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曹植作为曹丕最大的对手 为什么曹丕不杀他的同胞之弟呢

导语:很多人不明白曹丕为什么不杀曹植,我就和边肖一起享受吧。南朝作家谢灵运评论曹植说:天下只有一块石头,曹子建有八斗。由此,曹植在后世赢得了“大才之士”的美誉,他的才华在后世也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但纵观三国英雄,曹魏世家出身的曹植,在政治军事上毫无建树

很多人不明白曹丕为什么不杀曹植,我就和边肖一起享受吧。

南朝作家谢灵运评论曹植说:天下只有一块石头,曹子建有八斗。由此,曹植在后世赢得了“大才之士”的美誉,他的才华在后世也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但纵观三国英雄,曹魏世家出身的曹植,在政治军事上毫无建树,是个“无用之人”,不能重用。

哥哥死了,哥哥死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立为太子。三年后,曹操死于洛阳。老爹死了,曹丕作为继承人,自然继承了王维。但是王维这个称号,一开始并不属于曹丕。

至少有三个人曾经威胁过曹丕在楚军的地位,第一个是曹操的长子曹昂。按照封建继承制度中“立长不立幼”的原则,和大哥曹昂一起继位,绝对轮不到曹丕。可惜曹昂死于宛城之战。

曹昂为什么会死?被父亲曹操困住了。建安二年,曹操攻克张绣,张绣以为打不过,听从谋士贾诩的建议投降了。曹操被冲昏了头脑,喝了酒后就好了,和张绣叔叔张继的遗孀邹氏睡在一起。张绣怀恨在心,晚上放火烧他,当场造反。

曹操从床上翻了个身,起身就跑。无奈之下,随军出征的曹昂把自己的马交给了老爹曹操。曹操侥幸逃脱,曹昂却死于乱中。

曹操对曹昂的死非常难过。当时才十岁的曹丕,大概不知道大哥曹昂的死意味着什么。他直到几年后才意识到,如果大哥不死,他就没有光明的前途。

第二个对曹丕的地位构成威胁的人叫曹冲。大哥曹昂去世的那一年,曹冲刚刚出生,失去了大儿子的曹操对小儿子宠爱有加。

曹冲从小被称为神童,“曹冲为象”的故事家喻户晓。《三国志》里说:“邵聪五六岁生,有成人之智。”曹冲聪明机智。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似乎具有成人的智慧。

曹操打算让曹冲做他的继承人。可惜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年仅十三岁的曹冲,居然得了一种怪病,不久就去世了。曹冲之死,伤了曹操的心。现年二十一岁的曹丕,一定是在弟弟意外离世时,伤心的泪水中夹杂着虚假。

年纪最大的曹昂死了,最聪明的曹冲死了。曹丕最大的对手只有他的弟弟曹植。

储存地点之争

曹丕和曹植都是卞夫人所生。曹丕比曹植大五岁,中间夹着一个曹彰,曹植的弟弟曹雄早逝。曹植自幼聪慧,深得曹操器重,故封为亲侯。

十多岁的曹植,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尤其擅长写作。曹操曾经看过他的文章,说:汝千恶?-你找人写鬼?曹操怀疑文章不是曹植本人写的。

建安十五年,曹操修通阙台,竣工。曹操召集了一批学者写道贺。曹植写了一首诗《舞台上的傅》,赢得了很多掌声。曹植证明了自己,赢得了曹操的认可。至此,曹操开始按照继承人的标准培养曹植。

但曹植沾染了许多文人的恶习,每天都和谋士厮混,如丁仪、杨修、孔贵、杨军、贾逵等。不仅如此,曹植还偏爱穿花里胡哨的衣服,追求华丽,搞享乐主义,但政治军事平庸,没有野心和野心。

曹操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失明了。建安十九年,曹植二十三岁,曹植南下征服孙权,留下曹植留守邺城。曹植总是喝醉,让曹操失望。

建安二十二年,曹植驾驰道,过司马门。奇道和司马门,按照古代的礼法,只有皇帝才能走。曹植的礼遇让曹操怒不可遏,杀了守门军士。曹植表现不好,渐渐失宠。此外,曹植的谋士杨修犯了曹操的忌讳,被曹操杀害。曹植感到恐慌,情绪逐渐失控。

