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荀子臣道翻译 荀子臣道翻译 求《荀子 臣道》的翻译

导语:荀子陈道翻译,求荀子陈道翻译。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寻找《荀子·陈道》的译本安排或指定。纵向:同“锔”,前沿。将军:“享受”,享受。盛:通过“成功”,取得成果。如果用了坚持正义的朝臣,那么朝廷就不会有失偏颇;劝谏、受苦、辅佐、匡正的人如果被信任,君主的过错不会长久;如果用勇敢强大的勇士,那么敌人就不敢兴风作浪;边境上的大臣们一旦安顿下来,边境就不会失守了。所以,明智的

荀子陈道翻译,求荀子陈道翻译。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

寻找《荀子·陈道》的译本

安排或指定。纵向:同“锔”,前沿。将军:“享受”,享受。盛:通过“成功”,取得成果。如果用了坚持正义的朝臣,那么朝廷就不会有失偏颇;劝谏、受苦、辅佐、匡正的人如果被信任,君主的过错不会长久;如果用勇敢强大的勇士,那么敌人就不敢兴风作浪;边境上的大臣们一旦安顿下来,边境就不会失守了。所以,明智的君主喜欢联合他人一起工作,愚蠢的君主喜欢独处;英明君主推崇贤者,以用才享功,愚君则妒贤畏才,埋没功业。惩办忠臣,赏奸犯科,叫做昏庸,这就是夏杰、商周灭亡的原因。

求荀子对陈道的翻译

[原文]民臣论:有国务大臣者,篡臣者,立功者,圣臣者。内亏使人,外亏使距离难;人不亲,诸侯不信;不过乔敏婷说,善于博取好感也是国务大臣;关于不忠,一方面是为了赢得百姓的名声好,另一方面是不公平公正,另一方面是朋党胜过了周,他们就是篡位者。内足使人,外足使人难分,民亲之,士信之,忠则王,民爱不知倦。你一方面可以尊敬君主,另一方面可以热爱人民,用政令教育人民,像影子一样被惩罚。你要遇变而死,越大声越好,推班收誉,等待误导,把音乐做成形象,做圣人。

