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康熙晚年的主要大臣都有谁 康熙一朝历史大事件简介

导语:康熙晚年的主要大臣包括八大臣和四大辅臣,其中以八大臣为主。他们分别是:鳌拜、和珅、董鄂嗣、李侍堂、刘凤起、赵翼、郎廷佐和刘墉。康熙一朝历史大事件包括平定三藩之乱、入关清兵南下、修宪立储、颁行圣谕等。

目录导航:

  1. 康熙晚年的主要大臣都有谁
  2. 康熙治水名人
  3. 康熙通宝背原的历史及现状是什么
  4. 康熙过了是哪个皇帝
  5. 康熙在位时的丞相
康熙晚年的主要大臣都有谁

康熙晚年的三大重臣明珠,索额图,佟国维都出身显贵。他们不仅出身于满清八旗中的上三旗,且都是皇亲国戚。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康熙一朝,都凭着卓越不凡的才干和能力,得到了康熙的倚重,从而在朝堂上权势显赫,位极人臣。

然而这三位重臣的结局却各不一样,其中明珠和索额图的结局都十分悲惨,佟国维虽然也受到打压,但是由于他有个绝妙的布局,因此,他不但得以善终,死后更是获得极大哀荣

康熙治水名人

一、靳辅(1633年—1692年),字紫垣,辽阳州(今辽宁辽阳)人,清代大臣,治水名臣。

靳辅自幼知书识礼。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走上仕途。时间到了康熙十年(1671年),靳辅被任命为安徽巡抚,成为了一方要员,在任共六年,做了许多利民的举措。

康熙十六年(1677年),靳辅开始担任河道总督。上任后,靳辅一连上八道奏折。史称“治河八疏”,就是将黄河、淮河、运河视作一个整体,全盘考虑防汛、减灾、通航、漕运等事宜。

清口是黄河与淮河交汇的地方,云梯关又是淮河、黄河的入海必经之路。靳辅治河的工程是,首先开清口烂泥浅引河四道,疏浚清江浦至云梯关的河道,修筑束水堤一万八千余丈,堵塞大决口十六处。为防止黄河下流决口,靳辅又提出在上流建减水坝。靳辅对清口这段运河进行挑浚,一年之内就完工了。

此后,为堵塞清水潭决口,靳辅主持修筑清水潭工程。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水潭工程竣工。新河命名为永安河,河堤命名为永安堤。此后十多年,永安堤没有决堤,彻底改变了高邮湖年年溃决的历史。靳辅基本上解决了黄河、淮河复归故道的问题。

数年后,靳辅又在宿迁、桃源、清河三县黄河北岸堤内开了一条新运河,称为中河。使黄河、淮河、运河分流。靳辅对黄河水患进行了全面勘察,提出了对三大河流进行综合整治的详细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终使堤坝坚固,漕运无阻。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靳辅、陈潢遭诬告革职入狱。此后,康熙帝南巡时,江淮百姓都称赞靳辅,念念不忘他的好处。康熙帝再次重启靳辅治理黄河,靳辅还对如何继续修治黄河、淮河及运河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靳辅逝世,谥号文襄。靳辅著有《治河方略》一书,成为后世治河的重要文献。他的许多治水方法,至今还在沿用。

陈潢

二、陈潢(1637年—1688年),字天一,号省斋。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朝治河名臣。

陈潢年轻时攻读农田水利书籍,精通地理,成为治河专家。康熙初年,黄河、淮河、运河连年溃决,海口淤塞,运河断航,漕运受阻,大片良田沦为泽国。

康熙十六年(1677年),河道总督靳辅经过邯郸时,发现陈潢才学过人,两人相见,非常投缘,靳辅便请陈潢作幕僚。此后,陈潢跟随靳辅治理水患,靳辅十多年来的治河成就,皆为陈潢所谋划。

陈潢为制定治河工程计划,跋涉险阻数百里。在治理方法上,陈潢继承和发展了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的理论,主张把“分流”和“合流”结合起来,把“分流”作为河水暴涨时的应急措施,而以“合流”作为长远安排。在具体做法上,采用了建筑减水坝和开挖引河的方法。为了使正河保持一定的流速流量,陈潢还发明了“测水法”。由于靳辅、陈潢治水有方,黄河很长时间都安澜无患。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经靳辅保奏,康熙封陈潢为佥事道衔,参赞河务。此后,为了根除黄、淮两河水患,陈潢提出了彻首彻尾治理黄河、淮河的意见,即在黄河、淮河上、中、下游进行统行规划、源流并治,可惜没有被康熙帝采纳。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靳辅、陈潢遭诬告“屯田扰民”革职入狱。不久便病死。四年后,靳辅为陈潢平反昭雪。陈潢著有《河防述言》、《河防摘要》,成为后世治河的重要文献。

