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有人说雍正皇帝是真性情,历史上真实的雍正是怎样的 历史雍正皇帝是怎么的人

导语:雍正皇帝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大量政治改革,同时也是一位真性情的人。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同时也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目录导航:

  1. 有人说雍正皇帝是真性情,历史上真实的雍正是怎样的
  2. 雍正得到的历史评价
  3. 雍正皇帝历史应该给一个怎样的评价
  4. 雍正的上一代和下一代皇帝是什么
  5. 雍正是怎么夺得王位的
  6. 四阿哥雍正如何成为皇上的
有人说雍正皇帝是真性情,历史上真实的雍正是怎样的

雍正帝在康熙后期参与了储位斗争,形成他对社会政治的看法。他说:“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之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较之古来以藩王而入承大统,如汉文帝辈,朕之见闻更过之。”他深知康熙后期的社会问题,如朋党斗争;吏治不清;依靠富民政策的实行,加速了贫富矛盾的积累;西北用兵不停,需要继续解决与准噶尔部的矛盾;国帑空虚。他针对现实,结合自己的理想,产生他的政治纲领。

雍正帝在即位的当月,谕令大学士、尚书、侍郎:“政事中有应行应革能裨益国计民生者,尔等果能深知利弊,亦著各行密奏。”紧接着,在雍正元年(1723)元旦,给地方各级文武官员分别发布的上谕中,讲古代纯臣,皆“兴利除弊,以实心,行实政”,发出为国计民生进行兴利除弊的政治改革的号召。

他的改革思想包含如下内容:第一,反对因循苟且。雍正帝认为他即位时“人心玩愒已久,百弊丛生”,“若不惩创,将来无所底止”,屡屡告诫臣下,不可“因循玩愒”。他针对康熙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主张“着意搜剔”,把攻击这是“多事”的人斥为“浅见无知辈”。他反对因循守旧,是为清除改革道路上的思想障碍。第二,整顿吏治,以利民生。雍正帝在前述元旦给总督的上谕中说:“今之居官者,钓誉以为名,肥家以为实,而曰‘名实兼收’,不知所谓名实者果何谓也”,实际上发出整饬吏治的通告。他在登极一周年的时候又说:“朕缵承丕基,时刻以吏治兵民为念”,表明他企图通过整顿吏治,达到富国裕民的目的。第三,反对朋党。雍正帝从亲身体验中深知朋党的危害:朋党各行其是,破坏朝政统一,损害君主权威。朋党之间互相攻击,任用私人,不仅失去正常的用人原则,也干扰了君主行使用人去人的权柄;朋党各抒政见,自我标榜,批评朝政,扰乱君主视听,妨碍坚持既定的政策。所以他说“朋党最为恶习”。他反对的朋党包括科甲出身官员的师生同年的宗派关系,因此宣称,欲“将唐宋元明积染之习尽行洗涤”。“务期振数百年颓风,以端治化之本”。表明他为澄清政治、医治痼疾的决心。

兴利除弊的改革思想是雍正帝政治思想的一个内容,此外,他认为“治人无治法”,以为好的君主和官吏就可以把政治办好,这是他的基本观念。他主张“为政务实”,即从实际出发,踏实地办事,这是他的思想灵魂。他主张施政严猛,要有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这是他施政的策略思想。在雍正帝的全部政治观念中,兴利除弊是其核心内容,因而是他为政的基本特色。这一政纲,需要制定者有相应的施政智能和气魄,方有可能实现,雍正帝恰是这样的君主。

鄂尔泰等纂修的《清世宗实录》,说雍正帝“幼耽书诗,博览弗倦,精究理学之原,旁彻性宗之旨。天章睿发,立就万言。书法道雄,妙兼众体。每筹度事理,评骘人才,因端竟委,烛照如神。韬略机宜,皆所洞悉”。这些评论虽不无溢美之辞,但基本上是事实。雍正帝自幼受严格的教育,掌握了满文、汉文,熟悉儒家经典,并能有自己的理解。他具有较多的历史知识,能够吸取前人的政治经验,又提倡三教同源之说,学兼佛老。他文思敏捷,才能出众,能于日理万机之中,亲自书写朱谕、朱批,动辄千百言,一挥而就。

