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朱棣多少岁迁都北京 朱棣迁都是永乐几年的历史

导语: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当时朱棣已经四十岁,他决定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以加强对北方的控制,也为自己留下一个永久的皇城。迁都之后,朱棣开始大规模修筑皇宫和城墙,奠定了北京作为明朝首都的基础。

目录导航:

  1. 朱棣多少岁迁都北京
  2.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什么时候签的都城
  3. 永乐元年
  4. 朱棣什么时间迁都
  5. 朱棣建京有多少年了
朱棣多少岁迁都北京

明成祖永乐元年,即公元1403年改北平名为北京。朱棣时年61岁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即公元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

朱棣迁都北京的时间是1421年。

1421年,朱棣宣布正式迁都北京 。从此,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如今北京紫禁城的规模就是当时奠定的,整个北京城布局严谨,极为壮丽,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史上的杰作。

北京新都城的建筑物在“规制”上遵循南京,是汉族政权的文化延续,除此之外,从拱卫京师的塞上长城,到富丽堂皇的紫禁城,以及南北贯穿、左右对称的“中轴线”,北京在整体风貌上与因势就形、自然布局的南京有了很大的区别。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什么时候签的都城

1402年12月18日,明成祖朱棣下令迁都北京。北京由此成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而在元朝之前,北京一直是长城沿线、中原王朝的北界,更早以前,则是古燕国的都城,对中原诸国来说,是个荒僻而遥远的所在。

明朝定都于南京,物产丰富、建置完备。但朱棣上台后,却为何坚持要迁都寒冷贫瘠的北平呢?

首先是篡位的负罪感。朱棣虽然是以“靖难”之名起兵,为自己的武力篡位找了个看似正义的理由,但毕竟改变不了建文帝才是朱元璋嫡长孙,明王朝合法继承人的事实。民间的种种议论,朱棣有的是办法让他们闭嘴,史书可以改写,舆论也可以控制,逼急了人也可以杀光,一堆公然跟朱棣对抗的大臣,都被朱棣虐杀灭族了。但惟独鬼神的神秘力量,不是人间帝王可以掌控的。无论生前身后,朱棣总是要求个心安,那么,他呆在南京是无论如何不会安心的。



其次,朱棣在南京心理不安的同时,人身安全也很难有保障。南京是建文帝出生和执政的地方,从皇太孙到皇帝,建文帝都有绝对的号召力,即使在朱棣杀入南京城之后,想让方孝孺动笔,写个即位诏书也根本做不到,朱棣只能泄愤杀人。但杀戮只会导致更深的仇恨,朱棣是个聪明人,不会不明白这一点,杀戮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会让南京建文朝旧官员们更加憎恨他。

相比之下,北平才是他的大本营。朱棣21岁封藩于此,奉命镇守帝国北疆,对抗北元残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让他在军队中树立了极为的威望。藩王时代,朱棣没有什么架子,在军营中时间很长,又体恤基层官兵,当地人跟他关系非常铁。简言之,北平是朱棣铁打的基本盘。所以朱棣起兵造反时才能一呼百应。1399年的怀来之战,朱棣遇到了宋忠部,两边军队刚一接仗,就发现全是亲戚。这种盘根错节的势力,正是朱棣的底牌。

朱棣虽然是藩王,但他的政治资本,还是军功。他从小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李文忠是他的兵法老师,徐达是他的老丈人,平生接触的都是开国大将,受封燕王的目的也是为大明镇守北疆。洪武二十三年(1390),元旦刚过,朱棣就接到父皇命令,让他和晋王分别统率兵马合击蒙元平章乃儿不花。

朱棣接令后很兴奋,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指挥大规模战役。这一仗,朱棣先派出几股哨兵四出侦查,明确了乃儿不花的确切位置。北方三月,还在下大雪,气温也随之下降,更是严寒。所以有些人就请求朱棣停止行军,暂避风雪。朱棣却认为,这正是出奇制胜的大好时机。敌人一定会因为下大雪而放松警惕,所以更要在这个时候行动。

于是,当朱棣大军出现在面前时,乃儿不花非常惊讶,而且毫无准备。但是,朱棣没有马上发起进攻,而是派已降明的乃儿不花旧交观童前去劝降。乃儿不花知道自己根本无法抵抗,只好前往朱棣军中请降。朱棣在军中摆酒设宴迎接,乃儿不花很是感动。此战,朱棣兵不血刃大获全胜。

靖难之役后,初登基的朱棣,面临政治合法性责难、政权根基不稳的现实,他决定还是要从“武功”入手来巩固政权。此间,朱棣为他的迁都北京,给出了一个义正辞严的说法:“天子守国门”。

1421年,明朝正式迁都北平。回头看永乐迁都,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自938年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后,北京一带已有约430年不在汉族政权的控制之下;而“靖康之变”后,整个华北地区也已经有近250年由异族统治。到1421年永乐迁都后,北京及其周边,成了明朝的核心统治地域,由此,汉族政权对华北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另外,迁都北平,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也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以及经营东北地区。由于首都距离长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朱棣就曾以北京为基地五次北伐北元力,最后病故于行军返回路上。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如土木堡之变明军覆灭及皇帝被俘之后,明朝就在于谦的领导下,坚决地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北宋一样放弃北方。

永乐元年

1403年

永乐为中国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1403年-1424年),明成祖原为燕王,建文四年(1402年)在靖难之役中夺取了皇位,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年号为永乐。始于1403年(永乐元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共二十二年。

永乐年间,国家经济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更加拓展和稳固,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乐。

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修纂《永乐大典》、设立内阁、疏通运河、威服蒙古、收复安南、荡平倭寇、铸永乐大钟等。

是1403年。

1403年,农历癸未年,明永乐元年。

明成祖朱棣第一道诏书就是从南京迁都北京。故宫、天坛和永乐大钟是营建京师的三大工程。明成祖称帝迁都,忙着铸造大钟,为的是宣扬“靖难之役”的“伟业”和定鼎北京的“壮举”。明成祖改北平为北京。

公元1402年,明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燕王朱棣登皇帝位,废除建文年号仍为洪武年号,第二年1403年改为永乐元年

公元1403年

简介:

永乐元年是公元1403年,永乐七年是公元1409年。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前后共二十二年。永乐年间,定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修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期间,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永乐年间,明朝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乐。朱棣重视农业发展,勤政亲贤,重用人才,后世将朱棣尊称为永乐大帝。

朱棣什么时间迁都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

明朝建立时最初定都南京,昔日的元大都改名北平,由朱元璋第四子朱棣镇守。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永乐十八年(1420)十一月初四日,朱棣正式宣布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成祖永乐元年,即公元1403年改北平名为北京。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即公元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

朱棣建京有多少年了

2020年是北京故宫建成600周年,北京故宫在以前叫做“紫禁城”,1925年才被民国政府改名为“故宫。因此,在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就开始筹划迁都北京,并在原燕王府的基础上历经一年时间营建西宫。

明朝在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迁都,又称永乐迁都。

永乐迁都又称明成祖迁都北平,是指明成祖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平,是具有中国历史重大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迁都北平,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

朱棣建京到现在一共600年了。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

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957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韩国古代厢房女子是什么 韩国宫廷服饰历史下一篇:宋元以来的蒙学教材三百千指的是 北宋的历史教科书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