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刘邦和曹操共同特点 历史人物刘邦的优点

导语:刘邦和曹操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善于统一群雄,具有强烈的野心和决断力。而刘邦的优点则是他善于倾听下属的建议,重视民生,善于宽容和谅解。

目录导航:

  1. 刘邦和曹操共同特点
  2. 刘邦的外在形象分析
  3. 为什么史记中刘邦优点多于缺点
  4. 汉朝性格特点
  5. 鸿门宴中刘邦人物形象
刘邦曹操共同特点

曹操是枭雄,而刘邦是仁君。曹操最大的优势就是军事才能,“魏武用兵仿佛孙吴”,这是三国以来对其的公认评价,他的军事能力助其先后打败袁术、吕布、袁绍等强大竞争者,由此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但是曹操作为一个统治者与刘邦这种冷血到极致的政客相比,有一个巨大的毛病,那就是他任性有余而自制不足,所以他往往承受很多不必要的重大失败

刘邦和曹操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 野心勃勃:刘邦和曹操都是有着雄心壮志的人物,他们都希望能够统一中国,成为一代霸主。

2. 英勇果断:两人都是非常果断和勇敢的领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

3. 能屈能伸:刘邦和曹操都能灵活地处理各种政治局面,懂得在关键时刻做出让步或调整策略,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4. 重视文治:两人都知道军事力量之外,文化和治理同样重要。他们都在统治时期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安民政策。

5. 统一中国:刘邦最终建立了汉朝,结束了秦朝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而曹操则在三国时期努力统一中国,虽然没有最终成功,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两人有着一些共同特点,但他们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如其生活背景、所处历史时期和政治策略等。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不同的时代和政治动向

刘邦和曹操,若说有什么相似点,同样崛起于乱世算一个。一个开创汉朝基业,另一个终结汉朝天下(指曹丕代汉),也算一个联系。俩人相差四百多年,同为君主,用过的手段也有相似点。

刘邦、曹操这类人物,或称英雄,或称枭雄,但能让一票兄弟跟着打天下,自身本就具有很强的魅力。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多少都会笼络人心,只是有人更高明罢了。

高明不是指手段,而是对于时机的把握。笼络人心无非靠三样:分配利益、降低损害、增加使命感。分配利益,一般指“跟着我干,酒肉管饱,还有官做”,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标准的利益号召。

降低损害多针对普通百姓,刘邦的“约法三章”,曹操的降低赋税,都算降低损害。至于增加使命感,指“终结乱世,还天下太平”,历史任何时候都不缺为国、为民的大豪杰。

这些手段,哪怕到了现代,仍在用。为何如此简单的手段,却屡试不爽?又为何有人依靠他成就帝王基业,有的却败了?我们从刘邦、曹操都做过的一件事来聊聊。

刘邦一统天下后,为一件事心烦。按说成了天下之主,刘邦该高兴才是,可他被群臣闹得头疼。功臣集团跟着刘邦打天下,现在老刘你当了皇帝,我们做不了王,怎么也得封个侯吧。

封侯简单,但论功却不容易,拿下几座城,击败多少人,总不能你说多少就是多少吧,得一点点统计出来,再以功封侯。理是这个理,功臣们却不买账,谁知道你刘邦究竟怎么想的?

刘邦能先进关中,后又灭项羽,一步步走来确实不容易,并且刘邦是第一个平民皇帝。嬴政驾驭群臣,依靠秦国诸代帝王数百年的威望,加上灭六国的武功,才能慑服天下。刘邦可没这优势。

在一众功臣集团,尤其是丰沛集团眼中,刘邦不是皇帝,更有点类似“带头大哥”,敬重刘邦,却没有君臣该有的上下之别,兄弟间还分什么彼此吗?于是众人纷纷找上刘邦,吵闹着赶紧封侯。

