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德国要日本夹击苏联 德国要日本夹击苏联 为何日本却攻击英美 日本到底打什么算盘

导语:德国想让日本进攻苏联,但日本为什么要进攻英美?日本的计划是什么?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二战中,德国在1941年闪击苏联,让苏联节节败退,为了加快胜利,德国也邀请日本与其一起夹击苏联。然而日本却没有攻击苏联,反而将兵力用来攻击英美,任凭德国和苏联战斗,自己却将兵力用来横扫东南亚。这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日本为何要这样做呢? 日本对苏联的畏惧 事实上,日本确实有制订过

德国想让日本进攻苏联,但日本为什么要进攻英美?日本的计划是什么?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二战中,德国在1941年闪击苏联,让苏联节节败退,为了加快胜利,德国也邀请日本与其一起夹击苏联。然而日本却没有攻击苏联,反而将兵力用来攻击英美,任凭德国和苏联战斗,自己却将兵力用来横扫东南亚。这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日本为何要这样做呢? 日本对苏联的畏惧 事实上,日本确实有制订过北上计划,也即攻取苏联。为了验证这个方案,日本曾经在1939年在诺门罕地区,主动挑衅苏蒙联军,从而爆发了诺门罕战役。一场激战,日本损失惨重,战死7696人,失踪1021人,负伤8647人,患病2350人,合计损失了19000人。苏军也战死9703人,负伤15251人,生病701人,总计损失了25655人。乍一看日本损失不大,甚至于日本还比苏联少死伤了不少人。 但是苏联在短时间就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光是炮弹上的对比,苏联就使用了31000吨,日本整个战役采用了2000吨物资,而技术兵器上,更是没法比,日本拢共投入的坦克和装甲车都不超过一百辆,而苏联总共投入了524辆坦克,装甲车385辆,火炮542门,各型作战飞机500架。可以说这个时候,苏军在坦克、装甲车上和日本是7:1,火炮是6:1,兵力是3比1。 这种惊人的对比,让日本几乎丧失了信心,可以说是基本打消了北上计划,即便日本关东军在此阶段兵员素质较苏联要高,但是苏联强大的国力和工业弥补了这一点,其兵员素质更是无法比拟,如果硬打的话,怕是关东军会死的连妈妈都不认识了,就算是他们的天皇和天照大神也认不出他们。 不过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还是认为有可能会有机会,所以在诺门罕之后,他们还积极的盘算如何进攻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由原来的十四个常设师团,增加到了十六个,每个师团的人数从原来的15000人上升到了24000人,如果包括航空兵和船舶部队,关东军此时总兵力为七十五万人,实力大大增强。同时针对技术兵器上的劣势,日本关东军还加强了技术兵器。新增加之炮兵部队,主要是野战重炮兵联队14个、重炮兵联队3个,以及独立重炮兵8个大队,并配备了9个坦克联队,供给坦克414辆,此外还包括各型作战飞机1025架,兵力空前加强。 可以说,只要远东苏军削弱了兵力,关东军就会立刻进攻。然而令关东军沮丧的是,苏军在远东拥有三十个步兵师,三个骑兵师,十六个装甲旅和十五个炮兵团,兵员在61万左右。拥有坦克2700辆,各型飞机2700架。任凭前线打的如何惨烈,苏联都没有调动远东苏军,而日本大本营对于进攻苏联的要求是,必须等到苏军驻远东的30个左右的步兵师减少一半。也就是只有15个师。坦克由2700辆减少到900辆。飞机由2700架减少到1000架的时候。日军才能发动进攻。 然而苏军在战后非但没有减少兵力,反而增加了兵力,这就让日本关东军倍感沮丧。进攻的先决条件,关东军至少能够在兵力上占到少量的优势,而在坦克、飞机、重炮等技术兵器上,能够把劣势减少到最低。只有具备这两个基本的条件,他们才能够行动。而现在日本关东军根本没有勇气去进攻苏联了,他们已经完全被苏军打怕了。 日本和英美的冲突 日本是个缺乏资源的岛国,它国内缺乏各类矿产,石油,橡胶。虽然日本占据了东北,但是其产能并不足够,也不能给日本提供多少资源。在日本陆军和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控制下的东北,并没有给日本带来多大的利润。典型的例子就是鞍山制铁所,当时虽然表面上盈利在一亿日元以上,但是其生产的钢材并不合格,连普通钢板的强度都没有,比高于市面上的装甲钢价格还要贵四倍,而且还是强迫卖给自己国家的企业,美其名曰,爱国钢。如果不买,日本企业家就会遭到暗杀。三井财阀的前社长团琢磨,就是死于暗杀。 