雍正帝具有刚毅的性格。他教导臣下:“世间事,要当审择一是处,力行之,其余利害是非,概弗左盼右顾,一切扰乱阻挠,不为纤毫动摇,操此坚忍不拔之志以往,庶几有成。”他倡言要树立坚忍不拔之志,自己就是这样实践的。他强烈反对优柔寡断的性格和作风,主张办事不怕艰难,不怕阻挠,认准了就干。雍正帝的刚毅果断同急躁毛病连在一起。康熙帝批评他幼年“喜怒不定”,他自以为到成年改正了,其实并不彻底。康熙帝又以“戒急用忍”训诫他,他把这书写出来作为座右铭,但有时还是犯急性病。他很自信,有人批评“为人自圣”,是说他自信过头了。

雍正帝勤于政事,自云年富力强,可以“代理”“大学士所应为之事”,要把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两重职务都兼起来。他治理朝政,自朝至暮,少有停息,大致上是白天会见臣下,议决和施行政事,晚上批览奏章,常常至深夜方休。他在繁忙中又特别认真,臣下题本的错字,重复汇报的内容,都在他精细审视下检示出来。因为勤政,加上一套有效的行政办法,所以他办事迅速,这也是他刚毅性格的表现。

雍正帝的才能,表现在政治上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较了解下情,也较了解自己;二是建立在了解下情的基础上的改革政治的抱负,以及改革的内容、范围和深度;三是处理政事的实际能力。雍正帝的才能紧紧地与他的政治思想、政治实践联系在一起。

雍正帝的性格与他的政治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坚毅性格,使他勇于冲破反对势力的阻挠,坚定地实行他的改革政策。他的刚强果毅,产生雷厉风行的作风,办事迅速,讲求实效。他的急躁使他的果断不能完全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在有的问题上陷入盲目性,犯了轻举妄动的毛病。自信心有助于他坚强果敢,但自信太过,容易阻碍言路,影响政治的改革。

雍正得到的历史评价

功绩: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国库亏空严重。雍正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有

1, 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

2, 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

3, 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

4, 为提高军务效率,设立军机处,使得皇权集中达到顶峰。

5, 为避免出现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6, 实行摊丁入亩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也充实了国库

7, 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8, 开放洋禁,

9, 勤于政事。雍正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他在位12年8个月里头,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年之中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会休息。而且每天的睡眠还不够4个小时。仅仅在数万件奏折中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雍正皇帝的勤政精神、治国业绩,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堪称楷模。

主要过失: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雍正朝大兴文字狱,如谢济世案、陆生楠案曾静、吕留良案屈大均案等,屠杀了很多文人,给文化事业发展造成破坏。此外,为加强自己的统治,对兄弟刻薄寡恩,许多兄弟或者被杀,或者被削爵夺籍,得善终者很少。

清世宗勤于政务,大力清除康熙统治后期的各种积弊,取得一定成效,对清代历史发展有一定贡献。但他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这是他性格的弱点,从而容易得罪很多官僚阶级。同时,也正是因为他的严厉统治和超乎寻常的努力当中大清帝国逐渐走向鼎盛,也才为康乾盛世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雍正皇帝历史应该给一个怎样的评价

雍正是满清历史上一个能干的皇帝。清史学者孟森赞誉:「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又说「其英明勤奋,实为人所难及」。

以前民间有很多关于他的谣言,指雍正是篡位而起,又把雍正描写成一位毒死父亲、气死母亲、不务正业,又通过文字狱抑制了汉族的思想、巩固满洲人统治的皇帝;直到近代经多番历史研究,这些传说都相继被推翻,使近代对雍正评价转趋正面,赞扬其励精图治,革新吏政、活络经济、提升民间生活水准的政绩。

日本文化首都京都大学历史教授盛赞雍正节俭支出,称「雍正朝后宫一年支出费少于明朝万历帝后宫一天支出费用」。

英国历史学者史景迁认为:雍正的父亲康熙为政宽松,执政末期受储立之争所扰且出现典型长寿帝王的统治能力退化现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清皇朝实已浮现官僚组织膨大腐败、农民生活水准恶化的危机;由于雍正即位时正处于政治历练、精神与人格上的成熟阶段(45岁),因此得以精准的分析问题并有魄力的作出应对。他的改革同时包含了力行整顿与和现实的妥协(如火耗归公与养廉银)。虽然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雍正未能了解与解决明清第三帝国作为内敛式王朝的根本问题,但清朝得以建立起一套继续运行百年以上仍大致有效的统治体制,而未沦为「立国百年而亡」的异族王朝,此当归功于雍正一朝的改革。

雍正的上一代和下一代皇帝是什么

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1678-1735),康熙帝第四子,清朝第五位皇帝,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即乾隆。

