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何香凝与抗日战争中的仲恺农工学校 何香凝与抗日战争中的仲恺农工学校

导语:抗战时期的何香凝与仲恺A&M学派。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俞德富评论:何香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陌生的女孩。她是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国民革命的主要创始人,国民党的元老,民国成立的英雄,“三项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军队,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她不仅是一位艺术家,她的诗歌和绘画在岭南享有很高的声誉,也是一位教育家。她亲自创办仲恺A&M学校,在战火

抗战时期的何香凝与仲恺A&M学派。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俞德富

评论:

何香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陌生的女孩。她是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国民革命的主要创始人,国民党的元老,民国成立的英雄,“三项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军队,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她不仅是一位艺术家,她的诗歌和绘画在岭南享有很高的声誉,也是一位教育家。她亲自创办仲恺A&M学校,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中坚持办学,曾带领学校师生到粤北乐昌,继续教育大火,直至抗日战争胜利。

廖于1925年8月20日逝世后,经何香凝等八人提议,在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17次会议上成立了学派。1927年初学校开学后,何香凝被选为仲恺农工学校校长,直至1942年。

何香凝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听说海隅之警,赴国难”。在8年抗战的艰苦岁月里,何香凝和仲恺A&M学校的师生们充满爱国热情,弘扬中华民族的正气,表演了不平凡的场面...

在何香凝的鼓舞下,抗战期间,仲恺A&M学校200多名校友和教师奔赴抗日前线和敌后抗日救国工作。其中卓秋华、丁农、刘国林等9人通过严密封锁进入延安抗日根据地。抗战时期留在广东的胡延吉、邓汝淼,分别担任中共台中区委书记、中共清远县委书记,不幸逝世。被追成革命烈士后。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距离广州30多公里的西樵山,情况紧急。已经开办了一年多的仲恺农工学校不得不关闭,师生必须回家。

全面抗战爆发后,先后从事沪港抗战的何香凝主席密切关注仲恺农工学校的动向。她指示学校负责人创造条件复课,并于1938年12月在香港《学生杂志》上发表《从战斗中学习》一文,呼吁“爱国青年必须献身抗日事业”,“从战斗中学习”。鼓舞了全国的青年,甚至鼓舞了仲恺农工学校的师生。1939年8月,在代理校长金增成和专职教员唐希年、陈松硕的策划下,在中山县南坪乡恢复办公。借一个祠堂,几间房子,用竹子和甘蔗叶做工棚,做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关闭一年的时候,有同学走上抗日前线或者组织敌后人民支援,所以聚集的同学不到100人。

1940年春,日本侵略者再次入侵广东。中山抗日篝火多,学校不得不在当年2月临时搬到澳门,通过教会办的一个“教中中学”教室安排晚上上课。

1940年7月,根据何香凝校长的指示,仲恺A&M学校毅然迁至粤北乐昌县西乡桂花村。在澳门生活的师生,以及香港、韶关、南雄、始兴、英德、清远、广州、开平、泰山等地近200名新招收的农工子弟,坚持在山区办学3年9个月,度过了抗战时期最艰难的岁月。

粤北乐昌县西乡桂花村连绵的群山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掩护

桂花村距离县城六七公里,北面群山环抱,乌江环绕。虽然美,但是穷,落后。在当地村民的支持下,师生们一起砍杉、竹、藤、草、锯板,沿着山坡搭建了十多栋校舍,用作教务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宿舍等。提供高级养蚕学和农学,三个年级六个班。

榕树旁边是学校办公室的旧址

办学初期乐昌实际负责人陈松硕,以及早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或早稻田大学的陈鲁彬、黄佐明、苏泽民、陈郭栋。他们认识并尊重何香凝,全面贯彻何香凝“从战斗中学习”、“注重实验”、“帮助农工”的思想。他们在阶级斗争中宣传抗日活动,也通过生产更多的食物和支持抗日活动来引导农民自救。

何香凝极其关心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和生活。1942年春天,她长途跋涉来到广西桂林。路过曲江、韶关时,遇到了当时的学校校长、广东省教育厅厅长陈松硕。她辞去校长职务,任命陈松硕为校长,并指示教育部门负责人支持仲恺A&M学校。据当时的学生吴巨培说,“政府每个月免费补贴学生口粮,砂粒陈米每个月15斤。由学生自己到县城。即便如此,也能解决这些流亡学生的最低生活保障困难。"

1943年1月,根据当时省政府的命令,学校更名为“广东仲恺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同年秋,又增设了一个高级农村合作部,学生人数增至200多人。1944年夏,日军攻占长沙、衡阳,粤北局势十分紧张。学校被省政府勒令搬迁到粤西新兴县。当师生长途跋涉来到云南县时,新兴县已经沦陷。师生避开了云浮县宁波乡西中学和广西和县。同年10月,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仲恺学校师生集中在罗定县宋郎乡,以河边的一座皇公庙复学。

著名抗日军人蔡廷杰的家乡罗定,抗日气氛浓厚。仲恺学校师生坚持办学一年多,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师生们在认真教学和学习的同时,在附近的村庄推广抗日和先进的农艺技术,大大提高了当地水稻、瓜菜和木薯等作物的产量。农民称赞说:“仲恺的学生给我们赚了半年多的粮食!”

私立仲恺农业职业学校毕业生志愿推广冬季农业名录

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消息传到罗定县松朗乡,仲恺学校的师生们喜极而泣。在篝火堆里坚持办学是多么困难啊!经过八年抗战,五次搬迁,276名有真才实学的毕业生在战时环境下接受了培训,210多名校友在入学后的一至三年内参加了抗日战争。包括陈其中在内的10多名学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2名校友为抗日战争献出了鲜血,1名教师为国家献出了生命。以何香凝为校长的仲恺学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6年1月,居住在罗定松朗乡的100多名师生终于回到广州,在战后的废墟上重建了仲恺高等农业职业学校。

仲恺农业和工业学校现状

学校农工师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的细节全集 历史的细节全集下一篇:如何客观评价马基雅维利的君主专制与共和思想 如何客观评价马基雅维利的君主专制与共和思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