故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强,用篡臣者危,用态臣者亡。态臣用则必死,篡臣用则必危,功臣用则必荣,圣臣用则必尊。故齐之苏秦、楚之州侯、秦之张仪,可谓态臣者也。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孟尝,可谓篡臣也。齐之管仲、晋之咎犯、楚之孙叔敖,可谓功臣矣。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谓圣臣矣。是人臣之论也,吉凶贤不肖之极也,必谨志之而慎自为择取焉,足以稽矣。 【译文】臣子的类别:有阿谀奉承的臣子,有篡夺君权的臣子,有建功立业的臣子,有通达圣明的臣子。对内不能用他来统一民众,对外不能用他去抵御患难,百姓不亲近他,诸侯不信任他,但是他灵巧敏捷能说会道,善于从君主那里博得宠幸,这是阿谀奉承的臣子。上不忠于君主,下善于在民众中骗取声誉,不顾有利于公家的原则和普遍适用的道义,拉党结派互相勾结,把封锁蒙蔽君主、图谋私利作为自己的主要事务,这是篡夺君权的臣子。内足可用他来统一民众,外足可用他来抵御患难,民众亲近他,士人信赖他,上忠于君主,下爱护百姓而不懈怠,这是建功立业的臣子。上能尊敬君主,下能爱护百姓,对政策法令和教育感化,他如影随形马上给下民作榜样,应付突发事件、对待事变,他就像回声一样敏捷迅速,推论类似的事物、综合对照同类的东西,用这种方法来对付变化无常的情况,他的举措处处能成为准则榜样,这是通达圣明的臣子。 所以,任用通达圣明的臣子就能称王天下,任用建功立业的臣子就会强盛,任用篡权的臣子就会危险,任用阿谀奉承的臣子就会灭亡。阿谀奉承的臣子被任用,那么君主一定会丧命;篡权的臣子被任用,那么君主一定会危险;立功的臣子被任用,那么君主一定会荣耀;圣明的臣子被任用,那么君主一定会尊贵。齐国的苏秦、楚国的州侯、秦国的张仪,可以叫做阿谀奉承的臣子。韩国的张去疾、赵国的奉阳君、齐国的孟尝君,可以叫做篡夺君权的臣子。齐国的管仲、晋国的咎犯、楚国的孙叔敖,可以称为建功立业的臣子了。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太公,可以称为通达圣明的臣子了。以上这些就是臣子的类别,它是预测国家安危与辨别君主贤不贤的标准,君主一定要谨慎地记住它,并慎重地亲自选用大臣,这足可用作参考的准则了。 【原文】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逆命而利君谓之忠,逆命而不利君谓之篡。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智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 故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所尊厚也,而暗主惑君以为己贼也。故明君之所赏,暗君之所罚也;暗君之所赏,明君之所杀也。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平原君之于赵,可谓辅矣;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 故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谏、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爪牙之士施,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故明主好同而暗主好独;明主尚贤使能而飨其盛,暗主妒贤畏能而灭其功。罚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暗,桀、纣所以灭也。 【译文】服从君主的命令而有利于君主叫做顺从,服从君主的命令而不利于君主叫做谄媚;违抗君主的命令而有利于君主叫做忠诚,违抗君主的命令而不利于君主叫做篡夺。不顾君主的荣辱,不顾国家的得失,只是苟且迎合君主、无原则地求取容身,以此来保住自己的俸禄、去豢养结交自己的党羽,这种人叫做国家的奸贼。君主有了错误的谋划、错误的行为,国家将危险、政权将灭亡,这时大臣、父兄中如果有人能向君主进呈意见,意见被采用就好,不被采用就离去,这叫做劝谏;如果有人能向君主进呈意见,意见被采用就好,不被采用就殉身,这叫做苦诤;如果有人能联合有智慧的人同心协力,率领群臣百官一起强迫君主、纠正君主,君主虽然不服,却不能不听从,于是就靠此消除了国家的大忧患,去掉了国家的大祸害,结果使君主尊贵、国家安定,这叫做辅助;如果有人能抗拒君主的命令,借用君主的权力,反对君主的错误行为,因而使国家转危为安,除去了君主蒙受的耻辱,功劳足够用来成就国家的重大利益,这叫做匡正。 