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三国归晋为什么禁播了 三国归晋,其实是司马家的无奈,也是历史的无奈

导语:三国归晋,其实是司马家的无奈,也是历史的无奈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晋,一统三国,却政治昏暗,矛盾重重,以至于现人们对他的了解远不及三国。 晋朝的昏暗是由于司马家的决策失误,没有顺应朝代更迭的历史选择,推行郡县,罢免

三国归晋,其实是司马家的无奈,也是历史的无奈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晋,一统三国,却政治昏暗,矛盾重重,以至于现人们对他的了解远不及三国。 晋朝的昏暗是由于司马家的决策失误,没有顺应朝代更迭的历史选择,推行郡县,罢免功臣,中央集权,反而开了历史的倒车,大肆分封诸王,选择了早早被历史淘汰的分封制。 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导致,西晋仅仅五十一年的国运中,一直处在权力的争夺与内乱中,政治昏暗,朝局动荡,统治者昏聩,底层百姓饱受欺凌,完全没有一个大一统王朝的气象,反而从立国便开始在下坡的路上越走越快,完全是一副王朝末期的景象。 历史是残酷的,也是无奈的,可能司马家没有想到,在他们到达顶点的时候,也是他们走向衰亡的时候。 有人说晋朝是司马家蓄谋多年,争权夺势,篡夺曹魏的产物,因为没有经过残酷的洗礼,所以西晋才骄奢成风,如此短命。 如此一笔带过,就如中学课本上所讲的一样,不想让人了解更多,从而司马家也如同晋朝一样,被打上了坏的历史标签。 有人说司马家把握住了历史的局势,从而篡夺的政权。 其实不然,说是司马家选择了历史,不如说是历史选择了司马家,从一开始司马家就是被动的。 一开始作为司马家核心人物的司马懿,其实并不想服务于曹家,以他的眼光早已看清曹氏集团的内部结构,将他司马懿再加上也只是锦上添花,最多当个县令也就是顶点了。 作为一个恃才之人,又是大家族出身,自然不想与其他寻常士族一样,所以一度拒绝曹操应招,甚至装病,闭门不见。后只因司马懿颇有名望,被曹操强招去任职,这便开始了司马懿无法回头的第一步。 司马懿既有才学又有能力,却始终不能走到统治者的核心班底中,刚开始也只是担任一些闲职,但有才能的人到哪里都能发光,由于工作勤恳,又有办事能力,以至于虽未进入核心,但官职变动却是步步高升,之后无论担任何等职务,司马懿都能做到数一数二,可谓是一个全才。 由于司马懿能力出众,再次进入曹操视线,每有战事都要司马懿随行,自此开始了他向曹家核心势力前进的步伐。 此时他想要的应该与世人一样,名扬天下。 在那个大争之世,武将如云,谋士如雨,前仆后继,谁都想做那最亮的一颗星,出身大家族,深受儒家文化洗礼的司马懿当然也不例外。 随着时间推移,曹家势力越发强大,司马懿向曹氏核心靠的也就越近,却因他太过全能,而遭到曹操猜忌,始终不得其心,或许是他和曹操有些相似,会演戏,会包装自己。 此时的司马懿虽然不得其心,却没有放弃,因为他能看清,曹氏核心集团已经有了间隙,主动在他手里,而他需要做的只是等待。 公元216年,曹操被册封为王,这一次,曹氏集团内部的矛盾爆发,以荀彧为首的颍川士族与曹操的亲密关系走到了终点,曹操已经不再需要颍川势力了,而司马懿如期走入了曹氏的核心势力之中。 自此司马懿屡献奇策,深得曹丕信任,随军之时又屡助曹操破敌,越发彰显他的能力。 当曹操去世,曹丕继魏王位,作为现在曹氏集团的第二任领导人,曹丕一无威望,二无军功,为了统御群臣只能再进一步。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 形成了以曹氏宗亲与外姓士族相互制衡的政治局势。 因素来与曹洪不和,又曾受过曹操猜忌,此时司马懿忽然发现自己的政治环境陡然变换,生存变得越发艰难。 多年来的经历与教训让他变得越加深沉,越加会隐藏自己,此时司马懿甚至没有发现自己开始变了。 在曹丕当政的几年中,为了独揽大权设立中书省,任用士族收地方权力于中央,虽然他的地位逐渐提高,直接参加曹魏核心集团的政策制定,但多数时间司马懿都只是兼些闲职,只有在极为需要他时才会给他些许兵马,干些守城的工作。 在曹丕执政后期,老一代的能人干将差不多都已经凋零,新一代虽有功勋,却还没成长到能当大任的地步,司马懿明白,自己多年来树立的威望,积攒的人脉,本身存在的庞大家族,在那些曹氏宗亲眼中,就如同挡在他们前进路上的一颗钉子,一动便会引出种种祸事。 此时司马懿想要回头却已经晚了,他的生命、荣耀与宗族已经和曹魏这辆战车紧紧绑在了一起,无法回头。