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晚清道光年间持续三十年的经济大萧条现象 这个道光萧条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导语:今天,边肖将为你带来一些轻松和抑郁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说道光2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如晴天霹雳,那么之前持续了20年的“道光萧条”就像是来雨之前的漫长阴霾。事实上,“道光萧条”一词是吴、、李伯重等学者自20世纪末以来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指的

今天,边肖将为你带来一些轻松和抑郁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说道光2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如晴天霹雳,那么之前持续了20年的“道光萧条”就像是来雨之前的漫长阴霾。

事实上,“道光萧条”一词是吴、、李伯重等学者自20世纪末以来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晚清道光时期持续30年的经济萧条。虽然学术界对这一“新名词”仍有诸多争议,但只要看相关史料,各种触目惊心的“萧条”景象就扑面而来。

最常见的“萧条”现象是当时几乎暴涨的银价。在道光登基之前的嘉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兑换1000便士,1834年鸦片战争前夕,一两银子可以兑换2200便士。飙升的银价在经济中引起了连锁反应。用银子交税的人的负担当然逐年剧增,私人商业也受到冲击。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也是“大甲富商,不过一空,百业十减五六”——家家都有“清仓处理”,一大半店铺关门大吉。

当然,政府的财政收入也遭受了重大损失。虽然从书中来看,清政府的收入如“印”似乎损失不大,大部分都是各级官员“谎报”的。相比嘉庆年入六百万两白银,道光年清连五百万都没收。各级政府损失惨重空,用道光的哀叹说“搬了就没真存款了”。书上看似有钱,但用起来却发现没钱。

而这么少的钱,还是官员来记录,给老百姓“任意获利”的结果。本来白银价格上涨,会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再加上政府没钱,当然人民要多交,于是各种“浮动收入”愈演愈烈。以《清志》为例,湖州府的婺城、贵安两县,银两是“浮集”的两倍。陕西省每年靠浮动只收六万两银子。简直就是越“抑郁”,对老百姓越残忍。这样也可以考虑民生问题。

所以鸦片战争前夕,很多奇怪的现象让后人大吃一惊:明明是二十年的和平年代,可是清末民初却年复一年的过着艰难的日子。根据1825年江苏巡抚陶澍的奏折,江南百姓的生计已成为“内在现实形成其短板”。繁华的江南是这样,其他地方就更差了。农民到处失去土地,大量流离失所者四处流浪。1826年,龚自珍说:“自建都以来,几乎到处都是,富户变成了贫困户,贫困户变成了饥饿户,四人之首,跑下层。”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鸦片战争前的“成平”时期成了民变频发的危机时代。据《清实录》统计,从统治到鸦片战争爆发,清朝各地共爆发民间动乱23次,从北京到地方18个省,名目繁多,有“反租”、“防暴”、“反曹”等。在各省的边境地区,经常潜伏着大量的土匪团伙。内阁侍读黄英山感叹道,道光年间“邪教徒无处不在”。即使没有鸦片战争,也是一片混乱。

而且看了这些乱象,不难理解,接下来的太平天国战争,持续了几十年的“道光萧条”,早把坑都挖光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清朝在这个“太平盛世”会有如此恐怖的“萧条”?公认的第一个原因是清朝的经济瓶颈:道光年间,中国人口超过4亿,人口与土地矛盾激化空年前。然而,依附小农经济、束缚商品经济、甚至闭关锁国的清朝,早已把清朝的国民经济发展带入了死胡同。所以越难越封闭越难,就成了死结。

但是,与封建经济发展的这种固有缺陷相比,清朝的萧条有两个特殊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空以前的鸦片贸易。

道光登基后,是英国鸦片贸易的鼎盛时期。一盒印度产的鸦片售价237卢比,但售价2400卢比,是当时最赚钱的行业。大量鸦片就这样被倾销到中国市场。道光帝统治的头十年,英国每年向中国输入鸦片一万多箱。第二个十年,鸦片战争前夕,英国每年向中国输入鸦片2万多箱。繁荣的烟管不仅破坏了中国人民的健康,也烧毁了清朝的货币:1830年至1834年,清朝平均每年白银外流高达540万。

看了这种恐怖的“烧钱”,就明白了为什么道光年间白银价格一直暴涨:落入摇摇欲坠的大清经济,血肉被鸦片榨干。

与鸦片的诱因相比,“道光萧条”还有一个发人深省的内因:当时清朝骨髓的腐败。

以“烧钱”的鸦片贸易为例,“道光萧条”时期,清朝是否不知道鸦片的危害?但一个奇怪的圈子是,在林则徐去虎门销毁鸦片之前,清朝越是试图禁止鸦片,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就越是飙升——甚至广东、福建的沿海海军也是按照鸦片的箱数提取利益,所谓的禁烟令只是他们增加索贿金额的借口。那种“每艘船得到400元、600元的洋银”,靠“银外流”赚钱是安全的。

这样的腐败只是“道光萧条”时期的普遍现象。过去,官场上的龌龊规则在道光时期是合法化的。比如对地方官员最简单的介绍,根据《道观县宦志》的统计,省级官员每次进京,给九清六个部门官员的贿赂多达15200银子。州县官员收税,大年初一官员走动。一切都要打着各种借口攒下来,钱都落在普通人身上。

所以,在这一年又一年的“轻度萧条”中,既然岁月不饶人,缺钱红眼,各级官员想到的绝不是如何为民生买单,而是如何让百姓“买单”损失。所谓“道光萧条”,在经济问题的表象下,就是这样一个腐败难返的问题。“萧条”中的晚清自然落在后面,在鸦片战争的声音中挨打。

“经济问题”的背后,是超越经济范畴的叹息,是警钟的余音。

参考:《清史稿》、《道县环海录》、罗昌《道光萧条论》、方莉《道光萧条与19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经济》、程鹏《鸦片战争前的中英鸦片贸易》、冯尔康《清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一个军多少人 一个集团军有多少人,一般没有固定人数下一篇:古代被皇帝赐死时,为何还要谢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