棣第六个儿子

朱棣只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朱高炽(仁宗),二儿子朱高煦(汉王),三儿子朱高燧(赵简王),这三个儿子同母亲,也都养大成人;四儿子朱高爔出生仅一个月就死了。

朱棣只有四个儿子,没有第六个儿子。

长子:朱高炽是朱棣的大儿子,1378年出生母亲是文皇后徐氏。在朱棣死后朱高炽继承皇位,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也就是明仁宗。

次子:朱高煦是朱棣的第二个儿子,和朱高炽是同一个母亲,朱高煦最开始被朱棣封为高阳郡王,但是朱高煦不肯去高阳就一直留在南京,想要篡夺太子的位置。在朱高炽死后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失败最后被贬为庶人

三子:朱高燧是朱棣的第三个儿子,和朱高炽还有朱高煦都是一个母亲生的,被朱棣封为赵王。但是最后因为和朱高煦一起造反被捉拿,最后被罢免爵位在宣德六年去世。

四子:朱高爔是朱棣的第四个儿子,但是在出生的一个月以后就夭折了所以没有被封任何的爵位。

朱棣没有第六子,明史公布的明成祖朱棣一共只有4个儿子,5个女儿,儿女儿倒是有不少。哪来的第6子,其中徐皇后一个人都生了7个,朱棣还是很专一的,但是靖难后竟然没有生一个出来。很奇怪。4个儿子分别。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四子朱高爔。

朱棣临死前真的是传位给汉王吗

史料明确记载朱棣没有传位给汉王朱高煦。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出生于应天(今南京),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

朱高煦(1380年12月30日-1426年10月6日),出生于北平,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

朱棣并没有在死前传位于汉王朱高煦。

朱棣去世于永乐二十二年,即公元1424年。汉王朱高煦虽因作战勇猛而得宠于朱棣,但其早在永乐十三年(公元1435年)就因密谋夺取储君之位而被朱棣驱逐到地方就藩,甚至一度差点被废为庶人。可见此时朱棣已经对其极其失望,不可能在临终前传位于他。

没有。

朱棣临终前,为了避免兄弟相残,思想挣扎了很久,甚至打算传位给汉王朱高煦。但最终在杨荣的坚持下,决定传位给太子朱高炽。

被朱允炆削藩的藩王恢复了吗

没有恢复

朱允炆削了5位藩王,分别是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代王朱桂(废为庶人,软禁)、齐王朱榑(废为庶人,软禁)、岷王朱楩(废为庶人,流放漳州),湘王朱柏自焚而死。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部分恢复了,是朱棣恢复的,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朱棣恢复了被建文帝贬削的藩王的地位,“复周王、齐王榑、代王桂、岷王楩旧封”。

没有恢复。

明朝朱允炆被削的藩王:朱橚,废为庶人,流放到云南蒙化,后又囚禁到京师。

朱桂:朱允炆将朱桂废为庶人,幽禁于大同。朱楩废为庶人,远徙福建漳州。朱柏自焚。朱榑废为庶人,与朱橚共同囚禁。一年内朱允炆一口气连削周、代、岷、湘、齐五王。

朱棣孙子朱瞻基杀汉王了吗

杀了

汉王是朱棣的次子,不仅骁勇善战,还野心勃勃。在朱棣意外病死在北征途中的时候,汉王便准备篡位,谁曾想,朱高炽却在汉王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在三杨的拥护下,登基为帝了。汉王为此很是崩溃,却也只能再寻机会。

让人没想到的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朱高炽在登基还不到一年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汉王一看机会来了,便与胡善祥勾结起兵造反。谁曾想,最后汉王的结局却万分凄惨。

汉王不仅被朱瞻基成功反杀,居然还被其圈禁。甚至因为汉王的公然挑衅,在龙庭震怒下,居然直接将朱瞻基处以火刑,在汉王惨死后,这件事还没完,为了以绝后患,朱瞻基还残忍的将汉王的子嗣一律杀光,这剧情也是超级虐心了。

杀了。

朱瞻基气急攻心怒杀汉王原因:

1、汉王勾结外敌,导致朱棣的提前去世,简直大逆不道。

2、汉王为当皇帝,坑害自己的亲大哥。

3、染指朱瞻基的女人。

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因为朱棣宠爱朱高煦,他对当时的太子朱高炽心怀不满,屡次加害于太子,被朱棣逐出京城前往封地,朱瞻基继位后,汉王造反兵败后被朱瞻基囚禁在皇宫之中,后来被朱瞻基烧死在铜缸内。