刘邦没把这当回事,又不是不打算给,拖个几天怎么了?张良却看出其中的危机,靠武力拿下天下,功臣们都不好相与,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生出怨恨,一旦恨扎根,就要出乱子。

一天,刘邦看见众功臣聚在一起,貌似在商量着什么。刘邦问身边的张良,他们嘀嘀咕咕干嘛呢。张良假意往那边一看,扭头对刘邦说,他们在商量怎么造您的反呢。

刘邦大惊,忙问原因。张良说,还不是因为您迟迟没有封赏的缘故。张良也知道,封侯这事,一时半会儿下不来。紧接着,张良提出解决方案——刘邦最恨谁,就先给他封侯。试想,汉王连最讨厌的人都封了,其他关系近的,还怕跑了“侯爷”的身份?

刘邦最恨的人是雍齿,雍齿被封为什邡侯,并且活到汉惠帝3年,比刘邦活得久。刘邦是真恨雍齿,但既然已经封对方为侯,表示原谅对方,那就是真原谅,过去的事就此揭过。

原谅“仇人”这事,曹操做过不是一次两次。张绣先投降,又反叛,杀了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就连曹操都差点没挺过去。后来贾诩劝张绣再次投降曹操,曹操不也原谅了?

曹操原谅张绣,不是做样子。为了安抚对方,曹操拜张绣为鹰扬将军,并让儿子曹均娶张绣的女儿。这将军可不是虚名,后来的官渡之战,灭袁谭,张绣皆领兵出战,立下大功。

官渡之战后,曹操搜出大把的“投降袁绍的文书”,他心里不恨么?当然恨,可曹操还有大事要做,“恨”只会让自己陷入两难之境。所以他一把火烧了书信,这事也算就此结束。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讨伐曹操的檄文中,将曹操祖孙三代骂个狗血淋头,一句“各为其主”就揭过去了。我们要是被人骂,恨不得暴打对方一顿,好出口恶气。

刘邦、曹操的手段简单吗?简单却很高明。高明之处在于时机。刘邦和曹操都有人,自然有七情六欲,也有“失控”的时候。例如曹操杀兖州名士边让,直接导致陈宫、张淼的反叛。但更多的时候,俩人都能控制自己情感。

韩信要挟刘邦,要做齐国假王。刘邦听说后跳脚大骂,陈平赶紧在一旁踢了他一脚,刘邦醒悟过来,改口道:做什么假王,要做就做真王。

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是刘邦、曹操成为赢家的原因。在这个时间里,哪怕他们的感情如何厌恶、厌烦,也得做出“违心之举”,因为这事就得这么办,原谅雍齿、张绣就是如此。

曹操原谅张绣,因为他正同袁绍对峙,需要张绣这股生力军,既能增加实力,又能收买人心,两全其美。若曹操一统北方后,张绣再投降,恐怕没这么简单了。但曹操既然已经原谅张绣,哪怕后来不需要他了,也没有清算,这才是大度。

同样,换个时间段,刘邦绝不愿意封赏雍齿,不过既然已经封侯,那这事就定了,只要雍齿老实点,就不用再用事后清算那一套东西。

我们普通人,同成功人士的差别,“情绪”控制占有很大原因。刘邦、曹操成功关键不在于手段,而是对情绪的控制——能忍。或许有人问,这活着很累吧?也许吧,这是个人的选择!

刘邦的外在形象分析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草根”皇帝。

早年的刘邦不喜劳作,确有游手好闲之嫌,但是善于结交人才、收拢人心。

他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降人才,对贤才不计前嫌,用人不疑,论功行赏。

可能是大大咧咧的性格,刘邦的原则性不是很强,也就没有那么多规矩束缚,干事灵活,处事多变,不拘小节,在鸿门宴以及垓下之战,就可以看出,刘邦比起项羽的性格优势在哪里。

