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司马迁与史记 写史记的司马迁的资料

导语:写史记的司马迁的资料司马迁是中国着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上到远古时代的皇帝,下到汉武帝初年,这中间跨度3000余年。司马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到了对生命最遥远的延伸,他书写编撰无数人的资料,却没有整理他自己事迹。功过是非

写史记的司马迁的资料

司马迁是中国着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上到远古时代的皇帝,下到汉武帝初年,这中间跨度3000余年。司马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到了对生命最遥远的延伸,他书写编撰无数人的资料,却没有整理他自己事迹。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现在通过史书记载,我便汇总部分司马迁的资料。

司马迁画像

司马迁从小便对历史产生了兴趣,这与他的出身息息相关,他的父亲便是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谈由于未能随行汉武帝的封禅大典,郁郁而终,最终有司马迁结果父亲的职责。编撰历史不仅是父亲的意愿,也是司马迁自己的追求。我在搜集到的司马迁的资料当中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史官,更是一个梳理了历史脉络的为人。

编撰过程中,司马迁风雨兼程,游历各个地方,还要凭借自己的判断和推理去除历史中不可信的地方。对每一个人物并作出客观的评价,可谓耗尽了心血。但这些司马迁无怨无悔,可是人生最大的灾难突然降临。由于自身的耿直,在对李陵投降匈奴这件事的看法上与汉武帝产生分歧,武帝一怒之下处以宫刑,使司马迁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但他经过一系列的思想仍然编撰史记。如此之伟大,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有一半是属于司马迁的。

司马迁的资料应该是历史上所有史官当中最详尽,因为人们佩服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从司马的资料中我看到了太多的心酸,太多的艰苦,但亲身经历这些事件的司马迁坚强的站了起来。司马迁的资料在向人们描述什么是坚韧,什么是死有重于泰山。

司马迁生死观是怎么样的

司马迁的生死观贯穿了整部《史记》,我们从司马迁描写的每个人物和事件上都能看出一二,司马迁生死观之积极、壮烈,就像他这个人一样。

关于司马迁的画作

司马迁说过一句震古烁今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用之所趋异也”。换句话说,司马迁认为在生死关头,每个人都需要谨慎的选择,选择重于泰山之死,而不能轻如鸿毛一般的死去。所以在生命面前,司马迁没有选择毫无原则地苟且偷生,也没有糊里糊涂地就结束生命,这一个观点在司马迁笔下的许多人物都有所体现。就像蔺相如先是为了和氏璧,之后又为了赵国的尊严,两次都在秦王面前表现的奋不顾身、甘愿一死,这种态度令司马迁非常的佩服,而司马迁对蔺相如的敬佩之情也在文字中溢于言表。

再如屈原之死,屈原在楚国屡次遭遇打压,满腔的志气却无处施展,眼看着昏君无能,奸臣当道,别国大军压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屈原选择一死,来对这个国家发出最强有力的抗议。屈原用自己的死唤起了人们对于国家存亡问题的思考,激起了百姓对于昏君的愤怒,于是司马迁评价屈原是能与日月争光辉了。事实也是如此,在司马迁的高度赞扬之下,屈原也成为了千古豪杰了。

在《史记》之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的人物事件,无不在传达着司马迁对于生死的态度,仔细研读一定都会有所收获。

历史之父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

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要从司马迁父亲开始谈起,司马迁的父亲也是汉朝的太史,名叫司马谈。汉武帝元封元年的时候,本应该参加汉武帝在泰山举行的封禅大典的司马谈因为病重只留在了周南,也就是今天的洛阳一带。司马迁参加完封禅大典之后来到了洛阳,看到了奄奄一息的老父亲。

司马迁石雕

司马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对司马迁说,司马家祖辈都是做史官的,家族的事业不能断绝,所以你要子承父业,继续做太史。司马迁这就答应了下来,承诺说要把父亲编撰历史的计划完成。

当时在汉武帝的统治之下,汉朝的学术氛围还是比较浓厚的。萧何修订了法律,韩信又在军法上做了申明,章程、礼制等也都一一被确定下来,许多文人墨客也都为朝廷所用。而且秦朝时候秦始皇焚书坑儒,明堂、石室的许多典籍都被坏坏,而鉴于汉武帝时期的学术氛围,许多爱好文学古籍的人也都把自己私藏的古籍给拿了出来,所以这些书也都成为了司马迁编写史记的重要资料,《诗》、《书》等当时被毁的古籍,也都得以被重现被搜寻出来。

而且司马迁早年就受父命,在全国各地游历山水,深入到百姓中去了解古事旧闻,这些经历也都是司马迁写作的素材。另外,司马迁遭受宫刑的变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司马迁完成《史记》的一种推动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大宋才子黄庭坚 宋神宗的电视剧有哪些下一篇:李煜的词 关于李煜的词有哪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