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彝族有什么节日 彝族哑巴节有什么传说

导语:“哑节”是祥云县何典镇大营村世代相传的彝族民间节日。它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举行。它不仅是一个单一的民俗节日,而且包含了一系列根深蒂固的彝族文化。哑日当天,来自祥云县东山、何典、米甸三镇,以及楚雄州姚安、大姚三地的一万余人聚集在祁萱村,观看由少数民族毕摩祭司主持的“大哑”仪式。哑巴队在祭拜

“哑节”是祥云县何典镇大营村世代相传的彝族民间节日。它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举行。它不仅是一个单一的民俗节日,而且包含了一系列根深蒂固的彝族文化。

哑日当天,来自祥云县东山、何典、米甸三镇,以及楚雄州姚安、大姚三地的一万余人聚集在祁萱村,观看由少数民族毕摩祭司主持的“大哑”仪式。哑巴队在祭拜神树“三邀三唱三号”后,邀请“大哑巴”从村头到村尾到文化节会场。接着,充满激情和狂欢的哑剧和多民族舞蹈表演开始了。他们歌颂今天的幸福安康,祈求来年的好天气。

彝族“哑节”传说

据传说,在古代,由于自然灾害和混乱,人们的生活艰难而悲惨。寨子里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哑巴姑娘。为了村民的生活,她走到寨子外面乞讨食物和药品。后来,哑巴姑娘终于打动了龙王,被龙王收为妾。从那以后,她为龙王生了很多孩子,她会说话。但她仍然忘不了祁萱村的贫困村民。于是她真诚地恳求龙王允许她在每年正月初八带着孩子回村,同时把雨水和药材带到了祁萱。七玄之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疾病也消失了。从那以后,村民们每年正月初八都选择村民装扮成成龙王,但盛装的人不说话,这代表了他们对萨加姆的思念和感激。就这样代代相传,“哑巴节”延续至今。

“哑巴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原生态舞蹈:哑舞、杵臼舞、神之灵感、耕牛舞、插秧舞、跳跃、葫芦舞、左脚舞、慢走舞、刀舞、虎头舞、豹子舞、追麂皮、花鼓、四弦、舞笙舞、唱歌、羊皮舞、羊皮鼓舞、玩刀、穿毡舞、老人舞等。舞蹈与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形式丰富多彩,反映当代生活。其总体特点是足部动作复杂,手部动作较少。舞蹈活动离不开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原生态音乐:梅歌、插秧、刺绣、敬酒、放羊、舞神歌、牛歌等。;小调和歌曲有独唱、合唱、二重唱和组合;有的无伴奏,有的结合了歌曲、舞蹈和音乐;有的奔放,有的委婉温柔,有各种各样的歌,唱个没完。

原生态器乐:弹拨弦有三种:四弦、音棒、三弦,尤其是音棒;吹风乐包括葫芦丝、小竹笛、嘟嘟、小闷笛、唢呐等。

竞技活动:斗牛、斗羊、赛马、摔跤、荡秋千、踩水。

“哑节”是一个具有彝族特色的民间节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族节日。同时,大营彝族文化的“哑节”更具考证价值,其多方位、多门类、多元素、多角度的依据,使彝族民族文化具有更大的考察价值。2009年,彝族“哑节”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土家吊脚楼 土家族的吊脚楼是什么样的下一篇:四胡 蒙古四胡是什么样的乐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