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张治中为何时时感叹:这一条烂腿 险些误了我的前途 张治中为何时时感叹:这一条烂腿 险些误了我的前途

导语:为什么张治中总是感叹:这条烂腿差点错过我的未来?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原题:「 ”这一条烂腿,险些误了我的前途” | 欣悦与彷徨:张治中父女的家国往事 父亲的腿不好,他时时感叹说,「 ”这一条烂腿,险些误了我的前途”。 1911年,中国大革命。 这一年,父亲的生活非常平静,站岗、学英文和算术、看报纸、读杂书、捡字纸…… 21岁的父亲浑然不知当时社会酝酿的急剧变革。从

为什么张治中总是感叹:这条烂腿差点错过我的未来?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原题:「 ”这一条烂腿,险些误了我的前途” | 欣悦与彷徨:张治中父女的家国往事 父亲的腿不好,他时时感叹说,「 ”这一条烂腿,险些误了我的前途”。 1911年,中国大革命。 这一年,父亲的生活非常平静,站岗、学英文和算术、看报纸、读杂书、捡字纸…… 21岁的父亲浑然不知当时社会酝酿的急剧变革。从16岁开始,他一直在安庆、扬州过着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 辛亥革命的消息传来后,扬州与中国其他的城市一样,摧枯拉朽,一个王朝毫不费劲的就成了历史的背景。父亲曾回忆说:「 ”某一天晚上,扬州也燃起了光复的火焰。诸事很顺利地进行,没有什么阻碍,没有发生事故,我非常兴奋,参加了热烈的游行。” 接下来,父亲在字纸里,发现了一个改变他人生方向的消息:上海已经响应革命了。在扬州的街头巷尾,人人在谈论光复,一时间「 ”人心思汉”,革命军受到热烈的拥护。 父亲觉得留在扬州站岗,根本就不是办法了,他看到报纸的消息和他自己的抱负一结合,决定去上海。 他离开扬州来到上海,根本就没想重操警察旧职,而是去投军。此时,上海正在组织学生军,准备参加北伐。本来,父亲可以参加上海的警察队伍,但是警察的滋味已经尝过了,他不想当了。 那时,父亲在上海街头看见一群群的学生军挺着胸脯、英姿勃发的走过去,羡慕不已。学生军,顾名思义,全部是由学生组成的,与一般的部队三教九流杂处显然不同。父亲也觉得,如果能参加这样的军队,应该是件兴奋的事情。他虽然没有进过文学堂,但是在扬州学习过英文、算术,又是个私塾出身的学生。经过一番遴选,父亲如愿以偿。他回忆起自己当时的心情时说,这次投军达到他所期望的目标。而对于入学生军以后的表现,父亲也说他很受一般官长的器重,被认为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领导南京临时政府,上海学生军奉命调往南京进行改编。陆军部将各地来南京的学生军混合编为陆军部入伍生团,父亲被编入第一营。 父亲晚年回忆说:「 ”起初,我进上海学生军,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打仗,就是北伐,打死了是光荣的;如果不死,希望可进陆军学校,将来当一名正式军人。” 但是,父亲打仗拼一死的决心让他陷入了矛盾之中,主要是他想起爷爷奶奶遭受的苦难和对他的养育之恩,一想到这心里就陡生悲痛。有时候,他在写家信时边写边哭,信也写得很长,简直就是「 ”以泪代墨”了。 这不是父亲悲伤的全部。 一个偶然的意外,差点让父亲被开除了。 还是在入伍生团。有一次,父亲与一些同学在操场上学踢足球,被一个同学用钉鞋踢破了腿,出血、化脓,课也不能上,操也上不了,父亲好生着急。 这样的学生让人觉得累赘,连部曾经开会,鉴于父亲久未上操,主张开除了。幸亏他的表现别人看在眼里,有几个排长不主张开除。晚年,他的腿不好,还时时感叹说,「 ”这一条烂腿,险些误了我的前途”。 一直持续五六个月,父亲的腿伤才好。这时,南北和议告成,南京临时政府取消,入伍生团准备编入陆军军官学校,调入保定。当这批学生从南京来到保定后,入伍生团并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事遭到了抵制,合并没能实现。 1912年冬季,由保定南下,南京入伍生团被送到武昌南湖,父亲来到武昌第二预备学校入学,学校的前身是前清陆军第二中学。这个武昌起义的炮火连声处,在南北议和声中,此刻已经归于平静。