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李显之死 历史上的唐高宗怎么死的

导语:唐高宗李显因长期嗜酒,导致身体虚弱,最终在位期间因病去世。

目录导航:

  1. 李显之死
  2. 李治为什么死在洛阳
  3. 李治为什么那么短命
  4. 李治驾崩的真相
  5. 唐太宗时咋死的
  6. 李治几岁死
  7. 唐历史事件及顺序
  8. 唐中宗李显到底是怎么死的
  9. 唐高宗多大死的
李显之死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朝第四、六任皇帝,公元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

景龙四年(710年)五月,唐中宗李显病逝,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五月中宗病逝后,韦后立中宗幼子温王重茂为帝(史称唐殇帝),改元“唐隆”,临朝称制,欲重演武后故事。同年六月,相王旦三子临淄王隆基联合其姑太平公主,交结禁军诸将葛福顺、陈玄礼等,以兵诛韦后、安乐公主并诸韦、武等。史称唐隆政变。乃废少帝,奉父相王旦复位,是为唐睿宗。自此唐朝帝位转往李旦一系,直至唐亡。

李显即唐中宗,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李显第二次登基,复李唐国号。李显复位只有五年,就被妻女毒杀。资治通鉴记载,中宗韦皇后欲续写武则天故事,和女儿安乐公主谋划,用毒饼杀死李显。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带兵以谋逆杀韦后及安乐公主。历史真相难真是如此吗?

李治为什么死在洛阳

历史李治皇上死在洛阳很正常,因为洛阳是他的宫殿也就是我们说说的家李治病死在自己的宫殿里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后从泰山封禅以后,劝李治封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不久,高宗诏命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洛阳,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

同年十二月,诏令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683年)。将要宣布赦免之书,李治想要亲自到则天门楼,由于气不顺而不能上马,于是召百姓在殿前宣读赦免书。十二月二十七日当晚,李治在紫微宫贞观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

李治为什么那么短命

李治是谁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如果提到唐太宗和女皇武则天,大家或许就会知道李治身份。李治就是唐高宗,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武则天丈夫。李治本身并不是特别有名,但是因为他去世后就诞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这也让他的死产生很多说法。下面就一起看看李治怎么死的。

一、正史上李治怎么死的

在正史中,唐高宗李治是因病去世,于弘道元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谥号天武大帝,葬于乾陵。在李治去世前,李治就经常头晕目眩,严重到已经影响到他正常处理政事,后来又逐渐严重,甚至到眼睛无法看清事物。在其病逝前,李治已经病倒,无法晋见任何大臣,由于气不顺,赦免之书也不能宣布,最终于贞观殿溘然长逝。

二、关于李治怎么死的疑问

由于在李治患病影响处理政事时,武则天趁此机会参与政事,并在参政过程中不断铲除异己,扶植党羽,培养自己势力,形成“帝后争锋”的局势。后来武则天又被封为“天后”,同时武则天掌握实权政权也逐渐转移到武则天手中。

在这种局势下,李治病越来越重,同时,武则天权势也越来越大,这也不禁让人怀疑李治死与武则天或多或少有联系。历史上虽然没有多少武则天谋害高宗记载,但是却有大量正史记载武则天害死李治多子的记载,从这些记载能看出武则天早已有独揽大权排除异己想法,而且手段阴狠。因此,也有人怀疑武则天是导致李治病重元凶。

三、李治怎么死的合理推测

首先,武则天开始参与政事时,李治便已经患有疾病,而且武则天也是通过李治患病而上位。武则天想要造成李治慢性死亡方法并不是很多,无非就是下毒,但是皇帝饮食管理和御医问诊都十分严格,想要做到无声无息下毒并不容易。

其次,武则天在李治病开始加重时,还未有很大权势,想无声无息不被察觉并不容易。而且,最关键的是,李治死后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李治体内有毒元素超标,也没有历史记载武则天有对李治进行过有关谋害。因此,在没有证据表明李治死有阴谋,正史也有记载情况下,我们应当认为李治就如记载中一样,不宜产生过多阴谋论。

李治驾崩的真相

李治是谁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如果提到唐太宗和女皇武则天,大家或许就会知道李治身份。李治就是唐高宗,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武则天丈夫。李治本身并不是特别有名,但是因为他去世后就诞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这也让他的死产生很多说法。下面就一起看看李治怎么死的。

一、正史上李治怎么死的

在正史中,唐高宗李治是因病去世,于弘道元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谥号天武大帝,葬于乾陵。在李治去世前,李治就经常头晕目眩,严重到已经影响到他正常处理政事,后来又逐渐严重,甚至到眼睛无法看清事物。在其病逝前,李治已经病倒,无法晋见任何大臣,由于气不顺,赦免之书也不能宣布,最终于贞观殿溘然长逝。

