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项羽和刘邦是什么关系,起初为什么项羽要帮刘邦 历史上如何评价项羽和刘邦

导语:项羽和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们的关系既是敌对又是合作。起初,项羽帮助刘邦是因为他们都反对秦朝的暴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历史上,项羽和刘邦都被人们赞誉为伟大的人物,他们的事迹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目录导航:

  1. 项羽和刘邦是什么关系,起初为什么项羽要帮刘邦
  2. 苏东坡评价刘邦及项羽诗
  3. 历史上关于谈论刘邦项羽的诗词,知道的可以说下吗
  4. 刘邦与项羽的成功与失败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5. 项羽评价刘邦的句子
项羽刘邦是什么关系,起初为什么项羽要帮刘邦

说到刘邦和项羽,大家都会说,他们两个的关系是死对头,“楚汉相争”,说的就是他们俩的事情。项羽最后在同刘邦的垓下之战中战败,走投无路,自刎于乌江。刘邦素来就把项羽当作自己最大的敌人,只有打败了他,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天下。刘邦,是汉高祖,是汉朝的开山鼻祖;项羽,是西楚霸王,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战士,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以后,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陈胜派兵遣将分头去接应各地起义,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大批地方。但是因为战线长,号令不统一,有的地方被六国旧贵族占了去。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陈胜派出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向西进攻,很快攻进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逼近秦朝都城咸阳。秦二世惊慌失措,赶快派大将章邯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隶放了出来,编成一支军队,向起义军反扑。原来的六国贵族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谁也不去支援起义军。周文的起义军孤军作战,终于失败。吴广在荥阳被部下杀死。起义后的第六个月,陈胜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杀害了。

陈胜、吴广虽然死了,可是由他们点燃起来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正在到处燃烧。在南方的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声势更大。在会稽郡起兵的是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楚国被奏国大将王翦攻灭的时候,项燕兵败自杀。项梁老想恢复楚国。他的侄儿项羽身材魁梧,又挺聪明,项梁亲自教他念书识字。可是项羽才学了几天,就不愿学下去。项梁又教他学剑,项羽学了一阵子,也扔下了。

项梁很生气,可项羽满不在乎地说:“念书识字有什么用处?学会了,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要学,就要学打大仗的本领。”项梁听他的口气不小,就把祖传的兵书拿出来,给他学。项羽一听就懂,可是略略懂得个大意,又不肯深入钻下去了。项梁本是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因为跟人结了冤仇,避到会稽郡吴中来。吴中的年青人见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当老大哥看待。项梁也教他们学兵法,练本领。

这回儿,他们听到陈胜起义,觉得是个好机会,就杀了会稽郡守,占领了会稽郡。不到几天,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因为这支队伍里大都是当地的青年,所以称为“子弟兵”项梁、项羽带着八千子弟兵渡过江,很快打下了广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接着又渡过淮河,继续进军。一路上又有各地方的起义队伍来投奔项梁,和他们联合起来。第二年,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由刘邦带领,来投靠项梁。

刘邦本来是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在秦朝统治下,做过一名亭长(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长是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有一次,上司要他押送一批民伕到骊山去做苦工。他们一天天赶路,每天总有几个民伕开小差逃走,刘邦要管也管不住。但是这样下去,到了骊山也不好交差。

有一天,他和民伕们一起坐在地上休息。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去做苦工,不是累死也是被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回乡。我现在把你们放了,你们自己去找活路吧!”民伕们感激得直流眼泪,说:“那您怎么办呢?”刘邦说:“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儿是哪儿。”当时,就有十几个民伕情愿跟着他一起找活路。刘邦同十几个民伕逃到芒砀山躲了起来。过了几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沛县县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很同情他,暗暗地跟他们来往。赶到陈胜打下了陈县,萧何和沛县城里的百姓杀了县官,派人到芒砀山把刘邦接了回来,请他当沛县的首领。大家称他沛公。刘邦在沛县起兵以后,又招集了两三千人,攻占了自己的家乡丰乡。

