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陈友谅是湘乡金薮人吗 明朝九江历史人物简介

导语:陈友谅是湘乡金薮人,他是明朝九江的历史人物。陈友谅在明朝时期以其勇猛善战而闻名,他曾在九江一带才华横溢,为人所敬仰。

目录导航:

  1. 陈友谅是湘乡金薮人吗
  2. 九江为什么叫浔阳
  3. 江南历代名人录
  4. 九江人文历史特色
  5. 庆阳宁县人的祖籍
  6. 安徽历史名将
  7. 九江代表字
  8. 广灵水神唐历史资料
  9. 隐匿田园两耳不闻指的是哪个人物
陈友谅湘乡金薮人

不是,陈友谅是湖北仙桃人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沔阳(今湖北仙桃)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

出身渔家子,曾为县吏。参加天完红巾军,隶丞相倪文俊为簿书掾,以功升元帅。

答于武汉的陈友谅墓陈友谅,一说湖北沔阳人(今湖北仙桃),一说是湖南湘乡金薮乡属南村人,汉族。

明史》在评价陈友谅时,说他“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用今天的语言表述,此人很可能具有极强的组织与控制能力、好弄权术

是的,陈友谅是湘乡金薮人。

陈友谅(1604年-1645年),字子真,号忠义,湖南湘乡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他在明末农民起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领导了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反抗和斗争。陈友谅以其勇猛善战和对民生的关注而闻名,他的起义军队曾经在湖南一带活动,并对清朝统治进行抵抗。然而,最终他的起义被清朝军队所镇压,陈友谅在1645年被俘并处死。陈友谅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被视为反抗封建统治的英雄人物之一。

不是。

陈友谅,元末红巾军将领。今湖北仙桃人。初为县吏,至正十一年随倪文俊起义,担任文书官,后加入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因功升至元帅。至正十七年,发现丞相倪文俊阴谋杀害徐寿辉,篡夺领导权,便先下手除掉倪文俊,自任丞相。至正十九年冬至江州,自称汉王。次年夏天陈友谅杀徐寿辉,称帝, 建都江州,国号汉。至正二十一年,江州被朱元璋攻占,他迁都武昌。至正二十三年与朱元璋作战,大败于鄱阳湖,在九江口中箭身亡。

九江为什么叫浔阳

九江为什么会被称为浔阳城呢?

九江,简称“浔”,是江西省的地级市,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江南名城。九江还是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自古以来有过九江、柴桑、江洲、浔阳等名称。而在春秋时九江属吴之西境,楚之东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在此之后九江呢又有过九江、柴桑、江洲、浔阳、汝南、湓域、德化等七个名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洲著称于世,被大多数人知晓。大概是自明朝以后至今沿用九江地名。

长江经过九江的一段古称“浔阳江”。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中有诗“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狄花秋瑟瑟”,值得就是在九江的长江畔。现滨江路有寻阳楼,乃后人在原址所建,旅游胜地。

江南历代名人录

江南,自古是出才子佳人的地方,那里有好山,好水,好景致。

名流辈出:

王充(27—约97)字仲任,浙江上虞人。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江西省九江市人。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江苏徐州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关于这个问题,江南历代名人录是一部关于江南地区历史上的名人的记载,主要包括了政治家、文化名人、科学家、艺术家等各个领域的人物。以下是一些江南历代名人的例子:

1. 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中华文化的圣人”。

2. 王羲之: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篆刻家和画家,被誉为“书圣”。

3. 杨继盛:南唐时期的文学家,被誉为“南唐四杰”之一。

4. 沈括: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文学家,被誉为“宋代科学巨匠”。

5. 吴道子:唐代的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被誉为“唐代画圣”。

6. 徐霞客:明代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被誉为“中国地理学的奠基人”。

7. 钱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家、学者、历史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8. 周恩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袖”。