如果你说的是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剧情朱瞻基确实处死了汉王朱高煦,但朱高燧是并不是朱瞻基处死的,他应该是自杀的。

杀了。

朱瞻基是朱棣最疼爱的孙子,从小就被朱棣当作接班人来培养。在朱棣看来朱瞻基和他很像,简直是年轻版的他,所以朱棣看朱瞻基是越看越喜欢。可他对其父亲朱高炽的态度截然不同。由于朱高炽天生跛脚且身形肥胖,又不擅长带兵打仗,在朝堂上提倡仁政,和朱棣相左,所以朱棣多次产生废立朱高炽的想法。但他一想到朱高炽被废后朱瞻基可能会被朱高煦杀死,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杀了。

朱高煦(xù)(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

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最后被杀

这时,群臣纷纷上奏,请求将朱高煦明正典刑。宣宗不许,还把弹劾奏章给朱高煦看。朱高煦叩首道:“臣罪该万死,惟听陛下处置。”朱高煦余党全部被擒后,宣宗赦免城中守军之罪,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命薛禄与尚书张本留守,然后班师回朝。

返回北京后,宣宗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还亲自把平息朱高煦叛乱一事编写成《东征记》,昭示群臣。逆党王斌等人伏诛,同谋伏诛者六百四十余人,因故意放纵和藏匿反贼而被处死或戍边的计一千五百余人,发配到边远地区的计七百二十人。

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朱棣孙子朱瞻基杀了汉王,汉王朱高煦是朱棣的嫡次子,是朱瞻基的叔叔,但是朱高煦野心勃勃,他在朱棣去世后,他造了反。

朱棣死后的梁妃结局如何

梁妃遭流放。
因为朱棣去世后,他的皇位被他的儿子朱标夺取。
朱标认为梁妃在朱棣还未去世时就有了下绊他的意图,因此将她流放。
梁妃被流放到了云南,但她并没有在那里度过余生,而是被谋杀身亡。
这个悲惨的结局反映了当时宫廷政治的阴暗和残酷。
作为朱棣的一位宠妃,梁妃在生前享受了很高的地位和福利。
但随着朱棣去世和宫廷政局的变动,她的地位和安危也发生了变化。
梁妃之所以会被指责有下绊夺位的意图,与她曾在生前与其他妃子发生争执和行为不当有关。
在古代封建的宫廷中,宠妃们虽然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但也时刻面临着夺嫡争宠、阴谋斗争等风险。

朱棣死后的梁妃结局非常悲惨。
因为朱棣去世后,继位的是他的儿子朱标,而朱标并不喜欢梁妃,于是他下令将梁妃禁锢在永安宫中,并命令宫女不得向她透露任何消息。
经过数年的禁锢,梁妃在永安宫中浑身长满了疮,最终在那里病逝。
这是一种残忍的对待,让人深感悲痛。
梁妃的遭遇代表了古代中国皇帝权力的残酷和无情。
在那个时代,皇帝是一切的掌控者,他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而梁妃作为一个无辜之人,却因为朱标的私人恩怨而遭受了如此惨烈的结局。
这些历史故事告诉我们,权力是需要约束和平衡的,否则就会导致滥用和腐化。

很悲惨。
因为朱棣去世后,梁妃不仅失去了宠爱,还被削去所有的封号,被迫当了尼姑,一直受苦至死。
这样的结局很不公平,让人深感惋惜和痛心。
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君臣两级权力斗争的残酷和残忍,人性的黑暗面值得我们深思。

梁妃被赐死了。
原因是她曾经和朱棣有染,但是朱棣后来因为其他事情改变了心意,便将梁妃赐死。
这种情况在古代很常见,统治者往往会利用权力来替自己解决麻烦,而这种决定也往往是不可逆的。
不过梁妃的悲剧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教训,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尊严,不要轻易与权力交换。

1 梁妃的结局很悲惨。
2 朱棣死后,其子宣宗即位,梁妃被流放到蓟州。
宣宗去世后,其子代宗继位,梁妃被迫害致死,具体的原因并不是很清楚。
3 梁妃是一位非常可怜的人,她虽然拥有高贵的身份,却不得不忍受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妒忌心理的折磨,最终走上了悲惨的结局。

回答如下:朱棣死后,梁妃被贬为庶人,被迫离开宫廷,不久后去世。据史书记载,梁妃在宫中深得朱棣宠爱,但由于朱棣的儿子朱高煦的反对,梁妃最终未能成为皇后,而是被贬为庶人。梁妃的结局可谓悲惨,被迫离开宫廷后不久就去世了。

