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燕王朱棣取得帝位的过程 朱棣起兵靖难历史事件简介

导语:燕王朱棣通过起兵靖难的历史事件最终夺取了帝位。朱棣在明成祖朱棣离世后,兄长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但其政治腐败,引发了靖难之役。朱棣趁机起兵,击败了朱高炽的势力,最终成功登上皇位。

目录导航:

  1. 燕王朱棣取得帝位的过程
  2. 靖难之战
  3. 朱棣造兵过程
  4. 朱棣靖难之役多少岁
  5. 万历帝靖难之役
  6.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有多少人
  7. 明成祖朱棣一生的足迹
  8. 靖难之役全过程
  9. 文明时代朱棣奉天靖难怎么赢
燕王朱棣取得帝位的过程

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帝位。
因为明朝第三任皇帝永乐帝去世后,皇位由其孙子英宗继承。
但英宗在位期间,宦官权势极大,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朱棣在宦官刘瑾篡夺大权后,起兵讨伐。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击败了宦官势力,夺得了皇位。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在夺得皇位后,开创了“永乐大典”的编纂,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对于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夺取政权。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因不满建文帝削除藩王,为自保被逼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历经四年于建文帝四年攻下帝都应天(今南京),即皇帝位。

您好,燕王朱棣取得帝位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1399年,明朝第三任皇帝建文帝被其叔父永乐帝篡位,建文帝被迫流亡,朱棣作为建文帝的儿子也被迫流亡。

2. 1402年,朱棣在山东发动反抗,开始了靖难之役。他在军队和民众的支持下,先后攻占了徐州、南京等地,最终于1402年7月攻入北京。

3. 1403年,朱棣在北京称帝,建立永乐朝。他废黜了永乐帝的后代,成为新的皇帝。

4. 1405年,朱棣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攻打北元。在战争中,他成功占领了漠南地区,北元皇帝也被迫向他臣服。

5. 1421年,朱棣在北京建成紫禁城,开始了长达28年的统治。他号召文化人才进入宫廷,促进了文化、科技和艺术的发展。

6. 1424年,朱棣改国号为大明,意味着他成功地巩固了自己的帝位和统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重建,使明朝的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总的来说,朱棣取得帝位的过程是通过靖难之役夺取北京,废黜永乐帝后代,称帝建立永乐朝,进行北伐扩张领土,建造紫禁城巩固帝位,改国号为大明巩固统治。

燕王朱棣镇守北平,防备北元。在明建文皇帝咄咄逼人的削藩政策下,他担心步周王和湘王的后尘,随即宣布靖难。

北军南下山东,直逼江北浦口,最后南京有内应打开城门,建文下落不明,朱棣称帝。

靖难之战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靖难,从字面来看,应该是“平定(国家的)灾难”的意思。

明太祖的皇太孙朱允文即位后,年号“建文”,他重用齐泰、黄子澄等人,采取削藩的政策,引起燕王朱棣的不满。公元1399年,朱棣以“靖难”为旗号,以“清君侧”的名义南下,1402年攻破京师(今南京),后即位称帝,以“永乐”为年号,为明成组。这里,“靖难”应该是指清除皇上身边的小人,为国家祛除灾难的意思。

朱棣造兵过程

朱棣靖难起兵造反,并且成功。这里面的难度非常之大,因为在明朝之前,以藩王身份造反且成功的,只有他一个!

靖难之役,是明朝建国后首次内乱,也是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不久就爆发的皇位争夺战。朱棣在13岁就被朱元璋安排就藩,藩地是苦寒之地北平,此前的北平,是元朝的大都,地处偏北,历来是兵家争夺之地。在元朝皇室被徐达、常遇春赶到关外后,这座曾被异族统治数百年之久的城市,重新回到中原政权的手中。

而在朱棣就藩后,边境骚乱还未平息,对中原虎视眈眈的元朝残余势力,时不时的进行骚扰,就是在这个位置偏僻、战争不断地环境下,朱棣迅速成长起来。

本来朱元璋安排自己的儿子就藩,为的就是保卫边疆,拱卫皇权,但是这一切被太子朱标的早逝给打破,朱元璋悲痛之余,立长孙朱允炆为继承人。在朱允炆登上皇位后,急切地开始进行削藩,致使藩王多为不满,而朱棣作为实权在握的藩王,自然是不愿等死,因此,靖难爆发!