所以劝谏、苦诤、辅助、匡正的人,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大臣,是国君的宝贵财富,是英明的君主所尊敬优待的,但愚昧的主子、糊涂的国君却把他们看作为自己的敌人。所以英明的君主所奖赏的人,却是愚昧的君主所惩罚的对象;愚昧的君主所奖赏的人,却是英明的君主所杀戮的对象。伊尹、箕子可以称为劝谏了;比干、子胥可以称为苦诤了;平原君对于赵国来说,可以称为辅助了;信陵君对于魏国来说,可以称为匡正了。古书上说:“依从正确的原则而不依从国君。”说的就是这种人啊。 坚持正义的臣子得到进用,那么朝廷就不会偏邪不正;劝谏、苦诤、辅助、匡正的人受到信任,那么君主的过错就不会延续很久;勇猛有力的武士被使用,那么仇敌就不敢兴风作浪;边境上的大臣安置好了,那么边境就不会丧失。所以英明的君主喜欢团结别人共事,而愚昧的君主喜欢孤家寡人、独行其是;英明的君主推崇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而享有他们的成果,愚昧的君主忌妒贤德的人、害怕有才能的人而埋没他们的功绩。惩罚自己的忠臣,奖赏自己的奸贼,这叫做极其昏庸,这就是夏桀、商纣灭亡的原因。 【原文】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事中君者,有谏争无谄谀;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挢拂。迫胁于乱时,穷居于暴国,而无所避之,则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以为成俗。《诗》曰:“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此之谓也。 恭敬而逊,听从而敏,不敢有以私决择也,不敢有以私取与也,以顺上为志,是事圣君之义也。忠信而不谀,谏争而不谄,挢然刚折,端志而无倾侧之心,是案曰是,非案曰非,是事中君之义也。调而不流,柔而不屈,宽容而不乱,晓然以至道而无不调和也,而能化易,时关内之,是事暴君之义也。 若驭朴马,若养赤子,若食餧人,故因其惧也而改其过,因其忧也而辨其故,因其喜也而入其道,因其怒也而除其怨,曲得所谓焉。《书》曰:“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此之谓也。 【译文】侍奉圣明君主的,有听从而没有劝谏苦诤;侍奉一般君主的,有劝谏苦诤而没有奉承阿谀;侍奉暴君的,有弥补缺陷除去过失而没有强行纠正。被逼迫、受挟制地生活在混乱的时代,走投无路地住在暴君统治的国家,而又没有办法避开这种处境,那就推崇他的美德,宣扬他的善行,不提他的罪恶,隐瞒他的失败,称道他的长处,不说他的短处,把这些作为既成的习俗。《诗经》上说:“国家有了重大政令,不可把它告诉别人,否则就会危害自身。”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恭敬而又谦逊,听从而又敏捷地执行命令,不敢再根据私利去决断和选择,不敢再根据私利去给予或剥夺别人的爵位,把顺从君主作为自己的志向,这是侍奉圣明君主的适宜原则。忠诚守信而不阿谀,劝谏苦诤而不谄媚,果断刚强,思想端正而没有偏斜不正的念头,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这是侍奉一般君主的适宜原则。调和却不随波逐流,温柔却不低头屈从,宽容却不和君主一起胡乱妄为,用最正确的原则去启发君主而没有不协调和顺的,那就能感化改变君主暴虐的本性,时时把正确的原则灌输到他心中去,这是侍奉暴君的适宜原则。 侍奉暴君就像驾驭未训练过的马,就像抚养初生的婴儿,就像喂饥饿的人吃东西一样,所以要趁他畏惧的时候使他改正错误行为,趁他忧虑的时候使他改变过去的行为,趁他高兴的时候使他走入正道,趁他发怒的时候使他除去他们的怨愤之心,这样就能处处达到目的。《尚书》上说:“服从命令而不违背,暗暗规劝而不懈怠;做君主的就会明智,做臣子的就会谦逊。”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原文】事人而不顺者,不疾者也;疾而不顺者,不敬者也;敬而不顺者,不忠者也;忠而不顺者,无功者也;有功而不顺者,无德者也。故无德之为道也,伤疾、堕功、灭苦,故君子不为也。 【译文】侍奉君主却不合君主的心意,是因为不积极;积极了却不合君主的心意,是因为不恭敬;恭敬了却不合君主的心意,是因为不忠诚;忠诚了却不合君主的心意,是因为没有功绩;有了功绩却不合君主的心意,是因为没有品德。所以,没有品德如果成为一种德行,就会伤害积极、毁掉功绩、掩没苦心,所以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 【原文】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道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若周公之于成王也,可谓大忠矣;若管仲之于桓公,可谓次忠矣;若子胥之于夫差,可谓下忠矣;若曹触龙之于纣者,可谓国贼矣。 