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嫡子和长子庶子区别 历史康熙太子胤礽顺位排名

导语:嫡子和长子庶子区别 历史康熙太子胤礽顺位排名

目录导航:

  1. 嫡子和长子庶子区别
  2. 康熙在世封几个儿子为王
  3. 康熙的大儿子为什么不能做太子
  4. 康熙所有儿子顺序及爵位
嫡子和长子庶子区别

其区别为:

1定义不同,嫡子是指亲生子。长子是指大儿子。庶子是指次儿子。

2应用不同,介绍亲生的就用嫡子。介绍大儿子就用长子。介绍小儿子就用庶子。

长子

长子是指年龄最大的孩子,长子不分嫡庶。谁大,谁就是长子,但是长子又分为嫡长子与庶长子。

例如康熙的儿子胤褆是庶出,但是皇长子。朱佑樘的儿子朱厚照是嫡出,所以是嫡长子。

嫡子

嫡子就是正妻所生的所有儿子,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称为嫡长子,之后所生的儿子称为嫡次子。

如: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嫡子,但他并不是嫡长子,嫡长子是李建成。

还有一种情况,正妻死后,再另娶一个女人做正妻或者将妾室扶正,称为继室或填房。那么她们所生的儿子也被称为嫡子,所以有时会出现一家有两个不同母亲所生的孩子,都是嫡子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下,元配所生的孩子地位高于继室所生。

但是妾室扶正前所生的儿子,并不能称为嫡子,依然为庶子。

如建文帝朱允炆,他的母亲吕氏之前并不是朱标的正妻,而是在元配常氏死后被扶正的,所以朱允炆并不能算嫡长孙,所以他的继承顺序应该排在常氏所生的嫡次子朱允熥之后。

庶子

庶子是指所有妾室所生的儿子,妾室生的第一个儿子叫庶长子。

以上基本上就是长子、嫡子、嫡长子、庶子的大致情况。那么在继承上,先后顺序有何不同呢?

嫡子的继承顺序

古代有大宗与小宗的区别,所以继承上就有了“立嫡”一说,《春秋繁露·王道》云:“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所以继承顺序上,嫡子先于庶子。而其中嫡子又细分为嫡长子与嫡次子,嫡长子的顺序又高于嫡次子。元配所生的嫡子顺序又先于继室所生的嫡子。

如:明朝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太子,他是嫡子、嫡长子所以立他为太子,符合礼法,所以他的储君地位稳固。

如李世民虽然是嫡子,但并不是嫡长子,所以太子是嫡长子李建成。

简单地说:嫡子都有继承权,不管是不是嫡长子,但是嫡次子顺序要低于嫡长子。

庶子的继承顺序

一般来讲庶出的儿子是不能承袭父祖的地位,也就是没有继承权。但也不绝对,若家族当中没有嫡子,或者嫡子都死了且无后代,那么庶子也可以继位。

如康熙的嫡长子胤礽被废后,其他所有的儿子都是庶子,所以都觉得自己有机会继承皇位,于是就发生了“九子夺嫡”。

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嫡子虽死,但是嫡长子一系有嫡出后代,那么嫡长孙就会优先获得继承权。若无嫡孙,才会选择立庶子。

也就是说,在家族继承权上,嫡长子优先于嫡长孙,嫡长孙优先于嫡次子。其后是庶子,再后是嫡次孙,最后是庶孙。

在古代宗法制度下,地位高低一出生时就决定了,嫡庶的差别,让同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也因继承权而变得疏离,甚至为了继承权而使用各种阴谋诡计。

嫡子是正妻所生的儿子,而长子是最大的儿子,庶子则是妾室所生的孩子!例如《红楼梦》里贾珠,贾宝玉为王夫人所生,为嫡子!其中贾珠也是长子,而贾环是赵姨娘所生,为庶子。

康熙在世封几个儿子为王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祐,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封为贝子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辅国公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祯,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博果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祁,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康熙玄烨生前,曾两次册封诸皇子。

第一次分封是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帝分别册封成年诸皇子为郡王、贝勒。其中:封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佑、皇八子胤禩,俱为多罗贝勒。

第二次册封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玄烨在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同时,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晋封为亲王,皇七子胤佑和皇十子胤(é)封为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祯封为贝子。

康熙的大儿子为什么不能做太子

清朝和其他朝代还是不太一样的,商朝的时候,皇帝的继承,一般有哥哥传给弟弟,父亲传给儿子两种做法,而到了周朝的时候,一般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而中国古代实行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对于皇帝来说,也大概如此,那就是一个皇后多个妃子,而皇后的儿子就是叫嫡子,最大的那个就是嫡长子,当然可能还会有第二个皇后,那个也是嫡子。

