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中国和韩国朝鲜历史上所有的战争 中国和韩国朝鲜历史上所有的战争

导语:以下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朝历史上所有战争的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中韩:三国《列传》“前六年,为刘茂太守,党为龚尊太守引东为美句,切之切之,不耐侯之类。”刘茂、龚尊不部在六年之初又攻击了白!这样,整个战争形势就大致明朗了:公元244年8月,吴的军队骑马一万人进入高句丽境内,先后两次在开水和凉口打败东川王,杀死自称有两万人的高句丽军队一万八千余人。东川王携夫人及千骑逃往东卧居。十月,魏军攻

以下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朝历史上所有战争的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中韩:三国《列传》“前六年,为刘茂太守,党为龚尊太守引东为美句,切之切之,不耐侯之类。”刘茂、龚尊不部在六年之初又攻击了白!

这样,整个战争形势就大致明朗了:

公元244年8月,吴的军队骑马一万人进入高句丽境内,先后两次在开水和凉口打败东川王,杀死自称有两万人的高句丽军队一万八千余人。东川王携夫人及千骑逃往东卧居。

十月,魏军攻陷高句丽都城,马鲁都城,将其屠杀。

于是,吴国的邱剑、齐宰麻鲁不派宣土太守王琦去追东川王等人,而派乐浪太守刘茂、戴方太守龚尊去攻打高句丽的偏狭。

王琦大军追至朱令,再次破东川王虞部。

后来魏军在沃州被杀,并将帮助高句丽城一起瓦解,杀死三千多人。

东川王再次逃入北窝居,魏军进一步追击。

然而,高句丽国王最终还是在部下的忠诚护卫下,杀死了一小队魏军,得以藏身。

王琦军队的主力进一步向东北推进,直到到达北窝居和宿深之间的边境地区。

而刘茂和龚尊也成功地攻破了城池,迫使那些不抵抗侯举投降的人。

整个镇压运动在公元245年初基本结束,最后邱剑等人石刻造像,取得了245年5月的胜利。

虽然魏军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空之前的胜利,并且由于王琦的其他部队进攻了俄罗斯沿海地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征服,但是背后却遭到了朝鲜人的进攻。

马汉百济的情报可能是被隐藏在朝鲜人中的公孙氏残余势力所激怒,甚至于244年末胆敢利用乐浪和首领空突袭乐浪郡的边民。

这种行为无疑是挑衅。一方面可能估计高句丽不一定会被魏军打败,另一方面可能是依靠陈王的势力,故意挑起魏汉矛盾。

如果魏国与朝鲜发生战争灾难,与高句丽战争相呼应,辽东和朝鲜可能陷入混乱,那么公孙的复国运动极有可能实现,这就是公孙残余的最终目的。

然而,高句丽在没有邱剑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军队的攻击,他们的多次失败使魏军似乎可以轻松地赢得一场大胜利。

244年8月至245年5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魏军不仅几乎消灭了东川王的军队,还攻破了高句丽的下属国,如东卧居、北卧居、白起等。

因此,百济陈至,尽管受到公孙残余势力和自己野心的煽动,也为魏军秋风扫落叶所震惊。

更重要的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无法完成对韩国人的煽动,如果坚持反对魏婷,只能自杀。

