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三国时吴蜀两国的「 ”平分天下”计划:将魏国一分为二 三国时吴蜀两国的「 ”平分天下”计划:将魏国一分为二 一人一半

导语:三国时期,吴、蜀就有“平分天下”的计划:魏一分为二,一人的文字资料不到一半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家快来看看。导读:公元229年,三国历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耐心爆棚的吴王孙权,终于敢于称帝了;另一件则是蜀国与吴国达成了「 ”平分天下”的盟约,约定将来攻灭曹以后,吴蜀平分天下,瓜分其地。两国的关系从此开始开始了「 ”蜜月期”。 《三国志·后主传》所载:「 ”是岁,孙权称帝,与蜀约盟,共交分天下。

三国时期,吴、蜀就有“平分天下”的计划:魏一分为二,一人的文字资料不到一半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家快来看看。

导读:公元229年,三国历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耐心爆棚的吴王孙权,终于敢于称帝了;另一件则是蜀国与吴国达成了「 ”平分天下”的盟约,约定将来攻灭曹以后,吴蜀平分天下,瓜分其地。两国的关系从此开始开始了「 ”蜜月期”。 《三国志·后主传》所载:「 ”是岁,孙权称帝,与蜀约盟,共交分天下。” 在《「 ”遥领州”制度:是三国皇帝们的画饼,还是另类的「 ”股权激励”?》中,我们谈到了「 ”遥领州”制度,而这一回,吴蜀看起来做得更加「 ”出格”:攻灭曹魏是连影子都没有的事情,但他们两国却已经提前把瓜分曹魏的计划做好了。 吴蜀两国究竟想怎么瓜分魏国,这个盟约签订后又给两国关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吴蜀平分天下 一、「 ”平分天下”的背景 1、吴蜀关系彻底破裂 公元214年是刘备与孙权关系的转折之年。 本来寄人篱下的刘备,不仅占有了荆州的一半,还拿下了益州,一时间成为可以与孙权扳手腕的实力派。 力量对比的变化,打破了双方关系的平衡。孙权按照二人先前的约定,「 ”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 诸葛瑾去成都见刘备索要荆州,最后空手而归。刘备一句「 ”吾方图凉州 ,凉州定 ,乃尽以荆州与吴”就把他打发了。 刘备画像 孙权大怒,单方面任命了桂阳、零陵、长沙三郡太守,并让他们前去接管各郡,结果自然遭到了关羽的武力驱逐,荆州形势立马剑拔弩张。 而后,双方几乎大打出手,孙权派吕蒙攻取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另派鲁肃屯驻巴丘抵御关羽。 刘备得知后,马上领兵驰援荆州。就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刘备得知曹操已经兵临汉中,怕益州有失,只得与孙权议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吴 ,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蜀。 吕蒙剧照 然而,虽然孙刘两家暂时和解,但这是一份双方都不满意的合约: 一方面,孙权「 ”全据长江”的战目标略还是没能实现;另一方面,刘备也因签了「 ”城下之盟”而大为窝火。 所以,这份合约也终究没能给两家带来持久的和平。接下来,就发生广为人知的一幕:孙权偷袭荆州,全据长江,而刘备为夺回荆州,兵败夷陵,双方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2、双方关系重归于好 在吴蜀两国关系逐步恶化的过程中,在外交上非常老道的孙权,为了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屡屡向曹魏示好。曹操在世时,他曾经「 ”先笺与曹公 ,乞以讨羽自效。”,随后袭杀了关羽,并将首级送到了洛阳。 曹操死后,曹丕篡位称帝,孙权立马上表称臣表示支持,魏吴两国明确了君臣关系。 但是,孙权并非真心降曹,他深知吴蜀两国「 ”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面对蜀国大军来攻时,他曾一面向曹丕称臣示好,一面又致书刘备说: 「 ”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 荆州大小孰与海内? 俱应仇疾 ,谁当先后? 若审此数 ,易于反掌。” 关羽雕像 孙权言下之意,无论是吴国还是蜀国,最大的威胁都是魏国,双方之间的内耗,必然没有好结果。正因为他有这样的认识,才使吴蜀两家重结盟好成为可能。 夷陵之战后,孙权派遣使者到白帝城与刘备讲和,并在其去世时安排特使吊丧,双方的关系开始逐步恢复,但孙权仍然脚踏两只船,对吴蜀是否能恢复原来的同盟关系不置可否。 最先破冰的是蜀汉使臣邓芝,他见到孙权时,义正言辞的说: 「 ”大王今若委质于魏 ,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 ,下求太子之内侍 ,若不从命 ,则奉辞伐叛 ,蜀必顺流见可而进 ,如此 ,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 邓芝认为,吴蜀两国,人杰地险,进可以取天下,退可以保三分。但如果孙权要向魏国进献质子,则必受制于人,将来难免被魏国讨伐,到那时蜀国也顺江而下伐吴,吴国必亡。 邓芝这番话,让孙权最终下了与魏国断交的决心,重新与蜀国联盟。 孙权剧照 而后,两国又将同盟关系落实到了行动上。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年中,陆逊在石亭大败魏国大司马曹休。诸葛亮乘势又出兵陈仓,进行了第二次北伐。 至此,吴蜀两国关系不仅全面修复,正式达成同盟协议也已万事俱备。 二、吴蜀如何「 ”参分天下” 公元229年,孙权终于走上帝位。消息传到蜀国时,举国上下一片哗然。要知道,蜀汉以继承东汉正统自居,但现在不仅曹丕称帝了,就连东吴孙权也来凑热闹,于是乎许多人建议刘禅跟吴国断交。 