接着他带了一部分队伍攻打别的县城,不料留在丰乡的部下叛变。刘邦得到这个消息,要回去攻打丰乡,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好往别处去借兵。他到了留城(今江苏沛县东南),正好张良也带着一百多人想投奔起义军。两人遇在一起,很谈得来。他们一商量,觉得附近的起义队伍中,只有项梁声势最大,决定去投奔项梁。

项梁见刘邦也是一个人才,就拨给他人马,帮助他收回丰乡。从此,刘邦、张良都成了项梁的部下。陈胜、吴广等主要起义领袖死了以后,由于各地起义的领导权都落在旧六国贵族手里,彼此争夺地盘,闹得四分五裂。秦国的大将章邯、李由,想趁机会把起义军一个个击破。

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城召开了会议,决心把起义军整顿一下。为了扩大号召,项梁听了谋士范增的意见,把流落在民间的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找了来,立为楚王。因为楚国人对当年楚怀王受骗死在秦国,一直为他抱不平。为了提高号召力,大家把他的孙子仍称作楚怀王。

刘邦与他有八拜之交,昔年也曾多次在战场上支援过他。虽然他知道刘邦已然有了称王的野心,但绝不能因为怀疑就妄下“诛心之论”。他明白的知道,当时的天下,各地仍然有各地的势力,他所能掌控的无非就是属下的那些项家军。而刘邦原本也属于楚国的势力,此时如果他们彼此相斗,最有可能得利的还是其他的诸侯。所以,对于刘邦,他只能加强防范,而不能直接杀掉,更不能用宴会暗杀的卑鄙手段杀掉。鸿门宴对刘邦的威慑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凭他的本事,也没必要将刘邦非得杀掉,反而成就了对方的名声。

所以,项羽没有杀掉刘邦,并非是什么妇人之仁。而是出于掌控天下的深层考虑。也正是基于此,才使他顺利成为真正的霸王,控制了整个天下的格局,并将刘邦困在了巴蜀之地。从这点来看,他绝对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真英雄。

刘邦对于人们比向羽更善良,他被大量的人才所包围,如萧何,韩信,张良等。这些人文可以治理国家,吴能敌人的垮台在刘邦迪的建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项羽一直是自给自足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是他在刘邦手中输球的主要原因。










项羽是楚国虎将之家,刘邦是市井小民,虽二人均是反暴政而起义,项羽是以暴制暴,一心想推翻暴秦,虽能争善战,并未有大的格局,项羽没有为苍生考虑,为了报仇而报仇,坑杀俘虏,大失民心。 而刘邦最终成了霸业,爱惜人才,知人善用,不拘一格用人才。

项羽有称霸一方的才干,也有一统天下的实力,可惜没有坐拥天下的磅礴气概!

他能和刘邦成为朋友,拜把子成为兄弟一是因为他们当时都是秦王朝下的流寇和反抗者;二是因为项羽需要刘邦这样的小民起义的支持,前有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让他看到了草根民众的号召力不比他这位落魄贵族的号召力小!

从这两点上可以看出,刘邦是值得项羽扶持的,因为今后的反秦斗争中,刘邦这样的农民起义者还是有价值的!

项羽与刘邦早期是盟友关系,后期是敌对关系。

刘邦起义不久占据丰沛之地作为根据地。后来刘邦同前来镇压的秦军交战,而他的部将兼同乡雍齿背叛了他,让他与自己的将士失去了根据地,刘邦两次夺根据地未能成功。后来刘邦投奔项梁与项羽,靠他们的力量夺回了根据地,这个时期项羽与刘邦是同盟同事关系。

再后来巨鹿之战前夕项梁带兵援助赵国被秦军围困,各路盟军都见死不救,唯有刘邦出兵救援,虽未能成功,项梁身死,但项羽很是感激刘邦的作为,与他结为兄弟,这个时期他们是亲密的盟友关系。