嫡长子是第一资格的,其次是嫡次子,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古代皇帝,经常会不喜欢太子,但是又很难把太子废除,而改立其他皇子了,因为群臣都反对,所以阻力比较大。

用嫡长子的好处,就是减少皇子之间的竞争,因为皇帝一般有多个皇子,比如康熙就有好几十个儿子,如果每个皇子都要争这个皇位的话,那恐怕会争得你死我活的,而按照这个顺序的话,那么大家就比较相安无事。

而这种的坏处,也比较明显,那就是这个太子,不一定是最贤能的。

清朝的继承人,开始的时候,一般是大家选出来的,比如皇太极并不是努尔哈赤指定的,而是由王公贵族们一起选出来的,顺治也不是皇太极选的,而是多尔衮和其他王爷选出来的。

康熙呢,他比较喜欢汉文化,所以他采用了嫡长子继承制,而太子呢,是皇次子,是皇后的儿子,皇后难产而死,而皇长子呢,是庶长子,所以就没有选为太子。

而太子两次被废黜,为什么大阿哥允禔没有被选为太子呢,这个就有三个原因了,一,康熙不打算立太子,二,三阿哥指出大阿哥镇魇太子,三,大阿哥向康熙提出,可代他杀太子。

因为康熙是明君。是千古一帝。他很清楚,以大阿哥的能力,是不足以登上九五之尊的。康熙的诸子之中。大阿哥的能力也并不突出,并没有特别优秀的地方。

在康熙帝的心里,他最中意的还是他的嫡长子,也就是废太子。因为废太子的母亲是康熙最为钟爱且净重的皇后,子以母贵,在皇后去世后,康熙自然将这份爱传递给了他们共同的儿子身上。可惜废太子不成器,在漫漫的太子岁月里犯错无数,已经把康熙的耐心丧失殆尽,他深深地察觉到,将这偌大的江山留给太子实在是不明智的。所以尽管他给了太子两次机会,期望他能有所进步,最终依然将他无情地剥脱。没有了太子,诸子争位的趋势便愈演愈烈,最终成烈火燎原之势,形成了八王夺嫡的格局。

作为康熙皇帝的长子,在这场争斗中,实在是没有什么优势。本身能力就一般,不得老皇帝重视。自身还极善妒忌,工于心计,手段却又拙劣无比,自然入不得康熙法眼,对他的厌恶又增添了几分。最终导致大阿哥身败名裂的,还是他的贪婪,不加掩饰的贪婪,身为大兄却丝毫无众阿哥兄长的气度,为人还是做事都是拙劣到极致,这也导致了康熙帝毫不犹豫地对大阿哥发动了雷霆一击,这是一个老皇帝对不成儿子最无奈的手段。身为皇子,不但毫无能力,而且完全无兄长的品质与责任,最终将大阿哥打入了地狱,再也无法翻身。

感谢悟空秘书的邀请,笔者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康熙的大儿子就是直郡王爱新觉罗·胤禔。这位皇长子是康熙皇帝和惠妃纳喇氏所生,长相帅气,而且也立下过战功,据史料记载爱新觉罗·胤禔曾和康熙皇帝一块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

那么作为长子的爱新觉罗·胤禔有没有机会做太子呢?您别说还真有。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塞外行围时太子允礽被废,而这个时期胤禔是有机会做太子的,而且此时的康熙皇帝是很器重他这个大儿子的,让他负责监视被废的允礽。


但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有些太心急了,而且过于冷血和狂妄,他竟然向康熙进言,要求杀死允礽。
这不但没让自己成为太子,反而让本来器重自己的康熙十分反感,后来他弟弟皇三子允祉向康熙皇帝告发他用魇术废太子之事,更是让胤禔的处境雪上加霜,不但被康熙骂为乱臣贼子,还被其削去爵位,严加看守,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后来这位皇长子卒于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岁。

因为古代封建帝王选择继承人的标准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个顺序是先看嫡,无嫡才看长。

康熙原有四名儿子,只是都未及排序就早早夭折,所以胤禔就成了清史记载的皇长子。

他的母亲惠妃出身满清贵族叶赫那拉氏,身份并不低,如果康熙的皇后没有生出儿子,那他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但胤礽出生了,他只能退居二线。

曾经离太子之位这么近,胤禔是很不甘心的。而实际上,他也是很有机会成为太子的。

康熙朝的“九龙夺嫡”是场帝王家的大戏,后世更以此为素材改编成了很多影视剧,有一阵子电视上满是前头光光后面小辫子的阿哥和爷们——都快看吐啦!