但诸葛亮显然不这么看,他说:「 ”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 ,我之北伐 ,无东顾之忧 ,河南之众不得尽西 ,此之为利亦已深矣。” 从大局出发,蜀汉不光不能与之绝交,还应该继续巩固联盟关系。于是,诸葛亮派出了卫尉陈震,前往武昌庆贺孙权登基。 孙权画像 在武昌,陈震代表蜀国与吴国签订了「 ”参分天下”的协议:「 ”权乃参分天下,以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 也就是说,对于魏国所占据的北方9个州,吴国和蜀国各平分得4州,对于首都所在的司州,两国以函谷关为界,各得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三国地图上常见到的「 ”雍州”,不在吴蜀两国瓜分的范围之内的。这是因为,雍州的设立是在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当时东汉朝廷仍被李傕、郭汜所把持,因而吴蜀两国并不承认雍州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 ”司州”的划分。汉武帝时,其管辖范围为: 「 ”三辅、三河诸郡,其界西得雍州之京兆、扶风、冯翊三郡,北得冀州之河东、河内二郡,东得豫州之河南、弘农二郡。” 从地理位置上看,在分割司州时,最东边的洛阳必属东吴,而蜀汉向来以「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理想,所以长安必须要给蜀才公平。而函谷关历来是关内、关外的重要分界 点,所以,吴蜀才以函谷关为界,两大都城洛阳、长安双方各得一个,但在司州划分上,显然蜀国更占便宜。 司州 三、「 ”平分天下”的影响 吴蜀两国约定平分曹魏国土,除了划分了以后的势力范围以外,还就双方的权力义务达成了一个长达400字的行动纲领,约定双方: 「 ”戮力一心 ,同讨魏贼......若有害汉 ,则吴伐之;若有害吴 ,是汉伐之......各守分土 ,无相侵犯 ,传之后叶 ,克终若始。” 从此,两国才真正抛开了新仇旧恨,成为了共同进退的同盟关系。吴蜀两个相对弱小的国家,互成掎角之势,使魏国时刻处于两面受敌的不利境地,其统一天下的进程被大大延缓。 而也正是在这之后,吴蜀两国才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超长「 ”蜜月期”。 三国州郡地图 1、联合行动 在行政上,两国按照势力范围划分,开始大搞「 ”遥领州”建设,比如孙权将幽州牧、徐州牧、兖州牧、青州牧等封了个遍,同时还把封在蜀国地盘上不友好的「 ”遥领官”取消掉了,以示对刘禅的尊重。关于「 ”遥领州”制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往期文章「 ”遥领州”制度:是三国皇帝们的画饼,还是另类的「 ”股权激励”?。 在军事上,《三国志·朱然传》记载:「 ”嘉禾三年,权与蜀克期大举”,公元234年,吴蜀两国联合展开了最大一次伐魏军事行动:诸葛亮兴兵10万,出斜谷与曹魏对峙于渭南。几个月后,孙权命陆逊屯兵夏口,孙韶进兵广陵、淮阳,而他则自领大军兵围合肥。 只不过,结果是诸葛亮病逝于军中,退回汉中;而吴军遇到瘟疫,也主动撤退。 孙权与诸葛亮剧照 2、经受考验 诸葛亮去世后,吴国为防止魏国乘虚而入,马上在吴蜀边界增兵。当然,孙权此举目的并不单纯,一是为了防魏国;二是可以在蜀国不济时,趁火打劫。 刘禅也不甘示弱,他马上往白帝城增兵,同时派大臣宗预出使吴国,协调两国关系。 孙权问宗预:「 ”东之与西 ,譬犹一家 ,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 ,何也?” 孙权此问,显然是恶人先告状。而宗预则不卑不亢,回答说:「 ”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 ,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孙权听完,哈哈大笑,又派大臣是仪回访,两国之间的紧张得以解除。 而多年以后,当宗预再次完成出使任务回国时,年老的孙权拉着宗预的手,含泪说:「 ”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 ,今君年长 ,孤也衰老 ,恐不复相见! ”依依惜别之情,无异于一对挚友,亦可见两国关系之融洽。 孙权雕像 3、再度联手 孙亮即位后,吴国权臣诸葛恪起兵20万大举伐魏,同时邀请姜维一起出兵。姜维当即答应,率兵数万出汉中,从西路进攻曹魏。 只是,最终诸葛恪在合肥大败,而姜维也因粮草不济而退兵。这是继孙权与诸葛亮联手后,吴蜀两国又一次大规模联合行动。 4、至死方休 公元263年,魏国大举伐蜀。刘禅马上派人向吴主孙休求援。孙休派出丁奉等多路人马营救蜀国。而当邓艾天降神兵,突然攻到成都城下时,刘禅又动了逃亡吴国的心思。 但谯周却劝说:「 ”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他的意思是,魏国能吞并吴国,而吴国无法吞并魏国,如果是称臣投降,与其投降吴国,还不如现在就向魏国投降,何苦要来第二回呢? 刘禅于是采纳了谯周的意见,向魏国投降,蜀国灭亡。从公元229年开始,一直到公元263年,吴蜀两国长达30多年的「 ”蜜月期”宣告终结。 刘禅剧照 结语:在魏国强大的情况下,吴蜀两个弱国竟然已经早早盘算好了将来如何瓜分魏国的疆土,这不仅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还显得有些滑稽。 但从另一个方面讲,正是两国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合作「 ”愿景”,并为了自己可以看得见的奋斗目标而开始有了实际行动时,吴蜀两国的关系才算真正稳固起来。直到三国时代的尽头,两国一直睦邻友好、未起刀兵。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发饰 清朝服饰之:清代妇女发饰下一篇:古代哪些人当过车骑将军?车骑将军职位什么时候取消掉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