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没用的书生的有用 没用的书生的有用

导语:本文介绍了古代书生的社会地位和现实困境,以及一些不得志的书生在文化史上留下的贡献。同时指出现代读书人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磨砺所学知识,不可一味读书,认死理。

无用学者的用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有句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出自清人黄景仁的《杂感》,原句是: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诗人怀才不遇的牢骚语。书生,古代指科举制度下为考取功名的儒家读书人,他们往往抱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不事农耕,不学工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的是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渴望着学成圣贤术,卖于帝王家。古代科举给读书人带来的巨大社会身份地位的改变,让学子们往往寒窗几十载的读书,有的甚至皓首穷经,耄耋之年仍然考试在路上。 古代书生读书是为了出仕,有人出仕为经世致用,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天下;也有人为出将入相,达官显贵,进而封妻荫子,光耀门楣。但现实是残酷的。抑或是战乱,兵连祸结,书生丧失了考取功名的平台,即使学富五车也无用武之地。抑或是封建朝廷腐败,皇帝昏庸,佞臣当道,吏治黑暗,他们报国无门,请缨无路。抑或是老病孤丧的个人不幸,抑或是资质平庸,才华不显,大多数的书生们是难以实现金榜题名,功成名就的。即使盛世明主,照样有怀才不遇的,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很多书生的一身襟报未展开。他们大多蹉跎科场,跻身下僚,社会地位并不高,同时又缺乏其他谋生的社会技能。长期专于学习让他们本身身体文弱,又不能去跨马疆场,安邦定国。这时候他们迷茫无措,找不到定位和存在感,发出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怅叹。 但这些现象不能说明书生是毫无价值。下面看看这些不得志的书生。 汉朝贾谊,虚赋凌云万丈才,可惜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被贬长沙太傅,梁王坠马,贾谊也抑郁而终。 诗圣杜甫,安史之乱让大唐帝国狼烟四起,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杜甫虽然才华横溢,心怀天下苍生。但是现实世界让他,为了生计到处奔波,以至于贫病潦倒,小儿子竟然被饿死。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就是他日常写照。他一生流寓乱世,可谓山河破碎身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明朝徐渭,才高八斗,书画曲艺,军机谋划,账前献策无一不精,但他生性狂狷傲岸,屡试不第,不肯阿谀权贵,潦倒一生,晚年更是贫病交加,卖画为生。 清朝蒲松龄,也是科场失意,71岁才成为贡生。 这些书生虽然没有实现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想,让人叹息,但在文化史上,他们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诗词曲画,小说杂谈,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食粮。现代读书人狭义的指学生,广义的可以包括喜欢读书的一切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磨砺,不可一味读书,认死理,社会在发展,变化才是王道,现代读书人可以通过读书打好理论基础,在社会中继续成长进步,毕竟社会也是一部大书,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书生的极致是无所不读,无所不学,活到老,学到老,如此书生,岂会无用? 可见,书不会白读,书生即使没有施展平台,也不是百无一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shenhua/28295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晁错 晁错 晁错为什么死的最冤下一篇:大将收复百万国土后回师 大将收复百万国土后回师 得知皇帝被杀后自立 建立起庞大的帝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