9. 毛泽东:20世纪中国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0. 茅盾:20世纪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答:江南历代名人录如下:

宋之前,其代表人物有葛洪、陶弘景、顾恺之、陆机、陆云、萧衍、刘义庆、鲍照、张旭、李煜等等,宋元时期有范仲淹、秦少游、陈后山、范成大等人可跻身于名家之列。

明清时期文化名人有高启、王世贞、顾宪成、徐霞客、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祝允明、吴承恩、归有光、冯梦龙、陈子龙、郑板桥、金圣叹、顾炎武、钱谦益、赵翼、刘鄂、徐悲鸿、梅兰芳,真可谓群星璀灿、不胜枚举。

九江人文历史特色

要了解九江文化,就得了解九江的人文历史,九江古代名浔阳,现名九江,为江西的一个港口城市,其著名庐山坐落于此,九江在历史上享有名望,其中出现不少历史文人,如陶渊明,其中庐山在中国文化上享有很高声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庐山留有佳句,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同时庐山在现代历史中也很有分量,如庐山会议就是在庐山大厦举行,揭露了那个特定年代的历史。

所以九江文化更多的是历史人文统一的特点,谈其文化涉及人物,特定历史事件及山水诗歌等许多方面。

1、九江丝弦锣鼓(第四批省级)丝弦锣鼓在九江县境内的流传历史悠久。永安、港口、城子、江洲、马回岭、黄老门等地都曾活跃着众多的丝弦锣鼓队伍,如港口街镇白华寺村,从清末至今,有五代传人,代代有群体,百余年来,…

2、九江文曲戏(第四批省级)九江文曲戏由文词和民间小曲结合而成,唱腔较为丰富,主要唱腔有十多种,常用曲调可分:文词腔系、南词腔系、四板腔系和杂调腔系四种。1、文词腔系:文词是文曲的基本唱腔,是剧种(曲种)…

3、九江秧号(第三批省级)传统音乐--九江秧号是九江县西部新塘、涌泉一带,春插季节盛行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号子。它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号子,求得步调一致,而是为了振奋精神,活跃劳动气氛的歌唱,在清代就盛行此风。具…

4、德安南河戏(第四批省级)传统戏剧德安南河戏流传于德安县西北一带。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逃避水灾的难民将黄梅采茶戏带到德安并广为传播,后几代德安民间艺人在黄梅采茶调(也称下河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汉剧的西皮…

5、都昌打岔伞(第三批省级)传统舞蹈打岔伞流传于江西省都昌县大港镇、鸣山乡、蔡岭镇等地。据2003年《彭氏六修宗谱》首卷记载:“我彭氏由商迁赣以来,迄今已有九百六十一年矣”,彭氏二十一世殿元公的简介中,记…

6、瑞昌采茶戏(第二批省级)瑞昌地处长江南岸、庐山之麓,古属吴头楚尾,有青铜故里之称,既与吴越文化相互影响,又与楚文化血肉关连。境内山青水秀、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二百多年来,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

7、彭泽小姑与彭郎传说(第三批省级)《小姑与彭郎的传说》属彭泽县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鄱阳湖。宋代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载曰:“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

8、德安西河大戏(第三批省级)据考证,德安西河大戏起源于清朝道光末年(1850年)。因德安地处赣江下游的西河流域,当地百姓称其为“西河大戏”。西河大戏在唱弹腔戏的基础上融汇了汉调、宜黄腔、昆腔、青阳腔的精…

9、德安八景传说(第三批省级)《德安八景民间传说》广泛流传于德安县境内,其内容最早起源于尧舜时期,由“蒲塘落雁”“湴塘晓钟”“阳居仙迹”“义峰耸翠”“钓台渔唱”“南庄耕叟”“金带河流”“乌石清泉”等八个古…

10、义门陈(第二批省级)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被史学家称为“世界奇观”的“天下第一家”——江州义门陈,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德安县车桥镇。这里青山逶迤,博河环翠,以其山水钟灵毓秀之精气,孕育了一个象谜一般美…