于振甲

三、于振甲(1638年~1700年),名成龙,字振甲,号如山。直隶固安人。清代直隶巡抚、兵部尚书、河道总督。

于成龙,字振甲。清代康熙一朝出了两个叫于成龙的著名人物。他们曾一起共事,都官至一品总督。出生早的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谥号清端,即清端公于成龙,籍贯山西;出生晚的于成龙为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号如山,谥号襄勤,直隶固安人。今天我们介绍的就是——于振甲于成龙。

于振甲年轻时就在国子监学习,三十岁进入仕途。此后于振甲累任乐亭知县、通州知州、江宁知府、督理高邮宝应按察使、直隶巡抚、加太子少保、左都御史、汉军都统、总督衔管直隶巡抚、兵部尚书、河道总督。于振甲担任地方官时,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

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于振甲两次参与征讨噶尔丹,督运粮饷,加军功四级,被授予了骑都尉爵位,可世袭。

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北京的浑河涨洪水,淹没百姓的庄田。康熙皇帝派于振甲察治。于振甲亲自查勘浑河河道,决定对卢沟桥以下河段进行大规模治理,采用勘测故道,疏筑兼施的策略。既筑河堤,又浚河床,治水的同时注意治沙,并注重上中下游全程治理。于振甲还设立河司,加强后期的堤坝维护与疏浚。

浑河治理完成后,于振甲上奏提议改名为永定河,最终,康熙帝赐名永定河,寄托着永远安流美好愿望,这个名字一直沿用了下来。这就是今天北京的永定河。

之后,于振甲为解决治理河水时,民夫苦累的问题,上奏提议设立河兵,此举惠及到了许多百姓,开创了全新兵制。

治理完永定河后,康熙帝又以于振甲为河道总督,治理黄淮。当时,淮扬一带,黄、淮两河河水泛涨,民田多处已被水淹。于振甲临危受命,奔走两河,勘察灾情,把治理永定河的方法和经验运用到治理黄淮上,先后开浚月河、新中河等。此时于振甲已经年逾六十,因为日夜操劳,河务浩繁,积劳成疾。

康熙三十八年(1699),于振甲卒于河道总督任上,享年六十三岁。谥号襄勤

康熙通宝背原的历史及现状是什么

简介

康熙通宝,清代钱币。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

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康熙通宝背“原”是康熙通宝仿”

历史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铸上代“顺治通宝”?钱,而改铸“康熙通宝”钱,并规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铸钱制皆如此例。纵观康熙一朝,在全国共开设铸钱局二十四处。由于受当时冶铸工本和钱币私铸等问题?的影响,每一文康熙钱曾分别重一钱四分、一钱、七分,这样一来便产生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大、中、小三种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宝”钱。

康熙钱的背文除工部、户部?所设的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均为满文外,其它外地各钱局鼓铸的通宝钱,其背文左为满文纪地,右为相应的汉字纪地。后人为收藏和研究方便,将满汉文纪地的局名编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韵、顺口的康熙钱“背文诗”。诗云: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

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康熙通宝背后有原字的就是顺治五式中第二式中的一种。

现况

清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因为当时社会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很快,商品交换、货币经济也非常发达,所以康熙一朝的钱币铸造得非常精美,大都很规整,钱型厚重,文字美观大方,而且铸量极大,存世非常丰富。

近年来由于大量挖掘确实山西民间所发现清朝的珍稀币种远较其他省份数量庞大。康熙通宝背原的市场价格10元左右。

康熙过了是哪个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帝。

(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康熙在位时的丞相

准确的说,清朝是没有宰相这一职位的。宰相这一称呼在明朝发生胡惟庸案以后就不再设立宰相一职,清朝沿用明朝制度也没有宰相一职,清朝设立内阁辅助皇帝,内阁首辅大臣相当于以前的宰相,但是权利大大减弱,康熙朝前期内阁成员有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辅政大臣。

后来有明珠、索额图,熊赐履,陈廷敬,靳辅,伊桑阿,王鸿绪,李光地,马齐,郎世宁等等。

没有丞相,丞相制度是明朝被废除的,洪武十三年。康熙朝无丞相,但是有职位相当的大学士等职官。康熙朝实际的宰相应为:索额图、明珠、熊赐履、高士奇、张廷玉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7303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文徵明《虎丘诗帖》下一篇:刘季是什么时候开始叫刘邦的 刘邦年轻时期的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