二、关于李治怎么死的疑问

由于在李治患病影响处理政事时,武则天趁此机会参与政事,并在参政过程中不断铲除异己,扶植党羽,培养自己势力,形成“帝后争锋”的局势。后来武则天又被封为“天后”,同时武则天掌握实权政权也逐渐转移到武则天手中。

在这种局势下,李治病越来越重,同时,武则天权势也越来越大,这也不禁让人怀疑李治死与武则天或多或少有联系。历史上虽然没有多少武则天谋害高宗记载,但是却有大量正史记载武则天害死李治多子的记载,从这些记载能看出武则天早已有独揽大权排除异己想法,而且手段阴狠。因此,也有人怀疑武则天是导致李治病重元凶。

三、李治怎么死的合理推测

首先,武则天开始参与政事时,李治便已经患有疾病,而且武则天也是通过李治患病而上位。武则天想要造成李治慢性死亡方法并不是很多,无非就是下毒,但是皇帝饮食管理和御医问诊都十分严格,想要做到无声无息下毒并不容易。

其次,武则天在李治病开始加重时,还未有很大权势,想无声无息不被察觉并不容易。而且,最关键的是,李治死后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李治体内有毒元素超标,也没有历史记载武则天有对李治进行过有关谋害。因此,在没有证据表明李治死有阴谋,正史也有记载情况下,我们应当认为李治就如记载中一样,不宜产生过多阴谋论。

关于李治之死,通行的说法是病逝。

660年之后,李治经常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虽然也在医治,但是总不见好,而且还在一点点加重,目不能视。

也正是在这段期间,武则天从开始插手政治,到后来慢慢能够主导政局,李治察觉不妥,想要废后,结果武则天抢先一步向他申诉,这个念头也就被搁下了。

不过,李治是放下了,协助李治拟诏的上官仪却被诛三族,这也是日后上官婉儿极其痛恨武则天的缘故。

病情恶化,导致李治实在是难以处理政务,武则天的势力也就越来越大,不过实权仍旧是握在李治的手里的,他将武则天的政敌拜相,扳倒武则天的支持者,被武则天杀死的王皇后的族兄也得到重用,出台一系列训诫,用以压制武家人的势力。武则天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一直到李治最终因病去世。

乍一看,武则天干预政治似乎是因为李治病了才偶然接触,但若是其他人可能也就不会被联想到夺取皇位上,但武则天不同,她心狠,有手腕,没办法让人不多想。

当李治病重时,御医的意见是对脑进行针灸,按理来说如果真心想要李治好起来,也不是不可能试一试,但是武则天确认为这是想要害李治,或许也是不希望李治真的好起来。

如果上面这件事还能被解释为武则天心存警惕,但是当李治痛苦难耐的时候,她建议李治去中岳嵩山举行封禅大典,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看到李治难受的样子,却还让他长途跋涉去祈求风调雨顺,祈求皇帝长命百岁,不管怎么说,都是非常不合情理的吧?李治最终没有答应,也许他也想去,但实在是有心无力,他经不起长途颠簸。

李治的病,或许只是一个巧合,正好给了武则天干预政治的机会,但她的一些作为又难免让人不会多想。事实真相已经无从得知,通过猜测去判断一个人也不大公正,不过作为皇帝,武则天也还是很有能力的。

唐高宗李治怎么死的,年五十六岁的唐高宗李治在贞观殿龙驭殡天,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病死,有人说被人害死,下面我们来李治是怎么死的,李治死亡的真相。

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执政期间一度历经了废立中宫、改立太子等大事,在武则天的辅佐下政绩斐然,因而高宗时期为唐朝版图最大之时,太宗皇帝所创下的贞观之治,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延续和光大。

永淳二年十二月,时年五十六岁的唐高宗李治在贞观殿龙驭殡天。

关于李治的死因,据史料记载是病逝。李治在位时,日常主持朝政,批阅奏章之时,常犯头痛顽疾,侍医秦鸣鹤曾以针灸刺穴之术为帝王治愈。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一度辅佐李治整顿朝纲的武后逐渐展露出难以驾驭的政治野心,有逾越君王主导朝政之势,高宗看在眼里,逐渐兴起废后的念头。

岂料早在天子身边布下耳目的武则天知悉后,立刻向李治痛陈己过,申诉辩解。在她的巧妙周旋下,废后一事不了了之,然而拟诏大臣上官仪却遭到诛灭九族的下场。至此之后,李治无力再制约武后,加上长年累月的劳累,旧疾复发,一度竟发展成目不能视的地步。

