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为什么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和黄金屋”有什么典故吗 历史说书刘邦

导语:历史上,说书人常常通过讲述故事来传播历史,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三国演义》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这个典故源于刘邦时期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富有的商人和他美丽的妻子在黄金屋里生活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和黄金屋”有什么典故吗
为什么说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有什么典故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北宋 赵恒

古人发奋读书的故事我们自幼就学习,譬如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囊萤映雪的故事等等,当然了其中某些励志的方式不推荐,不利于身体健康和大自然的保护。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刺坏了身体可太不值得了。况且金山银山才是绿水青山,读个书还伤害小动物,这代价也是太大了。

总而言之,在传统的价值观里,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先不说古代,回首近现代,在近现代史上留名的诸位大都有一段艰苦的求学苦读的经历。古人里凭借读书而出人头地的更是数不胜数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作者是北宋的皇帝赵恒。赵恒乃九五之尊,此一番话不过是意在激励天下举子奋进读书、为朝廷效力罢了。其实他这番话或许起不到他想象中的正面激励作用,反而会使得一代代的读书人过分重视物质追求忽视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实际上对读书人不利。

历史上有名的檀渊之盟就是赵恒的“功劳”,这个满嘴只提读书的物质价值的人,把国家的利益和体面放在了最后,屈服于看似强大的辽国,为北宋后来的南迁埋下了伏笔。换一个角度看,赵恒在位的这几年是北宋经济极为发达的一段时期,他放弃的“国体威仪”,换来了一个经济极为发达的盛世。

在宋朝,经济发达,尤善商贾,尽管赵宋的面积、初期时的人口、资源都比前朝李唐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经济,在像1009年这般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时,岁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灾害仍频,岁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

但是这个追求物质大于追求精神层级的皇帝,却一直沉浸于封建迷信那一套东西。其实宗教和封建迷信是有极大区别的,纯粹的宗教追求是来自于内心和精神的,而封建迷信的信奉最后一定是会和物质利益挂钩的,这或许也是区分二者的一个重要标准吧。

中国最博大的文化就是中庸,凡事讲究调和,当然读书也不例外。劝诸位不要做迂腐的道学家,也不要做俗世里沉沦、完全把读书当做工具的小人,或许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二者中间的人物。希望我们真的能在书中找到“颜如玉”和“黄金屋”,同时也能在精神上永远地为自己树立一座不倒的价值丰碑。




远古时期:炎黄二帝,蚩尤,禹夏:启商:汤西周:文武二王春秋战国: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吴阖闾,吴夫差,越勾践,齐威王秦:始皇帝,陈胜西楚:霸王项羽西汉:高祖刘邦,武帝刘彻新:王莽东汉:光武刘秀,张角,董卓三国:曹氏父子,刘备,孙权,司马一家两晋南北朝:符坚,刘裕隋唐: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窦建德,武则天,玄宗李隆基,安碌山宋元:宋太宗赵匡胤,太祖赵光义,黄巢,辽耶律阿保机,金完颜阿骨打,元太祖成吉思汗,成祖忽必烈明清:明太祖朱元璋,陈有谅,太宗朱棣,李自诚,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吴三桂,鳌拜,葛尔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7051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诸葛亮南征的历史真相是什么?下一篇:南唐时期的家具展会是什么时候举办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