他没有想到当年那个谋算深远、恃才傲物的自己今天会走到这个地步,凭借他的才能,本应在仕途上一番风顺,今天却处处受阻,当初的助力,在今天全部成了阻碍 司马懿活得越来越小心,他知道朝廷的细作无处不在,一件事就足以扳倒他,为了能在曹魏这辆战车上生存下去,只能处处忍让,小心行事。 公元226年夏,在魏国都城皇宫的病榻前,曹丕拉着自己的儿子,又指了指榻前跪拜的几个人,缓缓道:「 ”你一定要完全信任他们几个啊。” 这是曹丕为这个王朝做的最后一丝努力,司马懿明白,这是作为统治者最后收买人心的手段,就这样司马懿成了临终受命的辅佐大臣,或许不是因为他有多重要,而是他背后的势力以及家族的影响力。 新帝即位,依旧是由曹氏宗族掌控主要兵权,但司马懿有了机会真正统帅兵马统御军事,只因曹氏宗族能委以重任的人越来越少。 之后曹真死了,司马懿开始全面负责对蜀汉的战争,且打且退,并不全面进攻,此时的他已经在政治这趟浑水中走了几十年,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既然演戏就进行到底。 239年曹叡死,儿子曹芳即位,司马懿依旧是辅政大臣。 只不过,另一位辅政大臣曹爽,趁皇帝年幼,自己又是皇亲国戚,将司马懿排挤出了核心集团,这次让他感到深深的无力,只能告病回家。 多年权力的熏陶足以改变一个人,纵使他是当世奇才,在家的司马懿或许有不甘,或许还有愤慨,但他却不敢表现出来,隐藏自己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只能在心底默默感叹曹氏宗族的统治者越来越年轻了。 自曹丕称帝之后,虽然分封诸王,任用宗室血脉,却不准诸王有实权,在防止出现汉末诸侯权势过高的同时,也间接将曹氏宗族人才的培养给遏制住了。 统军之时,司马懿培养了不少军中亲信,在朝野,又有政治势力,身后更有一个司马家,首领便是他司马懿。 当曹爽权倾朝野,开始消除司马家族的势力与政治影响,这时朝中的声音,军中的声音全都传到了他的耳朵里,无数双眼睛在可怜的盯着他,他无奈了,他可以退,但背后的人不让他退,甚至连儿子都做着准备,训练了三千死士。 现在他只能硬着头皮向前,主动已经不再掌握于他的手中,这是两个集团不可避免的碰撞,他司马懿已经成了局势潮流的一部分,无可奈何的站在了风口浪尖上,身前是深渊,身后依旧是深渊,想要在寸步之地立足脚跟,便要实行非常手段,这时他司马懿真的变了。 曹爽自然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以雷霆之势将曹爽拿下,悬崖边只剩下他一个人,不用再担心有人将他推下去,他已经达到了目的,此刻权倾朝野的已经成了他司马懿,当初的他或许会不耻曹操作为一个宦官之后竟然携天子以令诸侯,但现在这便是他想做的,这一刻屠龙的勇士终究变成了恶龙,犹如董卓、曹操和他自己。 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理所当然的接了班,继续携天子令诸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而曹家最后的反抗也在沉默中消亡,曹家的光辉时代已经过去,不可避免的是最后的消亡。 当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接班,此时的曹魏已经灭掉了蜀汉,即将消灭东吴,若要统治以司马家为核心的庞大集团,他只能如当初的曹丕一般,再进一步。 理所当然,司马炎让魏帝禅让,自己成了皇帝。 为了避免发生像曹氏集团那样,人才凋零,在危机时刻皇亲宗族竟然无兵可以调动的情况发生,大肆分封诸王、公侯。 这些人却与曹丕时的分封不同,他们在自己的领地握有实权,可以组建军队,又在朝中统兵任职,可谓是避免了曹氏集团那样的情况发生,但却犯了曹丕想要极力避免的错误,诸侯权利过大,影响中央统治。 司马炎死后,朝廷内部争夺权力,外部暗流涌动,没过几年,八王之乱爆发,把这个刚刚一统,还没来得及休养生息的国家,再度带进战争,整整16年。 中原动荡,国家倾覆,黎民苦不堪言,加上北上少数民族入侵,这个王朝便在混乱中草草结束了生命。 此时的司马家已经被历史的潮流抛弃。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仁宣之治 明朝的仁宣之治为何远远超过前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呢?下一篇:胡沙虎 和无锡并称,张爱玲祖籍地,河北唐山这个区曾因为皇帝名讳而改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