因此,当乐浪太守刘茂对此事感到愤怒的消息传到百济时,陈至战战兢兢地将被掠夺的人口归还给县政府,以避免灾难。

一方面要回到人质身边,不带一兵一卒;另一方面,乐浪太守也可能会考虑高句丽和白起的隐患,因此没有进一步的调查。

这场风暴基本在244年底结束。

也有可能由于数据记录的空白,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只有百济。

事实上,它可能不是朝鲜国家中唯一采取不友好行动的国家,其他小国完全有可能入侵它。

244-245年朝鲜人的动乱,显然给贡尊太守乃至朝廷带来了压力。

所以,245年日本使者再次来朝贡时,魏亭送给他一座“黄宅”,送到代芳县,让他派一位县使臣到日本假授。

这一次带有军事性质的“黄家”授奖,极有可能是希望日本人能牵制住韩国人,可见魏此刻有着深远的打算。

但宫尊还有其他重要事务要处理,郡主特使并没有立即赴日完成使命。

由于高句丽东川王在上一次战争中没有被俘,吴的军队经过九个月的休整,于正始七年二月再次进攻,目标是马鲁。

因为前不久受重创,宫中迅速后撤,魏军轻松获胜。

五月,吴与刘茂、龚尊大捷,各城人民全部投降。后来,他们和魏人一样,向乐浪及其帮会派遣“征调军役”。

魏军前七年上半年第二次征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全面震慑不安分的朝鲜人。

与董桥勾结的朝鲜人大多害怕集体惩罚,随着董人的彻底失败,他们都投降了魏国。

所以《三国志》和《魏徵》第四卷,就留下了这样一段记载:“七年二月,幽州刺史请吴邱剑议高句丽,五月夏,皆破。

朝鲜的Xi和其他几十个国家以不同的速度下跌。“那个西国不在《韩传》所列的七十八个朝鲜国家之列,也许是不同的刻录机根据读音对比的汉字不一样,也可能是另一个国家。

但是这么多朝鲜人投降,无疑是可喜的,说明魏在半岛的势力已经到了顶峰。

有些学者甚至把Xi国设置在半岛东南部靠近日本的地区。如果是这样的话,魏能控制的区域就更让人震惊了

但是从记载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几十个国家都是以纳西族国家为首的,没有陈王为首都的下属国家。

因此,这种屈服显然不是邦联的行为,而是邦联某些成员的私人结社的非法行为。

魏接受他们的叛逃,当然是对王晨在朝鲜人中的权威的漠视。无论魏亭的目的是故意暗示还是过失,都构成了入侵王晨。

而对Xi等几十个国家的背叛,让王晨极为恼火。他们不仅私下里在邦联内部形成了一个小联盟,而且还公开交叉效忠其他国家。

因此,考虑到此前百济攻和魏廷的圣旨说米黄色建筑很难升级,当局势发展到这一阶段,魏汉之间爆发战争是顺理成章的。

一切准备就绪的魏和愤怒的南朝鲜只需要一个正式的借口,而公孙氏残余希望战争的目的很快就能达到,但很难预测这场战争是会有利于他们的复国运动还是会毁掉他们最后的希望。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河口、吉安秘密渡过中朝边境鸭绿江,于10月25日发动突然袭击。

联军没有料到中国会在不向联合国宣战的情况下出兵,前方联军也没有收到任何中国军队渡过鸭绿江的消息。

联军猝不及防,撤退到青川河以南。

第一场战斗以中国军队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中国军队声称已经消灭了35000名联合国士兵。

虽然麦克阿瑟坚持认为中国出兵只是第一次战斗失败后的象征性行动,但他也承认“联合国部队都有被歼灭的危险”,所以他建议对中国进行大规模轰炸。但美国杜鲁门政府显然意识到二战后立即与中国开战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认为战争应该仅限于朝鲜半岛。

但中国参战使杜鲁门政府再次改变政策,称朝鲜半岛的统一可以“以后再谈”,显然放弃了此前全力统一朝鲜的策略。

11月24日,麦克阿瑟向青川河以北的中朝军队发动进攻,并宣称让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首先向敌人露脸,引诱敌军进入战役发起线,于11月25日发动第二次战役。在西部战场上,38军和42军志愿军被用来从左翼向美军8军纵深突击。

美韩军队被迫突破全线向南撤至三八线,并于12月5日放弃平壤。

1950年12月31日,中韩军队展开第三次战役,向三八线以南50英里推进,首尔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兵团占领。

杜鲁门政府的另一个担忧是他的前线指挥官。

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的许多行动都没有得到华盛顿的批准,有些甚至违反了华盛顿的决定。

麦克阿瑟无视政治目标,只追求军事利益。这种行为实际上会将任何冲突升级为世界大战,这在核时代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麦克阿瑟对中国提出了很多攻击,比如大规模轰炸东北,用原子弹轰炸中国东南沿海的大城市,邀请蒋介石的军队参战,这些都被杜鲁门否决了。