虽说是“九龙夺嫡”,但其中有人是真心想当太子,比如八阿哥胤禩;也有人是打酱油,比如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 ;还有人是压根不想争,比如十三阿哥胤祥;至于十四阿哥胤禵,那是故意跟同胞哥哥对着干;也有人只敢私下做小动作,比如三阿哥胤祉。

原来的太子,二阿哥胤礽则是太过心急了点儿,太子时间当得太长迫不及待的想上位,引起了康师傅的不满,父子生隙,才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而大阿哥胤禔是最傻的,他以为太子倒台就轮到他了。

在别人还在观望的时候就第一个跳出来,但这种事情并不是先下手为强,先出来的反而会成为众人共同对付的靶子,很容易炮灰,后出来的反而有可能获胜。

比如四阿哥胤禛,前期屡屡被康熙斥责,但他既不拉党结派,也不去父皇面前争宠,只紧跟着太子的步伐,有空写写佛经逗逗小狗,一副清心寡欲的做派,谁信他也想夺嫡?这才是“不争是争”的最高境界!

倒也不怪胤禔这么自信。他的母族是个大靠山,前面说过了,惠妃出身叶赫那拉氏,而此时朝中还有另一个叶赫那拉氏的权臣:明珠!只要操作得当,这些都是他登上太子之位的资本。

况且,因为他年纪最大,在别的弟弟们只能在宫中读书的时候,他就跟着康熙征过噶尔丹,建立了军功,素有勇武之名,平时康熙也十分器重他。

但他犯了和胤礽一样的错误,心急!胤礽急着当皇帝,他急着当太子。所以康熙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他不去表现兄友弟恭,却建议康熙杀了胤礽!别说此时康熙对胤礽还有感情,就算没了,听到一个儿子建议自己杀另一个儿子,那也会心寒吧?

后来三阿哥胤祉看出康熙对胤禔的不满,告发他用魇术害胤礽,康师傅大怒,骂他为“乱臣贼子”,直接圈禁了。

于是胤禔提早出局,退出了九龙夺嫡的大战场,诸子中他是第一个挑起战火的,也是第一个出局的。

但他虽然炮灰了,却为弟弟们做出了示范,就像一块肉本来在老虎嘴里,群狼围着垂涎欲滴,不敢抢。可老虎忽然也变成了狼,有一只狼扑上去抢食,不管有没有抢下来,别的狼也都蠢蠢欲动了!

不过,因为出局得早,反而得了善终。娶了一妻九妾,没名分的女人更多,生了一堆儿女,63岁才寿终正寝。

父亲出手毕竟比兄弟出手轻得多,之后的胤禩、胤禵可没他这么好过。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康熙大儿子不能当太子,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儿子是庶出,就是不是皇后生的儿子啊,是一个地位很低的宫女生的。

而大清王朝,到了康熙的时候,已经相对完善的承继了原本中原王朝的一套王朝治理方案。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继承制,这样,在和平治理国家时期,可以很好的均衡各方势力,让其他皇帝的儿子们,绝了夺帝的心。因为,你明不正言不顺,只要动了当皇帝的心,就是大逆不道。

所以,康熙就立了二儿子,这位胤礽母亲为皇后赫舍里氏,胤礽为嫡长子,所以,理所当然做太子了。

但可惜的是,康熙晚年有点儿糊涂了,任由几个儿子争皇位,而且对二儿子是立了废,废了立三回。

导致九子争嫡的现象发生。如果康熙在继承人上早做打算,或许,清朝的历史,将会改写。

爱新觉罗·允(胤)禔是康熙的庶长子,母亲是纳喇氏。纳喇氏一共生了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是承庆,是康熙实际上的第三子,但由于早殇未序齿。十一年,她生下皇长子,也就是胤禔。而在二十年纳喇氏晋升为惠妃,位居四妃之首,这以后她还抚养了皇八子胤禩。

比起皇太子胤礽,胤禔虽然没他地位尊贵,因为他的母亲是康熙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但是胤禔比起胤礽来能力丝毫不差,甚至可以说高上许多,可他为何未能染指皇位呢?我们先来看看胤禔其人。

在他十八岁时,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落首领噶尔丹悍然发动对内蒙的入侵。当时,清朝国力尚强,对待如此不听话的噶尔丹,自然要予以反击,

