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法德和解 沈孝泉:法德如何和解走出二战阴影

导语: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而德国是战败国。二战后,这两个充满历史恩怨的欧洲大国抛弃了以前的猜疑,结成了联盟。二战后70年的历史证明,法德同盟有效地阻止了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对二战后的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3年9月

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而德国是战败国。二战后,这两个充满历史恩怨的欧洲大国抛弃了以前的猜疑,结成了联盟。二战后70年的历史证明,法德同盟有效地阻止了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对二战后的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3年9月4日,德国总统高科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法国中部二战期间被纳粹屠杀的奥拉多尔村遇难者墓地敬献花圈。

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而德国是战败国。二战后,这两个充满历史恩怨的欧洲大国抛弃了以前的猜疑,结成了联盟。法德同盟顺利进行了半个多世纪,依然是引领和拉动欧洲前进的“火车头”。二战后70年的历史证明,法德同盟有效地阻止了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对二战后的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萨尔问题的和平解决

二战后,为了防止纳粹德国死灰复燃,法国政府原本设想肢解德国。这也是二战时期美苏英三大盟国的想法,即把德国一分为四,分别被美苏英法占领。为了满足法国的要求,美国同意萨尔地区脱离德国实现自治,在经济上并入法国。

萨尔地区位于德国西南边境,紧邻法国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是欧洲第二大原煤出口目的地。这个地区一直是法国和德国争夺的目标。1947年,萨尔地区在政治上脱离德国,与法国结成货币关税同盟。法国不仅掌握了萨尔的经济命脉和煤炭资源,还控制了自己的国防和外交力量。

然而,随着政治独立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越来越要求收回萨尔的主权。二战结束后,萨尔成为法德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法国最终基于现实中权力的变化以及自身和欧洲的长远利益,做出了与德国和解的选择。因此,双方在萨尔问题的反复谈判中相互妥协。1956年6月,法德达成协议,萨尔政治上回归德国,实行经济一体化。而德国则承诺提供法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煤炭供应,并保证疏通法德边境的摩泽尔运河,使法国洛林工业区得以向德国西南部扩张。

舒曼计划是两个世界中最好的

由于法德煤钢联盟的想法,已经争论了很久的萨尔问题终于可以解决了。当时,法国经济学家让·莫内提出,法德两国应该联合经营煤矿和钢铁工业,取消这两个领域的关税和运输壁垒。这个假设既有经济意义,也有政治意义。从经济角度看,法德加强在煤炭、钢铁领域的合作,将确保两国的经济利益;从政治角度来看,它是通过联合行动来遏制和监督德国两大军火行业基础资源生产的发展。

这一想法得到了当时的法国外交部长舒曼的支持。1950年5月9日,舒曼发表声明,正式宣布他提议将法国和德国的所有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高级当局的管理之下,并建立一个共同的煤炭和钢铁市场。舒曼还提出,这一计划将向其他欧洲国家开放。这就是著名的舒曼计划。

法德煤钢联盟计划提出后不久就得到西欧其他国家的积极响应。1951年4月,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6个西欧国家正式签署“煤钢联合集团”条约,条约规定建立六国煤钢共同市场,取消内部关税,对煤钢生产和价格进行联合干预和协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六个国家进一步认识到,推动西欧联盟必须从经济一体化开始,不仅是在个别部门,而且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1957年3月,《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在罗马正式签署,从此欧洲走上了经济一体化的道路。

国际评论高度评价舒曼计划,这是法国在美国极力支持和复兴德国的背景下设计的“双管齐下的计划”,同时满足美国的要求,阻止德国卷土重来。舒曼计划的独到之处在于,欧洲煤钢联盟的本质是煤钢两大工业部门主权的转移,触及了传统且根深蒂固的国家主权概念,开创了民族国家诞生以来前所未有的先例。

法德联盟正式启动

肢解德国的计划落空空后,法国政府转向寻求与德国和解。1958年9月,法国领导人戴高乐与德国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晤,这标志着法德两大宿敌历史性的和解。1963年1月22日,《法德友好合作条约》在巴黎总统府爱丽舍宫隆重签署,史称《爱丽舍宫条约》。这份文件标志着法德两国相互残杀、敌对的历史的结束,也标志着法德同盟关系的正式开始。

《爱丽舍宫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在就所有重大外交政策问题,首先是共同关心的问题作出任何决定之前,都将进行磋商,以便尽可能采取类似的立场”,“两国有关当局将努力使其理论在战略和战术上相互接近,以便取得共识”。这说明法德两国的关系远远超过了两国之间的双边友好关系,是一种涉及全面战略合作的同盟关系。

法德同盟对法国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德国是一个日益壮大的“经济巨人”,对法国构成潜在威胁;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德国是“政治侏儒”,需要在国际上寻求“后盾”。为了避免德国完全倒向美国,法国通过政治联盟对德国施加影响,并将其纳入其欧洲政策。显然,这是最好的选择。

德国的反思与选择

法德同盟也是二战后德国做出的战略选择。二战后,历任德国总统和总理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代表德国人民对纳粹侵略和屠杀进行了反思和道歉。第一任总理阿登纳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法国“真诚道歉”。历届德国领导人都公开承认希特勒的侵略战争和杀害600万犹太人的罪行。战后德国的这种态度赢得了包括法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政治信任。这也是法德和解结盟的政治前提。

历届德国领导人不仅勇于反思历史,还采取实际行动防止历史重演。在法德同盟问题上,戴高乐为德国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接受欧洲现有边界的既成事实;第二,永远不要拥有核武器;第三,对德国统一“采取经得起任何考验的耐心态度”。对此,阿登纳明确承诺遵守战后边界,放弃拥有核武器的权利。同时也将50万德军纳入北约指挥,严格奉行防御政策,接受北约驻德部队。

在与法国的关系问题上,德国采取了明智和理性的态度。德国意识到欧洲才是德国真正的出路,但没有与法国的紧密合作,就很难参与欧洲的建设,法国的政治作用也不容否认。在法德共同推进欧洲的过程中,德国往往表现得非常低调。德国前总理科尔私下表示,在欧洲问题上,德国往往会给予法国“优先权利”,甚至德国的原创想法也需要法国提出,事情才能办成。

对德国来说,法德同盟是德国摆脱二战阴影、重返国际社会的最佳选择。也是德国融入欧洲,谋求经济发展,在欧美之间取得平衡,维护自身利益的最佳选择。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占领华尔街运动 2011年9月17日:占领华尔街事件下一篇:扎小人的巫术是真的吗 古人用扎小人、下降头等邪术害人 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