【译文】有头等的忠臣,有次一等的忠臣,有下等的忠臣,有国家的奸贼。用正确的原则熏陶君主而感化他,是头等的忠诚;用道德来调养君主而辅助他,是次一等的忠诚;用正确的主张去劝阻君主的错误却触怒了他,是下等的忠诚;不顾君主的荣辱,不顾国家的得失,只是苟且迎合君主、无原则地求取容身,以此来保住自己的俸禄、去豢养结交党羽的,这是国家的奸贼。像周公对于周成王,可以说是头等的忠诚了;像管仲对于齐桓公,可以说是次一等的忠诚了;像伍子胥对于夫差,可以说是下等的忠诚了;像曹触龙对于商纣王,可以说是国家的奸贼了。 【原文】仁者必敬人。凡人非贤,则案不肖也。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人不肖而不敬,则是狎虎也。禽兽则乱,狎虎则危,灾及其身矣。《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故仁者必敬人。 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若夫忠信端悫而不害伤,则无接而不然,是仁人之质也。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礼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喘而言,臑而动,而一可以为法则。《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此之谓也。 【译文】仁德之人必定尊敬别人。一般说来,一个人不贤能,那就是没有德才的人。别人贤能却不去尊敬他,那就是禽兽了;别人没有德才而不去尊敬他,那就是如同戏弄老虎一般。人如禽兽就会胡乱妄为,戏弄老虎就会十分危险,灾难就会落到他身上了。《诗经》上说:“不敢空手打老虎,不敢光脚把河渡。人们只知这一点,不知其他有害处。要害怕啊要小心,要像面临那深渊,要像脚踩那薄冰。”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讲究仁德的人必定尊敬别人。 尊敬别人有一定的原则:对贤能的人就景仰地尊敬他,对没有德才的人就畏惧地尊敬他;对贤能的人就亲切地尊敬他,对没有德才的人就疏远地尊敬他。尊敬是一样的,实际内容却是两样的。至于那忠诚守信正直老实而不伤害人,那是对待所有的人都这样的,这是仁德之人的本质。以忠诚守信为本体,以正直老实为纲纪,以礼义为规范,以伦理法律为原则,稍微说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诗经》上说:“不犯错误不害人,很少不成为表率的。”说的就是这种人。 【原文】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不过也。小人反是。 【译文】恭恭敬敬,就是礼节;协调和谐,就是音乐;谨慎小心,就是利益;斗殴发怒,就是祸害。君子喜爱礼节、音乐、利益,谨慎小心而不斗殴发怒,因此各种行动都不会失误。小人就与此相反。 【原文】通忠之顺,权险之平,祸乱之从声,三者非明主莫之能知也。争然后善,戾然后功,出死无私,致忠而公,夫是之谓通忠之顺,信陵君似之矣。夺然后义,杀然后仁,上下易位然后贞,功参天地,泽被生民,夫是之谓权险之平,汤、武是也。过而同情,和而无经,不恤是非,不论曲直,偷合苟容,迷乱狂生,夫是之谓祸乱之从声,飞廉、恶来是也。传曰:“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壹。”《诗》曰:“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此之谓也。 【译文】使忠诚不至壅塞而达到通畅,改变危险的局面而达到安定,祸乱必伴随迎合君意、随声附和而来,这三种情况不是英明的君主是不能明白的。向君主谏诤然后才能有利于君主行善,违背君主的意志,然后才能为君主建立功勋,豁出生命而没有私心,极其忠诚而公正,这叫做使忠诚畅通无阻而达到顺从,信陵君类似于这种人了。夺取君权然后才能实行道义,杀掉君主然后才能实现仁德,君臣交换位子然后才能做到有操守,功业与天地并列,恩泽施加到广大民众,这叫做改变危险的局面而达到安定,商汤、周武王就是这样的人。君主错了却还和他齐心,只是无原则地附和君主,不顾是非,不讲曲直,苟且地迎合君主以求得容身,迷惑昏乱而狂妄无知地追求生活享受,这叫做祸乱必伴随迎合君意随声附和而来,飞廉、恶来就是这种人。古书上说:“有了参差才有整齐,有了委曲才有顺从,有了不同才有一致。”《诗》云:“接受小法与大法,以身作则成为各国的表率。”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求墨子《绝望的生活》和荀子《陈道》两种译本

