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重庆白涛镇:中国唯一解密的地下核工程 沉默44年 重庆白涛镇:中国唯一解密的地下核工程 沉默44年 地名曾消失…

导语:重庆白涛镇:中国唯一的地下核工程!沉寂了44年后,地名消失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44年的山间静默 - 一座为了和平 兴建又停建的地下工程 1966年,随着选址小组结束了历时良久的实地勘测后,这项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的工程,最终定址重庆涪陵区白涛镇。 自此,「 ”白涛镇”这三个字曾从中国地图上消失。 2005年 白涛镇区域 BY 东西南北 襄渝铁路在此改线

重庆白涛镇:中国唯一的地下核工程!沉寂了44年后,地名消失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 44年的山间静默 - 一座为了和平 兴建又停建的地下工程 1966年,随着选址小组结束了历时良久的实地勘测后,这项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的工程,最终定址重庆涪陵区白涛镇。 自此,「 ”白涛镇”这三个字曾从中国地图上消失。 2005年 白涛镇区域 BY 东西南北 襄渝铁路在此改线,附近不再设置站点,周边一些居民被迫搬迁,一个警卫团负责安全保卫,内部员工需要对家人隐瞒工作,不能随意出入……这一系列好似赛博朋克电影里惯用的桥段,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国上演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襄渝铁路 BY 网络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片曾经名叫「白涛镇」的土地上,只留下一些外人对它神秘的猜测,还有两个人人讳莫如深的地址——「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和「重庆市4513信箱」。 ////////// 静默,工作的常态 这一绝密工程的启动,源于1959年。国家处在内忧外患的那个夏天。 时年6月,苏联以正在和美国等国家谈判达成禁止核试验的协定为由,停止对中国项目的援助。 苏方下令,在中国参与援建的苏联专家全部撤回,这无异于带走当时中国军事工业的所有机密。 看到五九式坦克的赫鲁晓夫要求撤回苏联专家 BY 国家记忆 随后的北部湾事件爆发,更是「 ”雪上加霜”。1964年8月,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并延烧到中国南部地区。面对当时不稳定的国际形势,中国需要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为了保证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命脉的稳定发展,且沿海与大城市不利于备战,中国开始着手在大西南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 在云贵川跑废了多辆勘探车后,1966年,「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在白涛镇成立。 BY 秋天天82 「 ”临近乌江,背靠武陵山”——得天独厚的战略环境,让这座名不见经传、只有几千人口的小城,一下子涌进了近6万人口。 只是,这多于常住人口数倍的人流,也没有让这座小镇「真正」的热闹起来。 他们大多数的日子,都在围着一座被掏空的山展开工作。由于人数众多,医院、学校、市场在厂区里一应俱全,这样的日子看起来,似乎与外界并无二致。 洞内60年代的电梯 BY 一张纸的世界 只是洞口、路口和桥头,甚至包括车间,都有专门的警卫队把守。同事之间也不会互相打听工作,跟整个工程被隐藏在大山深处一样,「静默」成了他们当年工作的常态。 816原副厂长张晓东讲述「 ”816地下核工程”的历史BY 新华社 陈诚 曾在厂任职土建工程师的靳文国说,一进单位就要上很多天的保密课,然后是宣誓和考试。每人只能看自己的图纸,在单位领的笔记本都被编上号,下班前必须上交保密科。 为此,他们还享受着每月13元的保密费待遇。要知道,在60年代的中国,当地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四十来块钱。 ////////// 真身,816厂 无论如何,我们都难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在乌江畔,一座背靠武陵山的、毫不起眼的小山包下,隐藏着「 ”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 ”中国唯一解密的核反应堆”。 如果不是2002年4月8日的解密令下达,或许我们都不会知道,「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和「重庆市4513信箱」这两个对外通信地址的「 ”真实身份”——816地下核工程。 从洞口可看见排风烟囱 BY 一张纸的世界 单单从外貌上看,除了高达138米的排风烟囱外,丝毫看不出人工开凿的工程痕迹。然而,这座大山内部早已被挖空。 1975年,工程兵第54师历时近9年,才完成坑道施工任务。洞体施工挖出的石方量,足有151万立方米,相当于在重庆和广州之间筑起一道一米见方的城墙。 