靖难之役自建文元年开始,历经四年,到建文四年方才结束,这其中,朱棣曾多次面临兵败身死的危险,但就是因为朱允炆的几个昏招和部分内奸的配合,方才取得最后的胜利。

而朱棣之所以起兵难度较大,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起兵的由头

朱棣起兵,用的是“靖难”这个借口,而这个借口,来自于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中的一条。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朱棣“靖难”,实际上完全不能成立。

首先,《皇明祖训》中说到“朝无正臣,内有奸佞,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注意,这里说的是“有奸佞”,才能“清君侧”,而实际上,朝廷里真的有吗?没有,但是朱棣为了起兵,只得硬着头皮将这条搬出来。

随着而来的,就是要面对全国的声讨和臣下的将信将疑,是多强大的心理,才能顶住舆论压力,并且成功地让将领和士兵干越为自己肝脑涂地!

因此,朱棣起兵难度之一,就是在起兵的理由上,费尽心机,寻找到这么一个理由,来糊弄天下人和说服自己,从而在刚和平不久的国家,发动战争。

2、悬殊的兵力

朱棣起兵后,所拥有的力量,不过数万人,加上从宁王朱权那里“借调”的朵颜三卫,不过十万人有余。但面对的,是全国的兵力以及久经沙场的几个老将。

首先就是耿炳文,耿炳文是常遇春时代的人物,此人最擅长防守,朱元璋杀光功臣留下他就是这个用处,在真定之战中,耿炳文让朱棣吃尽苦头,也让朱棣的北军几乎溃败。还有就是平安,平安又叫平保儿,是朱元璋的义子,此人曾跟随朱棣多年,深知朱棣的作战方式,因此在对抗朱棣的战斗中,所向披靡,另外还有如铁铉、盛庸等,每一个都给朱棣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除了将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兵力,耿炳文的真定之战,以三十万军队迎战朱棣;而在白沟河战役中,则有六十万军队参与歼灭朱棣的战斗,反观朱棣,从最初的的数十万人,越打越少,尤其是在白沟河战役中,被李景隆带领的六十万大军用人海战术差点淹没,若不是朱棣仗着朱允炆曾命不得伤害他的护身符,恐怕朱棣当时就功败垂成了。

3、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战争

自古以来,造反是一个高回报的工作,但是伴随着高回报,就有高风险,对于朱棣来说正是如此,他不像他父亲朱重八,造反是为了活下去,即便失败,最多重新回去当乞丐,而他一旦失败,则不可能在当王爷,只能死路一条。

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属下的一帮将士愿意相信自己,同时也愿意跟随自己,为这个高风险的工作奋斗,甚至还有可能随时死掉,这才是造反最大的难度。

但是朱棣做到了,从起兵那一刻开始,就意味着这是一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战斗,成了,封侯拜相,败了粉身碎骨。因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向来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朱棣靖难之役多少岁

朱棣靖难年龄为39岁。在朱元璋死后,朱棣是他最大的儿子,但是朱元璋却没有把自己的皇位传给朱棣,反而传给了朱允炆,虽然每个朝代的帝王都有自己选择继承人的权力,但是这样的选择让朱棣感到非常的气愤。

39岁。朱棣(1360年-1424年),1399-1360=39岁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藩王中势力最强的燕王朱棣因不满朝廷削藩措施而起兵叛乱。

朱棣靖难之役39岁。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南京)。

万历帝靖难之役

兄弟串台了吧,靖难之役那个是朱棣跟万历皇帝没关系。

朱棣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起兵造反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朱棣进入南京后,大肆杀戮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将。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有多少人

史书载,明成祖起兵仅800,后收编大宁军队,包括朵颜三卫,增兵数万,一路攻陷收编,兵力大增,建文元年和李景隆对峙是以后精兵20多万,破南京城,靖难之役结束

明成祖朱棣刚起兵时仅有八百将士。

因为建文帝朱文炆削藩,收回朱棣兵权,还调走了他的三卫人马,所以朱棣仅有800府兵,打着尊祖训、诛奸臣、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

因为朱棣在军中威望很高,大部分将领都在他指挥下打过仗,立过功,且建文帝扬文抑武,军中不满的很多。所以朱棣起兵后,将领率军投降,消极避战的不在少数,所以朱棣的人马越打越多,打到南京时号称二十万。

