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拒绝投降的王朝,面临亡国,坚持死磕到底。

导语: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朝代。这种独特性来自于当他们面对亡国的危险时,仍然选择死亡。有时候,这种死亡可能看起来如此不合理,甚至觉得迂腐。李自成率军到北京城下时,派使臣与崇祯皇帝讲和。李自成提出的条件是,入侵所辖的西北要自立,取得朝廷的爵位,索要一百万两银子。作为回报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朝代。这种独特性来自于当他们面对亡国的危险时,仍然选择死亡。有时候,这种死亡可能看起来如此不合理,甚至觉得迂腐。李自成率军到北京城下时,派使臣与崇祯皇帝讲和。李自成提出的条件是,入侵所辖的西北要自立,取得朝廷的爵位,索要一百万两银子。作为回报,李自成愿意调转枪口,帮助明朝抵御北方的后金。

其实根据当时明朝的情况。人是懦夫,我是鱼。封个名,给一笔钱,从两害相权,今后要自强不息,也不是不能接受。然而明朝拒绝了李自成的提议。最后崇祯皇帝吊死景山公园,明朝没落,只留下一半的领土在南方。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当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被剿灭后,兵部尚书杨嗣昌曾提议暂时与清军媾和,以后在起义军内乱解决后再慢慢消灭清军。也就是“先留在国内再出国”的策略。从当时明朝的情况来看,这个建议确实很务实,可以避免两条线同时开战的情况。皇太极得知明朝愿意和谈后同意了。但是杨嗣昌的提议在宣布后不久就被否决了。

图为杨嗣昌

从这两件事也可以看出,明朝近乎迂腐,顽固不化,坚决不投降。明朝的这种选择,一部分来自于土木堡变更后明朝的选择。土木堡的变化发生在明英宗时期。

当时因为明朝一个错误的命令,明朝的精英流失了三分之一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军队入侵了中原。这时,明朝分为两派。主张南迁的,也就是和谈的。一派在鼓吹。两派各有各的道理。

图为土木包的变化

但最终主战派的于谦占了上风。不仅如此,于谦在明朝如此紧要的关头再次领兵,完成了漂亮的反击。明朝也避免了南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于谦之后,如果明朝再谈投降、妥协、迁都,都是不正确的,直接处于争论的劣势。而且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明朝大多数官员对后金都有一种蛮族的轻视。

图为于谦

此外,明代的学者大多继承了宋代的理学。明代中期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使这些人在面对国难时,思考的不是临阵退缩,而是奋力拼搏。最典型的例子是黄道周。杨嗣昌主张和谈时,黄道周极力反对,被贬。

但清军入关后,黄道周不顾年老体衰,回老家收了几千项勇,只够吃一个月,就去前线挡住清军,被称为“扁担军”。以当时浩浩荡荡的清军,黄道周的做法无异于以卵击石。

图为黄道周

连他老婆都知道,黄道周这次去肯定会死。但他还是选择了开始。后来他战败被俘。面对清军的投降,黄道周选择了死亡。临终时留下“大明寂寞臣黄道周”几个字。

有时候真的很难说这个选择在明朝是否正确。从利益角度规划是一个不好的选择。但从文明延续的角度来说,它是完整与文化的延续,是根。也许,再过几百年,离这段历史更远的后代也能看清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又乖巧可爱的北周小公主贞儿是宇文邕的什么人呢?下一篇:韩日差异巨大!国外历史课本怎么描述秦朝和秦始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