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有个老太婆向十几个国家宣战 差点让中国失去100万平方公里领土

导语:一个老女人向十几个国家宣战,几乎耗费了中国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以下书面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在洋务运动时期,慈禧太后还是支持洋务运动的,并不反对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西方列强看来,她还是一个开明的老太婆,但是,自

一个老女人向十几个国家宣战,几乎耗费了中国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以下书面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在洋务运动时期,慈禧太后还是支持洋务运动的,并不反对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西方列强看来,她还是一个开明的老太婆,但是,自1898年开始,慈禧太后与西方列强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甚至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她还愚蠢的作出了向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日本、俄国等十一个国家宣战的颟顸举动,同时向十几个国家宣战,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宣战行为,在世界历史上也十分罕见,因为,很少有一个国家会在一天之内会同时向十几个国家宣战,无论这个国家有多强大,也无法同时与十几个国家的军队公开决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日本也是逐次向各国宣战的,即使是在一天之内向多个国家进行宣战,那也只是一种形式,在实际的对抗过程中,步骤是一步一步展开的。 >慈禧太后在同治、光绪年间,能够稳定政局,摆平地方督抚,并带领内忧外患的清朝走向一个所谓的“同光中兴”,表明慈禧本人还是有一些治国的才能的,那么,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为何会作出同时向十一国宣战的鲁莽举动呢?这就不得不从戊戌变法说起。 >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光绪皇帝主导了一场短暂的维新变法运动,这场维新变法运动被称为“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在一开始对戊戌变法是持默许态度的,并不反对变法,光绪皇帝在此期间颁布的许多措施,实际上都请示了慈禧太后,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默许,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是不可能主导这场变法的,然而,在这场变法中,光绪皇帝以及他周围的帝党成员却想借助变法来除掉慈禧太后,这引起了慈禧太后和后党成员的警惕,与此同时,由于光绪皇帝以及一些变法派官员比较年轻,并无多少政治经验,对于变法急于求成,举措失当,甚至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主张,比如提出了建立所谓“中日美英合邦”的计划,想邀请日本人伊藤博文、英国人李提摩太主持清政府的财政、军事、外交等事务,山东道监察御史宋伯鲁上书光绪皇帝说:“渠之来也,拟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 > >1898年9月20日,光绪皇帝与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进行了秘密交谈,这引起慈禧太后的极为不满,而且此时又风闻光绪皇帝要发动政变,软禁慈禧,慈禧太后害怕自己被光绪皇帝软禁,再加上清廷内部保守派官员担心“中日美英合邦”的计划,会导致中国被英国和日本瓜分,于是,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称制,囚禁了光绪皇帝,重新掌权。 >慈禧临朝称制以后,变法派官员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和康广仁被斩杀于菜市口,其他官员,有的遭到了贬斥,有的则被流放,至此,慈禧太后周围的保守派官员得势,慈禧太后本人也一改过去支持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开明形象,转而变得更加保守,而光绪皇帝在列强的心目中则仍然是一个开明君主的形象,对于列强支持光绪皇帝的态度,慈禧太后非常反感,尤其是在己亥建储的过程中,慈禧太后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所谓己亥建储,就是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身体不适为由,欲为其确立继承人,表面上看是建储,实际上则是废黜光绪皇帝,这遭到全国上下的反对,慈禧太后欲立新君的举动可能使大清帝国因皇位继承问题而陷入内乱。 >以此同时,慈禧废黜光绪皇帝的举动也遭到了各国公使的反对,他们不希望慈禧太后废黜光绪皇帝。 >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召见载漪15岁的儿子溥儁入宫,册立其为大阿哥,由于自雍正皇帝以来,清朝实行的是秘密立储制,皇帝在生前一般不立太子,为了不违背祖制,慈禧册立溥儁为大阿哥,实则是为光绪皇帝立太子,此举不仅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各国公使也拒绝承认溥儁的大阿哥地位,各国公使的态度,使得慈禧太后与载漪父子对各国公使极为反感。 > >1899年,山东、直隶等地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运动,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那就是盲目排外,仇视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了清廷内部的一些官员和士大夫的同情与支持,义和团运动爆发以后,清廷内部只有原先的洋务派官员比较理性,比如袁世凯、李鸿章等人,但是,此时,务实派官员已经失势,取而代之的就是守旧亲贵以及与守旧亲贵结合的清流派官员,所以,当义和团宣称“神力护体”、“刀枪不入”之说时,慈禧太后虽然不怎么相信,但在这种形势之下,也不得不承认义和团“民气可用”,义和团在得到清廷的支持以后,迅速在北京、天津一带发展壮大,义和团在京津一带经常冲击外国教堂和使馆区,从而引发了西方列强联合出兵进行干涉的军事行动,这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西方列强对义和团运动进行干涉时,清廷内部仍然有务实派官员提出应该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问题,但是,载漪为了让他的儿子溥儁早日登基做皇帝,极力调拨慈禧太后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此时,朝廷内部又流传各国公使欲逼慈禧退位的假消息,保守派官员遂将慈禧太后与各国公使之间的矛盾推向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慈禧太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遂利用义和团,决定大张旗鼓地对付西方列强。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向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日本、俄国、奥匈帝国、西班牙等十一个国家宣战,当然,这场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清军和义和团凭借落后的武器装备无论如何也是抵挡不住列强的联合入侵的,后来,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了,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赔款数目最多,最丧权辱国的一个不平等条约,赔款数目达4.5亿两白银,当时中国的人口约有4.5亿,相当于每人均摊1两白银的的赔款,加上需要支付的利息,赔款数额更是高达9亿多两,分39年还清,而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才不过1亿两,一直到了1938年,中国还在向一些国家支付《辛丑条约》的赔款,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国家提前放弃了赔款或免除了部分赔款,截止到1938年,中国向列强一共支付了6亿5千多万两白银的赔款。 >《辛丑条约》允许外国军队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的十几个战略要地驻扎军队的规定,为后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了便利,日本人挑起卢沟桥事变之前,并不需要从日本列岛调集军队渡海而来,中国的北京周围已经驻扎有大量的日军了。 > >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还险些丧失了东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俄国人以义和团破坏铁路为借口,出动17万军队兵分数路,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各个战略要地,1901年,俄国军队本应分批撤离东北,但是,俄国人拒绝撤兵,如果沙皇俄国一直拒绝从我国的东北地区撤兵,那么,东三省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很有可能丧失,因此,在达成《辛丑条约》这一屈辱的协议之后,中国又面临着新的危机,经过艰苦的谈判,1902年4月8日,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终于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在清政府答应了俄国人苛刻的条件之下,沙皇俄国同意分三期从中国的东地区撤兵,第一期撤兵行动如约完成,但是,到了第二期撤兵行动应该履行时,俄国人违背了先前的承诺,拒不撤军,俄国人此举遭到了中国全国上下的强烈反对,但是,清政府却无法使用武力驱逐俄国军队。 > >俄国人在中国东北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使得日俄之间的矛盾激化,终于在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以俄国人的战败而告终,此后,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达到了均衡的状态。 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人在客观上帮了清政府一个忙,遏制了俄国人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活动,但是,此后,日本人又开始在中国东北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更多历史知识,可以关注“腾飞说史”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订阅: tf13956212778 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劳姓 劳姓起源和来历:徐福子孙居住在崂山下一篇:英国议会改革 英国1832年和1867年两次议会改革比较结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