4月11日,杜鲁门最终决定解除麦克阿瑟的最高指挥官职务,由李奇微将军接替他。

麦克阿瑟在广播中把这个命令称为全世界的人,麦克阿瑟认为这是杜鲁门的耻辱。

此时,美国发现自己陷入了朝鲜半岛的泥潭,被迫在一个陌生的战场上打一场前途未卜的战争。

为了扭转不利的战争局势,争取喘息时间,以加强朝鲜的军事力量,1951年7月10日在开城开始了与朝鲜和中国的停战谈判。

然而,美国不愿意放弃其侵略野心。在谈判过程中,一方面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制造借口拖延和破坏谈判;另一方面,他不断对我施加军事压力,动员了他全部军队的1/3、他的空军队的1/5和他的近一半海军,使用当时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武器,并试图通过扼杀在空和沿海攻击等各种军事手段迫使朝鲜在谈判中屈服。

然而,面对两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美国的政治阴谋和军事进攻完全失败了。

1951年1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志愿军发动第四次战役,歼灭敌人7.8万人。

4月22日至6月10日,志愿军赢得第五场战役,阵亡8.2万余人。

但由于发射时间过早,准备仓促,歼灭敌方目标企图过多,攻击深度过长,志愿军损失巨大,已有8.5万余人伤亡失踪,所以取得的胜利并不尽如人意。

之后双方转向战略对抗。

1953年7月,双方签署停火协议,谈判最终结果是在三八线附近设立非军事区,1953年7月27日22时,双方实际控制线南北宽2公里。

52年后的今天,朝鲜半岛依然一分为二:朝鲜和韩国。

中朝:朝鲜战争期间,学者们对近年来中国出兵朝鲜的过程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包括战争前和战争初期中国领导人就有援助朝鲜的意图,但直到联合国部队跨过三八线,朝鲜领导人始终拒不接受中国的援助愿望。

本文以相关档案和各方记忆为基础,揭示朝鲜战争期间中朝高层关系的紧张状态及缓和的途径,使人们对中朝关系有更全面的认识。

论中国出兵朝鲜

金日成想用武力统一朝鲜

1950年1月底,斯大林突然同意金日成来苏联讨论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问题。

苏联领导人在4月10日至25日举行的三次会谈中,斯大林强调,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必须有两个条件——美国不应干预,并得到中国领导人的支持。

金日成承诺,在苏联和中国的支持下,美国不会冒险发动一场大战争。

毛泽东一直支持朝鲜解放全国的主张,并多次表示中国革命成功后,他将帮助朝鲜,并在必要时提供军队。

但是金日成认为他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军队来统一朝鲜。

斯大林一再强调,苏联不准备直接参与朝鲜事件,特别是如果美国冒险向朝鲜派兵,金正日必须与毛泽东协商并获得支持。

5月13日,金日成秘密访问北京,告知他进攻南方的计划。

尽管毛泽东很惊讶,但他在14日收到斯大林的电报后仍然表示支持。

在15日与金日成的会谈中,毛泽东建议朝鲜人民军应迅速做出决定,绕过大城市而不是战斗,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的有效力量。

毛泽东解释说,他曾假设朝鲜会在中国占领台湾后进攻韩国,然后中国会全力支持朝鲜。

但是,既然朝鲜现在决定参战,而且这是共同的事业,他就同意了,并准备给予必要的援助。

金日成感谢毛泽东的建议,但没有接受。

在金日成看来,由于莫斯科承诺给予援助,他只是奉斯大林之命去中国,以获得毛泽东的批准。

因此,会谈结束后,金日成当着毛泽东驻苏联大使罗申的面宣布,会谈的所有问题都已达成共识。

毛泽东的尴尬局面可想而知,在踌躇满志的金日成面前。

朝鲜封锁了针对中国的军事情报

战争爆发时没有事先通知中国,毛泽东甚至从外国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

中国领导人虽然对此不满,但在美国直接参战的情况下,仍然表示支持朝鲜。

7月初,中国政府同意从东北军区派遣200名朝鲜干部返回朝鲜,以加强人民军干部的素质。

与此同时,周恩来还向罗申表示,中国同意苏联政府的要求,允许军用物资通过长春铁路和中国的空运输到朝鲜。

中国领导人特别提出了向苏联提供对朝军事援助的问题。

7月2日,周恩来会见罗申时,报告了中国对朝鲜战争形势的估计:美国可能向朝鲜增兵,在南部的一些港口登陆,沿铁路线向北推进。

建议人民军加快向南推进,占领这些港口,特别是在仁川组织强大的防御力量,保卫首尔,阻止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此登陆。

