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清朝和明朝打了26年,为什么不打山海关?

导语:明朝万历年间,辽东都督李发动了村之战。这场战斗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建州女真首领阿泰,他拒绝服从明朝的控制,多次发动起义。经过一场激战,明军成功攻克了阿泰据守的古乐村,彻底歼灭了阿泰的军队。但是这场战斗产生

明朝万历年间,辽东都督李发动了村之战。这场战斗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建州女真首领阿泰,他拒绝服从明朝的控制,多次发动起义。经过一场激战,明军成功攻克了阿泰据守的古乐村,彻底歼灭了阿泰的军队。

但是这场战斗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恶果。连长李在去村的路上。两个女真部落首领,爵长安和向明朝投降的德士,充当了明军的向导。然而,在攻克古乐村的混战中,明军士兵把他们当成了阿泰的叛军,当场击毙,成了一件大冤案。

李误杀长安、拓实,成为明末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爵长安是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祖父,塔克西是努尔哈赤的父亲。两人曾经对明朝毕恭毕敬,没有什么功德,却被无辜杀害,使得明朝建州女真地区的形象一落千丈。按照女真的规矩,父亲之死是苦的,长安之孙、塔克之子努尔哈赤下定决心要和明朝战斗到底。

经过多年的养精蓄锐,满翅的努尔哈赤宣誓出兵盛京,正式向明朝宣战,从而拉开了明清战争的帷幕。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持续了26年,直到崇祯十七年,清军终于在中原定居,取代了明朝,实现了努尔哈赤的遗愿。

明清26年的战争中,努尔哈赤父子和皇太极凭借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八旗战士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几乎占领了关外整个辽东地区,只留下宁远等少数城堡为明朝所控制。

清朝虽然占了上风,但始终不敢进攻连接辽东和中原的咽喉要塞山海关。崇祯十七年,清军多次越过长城防线进入中原,但每次都远离山海关。反而选择了大安口、喜峰口、独石口作为突破点,避开了山海关。直到崇祯十七年,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投降多尔衮,打开城门,清军才第一次入关。

山海关有什么神奇之处,可以让勇敢无畏的清军避开?原来清军不敢攻山海关,不是没有道理的,是非常明智的举动。

自古以来,华北和东北之间的交通主要依靠四条古道,即无尽路、平岗路、滨水路和卢龙塞路。其中,无尽路、平岗路、卢龙塞路都是走在高山上,难以通过,大部队直开很难通过。只有辽西走廊沿线的海路是一条平坦的道路,适合大部队行军。另一方面,山海关位于海道附近最危险的地方。

明朝深知山海关的重要性。经过数百年的经营,自明初洪武十四岁大将徐达首建山海关以来,山海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城唐池,堪称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工程的巅峰之作。

山海关鼎盛时期,北临燕山,南濒渤海。城墙高达14米,厚度为7米。护城河有五英尺宽,将近三英尺深。城防的规格堪比首都城墙。常用的攻城方法,无论是梯子还是砍墙,都极其无效。

而且山海关在人们的想象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城市,而是一系列互补的城堡社区,包括东罗城、溪洛城、南一城、北一城、威远城、宁海城、老龙头、南水关、北水关、汉门关、焦山关等。,它们通过长城整体紧密相连。“打头要先打尾。”

山海关一直被明朝视为都城的屏障,对这个地方的防守更是重视得无以复加。这里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兵部分支机构:山海关军部分支机构,朝廷官员坐在这里。在明朝,山海关是200多年来唯一享受这种标准待遇的边塞。

据《四镇三关志》记载,隶属山海关的甄姬防区有驻军56767个,仅山海关一地就有驻军16919个,占近三分之一。而山海关驻军,是明朝边防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士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装备有大量火器作为主要作战装备,是清军的大敌。

山海关在物流粮食供应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为了保证战时充足的粮食供应,山海关驻军实行了广泛的土地开垦制度,包括军政商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共开垦土地6200多公顷,保证了山海关驻军有足够的粮食和士兵,十年八年不在乎,从不担心粮食短缺。

由于山海关地区形状特殊,内外隔着一道长城,所以敌人实力更强,想“包围”山海关的企图永远无法实现。后方的增援和装备可以不断补充。这些都使山海关成为冷兵器时代不可逾越的防御体系。以当时清军的兵力和装备,到时候只能被程健打败,不能以惨重的伤亡战胜。所以清军一直避山海关,不敢进攻。

可惜,古语有云,“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吴三桂开门迎客清军入关,把山海关打成了一个假人,叹了口气。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揭秘:“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是什么意思?下一篇:1645年爱新觉罗·多铎,攻破扬州城屠杀80万民众,是百姓的恶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