为什么史记中刘邦优点多于缺点

史笔直书,史笔如铁,是史官的责任与担当。

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依据史料,对汉高祖刘邦的一生进行了客观地描写,因为当时是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期,可信度较高。虽然高祖刘邦生活中不拘小节、不尊重儒生,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但在用人上有过人之处,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因此,《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优点多于缺点是客观的。

《史记》的作者史汉代的司马迁,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作为汉朝史官对自己的开国皇帝会写的优点多于缺点

史记主要是司马迁所写,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不可能让司马迁把其曾祖父刘邦,记成缺点满身的人,只能记成优点多于缺点的开国皇帝

汉朝性格特点


刘邦的性格特点有:喜欢别人的赞美、情商高有一套、拉拢人心等。

1、喜欢别人的赞美

自幼刘邦就被父母给予厚望,虽然出身不高贵,但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父亲对刘邦可是寄予厚望,还特地送他去学堂上课,希望学有所成,做出一番事业来。

谁知道刘邦却根本就不适合学习,就算上了学堂,也没能完成学业,在课上无所事事,就知道起哄,寻找乐子。长大之后也没有改变他自幼喜欢玩闹的习惯。根本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地痞流氓,在村里横行霸道。

父亲得知刘邦如此,真是心痛不已,说他整天就会游手好闲,没有正形。邻里四方都知道刘家有这么个儿子,不务正业,不干正事。可是偏偏刘邦喜欢虚荣,知道自己不如别人,但是偏偏喜欢被人称赞,这让他感觉高别人一等。

2、情商高有一套

刘邦的想法跟做法是普通人所做的,所想的,这给他很大优势。因此很多人对刘邦没有什么抵触,一见面就给人的感觉觉得他很普通,与自己一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磁场相同的人,会更加聚集在一起。刘邦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交际面越来越广。

身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各种不同性格的人都有,交往时间长了,刘邦这个人为人处世也就越来越圆滑。刘邦这个人十分有眼力,知道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最让人满意。

3、拉拢人心

项羽其实输给刘邦的,还在于人心的掌握上面。刘邦的每一次胜仗,都会论功行赏,表现好的人会加重奖赏,主要出力,多少能拿到一点好处,反观项羽,个人能力太强,从不会奖励部下。对于战争来说,士兵们最应该在乎的就应该是自己的实际利益,为自己拼一个好前程。

胜利之后,项羽没有任何奖赏,这让他手下的士兵很失望,在战斗中就会不积极。这也是两个人之间的差距,也是因为刘邦结交朋友比较多,所以知道大家的想法,知道收买人心。刘邦分赏手下的手段非常高明,比起建功立业,部下更愿意为自己卖命。

鸿门宴中刘邦人物形象

项羽出生楚国贵族,勇武过人,但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且智谋不足。在鸿门宴上自大无谋,沽名轻敌,当听到曹无伤告密后,勃然大怒,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暴露了他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的神气。当他听了项伯“善遇之”的话后,又马上许诺,轻易改变主意,不去进攻刘邦,表现出他头脑简单、刚愎自用的特点。当刘邦假意殷勤,说什么“令将军与臣有隙……”时,他毫无觉察,反而将告密的曹无伤和盘托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更进一步说明了项羽的麻痹轻敌,不懂策略。当他见了樊哙反喜其勇,受了责备,无以应对,表现了他不辨是非,不善辞令的特点。在关键时刻,又不善采纳军师范增的意见,也不善于识破敌人的阴谋,特别是刘邦已经逃走,他在失败的情况下,仍不醒悟,表现了他的麻木不仁,头脑不清。

刘邦出生低微,但他善于用人,能随机应变,多谋善断。对自己的对手能委屈求全。当他听到项羽要攻击他时,他百般拉拢项伯,亲临鸿门向项羽请罪。在生死关头,也没有忘记给要杀掉自己的范增送礼,极尽拉拢、蒙蔽之能事,以行缓兵之计,保全自己。表现出他是一个机诈权变,善于玩弄政治手腕的政治老手。对于自己的属下(张良、樊哙等人),他能礼贤下士,知人善任,从善如流,使得属下与他相依为命。刘帮的这段话就是明证。

