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历史上真正的雍正帝是个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雍正历史

导语:雍正帝是清朝第三位皇帝,他是一位深思熟虑、聪明睿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清朝的繁荣与稳定。雍正帝以严明的法纪和高效的治理能力闻名,被后人称为“铁面无私”的君主。

目录导航:

  1. 历史上真正的雍正帝是个怎样的人
  2. 历史上雍正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3. 雍正的功过是非
  4. 雍正怎么评价乾隆
  5. 历史是怎么评价雍正的
  6. 历史上对雍正的评价
历史上真正的雍正帝是个怎样的人

现在对雍正的评价虽然正面了许多,但依然不能客观,佛家大德印光大师是亲口认可了雍正是开悟的人,这一点在秦汉以后是独一份,雍正的智慧和境界绝对高于他的父亲康熙,所谓的篡位、玩阴谋、迫害兄弟都是绝对不可能的,可以说雍正是真正清朝的扎根人,没有雍正,清朝不可能有近三百年的统治,康熙晚年本身就是烂摊子,康熙本人都无力改善,雍正仅仅用了十三年便刷新吏治,改善风气,充实国库,因此乾隆才有六十年的太平天子当,没有雍正,也就不存在康乾盛世。

历史上雍正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回答:历史上雍正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雍正是满清历史上一个能干的皇帝。近代对雍正评价转趋正面,赞扬其励精图治,革新吏政、活络经济、提升民间生活水准的政绩。

清史学者孟森赞誉:「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又说「其英明勤奋,实为人所难及」。

日本文化首都京都大学历史教授盛赞雍正节俭支出,称「雍正朝后宫一年支出费少于明朝万历帝后宫一天支出费用」。

雍正的功过是非

雍正算得上是器重的一位十分复杂且矛盾的人物,历来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各执一词,他可以是勤于理政又敢于革新的优秀皇帝,整顿了朝廷内部,又造福百姓;他也可以是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的封建皇帝

功:耗羡归公、秘密立储、改土归流、鼓励垦荒,兴修水利、解放贱民、摊丁入亩,整顿吏治。

过:大兴“文字狱” 镇压起义十分严厉。

虽然做法在某些时候有点偏激,但总体而言却是一位千古明君。

首先,我们依据古代历史典籍《东华录》的记载,不难发现,雍正皇帝确实是一代人杰。他长得“天表奇伟,隆准硕身,双耳垂肩,目光炯炯,声音洪亮。”尤其是在书法造诣上也堪称一绝。当然,我们也并不排除这部书的作者和雍正或许属于“私交甚好”,故而一片溢美之词。

但是,如果我们结合其他的历史资料就会发现,这个《东华录》的记载其实还是非常客观的。比如,依据在雍正王朝时期,曾经担任过官职的一位外国传教士对雍正皇帝的描述,“他秉性不喜欢奢靡,日夜忧民,毫无土木和声色之娱“。显然,这与《东华录》的记载基本相同。而且,我们纵观历史,可以发现,雍正皇帝是清朝最为勤政的一位皇帝,他终日忙于打击政敌,整顿吏治,清查钱粮和策划军务。以至于自他登基以来,基本上都没有出过北京。

同时,尽管有很多野史都说雍正皇帝“少年无赖,好饮酒击剑,所交之人均为侠客。”但事实上,这根本就是胡扯。雍正皇帝一生非常喜欢读书,所以,由他亲手著作的典籍就有很多。比如,他的诗歌集《雍邸集》,全文二十卷,分为十三体。而在他批阅奏折的时候,则更是经常下笔千言。即使观其书法也确实非常了得,由雍正皇帝亲自所写的景陵牌匾,可以说是功力苍劲,虽然,不如许多书法家有着艺术之妙,但也是流畅自然,行云流水。

再者,雍正皇帝对于外来事物,始终都以大海般的胸怀予以接纳和接受,诸如从西洋传过来的温度计,千里眼(望远镜)等,从来没有过任何排斥,至于他为人“至诚纯孝”,在当时更是获得了很多身边人的认可。尤其他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们中国的多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但听取了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于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了这一地区的“土司政策”,还有力瓦解了当时这一地区少数民族内部还存在着的奴隶制和农奴制,调整了这一地区的生产关系,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稳定。