一方面,周恩来抱怨朝鲜领导人无视毛泽东一再发出的美国将进行军事干预的警告,另一方面,他强调,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组织身穿人民军制服的志愿者与美军作战。

7月4日,中国情报总局局长邹大鹏甚至告诉罗申,如何通过山东半岛港口向韩国运送朝鲜军队,如何派遣中国军事专家到韩国战场帮助朝鲜人民军。

斯大林立即表示支持中国的提议:“我们认为,立即在中朝边界集中九个中国师,使敌人越过三八线时,能在朝鲜进行志愿军的行动,是正确的。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这些部队提供中等掩护。"

此时,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良仍在中国养病。为了与朝鲜保持联系,早在6月30日就以政治参赞的名义临时将柴调任朝鲜。

临行前,周恩来指出:“现在朝鲜人民处在斗争的第一线,我们应该向朝鲜同志表示支持,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请他们提出来,我们会尽力而为。

保持两党两军的联系,及时了解战场的变化,是使馆目前的主要任务。"

然而,朝鲜领导人封锁了中国大使馆的消息。

据柴回忆,7月10日抵达平壤时,金日成给予了很高的礼遇:“以后你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并任命人民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许晖每天向中国武官介绍一次战场情况。

然而,中国大使馆很快发现,许卉谈论的大部分是朝鲜当晚播出的战争报道,柴不能经常见到朝鲜最高领导人。

朝鲜方面一直在拖延中国大使馆派遣副武官访问和在人民军学习的请求。

在与朝鲜其他人员的接触中,柴觉得军事情报基本上是中国人的禁区。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提议的派往朝鲜了解情况的参谋团也遭到拒绝。

朝鲜暂时不会考虑向中国寻求援助

但是战争的拖延让中国领导人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准备出兵援助朝鲜。

8月11日,一直集中在东北的第十三兵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召开了下级部队和师干部会议。

高刚在会上充分阐述了准备出国打仗的目的和意义,提出要积极主动地帮助朝鲜人民解放,使朝鲜成为一个独立、民主、统一的国家。

最新情报显示,美国决心大规模增加在朝鲜的驻军。

中国领导人还直接提醒朝鲜做好最坏的战争准备。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中国出兵的问题,但其中的含义是可以理解的。

毛泽东在8月和9月初两次会见了朝鲜代表李相朝,并与他讨论了战争局势。

毛泽东指出,人民军的错误在于没有建立足够的预备队,而是在全线平均分配兵力,而不是消灭敌人,只是想击退敌人,夺取领土。

刘少奇还指出,人民应该为持久战做好准备。

朝鲜领导人对中国的建议置若罔闻,甚至对苏联军事顾问的警告也置若罔闻。

原因如下:第一,对战局的估计过于乐观。

当柴文成在9月4日直接向金日成指出战争陷入僵局时,他自信地说,釜山之战已经开始,有能力的突击部队上去了,就能打破僵局;当被问及美军是否有可能在后方登陆时,金日成肯定地回答:“我们估计美军目前不可能反攻。他没有大部队增援,很难在我身后的港口登陆。”

其次,有速战速决和冒险主义的倾向。

柴文成报道说,朝鲜领导人起初没有考虑从美国出兵,并预计在一个月内结束战争。

美军参战时提出了“8月15日前解决问题,让8月成为胜利月”的口号。

从动员大量技术工人和学生入伍,以及人力财力的严重浪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孤注一掷的计划。

9月10日,柴文成在向中国汇报后返回平壤,并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紧急向金日成汇报,希望朝鲜军队考虑战略撤退的问题。

金日成的回答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回去。”