帝王难以操持政务,遂命太子李显监国,代行政务。昏聩无能的李显难以担此重任,而此时,锋芒毕露的武则天实际上已完全掌控了李唐江山的军政大权。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李治之死,一半是由于他身体孱弱被风眩症疾病所累,另一半也是因为其后半生一直生活在强悍的妻子武则天的阴影里,内心绝望而又无力改变现状,只得忍气吞声,郁郁而终。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后从封泰山以后,劝李治封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李治苦于头痛不可忍耐,侍医秦鸣鹤道:“刺头微微出血,可以治愈。”

武后在帷帐中说道:“此医可斩首,想要在陛下头上刺出血来吗!”李治说:“我苦于头痛,出血未必不好!”侍医就用针刺百会,李治道:“我的眼睛明亮了。”

不久,诏命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洛阳,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

同年十二月,诏令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将要宣布赦免之书,李治想要亲自到则天门楼,由于气不顺而不能上马,于是召百姓在殿前宣读赦免书,礼毕,李治问侍臣:道“百姓喜欢吗?”侍臣道:“百姓承蒙皇上赦免,没有一个人不感动喜悦。”李治道:“百姓虽喜,但我的性命危险。天神地神若延长我一两个月的命,能够回长安,死也无遗憾了。”

当晚,李治在贞观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宣布遗诏:“七天装在灵柩内,皇太子在灵柩前即皇帝位,园陵制度,务以节俭,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者,请天后处理决断。”群臣上谥号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文明元年(684年)八月十一日,安葬在乾陵,天宝十三年(754年),改谥为天皇大弘孝皇帝。

唐太宗时咋死的

这个唐太宗李世民是病死的,在唐朝李世民上位为皇帝后,发奋图强,才有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被各族称为天可汗,李世民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好皇帝了。

唐太宗李世民是生病死的。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三年,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生病,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唐高宗上元元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生于武功别馆,少年从军,擅长骑射,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封为敦煌郡公,善于用兵。进入长安后,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封为秦国公。

李治几岁死

李治年龄:享年56岁。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 -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唐历史事件及顺序

唐历史事件顺序:

618年,太原留守李渊迫使隋恭帝退位,建立了大唐王朝。626年,唐朝发生玄武门之变,唐高祖传位给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励精图治,把唐朝打造成为一个国力强盛、社会安定、文化繁荣、声威远播的东方大国,史称“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明察善断,才干非凡,对缔造大唐盛世也颇有贡献。

唐玄宗在位45年,“开元之治”将唐朝推进诗圣引吭高歌的鼎盛时期。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和浩劫之后成为常态的藩镇割据,以及南衙北司之争、朋党之争,最终导致唐王朝走上了穷途末路。唐朝共22帝(不含武则天),建都长安,历290年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隋炀帝被杀,隋亡。

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东都。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

公元629年玄奘赴天竺取经。

公元630年唐灭dongtujue。

各族君长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结婚。

公元683年唐高宗死,武则天临朝。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任姚崇为相。

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颜杲卿、颜真卿发兵抵抗。

公元756年马嵬驿兵变。

唐肃宗即位。

公元757年张巡、许远守睢阳;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

公元762年诗人李白死。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公元770年诗人杜甫死。

公元783年朱泚之乱。

公元805年王叔文改革(永贞革新)。

公元817年裴度、李愬想平定淮西。

公元824年文学家韩愈死。

公元835年甘露之变。

公元846年诗人白居易死。

公元874年王仙芝起bing。

公元880年黄巢进长 安,建立大齐政权。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

唐中宗李显到底是怎么死的

唐中宗李显的死因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毒死的,一种是病死。

毒死说法:

韦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败露,韦后想当皇帝,而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几方势力都觉得中宗碍手碍脚。于是,大家联合搞出了一碗毒汤饼毒死了李显。《资治通鉴》记载:"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

病死说法:

李唐皇族是有心脑血管病的遗传,并且持续发病很长时间,像当年的唐高宗李治那样,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缠绵病榻。

拓展资料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

家世

李弇→李昶→西凉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西凉后主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也作李天赐)→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

唐高宗多大死的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于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749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1. 唐高宗在54岁时去世。
2. 唐高宗的去世年龄相对较年轻,可能是由于长期的政务繁忙和身体状况不佳所致。
3. 唐高宗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这些改革可能对他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唐高宗还面临着外族入侵和内部政治斗争等问题,这些压力也可能对他的寿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唐高宗的去世对唐朝的政治局势和历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继任者之间的争斗和权力斗争。
同时,唐高宗在位期间的改革措施对唐朝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486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陈友谅是湘乡金薮人吗 明朝九江历史人物简介下一篇:明代铸剑的特征 古代刀剑的淬火方式为哪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