三十万人。靖难之役,是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为了争夺帝位,发动的一场战争。建文帝即位,采取削藩政策,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明成祖朱棣一生的足迹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交趾),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在西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行省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朱棣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朱棣简介,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

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

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文化上,修《永乐大典》。又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等。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出兵安南、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靖难之役全过程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南京)。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朱棣进入南京后,大肆杀戮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子宁、陈迪等先后被杀。

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得到恢复的社会经济又带来不小的破坏,尤其是战争剧烈的地区,所受的破坏更大,形成“淮以北鞠为茂草”的情况。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1399年-1402年由朱棣发动的与建文帝夺取政权的战争,朱允炆继位后开始削藩,朱棣因不满朱允炆和削藩政策,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燕王军攻入金陵,靖难之役结束。

靖难之役不仅导致了明朝皇位归属的改变,也极大影响了此后二百多年明朝政治、思想的走向。

明太祖即位后,为了巩固统治,将众多的子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军事大权。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太祖驾崩,因太子朱标早死,由太子之子朱允汶继位,是为明惠帝,习称建文皇帝。

建文帝即皇位后,受大臣齐泰和黄子澄等人的劝说,实行削藩政策。

开始各地藩王并无反心,后周王竟被贬为庶民,此时燕王朱棣的势力日益强大,决定起兵反对建文帝的削藩政策。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正式在北平起兵,打出“靖难”的旗号,挥师南下,发动反朝廷的叛乱。

明朝廷军软弱无力,一击即溃,燕军迅速南下,建文四年(1402年),起义军攻入京师南京,朱棣即皇位,次年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但建文帝下落不明,至今仍是一个谜。

文明时代朱棣奉天靖难怎么赢

您好,朱棣之所以能够在奉天靖难中获胜,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 政治手腕:朱棣在明成祖朱棣的统治下,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手腕。在奉天靖难之时,他利用自己的政治威望和军队的支持,成功地在朝廷中发动政变,夺取了皇位。

2. 军队优势:朱棣在奉天靖难时,拥有了强大的军队支持。他精心策划,集结军队,最终在北京城内战胜了靖难军。此外,他还利用了外援,从南方请来了大批援兵,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

3. 民心支持:朱棣在奉天靖难时,得到了不少民众的支持。他在政变之初,就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强农业、税收、刑法等方面的政策,吸引了更多百姓的支持。此外,朱棣还利用宣传手段,将自己打造成救国英雄,增强了自己在人民中的威望。

综上所述,朱棣能够在奉天靖难中获胜,主要得益于他的政治手腕、军队优势和民心支持。

您好,朱棣之所以能够在奉天靖难中胜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内部实力:朱棣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中,拥有最高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干,曾经在明成祖朱棣的统治下,担任过多次重要的军事和政治职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支持者。

2. 政治手腕:朱棣在奉天靖难前,曾经与明成祖朱棣达成了协议,约定如果成祖去世,朱棣可以继承皇位。朱棣在奉天靖难中,巧妙地运用这个协议,并通过智谋和军事手段,最终打败了七阿哥朱标和张士诚的联军。

3. 军事力量:朱棣在奉天靖难中,通过调动自己的军队和收买其他势力的军队,最终拥有了足够的军事力量来对抗七阿哥朱标和张士诚的联军。

4. 政治支持:朱棣在奉天靖难中,得到了许多大臣和官员的支持,这些人认为朱棣有能力统治国家,而且能够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朱棣最终在奉天靖难中胜出,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朱棣能赢靖难之役原因是朱棣掌握了宿卫,筹备充分,且靖难之役中明军明显占据了优势
此外,明朝在这一段时间经历了一系列外部压力,社会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加剧,靖难之役是朱棣将国家带入相对稳定的一段时期
此外,朱棣作为一个有战略眼光和组织能力的军事将领,能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局势,增强自己的优势和削弱对手的劣势,这对于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胜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赢在天时地利人和。燕王朱棣之所以能最终成功,主要是由于朱元璋在位时期,诛杀了许多功臣,加之朱允炆内部能打硬仗者寥寥无几,所以朱元璋凭借自己的智慧与靠前指挥,一举夺得自家江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630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驻马店四大名酒 古代西平棠溪是哪下一篇:原始社会到清朝的时间轴事件 夏朝到宋朝的历史大事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