再后来楚王约定先入咸阳为王,项羽九战九捷消灭掉秦军主力,名震天下。而刘邦趁秦国空虚攻入咸阳,项羽与刘邦的在占据关中问题上产生矛盾,相互猜忌。

后来项羽主持分封,封刘邦为汉王,刘邦伺机进占关中,这时两人成为了敌对关系,一直在到垓下之围项羽身死,刘邦得到天下。

苏东坡评价刘邦及项羽诗

濠州七绝·虞姬墓 苏轼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王安石作为北宋帝国政治改革的倡导者,是一个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政治家。王安石写的《叠乌江亭》,很显然是在杜牧诗的基础上另外写的一首诗,以王安石的性格和地位,绝不可能与杜牧的立意相同,他必须进行观点上的创新。

王安石写道: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频繁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呢?

这很显然是从政治家的角度去评判项羽。王安石认为,政治就是聚合人心的艺术,一个王朝的成败兴衰,一项国家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与人心的向背关系极大。因此,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总是要把聚集民心放在首位,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应该有识人之明用人之术。王安石批评项羽刚愎自用失去了识人之明,其实这也是在告诫自己,在推行变法的过程中,要重视民心,要重视用人。

历史上关于谈论刘邦项羽的诗词,知道的可以说下吗

《鸿鹄歌》两汉 · 刘邦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垓下歌》两汉 ·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生就帝重瞳,力撼群山自作嵩。银戟划空狂似电,乌骓踏雪疾如风。关中烈火焚秦业,垓下悲歌失楚功。横剑问天魂不逝,江花江血满江红。

巍巍高帝具龙颜,不治营生治九寰。挥剑斩蛇兴沛县,揭竿逐鹿叩秦关。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讙呼。当时项羽年最少,提剑本是耕田夫。

刘邦与项羽的成功与失败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刘邦和项羽之争,大家都清楚是贵族阶层和平民领袖的一次碰撞。就以刘邦自己来说,胜利来的太过于取巧,更多的主因还是他拥有了一个,打不垮拖不烂的精英团队。所以,就又是贵族阶层和精英团队的碰撞。再者就是老百姓的向心力和历史进程的政治制度的变革,当贵族阶层豪强争夺的局面,已经到了让老百姓深深厌恶的程度,统一的步伐已经无可阻挡的时候,也是一场历史进步和退步的再次碰撞。所有的碰撞凝结到了一起,项羽和刘邦就是亲兄弟,这个时候也由不得他们自己了。当项羽划河而治的时候,张良就开始步骤他统一天下的蓝图了。张良不可能让国家继续再争斗下去的!就算刘邦最后的一系列动作,都有可能出于张良之手。张良的布局能力的确是千古唯一,而刘邦所造成的杀伐,本来也该由他来背,可张良始终藏的最深,还跑的快,以致以后人都认为张良不如萧何厉害。后世再没有比张良能藏的人了!司马懿藏得再深也被曹操看穿了,诸葛亮藏了一半就被三顾茅庐给拽出来了,刘伯温差一点就被朱元璋推到前台……。只有毛主席厉害,全国扫盲,把历史推动的大权交给人民,自己根本不藏,就站在人民中间。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一.成功需要依靠好的团队。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如一个成功的团队的力量。

二.你可以失败N次,但只要能站起来N+1次,就是成功。

三.人生可以失败无数次,但必须赢最后一次!

刘邦的成功,在于他身为领袖,身为一个军事政治集团的老板,他有着作为老大该有的觉悟。身为领袖亨受万人拥护与效忠,必须要为广大团体成员利益和生命负责和担当。所以刘邦很有责任心,给团队竖立远大政治目标,我刘邦做皇帝,大家作开国功勋,一统天下青史留名。这样团队有凝聚力,有向心力,也有战斗力。大家牺牲都认为值得!

同时,刘邦很明白自己的核心作用,作为一个政治军事集团的老大,他死都死不得。如果他死了,那么整个军事政治集团的付出和牺牲都没有任何意义,树倒猢狲散!所以,逃亡时他可以为了大局,抛妻弃子先保全自己。保全自己就是保全全体汉军利益和大业。刘邦明白顾全大局牺牲小我,够狠够决断。当项羽抓住他父亲,他也可以为大局牺牲任何人。楚汉争霸,太多的将卒倒下,刘邦巳经背负太多希望和责任。所以他清醒自己的目标和责任。同时,刘邦有坚强的意志和决心,从不抛弃!从不放弃!九败九战矢志不悔,勇往直前!

