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春秋末年的三家分晋 春秋末年的三家分晋 赵国魏国是建国 而韩国却是复国吗

导语:春秋末期三家分晋,赵魏为开国国,韩国为复辟国?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春秋末年,赵魏韩三家分晋,分别称为了战国七雄之一。而关于这三家在晋国崛起的旧事,赵国和魏国都是很清晰的,唯独韩国的祖先有些矛盾的地方。 关于韩国先祖韩武子的出身,有人认为其是曲沃武公的叔父,也就是说他是晋国公室出身。但是《史记》中却又不一样的记载。「 ”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

春秋末期三家分晋,赵魏为开国国,韩国为复辟国?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春秋末年,赵魏韩三家分晋,分别称为了战国七雄之一。而关于这三家在晋国崛起的旧事,赵国和魏国都是很清晰的,唯独韩国的祖先有些矛盾的地方。 关于韩国先祖韩武子的出身,有人认为其是曲沃武公的叔父,也就是说他是晋国公室出身。但是《史记》中却又不一样的记载。「 ”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 《史记》中的说法是,韩武子出自古韩候国,因功受封韩原。如果这个说法可信的话,那么三家分晋中,韩国就是复国,而非建国了。我们就从韩侯国开始,看看韩国建立的过程。 【王弟封韩】 韩侯国建立在西周初年,开国之君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的弟弟。 当时周公平定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的三监之乱,考虑到周人对地方上的控制力不足。所以周公再次进行了大分封,韩国与晋国等诸侯的建立跟这个大背景不无关系。 其中,成王一个弟弟被分封在唐国,后更名为晋国。而另一个弟弟被分封在韩。韩国在晋国西北方向,两国之间距离并不算远,可以算是相互扶持的关系。两国都为侯爵,所以地位上也应是平等的。 【晋文侯灭韩】 在西周时,韩国的存在感着实不强。这也与他早早的就被亡国有关,随着西周末期发生的动乱,军事实力更强大的晋国逐渐崛起,而韩国却成为了晋国的陪衬。 周幽王死后,周平王与周携王二王并立。晋国倒向了周平王,而韩国则支持周携王。两国的政治理念出现分歧,走向敌对。 事实上,韩国支持周携王是很顺理成章的,因为周幽王就是在与支持周平王的申候作战时死去的。当时话语权最大的诸侯是周公的鲁国,鲁国就带头不朝拜弑父登位的周平王。韩国跟随鲁国的脚步也就非常正常。 与鲁国相比,晋国更能从周平王那里获得利益,因为从军事的角度讲,这时候的晋国已经是独步北方了,但领土和声望还比较有限。 相对的维护宗法制的周携王给晋国的限制会更多,而篡权夺位的平王却能给与晋国更多的特权。同时在军事上,晋国也并不惧怕周携王和支持他的虢国。 所以晋国支持更利于自身的扩张的周平王,这也便于晋国从王室手中攫取更多的利益。于是晋国当时的国君晋文侯,打着周平王的旗号灭掉了韩国,后来甚至杀死了周携王。 【晋国内乱与韩万的站队】 韩国被灭以后,韩国的宗室被迫侍奉晋国的贵族。如果根据《史记》中韩万出自韩侯国的说法,韩万小时候或许还经历过韩国的灭亡,那么他对晋文侯抱有仇恨的心态也就很有可能了。 晋文侯死后,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晋文侯之子把晋文侯的弟弟分封到了曲沃,被后世称作曲沃桓叔。从此晋国开始了一场长达68年的内乱,史称曲沃代晋。 曲沃桓叔开始作乱,韩万该怎么选择呢?如果按照他是曲沃武公叔父的说法,那他就是曲沃桓叔的儿子了,自然不用多说。但是如果按照韩国后人的说法,韩万也很可能选择曲沃桓叔,因为晋文侯是他的仇人。帮助桓叔也符合他自身的利益。 我们假设韩万就是韩国后人,这时候他就应该做出了选择,帮助曲沃桓叔打击正牌晋国国君。而这时候识文断字的贵族都是可以重用的人才,曲沃桓叔没有理由拒绝韩万的投靠。这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为晋武公驾车,杀害晋君】 韩万真正崭露头角是在曲沃桓叔的孙子,晋武公在位的时候。