11、九江采茶戏(第二批省级)九江采茶戏,俗称“茶灯戏”、“茶戏”,雏形始见于明末清初。明末时期,九江、瑞昌一带盛行的灯彩与传入九江境内的赣东铅山茶灯戏相结合,形成了赣北茶灯戏。乾隆年间,茶灯戏又与流行于赣…

12、糊口耙俗(第二批省级)湖口粑俗,是江西北部,长江之滨,鄱阳湖畔的米粑文化与民间风俗相结合,具有民间地方特色的一种习俗。在漫长的历史中,粑的习俗已渗透到湖口劳动人民的生活当中。凡是逢年过节,生养寿庆,定…

13、庐山石工号子(第四批省级)《庐山石工号子》紧紧围绕着营造别墅的活动进行,是在众人搬运大体量石材时哼唱的一种劳动号子。以领唱与和唱形式对答,领号人将搬运中遇到的突发事件,以对答的方式将信息和他的意图传达…

14、湖口豆豉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湖口豆豉是以优质纯黑豆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它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以其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和“味美香幽、香而不腻,肉松皮酥,入口即化,久煮不烂,久储不霉”之独特风味…

15、瑞昌秧号(第三批省级)瑞昌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隆庆瑞昌县志》记载,瑞昌素有“兴行弦歌,之声不绝”的风俗。瑞昌“秧号”亦称“田歌”,属瑞昌民歌其中的一类,内容极为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多变,具有浓…

九江是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浔阳或江洲,为江西北大门,水陆交通要道,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庐山风景更是闻名天下。

庆阳宁县人的祖籍

宁县政平李氏家族之先祖是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人,系唐李后裔。明太祖时龙飞御即其先祖,因有创业功勋,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始祖龙授昭信校尉之职,管军于庆阳卫递运所(即宁州政平镇)。世袭其职,与国始终。至明末共袭九世。 明代居于政平东南的李家城,并建有祠堂。后其支脉大部迁入政平南洼,部分迁往他乡,分布在宁县中村李家坳、正宁的下冯、桌子头、乔坡等村,当代兰州、平凉、青海、白银、嘉峪关等地都有政平李姓后裔定居。

安徽历史名将

安徽的历史名将:

1.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 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2.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人 。东汉末年军事家 、谋略家 、东吴名将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 ,兴平二年(195年),助孙策渡江击刘繇 。建安三年(198年)起正式随孙策平定江东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 ,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七年(202年),曹操责权送质,周瑜谏阻纳质,粉碎了曹操挟制江东的企图 。建安十三年 (208年),曹军兵临江东,周瑜为孙权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 ,后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大败曹操。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汉末“三分天下”的基础。后又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 ,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提出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的战略 。在整装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英布,九江郡六县人,今安徽省六安市。早年坐罪,被带到骊山当役徒,修筑秦始皇陵墓。

陈胜、吴广起义后,投靠项梁。后受到汉朝游说,叛楚归汉,辅佐刘邦打败项羽。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后起兵反叛,兵败被杀。 刘铭传,安徽省合肥市。太平天国运动时,在“无锡之战”中,率淮军俘太平军两万余人,“中法战争”时,刘铭传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率军击败法国舰队的进犯,后任台湾首任巡抚,深受两岸民众敬仰的民族英雄。

九江代表字

九江,简称“浔”,为江西省设区的地级市,古称柴桑、江州、浔阳,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地处长江、京九铁路两大经济开发带交叉点,是长江中游区域中心港口城市,是中国首批5个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

九江现在是江西省西部的一个重要工业市和唯一对外航运港口,被国家列为对外开放城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36郡之一,设九江郡,二千多年来用过九江等7个名称,明朝以后至今沿用九江地名。有“江到浔阳九派分”之说,故名九江,又称江州。雄据三省要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江西门户”之称。