于是,康熙派遣他的哥哥福全作为抚远大将军,又任命大儿子胤禔作为副将率军御敌。而这次,康熙也率大军殿后。

虽然噶尔丹来势汹汹,但还是敌不过强大的清军。没多久,噶尔丹的精兵就被福全的部队伏击并且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噶尔丹也是聪明人,眼见打不过就求和,不过机智如他,求和是假,诈降是真。

噶尔丹为了能全身而退,和福全签订了一个假和约。福全也没多想他的花言巧语,就这样草率地下令清军停止进攻,导致噶尔丹顺利逃脱。

康熙听闻后自然是大怒,对福全和胤禔一顿痛骂,而这两人也不团结。

福全对这个小侄子并没有什么意见,但问题出在胤禔上。在军中,胤禔听信了风言风语,和福全常常意见不合。甚至,胤禔越发不把福全放在眼里,好几次都越级上报。康熙不是个昏君,自然知道前方主帅不和对战事的影响。所以,他立刻把胤禔给叫回来。

本来,康熙要对胤禔讯问,而胤禔也正想趁机告上一状。但是,康熙似乎早料到胤禔会这么做,就提前知会他一声:“你要是和你伯父说的有半点不同,看我怎么治你的罪!”

而反过来看福全,他自知因为延误战机,大意打了败仗,难逃责罚,而与他不和的胤禔也应该会趁机告上一状。但是,胤禔还是听了康熙的话,没添油加醋,反倒是给他说了好话。

从这件事我们不难发现,胤禔很是年轻气盛,但是也颇有勇气,虽然有康熙“助力”。纵使他在这件事上表现得比较鲁莽,但也为他后来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这在康熙众皇子中是少有的。

紧接着,我们来看看第二次出征噶尔丹。话说这个噶尔丹实在不安分,康熙在三十五年再次亲征。而这次,康熙不仅带了胤禔还带了其他皇子。当时,康熙所率的中路军已经到达离噶尔丹军队不远处,但是西路军没有同步抵达。

经过长途跋涉,如果又要等西路军慢慢赶来,恐怕早已人困马乏,士气低落。而如果噶尔丹得知康熙亲征,恐怕又会提前撤离,那不打水漂了?

康熙拿不定主意,召集众将领展开决议。大部分将领都认为,噶尔丹非同小可,如果不等西路军恐怕只是冒进,当下该派使臣拖住噶尔丹,好等西路军驰援。

时势造英雄,随波逐流怎么能“鲤鱼跃龙门”?胤禔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当前应该立刻发动进攻,不可贻误战机,好达到一举歼灭敌军的效果。

说来也巧,噶尔丹一听康熙亲征,并且立马要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后,就决定撤离。在西逃的路上,噶尔丹遇到了西路军,结果被打得大败。

之后,胤禔又随康熙第三次征讨噶尔丹。胤禔也因为卓越的战功被封为多罗直郡王。

不过纵使他能力不错,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缺陷秉性暴躁顽愚,对待大臣态度傲慢。这句话我不是我说的,是康熙说的。

原来,康熙一直想培养皇太子胤礽做自己的接班人。但是胤礽生性暴戾淫乱,对人没有丝毫仁爱之心,且屡教不改。康熙恨铁不成钢,这才废掉了太子。

这之后,胤禔本来满心欢喜地认为父皇会立自己为太子,因为他年龄最长,而且战功卓越。但是,他想错了,本来他在积极筹划着太子事宜,但是康熙却给了他一个晴天霹雳——“你当不了太子”,原因上文已经说过。

听到这个消息后,胤禔也完全放弃了自己,但并没有放弃夺嫡之路,他转而投靠自己的好兄弟八阿哥胤禩。

胤禩也对太子之后觊觎已久,有了胤禔的参与更是如虎添翼。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一切都只是表象,自己竟然遇到了一个猪队友。胤禔不但害了自己,还牵连了胤禩。

那天,胤禩本来想让胤禔向康熙游说,却不料胤禔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胤礽的行为卑鄙龌龊,非常不得人心。有个相面人张明德曾说,胤禩日后必大贵。现在父皇要杀胤礽,不必亲自动手。”

这步棋走错了啊!可是胤禔却不管不顾,在受到康熙责罚后,他继续选择作死。他暗中指使喇嘛巴汉格隆等人,想要以巫蛊术镇魇太子胤礽。当然,计划并没有得逞。

“明察秋毫”(其实是皇三子告状)的康熙得知后,先是大怒,又是痛心。虽然胤禔的母亲请求将胤禔正法,但是康熙还是看在父子情分上,只是剥夺了他的爵位,囚禁终生。

雍正十二年,胤禔在监禁中死去。

参考资料:《康熙大帝》

康熙所有儿子顺序及爵位

1、爱新觉罗·胤禔,封为直郡王。

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殇,故为皇长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被削爵囚禁。