夫运筹帷账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事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事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记》)

在斗争中,他假话连篇,狡猾多变,富有斗争经验。他野心勃勃,又能卑躬屈膝,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政治人物。作者就是这样把刘邦、项羽等人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进行对比描写的,因此,描写细腻深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其三,文章还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对比、映衬、烘托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司马迁写人物,不只是写人物各自做了些什么,而且常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彼此对比、映衬、烘托。展示他们各自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例如:项羽在优势的情况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在劣势的情况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心机很多,能随机应变。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才,将士不能尽其力,仁者不能播其惠,信者不能放其忠;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临危受命。项羽养歼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有奸必除,又能争取敌人内应为自己效劳。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又如张良和范增,都是刘、项的著名谋士,都有政治远见和谋略,但两个人的性格各异。在“鸿门宴”这个决定刘、项两方谁胜谁负的关键时刻,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袂以示之三”,暗示项羽下令杀掉刘邦,当项羽“默然不应”后,他就“出招项庄”,要项庄“人前为寿”,以舞剑之名击杀刘邦于座。这些描写,表现了范增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急欲杀掉刘邦的迫切心情。而张良在这预伏杀机,剑拔弩张的紧急关头,却从容不迫,冷静沉着,为刘邦出谋划策,摆脱险境。范增与张良在对比、映衬之中,各自个性显得鲜明、突出,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符合人物身份。

其四,文章语言精炼传神,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作者往往三言两语在对比中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樊哙是一员猛将,在鸿门宴上既显得勇猛粗犷,又粗中有细。刘邦处于危急时刻,他能挺身而出,“臣请入,与之同命”七个字就表现了他的忠心。当项羽再次要他饮酒时。他又抓住时机,慷慨陈词,义责项羽,骂得项羽理屈词穷,“未有以应”,这里又表现了樊哙的机智。这些语言,非常符合樊哙的性格特征,使樊哙智勇双全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另外张良、范增的语言也很符合谋士的特征。《鸿门宴》中语言也非常精炼,如“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词语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使用。

1、沉着冷静,善于应变。相比较项羽听信谗言而调动兵马准备作战,刘邦在面对危机时就冷静多了,先掂量了自己与项羽的兵力,然后找张良商量对策。在鸿门宴上,面对项庄的举动,同样沉着地坐在宴会上,后来假借上厕所之名溜走了,走之前还安排好了后面的事情。

2、阴险狡诈,处事圆滑。当刘邦听说项羽要攻打自己时,分析了一下双方的军事力量,得出不能与项羽硬拼,就按照张良的计谋,拉拢项伯。他对项伯恭敬有加,以兄弟相称封赏酒食,还结下儿女亲家,表明不称王的心迹,使得项伯劝说项羽,并在鸿门宴上力保自己。

3、能屈能伸,智谋过人。刘邦不顾危险,亲自带着少量人马和几样宝贝去项羽营帐解释,也可见他的胆量,而且处处表现出谦卑的姿态,通过一番颇有情理的说辞打消项羽的猜疑。后来在入座时,坐在下座,是刻意屈尊隐忍,以消除项羽的疑心。

4、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刘邦手下人才济济,不乏樊哙、张良之类的忠心之人,在鸿门宴前采纳张良的计策笼络项伯,同时听取项伯的建议第二天去给项羽请罪,后来借机出来时又接受了樊哙的意见先行逃走。

5、有奸必肃,当机立断。尽管刘邦在鸿门宴事件上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听从了别人的意见,但是每次都很果断。当他逃回军营时,没有声张,马上铲除了曹无伤这个叛徒。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7013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齐国历史十大名人 古代太子结婚可以跑吗吗下一篇:夏商周真的存在吗 了解夏朝的历史去哪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