不过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虽然让陆军能够和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一起控制东北,让日本的大藏省和海军都无法涉足东北,并且让日本关东军的头头脑脑们捞到了好处。但在实际上却不能解决日本资源匮乏的实际情况,那就是匮乏资源。日本在矿产,石油,橡胶等资源上非常依赖进口。日本就非常依赖从美国购买石油和废钢铁,废橡胶,这些废钢铁经过回炉,就是日本所需的优质钢材了,废橡胶经过提取,也可以为日本弥补橡胶短缺。 然而随着欧战爆发,日本在法国战败后,趁机夺取了法国在亚洲的殖民地。这就让英美非常不满,转而终止了对日本的大多数贸易,一度让日本陷入危机。因为日本自己储备的油料,是不能够供给自己使用,要不了多久,日本就会陷入危机。罗斯福更是直接要求日本退出中国,并终止了和日本有关废钢铁,废橡胶的生意。罗斯福警告日本,如果还不退兵,一意孤行,那么美国将使用最激烈的手段,彻底中断和日本的石油贸易,对日本采取石油禁运。 英美两国,尤其是罗斯福的举动并非没有道理,日本入侵东北时已经引起了各国的不满。因为他们独占了东北的市场,其他国家的货物都无法在这里出售,日本独自赚取了巨额的利润。而当侵华战争彻底爆发时,日本更是将占领区彻底变成了自己的所有物,拒绝了美国货物进入该市场,这就大大激怒了美国。另一方,美国也非常担忧日本在太平洋上实力的扩张,为此美国必须遏制日本。 而对于日本,东南亚有他们所需的资源,而且早已被英美等国建设完成,只要夺取了东南亚,进而攻占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等地,日本就再也不短缺资源,尤其英美在太平洋的力量并没有日本强大,这就让日本对于南进策略非常感兴趣,在日本眼里,攻击东南亚,在太平洋上扩张更为有利,而非远征苏联。 日德之间的矛盾 抛开这些局势问题,日德之间的矛盾也是日本不愿意进攻苏联的原因。事实上,日本加入三国轴心,当时力主加入的是陆军派系,主张北上策略。认为只要击败苏联,资源自然不是问题。而海军则大多数人反对加入,主张南进策略。毕竟日德在一战打过仗,两国交恶过,距离又太远,难以形成战略同盟。当时围绕是否加入的问题,日本陆军和海军闹得不可开交,陆军甚至一度兵围海军省,反对加入的山本五十六也一度住在军舰上,因为陆军很想杀死他。甚至于山本五十六在家里的时候,都要准备一挺机枪自保。 而当时德国在日本发行的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书,则删减了德国原版中第十一章。其中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日本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劣等民族,不过德国可以利用日本,利用它们的才智、执着为德国服务。”换句话,希特勒是看不起日本的,未来他也要征服日本。而陆军的土包子们基本看不懂德文版的《我的奋斗》,但是海军是知道这件事的,故而反对,更为主张南进策略。 事实上,当1939年5月诺门罕战役爆发时,日本原本计划联合德国夹击苏联,以取得对苏作战的胜利,实现其北进计划。然而德国却在8月23日和苏联缔结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就让日本遭到了自己盟友的出卖。这不由得让日本非常沮丧,不得不和苏联签订停战协议,承认自己在诺门罕的失败。尽管后来,日本还是加入了三国轴心,但是陆军的北上策略已经基本破产,海军占了上风,最终实施的也是海军的南进方案。 另一方面, 日本也担忧,如果击败了苏联,德国就会直接进入亚洲,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邻居,并不符合日本的利益。如果德国为了更多资源,深入中国,那么日本陆军断然无法抵抗德国陆军。其最终结果,怕是会被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因此日本宁愿去攻打英美,也不愿意和德国联合,攻打苏联。毕竟,日本不希望,在打败苏联之后,德国成为他们新的强敌。 结语 事实上,从一开始日本就不愿意,也不想帮助德国击败苏联,这对于他们毫无利益可言,甚至于要有巨大的危险。而轴心国本身,就是一个各怀鬼胎的同盟,如何能指望他们,真正的联合起来呢?所以日本不进攻苏联,是正常的,因为德国和日本谁都没有真的把对方当做盟友,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二战往事:内幕大揭秘》 《太平洋战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唐朝为什么用了50年才灭掉高句丽?原因是什么?下一篇:日军在整个长衡会战期间总伤亡人数多少 为什么有误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