当然,他也有缺点,那就是对于那些“权高震主”的大臣们,他都是采取先拉拢,再革职,然后查办的套路,故而引发了很多人对他的误会。甚至,一度认为他总喜欢做一些“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事情。而且,雍正还特别喜欢在他的大臣身边安插自己的耳目,比如,当时有一位青年才俊叫子骥,他在得到雍正皇帝的重用后,先是担任礼部的主事,然后,又担任四川的视学,而他到了四川后,便雇佣了一位佣人和他形影不离,而当一晃三年任期结束后,他要回京复命的时候,他的仆人却一反常态对他说:“您复命,但我得先行复命,因为我其实是大内侍卫。您这三年的表现我得回去如实向皇上汇报。”显然,直到此时,子骥才大梦初醒。

雍正怎么评价乾隆

雍正在历史上是个狠角色的皇帝,所以才有了后人的很多非议,但是他的功绩是无法抹杀的,他在位的时候勇于改革和创新,清理官场的腐败和澄清吏治减轻农民的赋税使国库充盈,为康乾盛世打下良好的基础

雍正是一位铁腕皇帝,给人冷酷无情的感觉居多,就是他当政仅仅13年,就改善了康熙晚年的不少弊政,给有所腐朽的大清国勃勃生机,国库充盈,是一位勤勉一位特别有上进的皇帝,他的朝廷给人是实干的作风,由此可见雍正的实干和脚踏实地的严谨风格。

乾隆皇帝可以说是掌权的时间是清朝最久的皇帝,他号称“十全老人”,对于这个皇帝,不得不说,前期的确算不错,但这一切,还都是在于雍正给他留下的一片大好的山河,朝政清明,吏治廉洁,国库充足,由此才有了承上的乾隆盛世,可是乾隆的几次游历江南,以及其他的举措,浪费了国库不少的金银,使得后期的大清王朝逐渐出现了腐朽的味道。所以对于乾隆,个人认为能力算中上,只是出生在了一个好时期,享乐之风盛行在他这一时期。

只有弘历才能够继续推行朕的新政,也只有弘历才能把这个国家治理好。但弘历没有朕的刚毅,他不是你的对手。”

仅此一句话,就足以证明弘历在雍正皇帝面前表现出的忠孝、仁义、贤能形象有多么牢固。同时,这也证明了弘历的夺嫡智慧,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最佳状态。其实,就弘历的整体表现而言,廉亲王胤禩的评价更为贴切:

“弘历处处示人以儒雅宽厚,但该下手的时候,他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在山东,杀巡抚、杀藩台、杀臬台,一连杀了二十多个官员,他竟连旨都没有请;科举朋党案,他是正经的钦差,却把个刘墨林推荐出来得罪科甲官员,他自己躲得远远的,还不能让皇上起疑心。到了关键时刻,他要杀你,他会毫不手软!”

历史是怎么评价雍正的

历史上对雍正帝的评价是,兢兢业业,勤于政事,锐意改革,实施了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康乾盛世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上对雍正的评价

有学者说康熙的两份遗诏,一份仅有满文,另一份则有满汉文,是雍正阴谋篡位后伪造的,并不是康熙的意思,甚至有人说是年羹尧或者隆科多伪造的。也有人说康熙原本是打算把皇位传给雍正的十四弟,是《大义觉迷录》是雍正七年编写的,而当时那些曾经和雍正帝作对的皇子们因为削爵囚禁大部分都已经死亡。雍正皇帝的母亲孝恭仁皇后即乌雅氏辛者库出身,位至康熙帝德妃,但是雍正出生时乌雅氏只是贵人,位分不高的她无法亲自扶养年幼的胤禛,所以胤禛只得被送到时为贵妃的孝懿仁皇后处扶养,所以对乌雅氏并不是很依赖,反而跟孝懿仁皇后关系甚好。

后来乌雅氏又诞下康熙帝十四子胤祯,后更名胤禵封恂郡王,此时乌雅氏已经是德妃,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儿子,故乌雅氏和十四子关系较好,后来雍正帝囚禁胤禵让乌雅氏一直耿耿于怀。野史中记载说乌雅氏和隆科多或者年羹尧有私情,更有甚者说雍正帝是隆科多或者年羹尧和乌雅氏的私生子,而雍正帝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血统不正,所以逼死了乌雅氏。而这些不过是有些小说的编造而已,并不可信,因为雍正帝生于康熙十七年即公元1678年,而年羹尧生于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所以雍正帝长于年羹尧。至于隆科多那就更是无稽之谈,隆科多是孝懿仁皇后的弟弟,就算是宗亲大臣,也无法自由出入内庭,何况子女众多的乌雅氏在后宫平步青云的乌雅氏为什么会看上一个步军统领呢?