以上是刘邦成功的心理素质过硬。而刘邦另外一个成功的优点就是知人善用,用而不疑。所以刘邦成功了!

项羽则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作为一个领袖没有决断而又骄傲自大。作为老大冲锋陷阵!逞一时之勇。面对政治对手慈悲为怀,对刘邦格外放生,养虎为患。拿楚军血战牺牲做他自己的面子工程。徒耗自己人性命。对自己的团队极其不负责!只知道耀武扬威,而无志向一统天下做皇帝!只做个王就满足,如此无理想,失败也正常了。而常胜将军只乌江这一个失败,就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尽。这样的心理素质还霸王?

项羽评价刘邦的句子

刘邦,一个高度理智的人,他可以控制一切,一切都可以唯他利用。亲情,爱情,兄弟之情都可以为他利用。他可以卑鄙,可以高尚。可以豪情万丈,也可以斤斤计较。他不会被自己被动物最本能的东西,情绪所扰乱。也许可以说他的胸怀已经大到不在乎那些过眼云烟似的东西。他追求的的是实实际际的东西。天下。而项羽,由于自身的不改变,越到后期,当把他放在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时,他的所有缺点与优点都被放大,所有缺点都成了他致命的东西,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沽名钓誉,自命不凡。太多太多。所以说是楚汉之争,其实是项羽刘邦两个人做人的境界高低的较量。显然项羽差刘邦太远太远了。

在说项羽的目标,其实是征服,他要的是征服的快感,这是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雄性动物最基本的特征。所以项羽的勇,无异于动物的勇。所以他会把阿房宫付之一炬。他无意与天下。据守彭城,谁不听话,谁不服,就攻击谁。那个时候,其实在他心里,他是无敌的,他根本不在乎此时刘邦日益增长的力量。那时他根本没把刘邦放在眼里。在他看来,收服了齐国,下一个就能轻松打败刘邦。最典型的就是对齐国攻而不取。因为他需要的是别人从心底里服他。不管别人的服是真的还是假的。项羽有一句话就是:把尊严看的比生命还还重要的人,是没有办法征服的。

其实刘邦不是小人,项羽也不是英雄。刘邦的格局已经超越了小人或者英雄的限制。而项羽的境界还局限在这其中。其实这个真实的世界上也并不存在什么英雄。只有在每个人的个人世界观中存在这样那样的英雄。英雄也只是被人利用的一个符号而已。

卑鄙的人需要用卑鄙的方法去管理,高尚的人需要用高尚的手法去管理。项羽只是高尚,所以他的团队包容性太小。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庞杂的世界,纷乱社会什么人都会有,也许最多的还是迷失自我追寻利益的小人。而这些小人被项羽所不耻,却被刘邦利用。刘邦比项羽更了解人,更了解人性与社会。

刘邦和项羽都成功了,项羽在他的理念里是成功的。刘邦是在真实世界的成功。

至于刘邦杀掉跟自己打天下的兄弟。那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说是大家的理想,百姓的理想,必须杀。

项羽快死时评价刘邦:一个可以忘记恨的人,也可以忘记爱。

你看,他致死都局限于爱恨之中。而这个世界是利益的世界,而不是爱恨的世界。所以天下不是他的。

西楚霸王项羽,西汉皇帝刘邦。项羽为刘邦使计才乌江自刎。现实社会这样的事情或多有点雷同。

一山难容二虎,争第一肯定会有一亡。人死灯灭,人亡了什么都没了?笑到最后的人才是人上人。

有时历史用火烧了就没有文字记载了,口口相传,无人指点缺点,异口同声一边倒有时会落后,公平竞争才有进步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7296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朱元璋去过哪些城市 朱元璋历史战役下一篇:秦国周围少数民族 秦朝皇帝和月氏关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