当时如果中国军队及时出动,无论是防守美军后方登陆,还是协助釜山前线进攻,显然都会影响战局的发展。

但由于中朝双方对战局的判断和战略安排分歧很大,即使没有其他原因,朝鲜也不会考虑要求中国出兵援助。

战争局势的变化迫使金日成向中国寻求紧急帮助

麦克阿瑟在仁川成功登陆后,形势立即发生了严重变化,中国领导人感到向朝鲜派兵参战是必然的。

9月18日,周恩来会见了苏联大使和军事顾问。

周恩来首先询问了朝鲜战争的情况,抱怨说中国领导人除了报纸上发表的材料和平壤电台的报道之外什么都不知道,甚至中国驻平壤大使也没有收到军事形势的作战报告。

周恩来还指出,与朝鲜领导人在军事问题上几乎没有接触,中国根本不了解朝鲜人民军的作战计划。

中国试图派一些高级军事干部去朝鲜观察战场局势,但迄今没有收到平壤的任何答复。

周恩来建议,如果人民军没有足够的预备队,就把主力撤到北方,建立一支一千人的突击队;我们应该利用西方对中苏参战的恐惧,“采取能够证明我们意图的步骤”。

罗申答应立即向莫斯科汇报,并建议派一名负责干部前往朝鲜了解情况,消除误解。

莫斯科20日回复称,朝鲜不向北京提供军事情报是“不正常”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经验。

至于目前的军事部署,我同意中国提出的朝鲜人民军主力向北撤退的建议。

9月21日,刘少奇进一步告诉罗申,中国军队士气高昂,如果有必要,他们愿意并有信心打败美国军队。

中国领导人认为,如果美国威胁到朝鲜的生存,中国必须帮助朝鲜同志。

虽然斯大林派驻朝鲜的私人代表扎卡罗夫将军也劝说金日成向中国寻求帮助,但朝鲜方面从未对此做出回应。

直到9月28日,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才作出要求苏中出兵的决定。

经过激烈辩论,政治局一致认为,首尔失陷后,不可能阻止联合国部队越过三八线;如果越过三八线,朝鲜人民军残余力量将无法有效抵抗,战争将在短时间内结束。

朝鲜领导人一致同意要求苏联和中国提供直接军事援助,并向斯大林和毛泽东传递了两封官方信函。

即便如此,朝鲜领导人还是首先试探了莫斯科的态度,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

10月1日,斯大林回电说,提供援助最好的办法是派志愿者,要先和中国商量。

半夜,束手无策的金日成紧急召见中国大使,要求中国尽快将已经集结在鸭绿江上的第13兵团渡江支援朝鲜战争。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朝鲜领导人从内心拒绝中国的直接军事援助。这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金日成过于自信,对局势过于乐观;第二,中朝历史上的特殊关系使得朝鲜领导人担心出兵中国,所以金日成宁愿依靠苏联,也不愿中国干预朝鲜事务。