广灵水神唐历史资料

名山圣水,多藏于人迹罕至的地方,若要领略它的风采,往往需经一番跋涉之苦。广灵水神堂却不同,它位于山西广灵县城东南一里,从县城中心出发,几分钟便到。

水神堂

当地传说,水神堂为明代燕王朱棣与残元战斗扫北获胜后所建。朱棣当年为什么要建水神堂,是还愿还是祈福?隔着遥远的时空,我们不妨做一大胆的揣测,朱棣扫北,双方经过一年的“拉锯战”,给百姓造成很大痛苦,再加上广灵十年九旱,于是朱棣良心发现,祈求上苍风调雨顺,造福百姓,遂建水神堂。

关于广灵水神堂最早的记载,见于明正德年间的《大同府志》:“壶山,在广灵县城东南一里。平地一山,山下乱泉涌出。其水与壶流河水合流如壶,故名。上建‘丰水神祠’。”据此,水神堂的可知历史至少已有500年。明嘉靖五年(1526年),古钟铭文记有“广灵县水神堂”,是“水神堂”名称的最早记录。

广灵水神堂不仅山奇,水奇,且与广灵县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相联系。可以这样说,水神堂是广灵县的一部“自然神书”,要了解广灵县,得从阅读“水神堂”开始。

八合院建筑史上罕有

壶山满是绿树,四周环水,远远望去,就像一个绿色岛屿浮在水中。山南一条玉带似的石砌拱桥引到水神堂的山门前。山门正上方悬有清乾隆年间广灵知县朱休度题“小方壶”的竖匾,此匾有画龙点睛之意,意在告诉人们,这里的景物,可以与山东蓬莱仙岛“大方壶”相媲美。水神堂所在的壶山,山顶为圆形小山包,由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堆积而成,远看就像日本的富士山。

水神堂建筑群始建于明,清代重修,总体平面呈八角形,每边长十三四米,建筑面积仅900平方米,但就是这弹丸之地,建筑布局却设计奇特,容纳了一座建筑物40多间的完整庙宇:采用南北中轴线,山门、钟鼓二楼、观音殿、九江圣母祠、文昌阁等一应俱全。

中间主体之外,门、廊、厅、室八面环筑,结构紧凑,浑然一体,典型的外观八合院更是建筑史上罕有,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古建园林代表作品。2006年,其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山皆泉如沸如喷

清康熙本《广灵县志》载:“壶山,旁无附麓,兀峙一山,上有大土庵。内有石井,其水每从座下狮口溢。以果物投之,即由山脚下流出。其空灵神异,骇人听闻。且环山皆泉,如沸如喷,犹如万斛珠玑……”相传水神堂是“丰水神祠”与“大土庵”的合称,原来水神堂的主泉眼在圣母殿的大土阁下,一泓泉水常年从一石狮口中喷出,但不知哪一年,山顶石狮口中的主泉眼消失了。

凉亭内的水井里,虽有水神堂的主泉眼,但看不到井底泉水的涌动。几步之隔,另是一番天地:在山与水的交界处,一个个细如笔管的泉眼不停涌动,粗略数了数,一平方米竟有20多个小泉眼!环水神堂一周大约500米,有多少个泉眼?谁也没有数过,只能用成千上万来形容。

水神堂水的神奇远不止这些,据说,这里的水是纯天然矿泉水,用它洗眼能治疗和预防眼疾。居住在广灵县城的人们,每天晨练之后,迎着初升的太阳,蘸着凉爽的清泉洗眼,数百人围于一堤,好不壮观。

清代“清明上河图”