2、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封为和硕理亲王。

康熙第二子,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故在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他是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也是中国官方正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皇太子。历经两立两废,终以幽死禁宫收场,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

3、爱新觉罗·胤祉,封为和硕诚亲王。

康熙第三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封诚郡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为和硕诚亲王。后被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病逝于景山禁所。

4、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帝。

康熙帝第四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和硕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病逝,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其第四子弘历。

5、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康熙帝第五子,康熙三十七年三月,被封"多罗贝勒"。康熙四十八年晋封为和硕恒亲王。雍正十年五月十九日故,谥曰"温",时年五十四岁。

6、爱新觉罗·胤佑,和硕淳亲王。

康熙帝第七子,康熙三十七年三月晋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三月,晋封多罗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封和硕淳亲王。

7、爱新觉罗·胤禩,和硕廉亲王。

康熙帝第八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封和硕廉亲王。

8、爱新觉罗·胤禟,固山贝子。

康熙帝第九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受封固山贝子,封入正蓝旗。

9、爱新觉罗·胤䄉,敦郡王。

康熙帝第十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雍正时革爵圈禁,乾隆帝即位后释放,授辅国公品级。

10、爱新觉罗·胤祹,皇十二子,履懿亲王。

11、爱新觉罗·胤祥,皇十三子,为怡贤亲王。

12、爱新觉罗·胤禵,皇十四子,为恂勤郡王。

13、爱新觉罗·胤禑,皇十五子,为愉恪郡王。

14、爱新觉罗·胤禄,皇十六子。为庄恪亲王。

15、爱新觉罗·胤礼,皇十七子。为果毅亲王。

16、爱新觉罗·胤祎,皇二十子。为简靖贝勒。

17、爱新觉罗·胤禧,皇二十一子,为慎靖郡王。

18、爱新觉罗·胤祜,皇二十二子,为恭勤贝勒。

19、爱新觉罗·胤祁,皇二十三子,郡王品级诚贝勒。

20、爱新觉罗·胤秘,皇二十四子,为諴恪亲王。

康熙共35个儿子,有11个早夭没有排序,排序的有24人:

·1、皇长子:胤禔,原名保清,直郡王,后降为贝子品级。

2、皇次子:胤礽,原名保成,皇太子,后被废。谥曰密,为理密亲王。

3、皇三子:胤祉,诚郡王,谥曰隐,为诚隐郡王。

4、皇四子:胤禛,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晋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即位,即雍正帝。

5、皇五子:胤祺,恒亲王,谥曰温,为恒温亲王。

6、皇六子:胤祚,幼殇。

7、皇七子:胤祐,淳亲王,谥曰度,为淳度亲王。

8、皇八子:胤禩,廉亲王。

9、皇九子:胤禟,固山贝子。

10、皇十子:胤䄉,初封敦郡王,雍正时革爵圈禁,乾隆帝即位后释放,授辅国公品级。

11、皇十一子:胤禌,1岁殇,无谥号。

12、皇十二子:胤祹,履亲王,谥曰懿,为履懿亲王。

13、皇十三子:胤祥,怡亲王,谥曰贤,为怡贤亲王。

14、皇十四子:胤禵,恂郡王,谥曰勤,为恂勤郡王。

15、皇十五子:胤禑,愉郡王,谥曰恪,为愉恪郡王。

16、皇十六子: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后改封庄亲王,谥曰恪,为庄恪亲王。

17、皇十七子:胤礼,果亲王,谥曰毅,为果毅亲王。

18、皇十八子:胤祄,8岁殇,无谥号。

19、皇十九子:胤禝,3岁殇,无谥号。

20、皇二十子:胤祎,贝勒,谥曰简靖,为简靖贝勒。

21、皇二十一子:胤禧,慎郡王,谥曰靖,为慎靖郡王。

22、皇二十二子:胤祜,恭贝勒,谥曰勤,为恭勤贝勒。

23、皇二十三子:胤祁,郡王品级诚贝勒。

24、皇二十四子:胤秘,諴亲王,谥曰恪,为諴恪亲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7264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朱元璋为何要杀郭子仪 朱元璋明朝奇葩皇帝下一篇:赵匡胤是诗人吗 赵匡胤打仗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