而武昌南湖,此刻正在传出父亲背诵德文的声音。 若干年后的1926年底至1927年,36岁的父亲在这所军校的旧址上办学兵团,他将校舍翻新,配置了发动机,决定要「 ”重兴南湖”。 他在这里学习了两年,学习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等新学科,但学起来很吃力。最让父亲感到吃力的是图画课。 有一次图画考试,他在纸上画了一条起伏很大的波浪线,象征着喜马拉雅山,接着又在顶端添了几笔,画成一个方框,意为纪念碑,然后他在旁边题写了一行大字:「 ”大中华民国战胜纪念碑”。先生看了,笑一笑,打了一个圈,给他吃了一个「 ”鸭蛋”。 在这里,父亲遇到了自己一生最难忘的朋友。他就是郭孔彰。 郭孔彰原来是北京师范大学堂的学生,在学生军与父亲结识。在南湖共同学习了两年后,他们又一同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于1916年完成学业。毕业后,父亲去了安徽倪嗣冲的部队,而郭孔彰去了北京。督军团造反时,郭孔彰南下,与逃离倪嗣冲部队的父亲在上海相逢。父亲决意南下,此时倪嗣冲也有意南下,父亲劝说道:「 ”我们何必都到广东,而且到广东以后,在事业的开展上,不一定就有把握。”父亲建议他去老家四川,并且相互约定:「 ”各人去打天下,无论哪一个有了成就,将来再会合来干一番事业,岂不最好!” 郭孔彰勉强同意了,但是不幸的是,他回到四川当营长,打仗的时候,阵亡在遂宁。郭孔彰牺牲3年后,父亲来到四川哭祭了他。20年后,父亲重去四川,为他修墓立碑,并撰写了一篇纪念碑文。 父亲在就读武昌陆军军官第二预备学校时,爷爷从故乡到武昌南湖来看他。这天是星期天,他出去了。爷爷没有见到,一直等到他回学校。当时天色已晚,爷爷想在学校旁一家小饭铺里借宿一晚上,以便和久未谋面的儿子再聊聊天。 但是,小饭铺没有床位,爷爷就到汉口借住在一朋友家中,临别时爷爷说好第二天去看他。第二天,父亲没有出现在爷爷面前,因为临时有事情,他没能赶过去。爷爷回到安徽后写来信函,他在汉口的朋友家高烧两三天没好,只好带病回了家。 1914年11月10日,父亲从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保定入伍。1915年,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父亲还没完成学业,爷爷奶奶也没看到父亲的未来。 我出生时,父亲在完成入伍的一段时间后,升入正式的陆军军官学校。1915年12月,在国会、民众请愿团、筹安会和1993名各省国民代表的推戴下,恢复了君主制,建立洪宪帝国,行君主立宪政体,把总统府改为新华宫。 在学校,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与同学们都感到奇怪:「 ”怎么忽然做起皇帝来了?” 保定军校的校长是袁世凯的心腹王汝贤。有一天,一名学生偷看反对帝制的《顺天时报》,被巡查的官长发现了。这位官长是王汝贤的亲信,他立即收缴了报纸,并将此事报告了校长。为了杀一儆百,这位校长派卫士将学生抓到校本部,痛打40军棍。 此事引起了学生的愤怒。他们把砌阶用的砖翻出来,砸窗户,砸校本部。父亲说,我们还把校长的相片撕毁,扔到厕所里,而且尽情地辱骂校长。王汝贤见大势不好,慌忙逃避,并打电话找来附近驻军将军校包围了起来,并把学生骗上讲堂,将学生的枪支缴了。 1917年,孙中山率海军赴粤,树起护法运动旗帜,父亲到广东追随孙中山。父亲的保定同学到广州的也越来越多,于是大家联合起来要去见大元帅。父亲说,接见他们的是一个参军,没有见成。 不久,父亲参加了征闽战役。他加入滇军第四师第八旅,任上尉差遣。实际上,父亲没固定工作,是个编外人员。 父亲曾说自己的办事能力在送子弹这件事情上有显现。他奉命运输子弹,由几百个挑夫挑,走的是旱路。当时,父亲没有一点运输事务的经验,但是他没有遗失一箱子弹也没有一个挑夫逃跑。他穿着草鞋,从队首走到队尾,从队尾走到队首,鼓励和招呼挑夫。长官后来嘉奖他能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明朝治贪:朱元璋为什么要鼓励老百姓“越级上访” 明朝治贪:朱元璋为什么要鼓励老百姓“越级上访”下一篇:6.0历史 6.0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