从洞口可看见排风烟囱 BY 一张纸的世界 816厂洞口 BY 秋天天82 816地下核工程总建筑面积有10.4万平方米,大型洞室有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等130多条。根据不同规划,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 规划图 BY 萝卜丝饼 据传,如今开放的唯一一个进出洞口,是当年19个洞口中的一个。从这个洞口进入,需要走上一条400米长的主隧道。 地下通道 BY 和讯图片 当时墙上的标语 BY 秋天天82 当时墙上的标语 BY 秋天天82 其中,最不容错过的是高达79.6米,侧墙开挖跨度为25.2米,拱顶跨度为31.2米的核反应堆大厅主厂房。它深入乌江江底30余米,占地1.3万平方米,这样「 ”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洞中有河”的工程设计在1978年曾获国家科技大会奖集体奖。 冷却水通道 BY 马蜂窝 3层反应堆锅底 BY 马蜂窝 7层仪表室 BY 携程 王宸 8层反应堆大厅 BY 西安城事儿 9层中央控制室 BY 新浪军事 而作为洞体的中枢「 ”中央控制室”,则安放着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仪器。大厅中央放着一个灰色的控制台,控制台上写着「 ”出厂日期:198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城开关制造厂”的字样,顶上一个1983年造的紫光灯依然亮着。 作为曾经汇聚国内高端技术的核工厂实体,这座顶部覆盖层最厚达200米,核心部位覆盖层厚度均在150米以上的「 ”工厂”,让人心生安全感。 恒温25℃的816洞体不仅可以预防100万吨的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的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的地震破坏。 游客参观816厂 BY 凤凰新闻 就像如今知道这个洞体的人们,时不时总要说上这么一句话:如果世界末日来临,我就躲到816洞体里。 ////////// 停建,816厂的转型 只是最后,预想中的世界大战也没有到来。只有冷峻的大山,和奔涌的江水。 这座熬过了「 ”文革十年”,却没有办法赶上国际形势变化的816厂,在1982年被正式列为缓建项目。 虽然上头曾表示:816机构不能变,人员不能散。然而,「 ”人心已经不稳了”,1966年参与兴建816厂的职工舒美说。 锈迹斑斑的仪表 BY 萝卜丝饼 最终,这样一场表面上风平浪静,内部却激情涌动的工程,还是在1984年戛然而止。 1984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出816厂停建的消息,断掉了当时4000多名内部职工还能继续工作下去的念想。 即便是前后共投入6万人,总投资达7.4亿元,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安装工程量的60%,这座带着「前任基因」的工程,依然在它动工的第18个年头正式停建,并且始终没有投入过生产。 因洞内潮湿,仪器枢纽很容易生锈 BY 秋天天82 816厂停建后,改名为「 ”重庆建峰化工集团公司”,有人走了,也有的人要留下来。留下来的人开始「 ”找米下锅”,当时什么流行就做什么。做过蛋糕,生产过电视天线,还有觉得洞内潮湿想要种蘑菇的…… 后来经过一番努力,816厂的转型还算成功,接下了一笔化肥的单子让这个厂子起死回生。他们一边悉心维护着曾经奋斗过的「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一边过着「 ”地面上的生活”。 直至2010年4月,816洞体工程的部分区域首次作为景区开放。 ////////// 一生守候,独一无二的史迹 1966年至2010年,从兴建、洞体解禁到成为景区,816厂走过了44年山间静默的岁月。 直至今日,这个秘密早已解禁了十几年。但大多建设过816厂的老人们依然为此守口如瓶,一生都未曾透露半句。 然而,在「用一辈子坚守有关816厂的承诺」这件事情上,除了原816厂职工外,还有一位名叫周德全的老人也费尽了一生。 百名老兵在战友的墓前失声痛哭BY 网络 在距816洞体外3公里处,有一座为纪念71名54师工程兵的烈士陵园,而周德全老人就守候在这里。 他其实与816厂毫无关系,甚至他只是因为公社书记一句「 ”一块钱守烈士陵园一天”的话,1968年的他才独自成为了烈士陵园的守墓人。 直至2014年,周德全老人去世,一生为816厂守候的他,从未要求涨过一块钱…… -END- 文 编辑 丨新小志 封面来源:携程 参考:韩福东《大山下的秘密》等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新县志, 优晟文化与羊晚集团生活传媒公司联合打造的内容平台 用全新视角带你领略中国各个县的风土人情, 带你探索中国未现之美。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一两银子等于多少文 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下一篇: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在沙丘之乱中惨死 结束了这场由自己发动的宗室内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