雍正和上一代和下一代皇帝是谁?雍正上一代皇帝是康熙,他的原名是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是大清王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传位于第四子胤禛。雍正的后一代皇帝是乾隆。他的原名是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60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63年零4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他的功绩总结起来,主要有8项:第一项是编修《四库全书》等文化典籍,开博学鸿词科;第二项是维护、兴建皇家园林,除圆明园被焚毁外,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三项是贡献诗文才华,一生所作诗词总量达到了42613首,平均每天1.3首;第四项是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第五项是统一整个新疆。在北疆,两次平准噶尔,使土尔扈特部回归,基本上解决了北疆的问题;第六项是完善治理西藏;第七项是修砌浙江海塘;第八项是实现中华各民族的统一,清朝的版图亦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他的功绩总结起来,主要有8项:第一项是编修《四库全书》等文化典籍,开博学鸿词科;第二项是维护、兴建皇家园林,除圆明园被焚毁外,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三项是贡献诗文才华,一生所作诗词总量达到了42613首,平均每天1.3首;第四项是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第五项是统一整个新疆。在北疆,两次平准噶尔,使土尔扈特部回归,基本上解决了北疆的问题;第六项是完善治理西藏;第七项是修砌浙江海塘;第八项是实现中华各民族的统一,清朝的版图亦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




雍正上一代皇帝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也是给雍正留下一个烂摊子父亲——爱新觉罗·玄烨。

爱新觉罗·玄烨,满族(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成就:诛鳌拜、平三藩、收台湾、逐沙俄、征漠北。

出生: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逝世: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

雍正的下一代皇帝是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也是败光雍正所有家底的儿子——爱新觉罗·弘历。

爱新觉罗·弘历,满族,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弘历禅位于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仅次于其祖父清圣祖康熙帝)、年寿最高的皇帝。

成就:戡乱边疆、扬威西南、四库全书

你的问题我来回答。雍正的上一代是康熙,下一代是乾隆。

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顺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被尊为“千古一帝”。 8岁登基。16岁挫败权臣鳌拜夺回大权。军事上削三藩,收台湾、驱沙俄,创“多伦会盟”联盟蒙古。政治上中央集权,笼络汉族士人。晚年吏治败坏,对继承人选择的举棋不定酿成了九子夺嫡的局面。1722年崩于畅春园,死后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即清高宗,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今雍和宫),年号“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和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时期武功繁盛,平定边疆地区叛乱,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但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闭关锁国,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它存在的近三百年时间里,曾经也出现较为繁荣发达的时期,历史上将这段时间成为康乾盛世。那么康乾盛世时间是什么?在康乾盛世时间内,清朝都历经了几个皇帝,他们都为康乾盛世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康乾盛世的时间是从公元1681年到公元1796年,封建王朝的康乾盛世共持续了一百一十五年。康乾盛世开始时的标志事件是康熙亲政时平定三藩,康乾盛世结束时的标志事件为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其次,从皇帝的继位者来看,康乾盛世并非是特指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所在的时期,其范围还应该囊括了雍正皇帝,所以康乾盛世又被称作是康雍乾盛世,之所以省略了“雍”,是因为雍正继位时间较晚,在位时间较短,但这并不能抹杀雍正在康乾盛世中的作用。




雍正的上一代皇帝是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原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清朝清军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崩于北京畅春园,享年六十八岁,庙号圣祖,葬于景陵。

雍正的下一代皇帝是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原名: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雍正帝 庙号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康熙帝第四子,四十四岁登基,清朝第五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约十二年,传位于第四子弘历(乾隆)。

雍正在位时非常勤奋,处于清朝最强盛时期-康乾盛世,他也是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

雍正上一代皇帝是清圣祖(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顺治帝第三子,祖母是孝庄太皇太后。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年号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

康熙一生中创下无数丰功伟绩,是中国历史最英明的皇帝之一,被誉为“康熙大帝”,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雍正下一代皇帝是清高宗(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二十五岁登基 ,年号乾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

乾隆登基满六十年时,便禅位于十五子永琰(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后驾崩,活了八十九岁。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盛世明君,大一统朝代中的最长寿皇帝,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





雍正前面的皇帝是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后面的皇帝是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

雍正皇帝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他的父亲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后世称之为康熙皇帝,他的儿子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后世称之为乾隆皇帝,三代开创了封建王朝的康雍乾盛世