这两个问题在中国出兵朝鲜后依然困扰着双方。

论中韩武装力量的统一指挥

中朝第一次会谈只谈军事合作

尽管由于中国领导层内部的意见分歧和苏联在派遣空部队方面的犹豫,中国在10月1日至18日期间向朝鲜派遣部队作战的行动遭到了阻挠和重复,但毛泽东自己的决心从未改变。

当周恩来去苏联与斯大林讨论武器装备和军事援助时,中朝双方已经开始讨论中国出兵的具体问题。

但由于情况紧急,双方在出兵后并未讨论指挥、通信、补给、运输等一系列问题,更谈不上达成任何协议。

10月8日,致电金日成通知中国已决定出兵,并要求朝鲜政府内政部长前往沈阳,与彭、、高岗讨论志愿军进入朝鲜事宜。

朴槿惠当天抵达沈阳,但没有谈志愿者进入朝鲜的具体问题,而是敦促中国军队按照金日成的要求立即派遣。

朴一禹还说,金日成现在在德川,金日成认为志愿军的指挥所也在那里。

这涉及到中朝军队的统一指挥。

据柴观察,金日成最初的想法比较简单,就是在敌情紧急的时候,要求中国出兵帮助朝鲜一段时间,这样军队的指挥权自然就由朝鲜领导人控制了。

当他得知中国要分批派出几十万军队去朝鲜作战时,他觉得有些事情很重要。

显然,韩国人指挥中国军队是不现实的。

所以金日成只提出双方指挥所合并。

彭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考虑。

首先,斯大林在10月1日的电报中明确表示,志愿军是“受中国指挥员指挥的”。

其次,我在朝鲜的所见所闻确实让人担心朝鲜人的军事指挥能力。

后来,彭曾对柴说:“我要对中国和朝鲜人民以及几十万军人负责!”因此,在彭看来,不存在把中国军队交给朝鲜指挥的问题。

至于朝鲜军队的指挥,一是不理解朝鲜人的说法,二是人民军主力已经崩溃,新兵在国内训练训练,不能直接参加军事行动,这个时候提出来不合适。

因此,10月21日彭、金在大禹洞第一次见面时,双方都没有提出统一指挥的问题,但在谈到两军如何配合时,金日成同意派到彭保持联系。

两支军队的统一指挥被提上日程

10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任命朴一禹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兼政委、党委副书记。

随着战争的发展,两军统一指挥的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

在第一次战斗中,彭多次报告说,由于中朝之间缺乏协调,如语言不通、地形陌生、朝鲜劳动党、军队和人民撤退造成道路堵塞等。“志愿军行军作战受阻”,特别是人民军多次误击志愿军。

在物资供应、运输等方面。,因为没有统一协调的指挥,所以也有混乱的局面。

为此,彭委托中国驻北京使馆工作人员提出与金日成作战协调统一问题,希望人民军总部能靠近志愿军总部。

11月7日,彭要求再次会见金日成,反映了几个问题。

然而,三天的会谈结果令人失望:1。开辟敌后战场,由于什蒂科夫坚决支持中方的主张,决定派方虎山、崔仁两个团进入敌后,金日成勉强同意。

2.在两军合作的问题上,金日成坚持只派参谋人员担任通讯和交流情报的工作,既不同意两军总部相距较近,也不同意采取联合的形式。

3.关于逃避兵役的朝鲜平民,金日成同意志愿者将帮助召回逃犯,但实际上准备以叛乱罪对这些人进行武装围剿。

在此期间,彭要求中央军委转告金日成,人民军第6师有6200多人,他们加入了志愿军第125师,希望该师留在当地与志愿军作战。

但是金坚持要转移师。

7师之后,又有5000多人加入了125师。彭再次提议保留该师,但金日成拒绝回答。

此外,朝方和驻朝苏军顾问也反对彭在第二次战役中撤退数十公里伏击的作战方针,主张志愿军继续追击青川以南之敌。

所有这些问题的核心都是军事指挥权的归属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毛泽东决定请中国和朝鲜武装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进行直接面谈,以协调他们的立场,并向莫斯科反映他们的意见以寻求支持。

中朝联合司令部成立

11月15日,金日成和什蒂科夫应邀来到志愿军总部,高岗也专程从沈阳赶来。

会谈开始时,直爽的彭·提出了两军必须统一指挥的问题。

Shtykov明确表示中国要有统一指挥,认为中国指挥的正确性不容置疑。

但金日成在讲话中只介绍了人民军的情况,对指挥及相关政策问题保持沉默。

无奈之下,彭直接提出由金、什蒂科夫和他本人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军事问题的谈判和统一指挥。

金日成对这个提议犹豫不决,什蒂科夫无法表达自己的立场,因为他没有向莫斯科请示。

最后决定在第二次战斗后开会。

毛泽东在十一月十三日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转述了彭的建议:“我希望金日成和什蒂科夫同志留在前线,金日成、什蒂科夫和彭·将组织三人小组决定军事政策...如果你认为可行,请到你的办公室交给什蒂科夫同志和金日成同志”。

17日,致电彭、高,称斯大林已回电,完全同意由中国同志统一指挥,并将电告金日成、什蒂科夫。

此外,苏联驻华总军事顾问扎哈罗夫也赞成统一指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汉军八旗和满洲八旗 汉军八旗和满洲八旗 蒙古、汉军八旗与满洲八旗是平行的关系 还是下一篇:魏晋才女苏蕙 魏晋才女苏蕙 历史上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