残害手足,康熙皇帝未夭折的并且长大成人的儿子一共二十四个,太子赢礽即孝诚仁皇后之子被两立两废,从而让其他的儿子生出夺嫡之心,所以康熙晚年出现了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大部分都是成年的皇子。残害忠良,辅佐雍正登基有功的年羹尧和隆科多后来均被雍正帝打击。但是我认为他们的死更多得归咎于他们自己,隆科多之所以被打击是因为他居功自傲擅结权党,而年羹尧则是卖官鬻爵功高震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已经成熟并达到巅峰,所以两朝君主是不愿意权利落到旁人身上的,所以雍正帝才打击这两个有功之臣。 先说到隆科多,在雍正继位之后跟隆科多关系非常好,朝中大小事宜都要咨询隆科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隆科多是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所以也是雍正帝名义上的舅舅,信任自然是有的。

而后来雍正帝的态度有些转变,开始对隆科多进行一些打击,因为隆科多仗着自己是九门提督,开始对雍正帝的一些行为表示不满,但未曾宣之于口,而是反过来用一些语言来责骂雍正帝残害手足,虽没有表达得很明显,但是身为皇帝的雍正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至此,雍正帝与“舅舅”隆科多之间的信任就渐渐破碎。1727年,诸王议政会议商定出隆科多的罪状,并下狱,但这些罪状中间有些很奇怪,比如,包庇结交年羹尧等,还说隆科多结交阿灵阿等。 再来说说年羹尧,一等公年遐龄之子,年羹尧在雍正帝继位之后任川陕总督一职,手握兵权,而他的妹妹敦肃皇贵妃子嗣众多,年氏一家位高权重,年羹尧自己也在边疆履立战功,还在朝堂和御前多有失礼之举,引起了雍正帝的不满,疑心重的雍正帝害怕有一天年羹尧会拥兵自重,所以才革去他的川陕总督之职。

但是从始至终都没有太多的僭越的行为,从始至终他都知道自己一家的姓名都牵涉在自己身上,一损俱损,所以他对雍正帝还是衷心的,一直到他赴任杭州将军之后收到了自裁的决断之时,任然对雍正有些幻想。雍正真正处决他们两个其实还有一点,就是他们掌握了朝中大臣的任命权,可以随意更替官员,称为“佟选”和“年选”,尽管隆科多是正常途径选官,但是不乏会参杂个人情感。而年羹尧则是卖官鬻爵,从而赚取不义之财。两人这样左右朝廷用官,不仅是擅权之罪,还有结党之罪,怎么会让雍正帝不忌惮?所以这两人算不得忠良,残害忠良我认为是纯属后人为了给雍正冠上暴君的头衔加上捕风捉影得出的一条欲加之罪。

另外一方面,我想是关于雍正的年龄,雍正继位时已经是四十五岁了,而位极人臣的年羹尧和隆科多极度膨胀,雍正不是庸君,对江山自然思虑周全,他害怕百年之后年佟两人会把持朝政,以至于自己的儿子不能亲政,所以才及时除去后患。 虽然雍正确实干过许多有悖伦常的事,但是在朝政上丝毫不倦怠,非常勤政,说他是最为勤政的皇帝也不为过,国家大事不愿意让别人决断,是个不忍大权旁落的典型的独裁皇帝,并且未免夺嫡悲剧再次重演,他还设立了秘密立储的制度。另外,雍正帝还是一个接地气的皇帝,这些也可以在他的朱批中看出来。至于雍正帝的评价,在不同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548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法国四大哥特式建筑 法国建筑历史文化下一篇:奥德赛语录 奥德赛是古希腊喜剧之作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