1. 梁妃死了。
2. 朱棣死后,梁妃被发配到荒山野岭,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由于身体虚弱、饥饿、寒冷和被虐待等原因,最终导致她死亡。
3. 梁妃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的妾室,后因生有一子而被册封为梁贵妃。
然而,朱棣的长子夭折后,他又开始追求其他女人,并且对梁妃进行了残酷的对待。
在朱棣去世后,梁妃被迫离开宫廷,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最终,她在没能等来皇子的情况下,病倒在荒山野岭,饿死在了那里。
她的悲惨结局也反映出了当时宫廷的严酷和女性地位的低下。

朱棣死后的梁妃被迫自杀或被杀害,具体结局因为历史资料不足而有争议。
据一些史料记载,朱棣去世后,梁妃被废去皇后的位子,被强迫进入宫外住宅,后被削掉家产,最终在洪熙年间被赐死。
然而也有一些史料称梁妃在朱棣死后被迫自杀。
梁妃的结局表现了明朝皇室内斗的残酷和可悲,也启示我们要警惕权力的滥用和暴虐。

朱棣死后,梁妃被迫离开紫禁城,被流放到南京。在南京,梁妃过着孤独的生活,没有人来探望她。她的身体也逐渐虚弱,最终在南京去世。梁妃的结局十分悲惨,她曾经是朱棣最宠爱的妃子之一,但最终却被迫离开皇宫,孤独地度过余生。

这也反映了当时宫廷政治的残酷和无情,即使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也可能在政治斗争中被牺牲。

朱棣清侧君是主要针对谁

朱元璋崩仅仅一年后,明朝就发生了宗室内乱。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在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夺取了建文帝的江山。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在战争爆发之前,朱棣之所以能够以藩王的身份逃出建文帝的杀手,和一个人关系很大,此人名叫张信,在靖难之役爆发之前,张信乘坐一辆女人的车偷偷溜进燕王府,改变了朱棣和明朝的命运。

众所周知,燕王朱棣是以“清君侧”之名来起兵的,朱棣作为藩王,为何要对皇帝身边的大臣不满意,还要发动清君侧呢?他要清除的到底是谁呢?朱棣所恨之人有两个,第一人是齐泰,时任兵部尚书;第二人是黄子澄,时任翰林学士,是建文帝的核心幕僚。建文帝即位之初,齐泰和黄子澄二人就怂恿建文帝削藩,并且以雷霆之势连续削掉了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等五个藩王。其中,周王被贬为庶人,湘王被逼自焚。朱棣身为燕王,同时也是建文帝的叔叔,在当时势力很大,迟早难逃厄运,因此朱棣才起兵自保。朱棣起兵的理由就是:齐泰、黄子澄“离间皇室骨肉”。

在这场叔侄之争的前期,双方在没有挑明之前,可谓暗潮运动。最初,建文帝对朱棣心怀仁慈,朱棣派三个儿子到南京祭祀朱元璋,建文帝并没有趁机扣押他们。而朱棣却早已在秘密锻造兵器,囤积粮草,为了让建文帝放松警惕,朱棣一直在装病。直到建文元年六月,朱棣派燕王府长史葛诚到南京,葛诚向建文帝告密,说朱棣早有不臣之心,一直装病欺瞒建文帝。建文帝听完大惊,连忙找齐泰等人商议对策。

兵部尚书齐泰经过慎重研究,打算秘密逮捕朱棣。齐泰连续下了多道命令,调动三组人马秘密行事:

第一组,让北平的官员谢贵、张昺二人密切注视朱棣一切动向,必要时一举将朱棣拿下。

第二组,让燕王府里的葛诚、卢振二人作为谢贵、张昺的内应,随时向外传递燕王府的消息。

第三组,让北平指挥使张信设计逮捕燕王。张信和朱棣是昔日的战友,因此让张信下手,不会引起朱棣的怀疑。

齐泰认为自己三组人马一起行动,必能将朱棣活捉。但万万没想到,自己百密一疏,张信最终选择了朱棣的一边。张信曾追随徐达、朱棣等人北伐蒙古,后来又担任北平都指挥使,和朱棣关系亲密。张信接到建文帝密旨(让他秘密逮捕朱棣)时,十分犹豫,他的母亲看儿子脸色不好,便仔细询问。张信把实情告诉母亲,母亲连忙对张信说:“万万不可逮捕朱棣,你的父亲早就说过燕王有王气。你如果和燕王为敌,咱们全家都将灭族。”对此,《明史·张信传》云:

信忧惧不知所为。母怪问之,信以告。母大惊曰:“不可。汝父每言王气在燕。汝无妄举,灭家族。”