雍正是怎么夺得王位的

雍正夺得王位之后,逐渐完善、巩固了康熙时期遗留下来的中央集权制度。

雍正为了夺得王位,除了制定利害相关的政策外,还利用了他的智力和策略。

雍正在权争中胜出,主要原因是他拥有强大的亲信、追随者,将势力积极扩展,可谓是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据记载,雍正卧薪尝胆,以致于脸黄肌瘦。

在雍正的军事制度和吏治管理改革中,实施科举制度,整顿官场,平衡地方势力,修缮水利,安民善政等等,使得国家繁荣稳定,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雍正应该是按康熙遗愿正常继位的。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患病在畅春园疗养。到了11月13日,康熙的病情突然恶化,康熙命胤祉、胤祥和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向他们宣布:“皇四子胤禛人品极好,令人敬重,与朕很相似,因此他肯定能够继承大统,继承皇位。”

同时让人诏胤禛赶回畅春园。

当胤禛来到康熙面前时,康熙还能够说话,但是到了夜里戊时,康熙就归天了。

隆科多即向胤禛宣布“遗诏”,并劝他节哀顺变,因此雍正就履行新皇帝的职权,并主持康熙的丧葬之事。

历史上的雍正是在其父康熙帝的“遗诏传位”下登上皇位的。

雍正皇帝原名为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帝的第四子,因其在位期间年号为“雍正”,故史称“雍正皇帝”。胤禛于公元1722年继位,因见证了康熙帝晚期时的“九子夺嫡”的惨烈,在继位次年便颁布了秘密立储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皇子间互相倾轧的局面。

他是正常继位的,遵照康熙的遗照雍正是正常继位的。但是很多野史说他是更改了遗照后才登上了王位,你可以了解和对比的。

四阿哥雍正如何成为皇上的

雍正青少年时期受过良好而又严格的教育,熟读经书和史书,写得一手好字,又爱同僧侣讨论佛学。除了汉文,对当时的国文(满文)也是通晓的。自然科学知识略通一二,武艺科目也学习过。他还随从康熙办理过一些政事,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雍正从军,掌管正红旗大营。康熙秋狝热河,西巡五台山,南巡江浙,雍正都跟从过。他奉命到盛京(今沈阳)、遵化拜谒祖陵,去曲阜祭孔,代行南郊祭天。参与查察京城仓储,磨勘会试原卷。各地考察及处理政事,使雍正能在实践中学习,锻炼了他的从政能力。康熙晚年把皇太子废了立,立了废,最后没有太子,他的儿子们乘机谋取储位,其子皇八子贝勒允禩公开活动,得到朝臣的拥护,他的兄弟皇九子允禟、皇十子允及允禵都支持他。雍正也积极参加皇位争夺,他采取外弛内张的策略,表面不动声色,暗中加紧活动。他组成一个小集团,成员中有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川陕总督年羹尧。他奉命处理一些政事,以严厉的态度进行办理。他的手下人福建道员戴铎,说他的主子德才兼备,恩威并施,是大有作为的人。这表明雍正政治上主张整顿积习,刷新朝政。而允禩以仁义为纲领,所以获得人心。

这话说起来就长了,康熙的皇子们各个出息,能文能武,所以争夺皇位的烈度那是历史上最激烈一场搏斗,史称 “九龙夺嫡”,要想详细了解就要自己看书了!

存在即是合理,无论过程如何,结果是他当了皇上!就像诏书上说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所以他如何当上皇上的?那就是命!😊😊😊

康熙是位明君,是历代做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个他文韬武略,建立了康熙大帝,为了将它继承的大业延续下去,为了大清朝的未来,所以康熙在选择继承人这个问题上,慎之又慎,曾两次废立太子,长时间的考察,他的皇子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考验,在他的心里,你决定继承人非皇四子雍正莫属。他认为皇四子性格刚毅,精明务实,手段强硬,有利于改革后朝旳弊政。皇四子的这些优点是其他皇子们所不能及的。

有人说,遗诏上本来是传给十四子的,是雍正修改了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这一说法这不能让人信服的。据正史记载,清朝皇帝的遗诏是用满文写的并用满语宣读,那时的"于"字写法是"於"〈于简化以后的汉字〉,这在语法上根本说不通。

当然在争夺皇位这段时间里,雍正也做了很多的准备,于是雍正就名正言顺地做了皇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7297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乾隆为什么经常临幸令妃 历史上的乾隆与令妃下一篇:李渊的弟弟是否就是李道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