北宋年间,画家张择端以一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场景,闻名海内外。广灵水神堂里有个奇特的建筑,称为“百工社”,东西墙壁上有两幅壁画,称为“百工图”。近年来,民俗专家认为,这两幅展示清代手工业和百姓生活风貌的壁画,细致入微,堪称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东墙壁画,共四层,每层有五幅画。第一幅画的内容是反映私塾的,这是古人“万般皆下品,惟 有 读 书高”思想在壁画中的反映。再往下,有医生给病人看病的画面,有酒店卖酒的场面,有石匠、油匠、麻绳匠、柳编、编苇席等匠人们劳作的场面,仿佛置身于“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环境中,叮叮当当的锤声似乎遥遥传来。

石桥

西墙壁画,也是四层,每层五幅画。第一幅是反映泥瓦匠砌墙的场景,第二幅是木匠上梁。其余的壁画,分别有香房、染房、饼子铺等劳动场面。“百工社”供奉着各行各业的始祖。正中间一位是老子,是火炉工匠的始祖;右边是公输班,也就是鲁班,是土木建筑工匠的祖师;左边是范蠡,他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丞相,后来弃官经商,称为文财神,作为商人的祖师供奉。据说,广灵水神堂“百工社”是全国惟一供奉商神的地方。解放前,寺内祭祀香火旺盛以鲁班为最,每逢农历二月十五和五月初七,广灵县工匠都要聚集水神堂祭祀鲁班。

如今,广灵的剪纸已经走出国门,广灵东方亮小米、画眉驴、豆腐干在全国的声名也颇为响亮。百工社,就是广灵县手工业、商业发达的源头呐。

石刻犹记朱公德政

广灵县人说,在水神堂周围的山坡上,盯住一块石头看上一阵子,石头上便会出现依稀可辨的字迹,便会冒出几句诗来。这话说得虽然有点夸张,但从一个侧面说明,广灵水神堂山坡石刻之多。

说起广灵水神堂壶山石刻,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清代广灵知县朱休度。朱休度出身书香世家,是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四世侄孙,乾隆五十四年以荐授山西广灵县知县,嘉庆元年秋因病去任。他是清代广灵知县中惟一录入《清史稿·列传》的著名人物,“待人以诚,人亦不忍欺。周知民情,诉曲直者,数语处分,民皆悦服”。

朱休度爱好诗文,在繁忙的公事之余,游走于广灵的山水之间,水神堂是他经常光顾之地。清嘉庆元年秋天,朱休度上书朝廷,请求病退,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临别之际,广灵百姓恳求他留在广灵,但朱休度去意已决,后当地百姓请匠人画了《壶泉垂钓图》,刻在他经常垂钓处的石壁上。此画经数百年风雨洗礼,现已不存。

水神堂砖塔

水神堂砖塔,即灵应宝塔,位于大同市广灵县城东南的壶山水神堂东南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神堂建筑。

塔建于清乾隆六十年六月(1795年),光绪二十五年重修( 1899 年)维修。塔系六面七层楼阁式实心砖塔,塔高十七点五米。仿木制结构雕有斗拱、门窗、脊饰、塔刹,比例适度,雕技高超,塔身四丈有余。

通观水神堂砖塔,其雕塑艺术精美,毫无粗糙之处。水神堂砖塔与其它建筑群,,山西清代建筑的精华。

隐匿田园两耳不闻指的是哪个人物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一名潜(一说晋世名渊明),字元亮,刘宋时改名潜,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说宜丰人)。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孙,祖父曾为武昌郡守。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应该是指东晋的陶渊明。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期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有名诗句。

隐匿田园两耳不闻是指顾炎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在《日知录》中提到了这个概念。
他认为在纷杂的尘世之外,人们可以选择回归宁静的田园生活,远离纷扰和争斗,专注于修身养性。
这种追求内心平静和清净的境地,突显了顾炎武对于社会乱象和政治腐败的批判,并呼吁人们保持纯洁的心灵追求。
这一观点体现了顾炎武对于个体修养和自我超越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486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谁是上官婉儿?她如何影响了吕梁的历史?下一篇:李显之死 历史上的唐高宗怎么死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