张信听了母亲的话后,选择向朱棣告密。但是朱棣称病在家,概不见客。张信连续拜访了几次燕王府,连朱棣的影子都没见到,因为此时张信没有取得朱棣的新人,朱棣根本不想见他。张信知道形势危急,如果不立即通知朱棣,朱棣将会面临杀身之祸。张信左思右想,最终也顾不得所谓的男人尊严,他坐在一辆女人的车里,偷偷溜进燕王府,直接来到朱棣的卧室门口,这才见到了朱棣。《明史纪事本末》称:

(张信)乃往燕邸请见,不得入,乘妇人车,径直门求见,乃召入,拜于床下。

张信见到朱棣后,把建文帝派自己秘密逮捕朱棣的圣旨如实相告。朱棣十分感动,下床拜谢张信说:“你真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于是,朱棣设计诱骗谢贵、张昺等人到府上,杀死他们后,开始誓师大会,以讨伐齐泰、黄子澄的名义发动靖难,起兵南下,靖难之役从此爆发。三年半后,朱棣成功打败建文帝,登上了皇位,史称明成祖。

朱棣和建文帝的较量中,朱棣有很多幸运的地方。其中,张信的报信十分重要,此举让朱棣变被动为主动。正是张信坐在女人的车进入燕王府,成功地改变了朱棣的命运,也改变了明朝的历史。

山河月明朱棣锦衣卫结局

电视剧《山河月明》中,朱棣被贬为庶民,在历史上真的有这一幕。

燕王朱棣被贬为庶人了,铁弦也被判为绞监侯,这一对靖难战役时的死对头,现在竟然是一伙的!在《山河月明》中朱棣因为坚持“宁枉勿纵”的理念,指示锦衣卫不讲证据大抓贪官污吏,对太子说“宁愿一家哭,不愿一路哭,宁愿百官哭,不愿百姓哭”。最终惹得天怒人怨,百官齐跪在午门外求朱元璋裁撤锦衣卫,惩罚燕王。朱元璋最后判铁玄绞监侯,将燕王朱棣贬为庶人。

朱棣后代存世情况

朱棣死后,一共留下了八个孩子,其中一共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较为出名的:

1.仁宗朱高炽,母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

2.汉王朱高煦,母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 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

朱棣死后,一共留下了八个孩子,其中一共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

长子朱高炽

朱棣的大儿子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炽,是皇后徐氏所出,同时,朱高炽也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是朱棣和他的皇后徐氏的第一个儿子。 朱高炽在永乐二十二年八月,也就是1424年继位,次年就将年号改为“洪熙”。 朱高炽是一个性格很稳重,并且满腹诗书的孩子,因此非常受朱棣的喜爱。不过,朱高炽的身体却一直都不太好,也正是因为身体原因,让他仅仅只在皇位上呆了十个月就去世了享年47。但是虽然继位的时间非常短,他却做出了很多贡献,后人们对于朱高炽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次子朱高煦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也是徐皇后所出,是朱高炽的亲弟弟。高阳郡王也就是朱高煦,后来随着朱棣起兵,积累了不少的战功,于是被封为了汉王,但是他对此似乎并不知足,曾经多次谋取太子之位,但明宣宗对他一直很宽容,但他还是贼心不改,后来在明宣宗继位之后直接起兵造反,失败之后就被贬为了庶人,最后不管自己被杀了,几个儿子也受了牵连。

赵简王朱高燧

朱高燧便是朱棣的三儿子,他没有朱高炽那样的才华,也没有朱高煦那样的野心,是一个存在感不那么强的人,但他的能力也是被朱棣肯定的,否则怎会把北京交给他。从性格上来说,他的确是一个很有辅君之才的人,因此后面几位皇帝都比较信任他。

小儿子朱高爔

朱高爔是朱棣最小的儿子,但在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也没有被封什么爵位。

永安公主朱玉英

永安公主朱玉英是朱棣的长公主,是徐皇后所出,洪武二十八年,以郡主的身份嫁给了燕府仪宾袁容,生下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后来袁容有战功才被追封为公主的。

咸宁公主朱智明

咸宁公主朱智明是朱棣的四女儿,是徐皇后所出的嫡公主。永乐元年二月(1403年),下嫁给了西宁侯宋晟子宋瑛。婚后两人生了一个孩子名为宋杰。正统五年六月,这位公主五十六岁时就去世了。

永平公主朱月贵

永平公主朱月贵是朱棣的次女,洪武二十八年下嫁仪宾李让,正统九年逝世,享寿六十六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942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太监在古代社会中遭遇了哪些不幸的命运?下一篇:世界上的九大奇迹各是什么 世界七大奇迹有三星堆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