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北洋海军的甲午家书②:致远舰正管轮郑文恒家书上的66个字 北洋海军的甲午家书②:致远舰正管轮郑文恒家书上的66个字

导语:北洋水师军官郑文恒参加甲午海战时随致远舰沉没殉国,他曾给家中寄信表达决死的信心。郑文恒是福建长乐人,曾经从商,后来进入北洋水师学习。他的兄弟郑文超也参加过海战,但后来因伤病去世。两位兄弟都留下了忠烈之名。

北洋水师的吴佳信②:郑文衡致远船信中的66字以内的文字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我们来快速看一下!

在甲午战前,郑文恒曾给家中寄过一封信,但如今只能看到其中的一段,不算标点符号一共66个字。但这66个字,字字千钧。 在北洋海军军官系统中,致远舰正管轮郑文恒的经历有着很大的独特性。 郑文恒,字翔孙,是福建长乐人,史料记载他「 ”少有大志”,但在科举路上却一无所成。后来他去做了当时读书人很为看不起的职业——经商。 也许是商贾之路的不顺,也许是遭遇白眼,总之郑文恒觉得不称意,感叹:「 ”人生斯世,安能以碌碌终乎!” 郑文恒说这话时,犹如李白高呼:「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亦犹如鲍照勃然曰:「 ”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 于是,郑文恒进入到水师,在「 ”龙骧”炮舰上任职。 龙骧炮艇。 「 ”龙骧”是一只蚊子船,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建议清廷向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订造,1876年11月29日回国,抵达天津大沽,加入北洋水师。 两年后,1879年11月,龙骧由北洋调拨给南洋水师。 在「 ”龙骧”炮艇上,郑文恒是一名在轮机岗位上的士兵。 虽然无法确知他上船的具体时间,但他肯定是北洋的水兵。因为在光绪四年,郑文恒考上了船政学堂。 池仲佑在《海军实纪》中,记载郑文恒是管轮班的学生。但有一点很奇怪,1978年入学,应为管轮班第三届学生,甲午史学者陈悦在《船政史》一书的附录中,记载这一届毕业生只有7人,其中并无郑文恒的名字。但1996年出版的一本《福建船政学校校志》中,称这一届有8人,可惜上面没有具体名单。 池仲佑记载郑文恒的胞弟郑文超在光绪二年考入船政的驾驶学堂,他的名字出现在驾驶班第六届的名单上,这与船政的档案记载一致。 池仲佑记载,郑文恒入学这一年23岁,这是按照中国传统记载的虚岁。照此推算,郑文恒这一年应该是22周岁,出生于1856年。 这个年纪进入到水师学堂学习,岁时并不算小。在学堂期间,陈文恒「 ”刻苦力学,功谋锐进”。 四年后,1882年,陈文恒学成毕业,调任北洋海军扬威舰三管轮。 扬威是当时刚从英国回国不久的一艘新式军舰,也是北洋舰队的主力,管带是邓世昌。不久后,陈文恒就升任扬威舰副管轮。相比其他同学,陈文恒此前的一段在兵船上实操的经验为他加分不少。 1884年是个多事之秋,先是夏天中法战争中,法国舰队北上,清廷派出最新的扬威、超勇两舰南下,未几又受命北上返还做战备,躲过了惨烈的马尾海战。 1884年12月4日,朝鲜又发生甲申政变,以金玉均为首的开化党主导,在日本的协助下,暗杀了7名大臣。12月6日,袁世凯率领清朝驻朝军队镇压了这次政变。 为防日本趁机寻衅图谋朝鲜,李鸿章奏请皇上批准,将「 ”超勇”、「 ”扬威”两舰调赴北洋听遣。12月16日,林泰曾、邓世昌管带两舰离沪赴旅顺口。 12月21日,扬威、超勇、威远三船运兵从旅顺开赴朝鲜。一直到第二年的2月23日,郑文恒随舰在朝鲜驻泊44天。随着超勇、扬威两艘最新式战舰的驶入,甲申政变没有恶化下去,局势也得以平息。 事后,郑文恒得奖把总。 1887年,中国在英国订造的致远舰、靖远舰完工,郑文恒随邓世昌赴英国验收并接带「 ”致远”舰。回国后,郑文恒调补致远舰正管轮。1891年海军大阅,郑文恒保升都司并赏戴蓝翎。1892年,补授北洋海军中军中营守备。 致远舰。 1894年,中日关系开始进入临界点。 甲午战前,郑文恒给家中兄长写了一封信,如今信的全貌已经无法看到,但池仲佑节录了信中的一段话。 郑文恒说:「 ”甲申中法之役,‘扬威’本拟赴援台澎,与法决战,旋复转赴朝鲜防御。吾已自分殁于战事,乃复视息人间,距今十稔,此次临敌,决死无疑。老父年迈,兄幸善事焉。勿以弟为念。” 这短短的一段话透露了很多信息。在1884年,即陈文恒毕业第二年的中法战争中,他就抱定参加决战信心。十年过去了,战事又要开始。郑文恒自认这是年「 ”乃复视息人间”。十年前的甲申之战没有参加战斗,十年后的甲午之战「 ”决死无疑”。这是郑文恒报为国献身的决心。 在信中,郑文恒还不忘告诉哥哥,父亲老迈,好生照养,不要挂念弟弟。 在1894年9月17日的甲午海战中,在致远舰沉没前的最后关头,邓世昌命令全速撞向敌舰,在管轮岗位工作的郑文恒忠实地执行了邓世昌的命令。撞击途中,致远舰爆炸沉没,陈文恒和邓世昌,和致远舰一起沉没海底。 日方拍摄的黄海海战的照片。 事后,朝旨照参将例从优给恤,予云骑尉世职。 陈文恒在九岁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去世了,他兄弟姐妹一共十六人,平时家中的婚假都仰赖于他。 郑文恒去世时候,年仅38岁,家中失去了顶梁柱,他自己也没有留下子嗣,后来弟弟郑文超的长子陈贞藩过继给他。陈贞藩后来从烟台海军学校毕业生,担任过海琛军舰三副,福州市政局局长、水利局局长等职。 弟弟郑文超,字勉之,他早于哥哥两年进入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81年毕业时,最先也被派往扬威舰为见习生,后来担任镇西炮船三副。1884年,郑文超升任扬威舰大副,积功荐保守备。 兄弟两人有着一段在同一条军舰上服役的经历。 1891年海军大阅,郑文超升以都司尽先补用。第二年,补授海军右翼右营守备。 甲午海战时,扬威被日舰轰焚,管带林履中投海殉国,郑文超也准备以此殉身,但被士兵捞起救出。 经过医治,郑文超的病情得以稍有恢复,又被派冲来远舰帮带大副。但因为受伤较重,郑文超伤病复发,通身浮肿,请求回乡,同年去世。 郑文超留下两个儿子,长子郑贞藩过继给哥哥郑文恒。次子郑贞为烟台海军学校毕业生,历任同安军舰副长、海军陆战队旅部军械课课长等职。 两位亲兄弟,参加同一场海战,哥哥随舰殉国,弟弟重伤而逝,一门忠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shenhua/27902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跟着历史学做人 跟着历史学做人下一篇:解密伍子胥与孙武的关系 解密伍子胥与孙武的关系 伍子胥和孙武是什么关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