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中石油历史 中石油历史

导语:以下中石油历史的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家快来看看吧!1.中国石油史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古老而又崭新的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它已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重要工业部门。然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并取得了辉煌的技术成就。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19世纪中叶,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其基础仍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以下中石油历史的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家快来看看吧!

1.中国石油史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古老而又崭新的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它已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重要工业部门。然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并取得了辉煌的技术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19世纪中叶,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其基础仍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包括许多珍贵的史料。

玉门油矿解放后,以康为代表的发动广大工人,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新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在生产建设中,被誉为“霍利”的钻井队长郭,立下了许多功勋,是老一代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

1952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第五十七师划归石油工程第一师。以张福珍老师、张文斌政委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工业的生力军,为建设一支组织纪律严明、敬业精神强的石油工业军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东北地区的几个人工油厂在抚顺、华电、锦州等主要人工油厂恢复生产,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

经过三年的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是1949年的3.6倍,是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工油24万吨,占55%。

它生产了25.9万吨四种石油产品,即汽油、煤、柴油和润滑剂,比1949年增加了六倍多。玉门油矿是“一五”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为加强勘探,广泛应用“五一”地震仪、“钻重、大位移”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尤氏、白洋河、鸭儿峡等油田。

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含油面积,开始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综合开发,采取注水等措施和一系列井下作业。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和教育在内的大型天然气和石油工业基地。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

玉门油田开发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今后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他们立足于发展自己,放眼全国,有油就打,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成绩。正如著名诗人李记所称赞的,“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玉门人”。

2.中石油的历史是怎样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销售、油气储运、石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2008年,中石油在《美国石油信息周刊》全球最大50家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排名第5,在2008年《财富》全球500强公司排名中排名第25。2010年5月30日,据英国《金融时报》研究所报告,中石油目前市值达到3293亿美元,位居全球500强企业之首,成为全球最大企业。

油气业务:勘探生产、炼油化工、销售、天然气和管道;

工程技术服务:物探、钻井、测井、井下作业;

石油工程建设:油气田地面工程、管道建设、炼油化工设备建设;

石油设备制造:勘探设备、钻井生产设备、炼油设备、特种油管和动力设备;

金融服务:资金管理、金融保险;

运输服务:危险化学品运输、特殊散货运输、涉外运输、社会物流等。;

新能源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

3.中石油的起源

中石油历史上,国家政府部门叫石油部。20世纪80年代,它从一个政府部门转变为一家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的中央企业,负责陆上油气勘探和开发。

中石化成立较晚,从一开始就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从事原油炼制和石化行业。90年代后期,国务院根据上下游一体化和建立竞争机制的原则,对两个超大型央企和负责成品油销售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行了打乱重组,从北到南组建了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两个新公司。

青丰介绍的上市情况,信息量大。现在中石油和中石化指的是后来上市的公司,原来的母公司还是叫中石化集团和中石油。

4.石油工业发展史

此贴由Blavin于2009年8月18日10: 47编辑。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古老而又崭新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它已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重要工业部门。然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并取得了辉煌的技术成就。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19世纪中叶,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其基础仍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包括许多珍贵的史料。

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以康为代表的发动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新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誉为“霍利”的钻井队长郭,立下了许多功勋,是老一代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1952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第五十七师划归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张福珍老师、张文斌政委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工业的生力军,为建设一支组织纪律严明、敬业精神强的石油工业军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东北地区的几个人工油厂在抚顺、华电、锦州等主要人工油厂恢复生产,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

经过三年的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是1949年的3.6倍,是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工油24万吨,占55%。

它生产了25.9万吨四种石油产品,即汽油、煤、柴油和润滑剂,比1949年增加了六倍多。玉门油矿是“一五”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加强勘探,广泛应用“五一”地震仪、“钻重、大位移”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尤氏、白洋河、鸭儿峡等油田。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含油面积,开始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综合开发,采取注水等措施和一系列井下作业。

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和教育在内的大型天然气和石油工业基地。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

玉门油田开发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今后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他们立足于发展自己,放眼全国,有油就打,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成绩。

正如著名诗人李记所称赞的,“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玉门人”。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首先在西北地区进行石油勘探。

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柯1井喷出油。当时,一些苏联地质专家对能否找到具有开采价值的油田有不同的看法。

在总结本地区勘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自1956年以来,勘探部署进行了调整,区域勘探集中在大盆地和台地。在康同志的主持下,重点已从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山前窝转移到西北缘。那一年,取得了一定面积,克拉玛依油田探明速度很快,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的第一次突破。建国初期,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建设。

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质部发现冷湖构造带的基础上,在冷湖五号构造上钻了一口日产800吨的高产油井,先后探明了冷湖五号、四号和三号油田。在四川,东部的重庆、西部的自贡和南部的徐水都发现了天然气区。

1958年,石油部组织川中战役,发现南充、桂花等7个油田,结束了西南无产油的历史。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四大油气基地。

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其中,4个基地原油总产量276.3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73.9%,四川天然气产量从1957年的6000多万立方米增加到2.5亿立方米。

在人工油料方面,经过扩建改造,东北各人工油料厂产量大幅增加。同时,在广东茂名建设了大型页岩油厂。

1959年,人造石油产量达到97万吨,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炼油工业在非常薄弱的基础上,先后扩建建设了上海、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八个炼油厂,年加工能力在1亿吨至100万吨之间。

1959年生产汽油、煤炭、柴油、石油四大油品234.9万吨,主要油品自给率达到40.6%。2.历史转型1955年以来,地质部与石油工程师合作,在华北平原和松辽盆地开展了综合地质调查。根据中央指示,1960年3月,一场关系到石油工业命运的大规模石油战在大庆拉开帷幕。

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市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央军委抽调了3万多名复员官兵参加战斗。

有5000多家为大庆生产机电产品和设备的厂矿企业,200个技术上支援战斗的科研设计单位,石油系统37个厂矿的精锐士兵和大量物资陆续集中在大庆。石油部部长余、、副部长李、、、、康也亲自指挥了战斗。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时期、困难地区、困难条件下展开的。

当时,由于“大跃进”和“反右”错误造成的危害,加上自然灾害和外援中断,国家可以投入的资金很少。有4万多人,设备几十万吨。

5.石油开采历史

最早发现、收集和使用石油的人是聪明而有进取心的中国古代人。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易经》就记载了“泽有火”,中国第二部史书《韩曙》更是明确指出“高怒县有烧水”。高奴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中国古代石油的发现、开发和应用都在这里。也可以说陕北是石油的摇篮。晋代,叶凡写了《后汉书》,说:“延寿县南有山,石出于泉。它们像篮子一样大,不能吃。县里的人都叫他们石漆。”到了唐代,段的《酉阳杂剧》更详细地描写了油的特性和用途:“高女郡有沸水,油腻腻,浮如漆,用膏车烧灯,极其明亮。”

“石油”一词最早是在公元977年北宋编撰的《太平广记》中提出的。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我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所写的《孟茜笔谈》命名的,并根据这种石油“生于潮间带砂岩中,混有泉水,惘然而出”。在“油”字出现之前,外国称油为“魔鬼的汗水”、“闪亮的水”,中国称之为“石油水”、“烧油”、“石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李世民与如意 李世民爱如意公主吗 历史上他们之间的爱情又是怎样的?下一篇:百慕大之谜 百慕大三角之谜,揭秘百慕大三角未解之谜真相和真实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