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战国冷知识:魏国叫梁、韩国叫郑、楚国叫荆 细数各国别称及由来

导语:战国冷识:魏谓梁,韩谓郑,楚谓荆。算上不同国家的昵称和起源,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有以下国家:秦国、楚国、齐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等大国。 宋国、中山国、鲁国、淮河流域十四国等小国。 其中有一

战国冷识:魏谓梁,韩谓郑,楚谓荆。算上不同国家的昵称和起源,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有以下国家:秦国、楚国、齐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等大国。 宋国、中山国、鲁国、淮河流域十四国等小国。 其中有一些国家拥有别称。 比如魏国,战国中期开始一般都被称作梁国。 韩国,战国时代被称作郑国。 楚国,一般被战国时期人称作荆国。 宋国,战国时代被称作商国。 战国时期地图 魏国的别称「 ”梁国” 魏惠王三十一年,秦国联合赵国、齐国一同攻打魏国。商鞅是秦军主将,他设下诈谋俘虏魏将公子卬,大破魏军。 当时秦国重用商鞅,疆域扩展到了黄河。魏国又多次被赵国、齐国击败。 魏国国都安邑靠近秦国,于是选择迁都于大梁,避开秦国锋芒,向东争夺中原霸权。 安邑与大梁 安邑与大梁 从此以后,魏国大多被人称作「 ”梁国”。 例如《孟子》中有《梁惠王章句》,其中的梁惠王就是现代人说的魏惠王。 西汉时期,在魏国的疆土上建立了封国——梁国,梁国比较出名的国王有汉高祖时期的彭越、汉景帝时期的梁孝王刘武。 之后的朝代,魏国也一般被称作梁国。 实际上在古代,即使是战国时期,魏国大部分时间都叫梁国。 《史记》记载魏国历史的篇目叫《魏世家》,现代人为了更方便地了解战国历史,并没有去区分战国时期的它何时叫魏国,何时叫梁国。 韩国的别称「 ”郑国” 郑国本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封国。 春秋末期,在晋国还没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时候,韩氏就已经开始蚕食郑国的土地。 韩武子时期,韩氏开始蚕食郑国。 韩景侯六年,周威烈王分封晋国的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韩哀侯二年,韩国灭郑。韩国将国都迁到了「 ”郑”,并将其改名为「 ”新郑”。 韩国与新郑 同样是因为国都的原因,韩国迁都到新郑后,也有一些人将它称作郑国。 例如《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篇中有以下记载: 魏王谓郑王曰:「 ”始郑、梁一国也,已而别,今愿复得郑而合之梁。” 魏王对郑王说:「 ”最开始时,郑、梁属于同一个国家,后来分裂。现在我想获得郑国的土地,将它并入梁国。” 前面我说过,梁国就是魏国。这里的郑国当然不可能是周朝建立的那个诸侯国,它是指迁都于新郑后的韩国。 这句话也就是说:韩、魏本属于同一个国家,这个「 ”同一个国家”,就是指被三家分裂的晋国。 汉高祖刘邦时期,将韩国王室后裔韩信分封到韩地,国名是「 ”韩”而不是「 ”郑”。 所以韩国这个称呼流传了下来,郑国这个称呼只属于战国时期的韩国。 楚国的别称「 ”荆国”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篇有以下记载: 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 意思是「 ”荆”的南面有个丽水,丽水里可以淘出金子。 这里的「 ”荆”指的就是楚地,楚国也叫荆国,楚人也叫荆人。 如果读先秦古籍,经常能看见「 ”荆庄王”、「 ”荆人”、「 ”荆国”等字样。 例如《韩非子·有度》篇有以下记载: 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 《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日益狭小的楚国疆土 荆国就是指楚国,那么这个别称是从哪里来的呢?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中有这么一句:「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根据中华书局出版的《诗经》中的注释,这里的「 ”楚”指的是「 ”荆条”。 根据词典查询,荆指的是灌木。 是否是古代楚地多灌木,所以用「 ”荆”和「 ”楚”来命名这一地区呢? 总之「 ”荆”与「 ”楚”在先秦时是同意字,所以楚国别称叫荆国也不足为奇了。 汉朝建立后,刘邦将弟弟刘交封到楚地,国名为楚。 宋国别称「 ”商国” 很多人都知道商武王汤讨灭夏桀,创立商朝。周武王姬发讨灭商纣,灭亡商朝。 商朝在周朝建立之时就已经灭亡,为何战国时期又跑出来了一个商国呢? 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获胜,纣王在宫殿自焚而死。周朝建立后,令纣王之子武庚统领遗留下来的商民。 后来武庚联合管叔、蔡叔发动叛乱,武庚失败而死。 春秋时期的中国 又封商朝王室后裔统领商民,在宋立国,也就是延续到战国末期的宋国。 例如《韩非子·说林上》记载:「 ”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太宰是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商太宰就是当时宋国的太宰。 因为宋国是商朝的传承,所以也有很多人称之为商国。 这一篇文章中说的属于冷知识,现代为了方便了解历史,将一些相对冷门的历史名称忽略掉了。 这些历史虽然冷门,了解它们,也能带给我们很多好处。 先秦历史是中国文化的根,了解这一段历史,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家长属于古代的那个国家。你就可以理解为何同样是中国人,各地的习俗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你可以知道陕西的文化来源于秦国人,山东的文化来源于秦国人,山西的文化来源于晋国人,湖北的文化来源于楚国人,上海的文化来源于吴国人,辽宁的文化来源于燕国人,广东的文化来源于汉人与南越人,福建的文化来源于闽越人。 你不用到那些地方去,就可以理解为何某两地有相同的习俗,某两地的习俗为何迥然不同。 这就是历史的魅力,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根源。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孔子世家谱 世界上最长的家谱 孔子世家谱下一篇:1907年山东老照片 泰安府 泰山 曲阜县 孔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