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扔出窗外 布拉格扔出窗外事件:欧洲三十年战争导火索

导语: 1618年发生的“布拉格扔出窗外事件”成了三十年战争的发端。三十年战争是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  从17米高处扔出  1618年5月23日,在布拉格参加捷克新教代表会议的代表冲进城堡,不管三七二十一,将两个哈布斯王朝的高官连同一个

1618年发生的“布拉格扔出窗外事件”成了三十年战争的发端。三十年战争是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

  从17米高处扔出

  1618年5月23日,在布拉格参加捷克新教代表会议的代表冲进城堡,不管三七二十一,将两个哈布斯王朝的高官连同一个文书从布拉格城堡三层的窗户扔了出去。三人如果掉在石子路上谁也活不了,幸运的是,当时城市的卫生状况很差,即使在城堡的周围也堆了不少垃圾。他们三人都掉到垃圾堆上,除了受到惊吓、被摔晕外,只有一人摔伤了腿。

  

  倒霉的是平民

  对于德意志新、旧教统治者来说,他们有“保持原状”的条款作保证;而平民百姓“战前的原状”则早已一去不复返。恩格斯在《马克》一文中曾对三十年战争的结局作过如下的描述:“在整整一个世代里……到处是焚烧、抢掠、鞭打、强奸、屠杀……物质的破坏,人口的凋零,是无穷无尽的。当和平到来的时候,德国已经不可救药了,已经被踏碎、被撕破,遍身流血,躺在地下,最可怜的,当然还是农民。”

  前述在出身、性格、打仗方式诸方面截然不同的战争中的三大统帅,在盘剥、蹂躏、欺压平民百姓方面却是一个赛过一个:华伦斯坦本是一个提出“以战养战”,靠战争大发横财的、皇帝的“雇佣兵队长”。他纵容部队从民众那里掠夺财物作为军饷,每攻克一地,即大肆抢掠粮食和财富,就像蝗虫过境那样。梯里则极为暴虐,如他在1631年5月攻下新教的马格德堡城后,城市几乎完全被摧毁,居民大部分遭到杀害。1632年,古斯塔夫―阿道尔夫二世在攻下纽伦堡、奥格斯堡和慕尼黑后,紧接着的是大肆抢掠……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其他军队、“义勇军”、“民团”,他们在哪里宿营,便要农民供应吃的、喝的,骚扰妇女,稍有怠慢,就将农民杀死……德国成了本国的兵痞、操欧洲各种语言的暴徒的为所欲为的天堂。

  战争使德国丧失人口的1/3,在战争的重灾区如德国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人口减少了2/3。战后,德国城乡残破、农工商业凋蔽。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5/6的乡村被毁,农民变得一无所有,在饥馑和死亡线上挣扎——这正是“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最倒霉的当然还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

  从布拉格到明斯特

  从布拉格被惊恐万状地推出窗户的哈布斯堡王朝官员,到四平八稳坐在明斯特市政厅参加谈判的衮衮诸公,两个镜头的切换耗时30年!谈判在威斯特伐利亚邦明斯特和奥斯纳布吕克两个城市分头进行。和谈从1644年开始,光谈判就持续4年多的时间,到了1648年10月24日,各方代表终于在明斯特正式签字,这就是前面已提及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鉴于三十年战争对于德意志民族的特殊重大意义,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罕见地写了一部历史学专著《三十年战争史》,他还创作了有关华伦斯坦的戏剧三部曲《华伦斯坦的军营》、《皮柯洛米尼父子》和《华伦斯坦之死》。席勒除了杜撰皮柯洛米尼的儿子和华伦斯坦的女儿恋爱的情节外,均以忠于历史的态度从事创作。当然,写三十年战争最为著名的文学作品,当推德国作家格里美尔斯豪森的《痴儿西木传》,他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中国观众从德国现代剧作家布莱希特以三十年战争为背景创作的剧本《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中,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百姓遭受的苦难……

  

  前往欧洲旅游的游客能从至今仍矗立在布拉格市中心的古城堡的侧翼,看到当年扔下三个官员的窗户。在德国北威州明斯特市的市政厅,能看到有关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展览。1350年建成的明斯特市政厅在二次大战中被炸毁,1948―1958年按原样重建,于同年10月重新开放。好在遭轰炸前厅里的文物、装饰都被转移到别处,所以现在看到的多是当时签字时的原物。看到布拉格的古城堡、明斯特的市政厅,不知道人们是否能体会到当初三十年战争时的些许氛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清朝索额图 索额图为大清呕心沥血,最后为何被活活饿死?都是他咎由自取下一篇:汉武帝的父亲 汉武帝有个变态侄子,据说骡子还是他的“杰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