在曹植犯下一系列错误的时候,在司马懿、武陟等谋士的帮助下,曹丕不断取得人心,争取曹操的首肯。在储位之争中,曹丕逐渐占了上风,而曹植则输了。

曹植虽然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与他在仓储选址纠纷中的表现相比,他是不能被重用的。曹丕立为太子,曹植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可能。失败后,曹植开始自暴自弃。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兵围樊城。曹操任命曹植为中郎将,派兵救援。目前曹植因为喝醉了不能去,让曹操很失望,彻底放弃了曹植。

一年后,曹操去世,曹丕顺利继位。

手和脚是互不相容的

曹丕立王维,曹植可就倒霉了。据说曹丕一直嫉妒曹植的才华,两人在储位上争执不下,曹丕对这位小弟颇为忌惮。

曹丕迫害曹植的证据就是曹丕迫害曹植写诗的故事。“曹植诗”最早见于《世说新语》,在《三国志》正史中没有记载,但在《三国演义》中有所描写。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命三弟曹彰、曹植、曹雄前来探望。曹丕畏曹植,让大臣诬陷谋反,逮捕曹植。曹丕曰:“虽是兄弟,虽属君臣,但你敢恃才而夸才,吾今日考之。七步之内,我命令你做一首诗。如果你做不到,那就是欺骗你的罪。”

曹植服从了,曹丕却没有给一个问题。就在墙的对面,有一幅水墨画。图为两头牛,在土墙下打架,一头牛掉进井里奄奄一息。曹丕指着画说:“以此为题,诗中不许有‘二牛相斗,死在井里’之类的话。七步之后,曹植已经唱了一首诗:

“这两块肉是同一个方向的,头上有凹进去的骨头。当我们在山脚下相遇时,我们开始支支吾吾。两个敌人不平等,一肉卧土洞。还不如实力,还不够。”

曹植写完的时候很惊讶。曹丕尽管如此,还是不放过夏侯惇,并命令他以“兄弟”作为一首诗的标题,但“兄弟”一词不允许出现在诗中,夏侯惇回答:

“煮豆子烧豆子,豆子在锅里哭。这是同一个根,怎么炒的太急了!”

以上是著名的《七步诗》,曹植在里面表达了对曹丕的兄弟之情,要求曹丕放手。曹丕闻言,深受感动,热泪盈眶。他们的母亲卞夫人也从殿后走了出来,埋怨曹丕对自己的弟弟迫害过度,于是曹丕放了曹植,贬他为老乡。

死于抑郁症

自从曹丕立为太子,曹植失宠后,曹植一直生活在不断的恐惧之中。曹丕继位,曹植却天天惶恐不安,想着如何保命。曹植余生过得相当窝囊。在曹丕的威胁下,他彻底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虽然对曹丕不构成威胁,但曹植在封地被软禁,不准回京。曹植的任性导致了他自己的垮台。失败后,他从一个终日自得其乐的公子,变成了一个处处被打压被限制的危险人物。

黄初二年,曹植徙封乡侯,不久改封鄄城侯。次年,曹丕下令改称侯为王,一年后又迁曹植为王。三年,曹植的封地从河北到山东,再到河南。曹丕多次改变曹植的封地,以防止他在地方上形成自己的影响。

屡遭怀疑的曹植,31岁抑郁,写出了著名的《洛神赋》。在诗中,曹植塑造了美丽高贵的洛神形象,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曹丕已经看透这个弟弟很久了。他只不过是一个绣花枕头。空有文采但不能重用。曹植一直希望以才报国,多次上书曹丕以表心意,但曹丕从未打算重用曹植。

黄初七年,曹丕病逝,魏明帝曹操继位。侄儿上台,曹植以为终于等到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可惜曹操继承了父亲曹丕对这个大叔的看法,曹植无法重用。而且曹操对曹植的防范也比曹丕差。曹植多次被封,目的是防止他在地方上形成影响。

太和三年,公元229年,曹植迁封东阿,38岁时,终于对政治理想死心塌地,潜心钻研学问。三年后,王晨改名。今年11月,曹植因抑郁症去世,享年41岁。谥号叫“司”,所以后人叫“王”。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曹植:王文才,陈思,丰富多彩,足以通来世,但不能作远距离防御,最终会带来落差。可惜我出生在皇族。可以说,曹植的命运多少有点自作自受。曹植是个自由派学者,像嵇康和刘玲,但更有才华。

“三曹”中,曹植才华横溢的文采是不可否认的。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词成就甚至高于他的父亲曹操和他的兄弟曹丕。但曹植的政治军事成就和智力远不如其弟曹丕,与父亲曹操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盘点古人的那些特殊癖好 此人一天没吃痂就浑身难受下一篇:古代官员退休之后为什么不在当地养老 而是得要会老家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