内战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曲沃与晋君多次刀兵相向。 前709年春季,晋武公再次攻打晋国国都翼城,而韩万为晋武公驾车。其实从这一点看,韩万也很可能并不是晋武公的叔父,更像是普通士大夫。 这场战斗中,韩万虏获并杀死了晋国国君晋哀侯。也因为韩万的功劳,晋武公统一晋国后把韩地封给了韩万。韩氏开始了二度崛起。 【没赶上称霸的快车】 晋武公统一后一年就死去了,其子晋献公即位。晋献公在位的时候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屠杀了晋国公室成员。他把和自己有亲戚关系,有军权封地的叔伯兄弟都给骗到一个城池里,给一锅端了。这也造成了晋国无公室的局面。 可以猜测,如果韩万是晋国公室,为什么他的韩氏一族没有在这个惨案中被屠杀呢?其实这也很可能是韩万并非公室的证据之一。至于有一种说法:韩万之孙因维护晋献公所以免遭横祸,这种说法也是有疑点的。 晋献公晚年发生了骊姬之乱,国家持续动荡。这时候韩氏并没有选对跟从的国君,当晋文公重耳最后取得胜利时,站错队的韩氏只能成为赵氏的家臣,并没有把握住机会成为六卿之一。 可以说晋文公称霸的快车道没有被韩氏赶上。 【列为六卿之一】 等到晋悼公即位后,韩氏迎来了崛起的新契机。带领韩国崛起的是韩万的玄孙韩厥。 韩厥作为赵氏的家臣,非常受到赵衰和赵盾父子的信任。后来赵盾权倾朝野,对韩厥也是大加提拔。 到了晋悼公时期,韩厥因铁面无私的名声,被破格提拔为晋国的执政,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卿。 其实晋悼公提拔韩厥很可能是寻找一个没有太多宗族势力的人,用来平衡赵盾执政以来日益强盛的士大夫间的争斗。而韩厥也在后来对赵盾后人赵武照顾有加,两家结成联盟,应对士大夫的内斗。 韩氏应是作为顶级士大夫争斗的灭火器而出现的,而韩厥的执政也让晋悼公对晋国拥有了更强的掌控力,帮助晋悼公中兴晋国,复霸中原,韩氏也因此被列为六卿之一。 【韩国建国】 韩氏作为晋国士大夫夺权的新玩家,在韩厥之后,很快就又把晋国国君扔到了一边,积极发展自身的势力。并与赵氏共同进退,生存到了最后。 到了春秋末期。范氏和中行氏出局以后。桌面上就剩下了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四家。 后面就是最强大的智氏挟持韩魏两家攻打赵氏,结果韩魏趁机反水。智氏被灭后,晋国已经在实际上被赵魏韩瓜分了。 这时候晋国的土地,人口,甚至军权基本都在三家手里。而晋国国君也没有公室成员的帮扶,更没有扶持新的玩家入局的能力,只好眼睁睁的看晋国被瓜分了。 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魏斯、韩虔、赵籍为诸侯,三家分晋,韩氏化家为国,史称韩国。 【总结】 其实韩国的建立也是一个颠荡起浮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韩氏族人掌握住了很多历史机遇,用了整个的春秋时代近三百年的时间,成为了历史的弄潮儿。 另外,我们现在虽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韩国究竟出于晋国公室还是韩侯国。但是韩氏的真正崛起也并没有依靠他本来的身份,不是吗?至于对韩国源起的看法,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也许韩国的建立真的就是一场复国的行动呢。 最后,虽然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但是对比西周初年那上百个最终亡国的诸侯,韩国在这样的时代能逆势崛起,顺利建国,这也已经是一种成功了。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康熙的后妃表 康熙的后妃表 清朝历代皇帝和阿哥们的后妃一览表下一篇:北魏孝文帝改革改内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内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