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25岁烈士长眠四川50年 25岁烈士长眠四川50年 78岁哥哥含泪拿出弟弟军帽 「 ”瞒了母亲一辈子”

导语:25岁的烈士在四川睡了50年,78岁的哥哥含着泪掏出弟弟的军帽。以下文字资料《我骗了我妈一辈子》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重庆巫溪的向永召,有一个「 ”神秘”的木头箱子,宝贝似的,不能给别人看。 箱子是母亲的陪嫁,放在二楼储藏间门口,几十年过去,保存得极好。 储藏间是家里的「 ”禁地”,孩子们不能打闹,更不允许随意搬动箱子。「 ”外公的箱子里有什么?”孩子们好奇,缠着向永召要个答案。

25岁的烈士在四川睡了50年,78岁的哥哥含着泪掏出弟弟的军帽。以下文字资料《我骗了我妈一辈子》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

重庆巫溪的向永召,有一个「 ”神秘”的木头箱子,宝贝似的,不能给别人看。 箱子是母亲的陪嫁,放在二楼储藏间门口,几十年过去,保存得极好。 储藏间是家里的「 ”禁地”,孩子们不能打闹,更不允许随意搬动箱子。「 ”外公的箱子里有什么?”孩子们好奇,缠着向永召要个答案。他总说:「 ”里面有外公最宝贵的东西。” 「 ”最宝贵的东西”,其实是个小包袱,白色粗布缠裹、系紧,两个拳头那么大。把包袱两端的活结打散,一层层揭开,显露在外的,赫然有十几样物件。「 ”军帽一顶、笔记两本、像章七个......” 78岁的向永召一看到它,就忍不住落泪。 包袱最外层的白布已经泛黄发皱,4行黑字清晰可见,「 ”交巫溪县,革命委员会收。广元7811部队,向永高遗物。” 1969年,向永召的二弟向永高,怀揣一颗爱国心,应征参军。入伍仅六个月,因炮弹爆炸牺牲,时年25岁。 向永高牺牲后,部队把他的15件遗物寄到家里,向永召妥帖收好,珍藏了50年。 弟弟的遗体在哪里?向永召不知道,他曾试图寻找,但没有结果。向永召认命了,他守着这些遗物,就好似守着弟弟,遗憾被弥补了几分。 2019年11月6日,是向永召一生中值得纪念的一天。在这一天,通过今日头条推送的消息,向永召在生命的暮年,见证了一场奇迹——他找到了弟弟的安葬地。 向永召第一次在外人面前打开箱子,咔嚓,锁开了,他掩埋在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思念,也随之苏醒。 「 ”你二叔找着了?” 这是一个周二的下午,46岁的胡涛带小儿子看完病,正在回家的路上。 医院离家有点远,胡涛全神贯注开了快一个小时,有些疲惫。停好车,胡涛的手机突然响了,是出门在外的妻子打来的,说有记者要来采访自己岳父。胡涛有些摸不着头脑。采访?他来不及细问,赶紧往家赶。 一开门,胡涛吓了一跳,客厅「 ”乌泱泱”的,全是人!带队的是镇政府李主任,他迎了上来,逐一向胡涛介绍:「 ”这是记者、这是志愿者、那边是武装部的……”紧接着,李主任说明来意,他们是来采访向永高烈士的哥哥,向永召。 这场拜访,源于今日头条发布的一条寻亲信息,「 ”重庆巫溪籍烈士向永高长眠广元市烈士陵园,静待亲人”。信息被精准推送到巫溪当地。看到消息后,重庆头公益寻人服务团队的志愿者很快在当地行动起来,以烈士的籍贯地为圆心,四处走访,最后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查阅资料,找到了关键线索。 「 ”向永高”这个名字,胡涛并不陌生,他常听岳父提起。这个人正是岳父的二弟。 「 ”老爹,二叔的墓地找到了,就在四川广元烈士陵园!”向永召上了年纪,耳朵背得厉害,他侧头仔细听,还是没听明白。胡涛俯身在他耳边,重复说了好几遍。「 ”墓地”「 ”四川”,向永召听到几个词。 他反应过来,急声问道:「 ”你二叔找着了?” 「 ”找到了!” 向永召没有想到,在他有生之年,竟然还能收到关于弟弟的消息。他一时说不出话来,脸上的表情显露出内心的不平静,他的嘴角挤出点微笑,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被记者问到二弟的事迹时,向永召沉默了一会儿,打开了那个箱子。 「 ”为国家出份力” 1944年,向永高出生在四川巫溪凤凰公社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里。 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和大他四岁的哥哥相伴长大,兄弟俩感情极好。家里穷,父母养活四个孩子不容易,更别提花钱送他们上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兄弟俩很早就开始接过父亲肩上的重担。 向永高和大哥向永召,自小形影不离。他们一起下地种田、照顾弟弟妹妹,默契十足。长到十几岁时,向永高看起来更像是哥哥,他身材更高,体型更壮。原本,向永高会和父兄一样,娶妻生子,一生扎根在这片黄土地里。 命运的改变出现在他25岁这年。征兵的消息从县里下发到村庄,已经相好对象、即将成婚的向永高报了名。这个决定,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不明白,安生日子不过,为啥非要去当兵。 只有大哥支持向永高的选择,「 ”年轻人,都想出去闯闯,为国家出份力!”向永召是村干部,思想进步,理解弟弟的做法。如果他不是家中的长子、顶梁柱,他也想去参军。 带着哥哥的期望和梦想,向永高顺利通过选拔,入了伍。 25岁的向永高,第一次走出小村庄,跟着部队,去了离家600余公里的地方:四川广元,他换上绿军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7811部队75分队的一名普通士兵。 「 ”我和向永高是老乡,到了部队又分到同一个营,很有缘分。”冉从学老人,和向永高同年入伍,连队相近,两个人经常见面。勤奋好学,是向永高留给战友最深的印象。繁重的训练之余,识字,是向永高最上心的事。向永高非常用功,经常捧着书向战友请教。他一字一句地跟读,熟练后,再拿出草稿纸誊抄。 一支钢笔,令向永高犯了难。他是干农活的好手,无论多沉的农具,都能扛得动、用得灵,但他却拿不好钢笔,滑溜溜的,落在纸上,是一串七扭八歪、大小不一的字迹。 他屏气凝神地写,一面写满了,再翻到背面继续: 「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对于向永高来说,部队,是他人生新的起点。他奋力的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可惜天不遂人愿,噩运,渐渐笼罩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几个月后,随着演习训练中炮弹的爆炸声,向永高的梦,碎了。 「 ”他咋不回家呢?” 1969年9月27日,向永召不愿提起这个日子。9月的巫溪,阴天居多,偶尔还会下雨。向永召从地里干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觉得不对,太安静了。 父亲在客厅里,怀里抱着个白布包袱。旁边站着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拿着一张纸,正在念上面的字,「 ”棉衣一套,棉帽一顶,单军衣一套,棉鞋一双......” 向永召起初以为,这是弟弟寄回家的东西,但越听越觉得心惊。他不敢去想最坏的那个可能,直到听到最后一句:「 ”向永高遗物,15样东西已查清,请查收。”向永召懵了,那颗夺走他弟弟生命的炮弹,仿佛穿越时空,在他的脑海中炸响。 向永召大哭一场,他自责、后悔,是他亲手把弟弟送进部队,他不能原谅自己。 承受丧子之痛的老父,没有怪任何人,这是二儿子自己的选择。为了宽慰大儿子,他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从今起,二儿子的遗物由老大保管;二是儿子牺牲的消息,一定要瞒着妻子,不能让她知道。 向永召都做到了。母亲身体不好,早年伤了眼睛,看不见东西,向永召找出母亲陪嫁的木头箱子,轻轻把弟弟的遗物放进去,绝不在母亲面前拿出。 「 ”你弟弟咋不写信回来?他咋不回家呢?”二儿子离家在外,母亲总惦念着。向永召用弟弟不识字、部队任务重等理由,为他可怜的母亲,编织出一个个善意的谎言。 这一瞒,就是母亲的一辈子。上世纪90年代初,向永召相继送走了父母。生死见惯,他的眼泪都流尽了。随着年纪的增长,梗在心头的苦痛,似乎开始消减。向永召添了个习惯,一到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他都要把二弟的遗物,从箱子取出,一件件拿给女儿、女婿看。 「 ”这是你二叔留下的东西,他那么年轻,还没成家就走了。”向永召翻来覆去地说。他不识字,分不清哪张纸是遗物清单,哪张纸是弟弟的笔记,他统一叠好,仔细夹在书里,最后笼起白布,用力扎紧两端。 五十年过去,纸张毫无磨损,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向永高当年伏案学习的身影,仿佛在眼前浮现。 「 ”最宝贵的东西” 胡涛和妻子结婚20余年,算是向家的半个儿子。他很了解岳父,「 ”二楼的箱子放着老爹最重要的东西,他一拿出二叔的遗物,就是要开始讲往事。”胡涛明白,这是岳父未解的心结。 向永高去世后,家人只收到一个通知和一包遗物,却不知道他具体的埋葬地点。向永召曾试图寻找过,但家里条件差,他也从没出过远门,实在是没有办法。当地习俗讲究「 ”落叶归根”,只要想到弟弟漂泊在外,向永召心里就不是滋味。为了有个寄托,每到清明节,向永召都会买回一大摞纸钱,让女儿写上弟弟的名字,希望他的英灵安息。 2019年11月4日,今日头条公益寻人项目和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广元市烈士陵园合作,帮助在陵园安葬、长期无人祭扫的烈士寻找亲人。向永高就是其中一位尚未联系到亲属的烈士。 在巫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凤凰镇镇政府以及当地志愿者的合作下,今日头条发布的向永高烈士的寻亲信息,终于找到了「 ”家”。第一次得知弟弟的安葬地,向永召很激动,「 ”没有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还有人记得他!” 这是今日头条「 ”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2018年7月启动以来,找到的第700位烈士亲人。 向永召打开了箱子,拿出二弟的遗物。语录、军帽、像章……看着这些他珍藏了一辈子的「 ”最宝贵的东西”,过去的一幕幕在眼前闪现。 参军、噩耗、眼泪,记忆定格在1969年3月的那一天。年轻的向永高穿着军装、戴着军帽,踏上了从军的路途。之后再也没能回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雍正王朝央视 唐国强、张丰毅“四爷”之争下,《雍正王朝》整个剧组差点大换血下一篇:孙权左右逢源缓称帝 孙权左右逢源缓称帝 东吴使臣向曹丕说了六个字 诠释其雄才大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