原文:我闻夏,人端正天命,放下天命。帝降邪,公丧师。

译文:我听说夏朝的人伪托天命,对下面的人传播天命说:上帝讨伐罪恶,因而消灭了他的军队。 原文: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 译文:服从命令而不违背,暗暗规劝而不懈怠;做君主要明智,做臣子要谦逊。

“是建立在它的人民的辛勤劳动之上,而不是敌人的危险之上,所以它的国家是富裕的,它的士兵是强大的。”“国富民强”中的“和”是什么样的关系

“和”是连词,表示并列

你什么意思,泽贝·晟敏?

感谢上帝的恩典:感谢上帝的恩典和恩典

温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最能说明此种效果。 功参天地,泽被生民:功绩达到与天地比肩,恩惠遍及百姓

翻译:一点都不后悔。事情会无怨无悔的停下来,有必要成为必需品

【原文】萧、林曰:“好!我想问一下。”

孙卿子曰:“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故,制号1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2舍收臧,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无欲将而恶3废,无急胜而忘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孰4而用财5欲泰6:夫是之谓五权7。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8。凡受命于主而行三军,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则主不能喜,敌不能怒,夫是之谓至臣。虑必先事而申9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战如守,行如战,有功如幸,敬谋无圹10,敬事无圹,敬吏无圹,敬众无圹,敬敌无圹,夫是之谓五无圹。慎行此六术、五权、三至,而处之以恭敬无圹,夫是之谓天下之将,则通于神明矣。” 【注释】1.号:《易·涣·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周礼·春官·大祝》:“辨六号。”郑玄注:“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又《夏官·大司马》:“读书契,辨名号之用。”郑玄注:“号名者,徽识所以相别也。乡遂之属谓之名,家之属谓之号。”《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这里用为名称、称谓之意,实指为国家之名称。 2.处:《左传·文公十八年》:“德以处事。”《孟子·公孙丑下》:“则未有处也。”《荀子·臣道》:“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这里用为治理、办理之意。 3.恶:《诗·郑风·遵大路》:“无我恶兮,不寁故也!”《老子·二十章》:“美之与恶,相去若何?”《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孟子·公孙丑上》:“无盖恶之心,非人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集韵·莫韵》:“恶,耻也。”这里用为羞耻、羞愧之意。 4.孰:《礼记·内则》:“宁孰谏。”《荀子·不苟》:“兼权之,孰计之。”《战国策·齐策》:“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商君书·更法》:“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这里用为缜密,仔细,周详之意。 5.财:《易·泰·象》:“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孟子·公孙丑下》:“无财,不可以为悦。”《荀子·非十二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荀子·天论》:“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杨倞注:“财,与裁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财,假借为裁。”这里用为“裁”之意。〔裁〕:《淮南子·主术》:“取民则不裁其力。”高诱注:“裁,度。”《楚辞·惜誓》:“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王逸注:“裁,制。”《尔雅·释言》:“裁,节也。”郝懿行义疏:“裁者,制也。”《国语·吴语》:“王曰:‘越国之中,富者吾安之,贫者吾予之,救其不足,裁其有余,使贫富皆利之。”这里用为节制、节度、度量之意。 6.泰:《易·泰·辞》:“泰,小往大来,吉,亨。”《诗·小雅·巧言》:“昊天泰幠,予慎无辜。”《管子·事语》:“帷盖不修,衣服不众,则女事不泰。”郭沫若等集校引尹桐阳云:“女事,女工也,一曰女红。泰,通也。”《论语·子路》:“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广雅·释诂》:“泰,通也。”这里用为通畅、通达之意。 7.权:《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班固《东都赋》:“萧公权宜从拓其制。”这里用为权宜、变通之意。 8.至:《逸周书》:“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以常为慎…上贤而不穷,哀乐不谣,民知其至。”《孟子·离娄上》:“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荀子·不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荀子·正论》:“夫是之谓视形势而制械用,称远近而等贡献,是王者之制也。”这里用为准则之意。 9.申:《书·太甲》:“伊尹申告于王。”《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诗·大雅·假乐》:“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尔雅·释诂下》:“申,重也。”这里用为重复,一再之意。 10.圹:通“旷”。《管子·七法》:“不失天时,毋圹地利。”《汉书·韦玄成传》:“五世圹僚,自我节候。”这里用为荒废之意。 【译文】孝成王、临武君说:“好,请问怎样当将领?” 荀子说:“智慧莫过于放弃疑虑,行为莫过于不出错误,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事情做到没有后悔就行了,成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制定称谓政令,要严密并有威慑力;庆贺奖赏刑罚,要必然地讲信用;办理馆舍收藏财物,要周密并牢固;迁徙举事进退,要安全并稳重,要迅疾并快速;侦察敌人观察变化,要秘密并深入,要分析并验证;遇到敌人决定战斗,必然要用自己所明了的情况来定,不要用自己所怀疑的情况来定。这就称之为六种方法。没有想要将领而又羞愧于废止的,没有急于胜利而又忘记失败的,没有威慑内部而又轻视外面的,没有只见到利益而又不顾其危害的,凡考虑事情想要周详而且用裁度并想要通达,这就称之为五种权宜变通的方法。所以不接受领导命令的情况有三种:可以杀死他,但不可以使他去坚守不完备的阵地;可以杀死他,但不可以使他去攻击不能取胜的敌人;可以杀死他,但不可以使他去欺侮百姓。这就称之为三种准则。凡是接受领导的命令而统率三军,三军得到安定,百官得到安排,各种事物都走上正轨,那么领导的夸奖不能使他喜悦,敌人的行动不能使他发怒,这就称之为是有准则的将领。思虑必然先要在事情发生以前重复地以恭敬的态度,慎重地对待结局如同对待开始一样,结局与开始都一样慎重,这就称之为最大的吉祥。凡百事的成功,必然在于恭敬地对待;而百事的失败,必然在于轻慢地对待。所以,恭敬胜过怠慢那就吉祥,怠慢胜过恭敬那就灭亡;计划胜过欲望那就顺利,欲望胜过计划那就凶险。作战如同守卫,行动如同作战,有功劳就如同侥幸。敬重谋略不荒废,敬重事业不荒废,敬重办事人员不荒废,敬重大众不荒废,敬重敌人不荒废。这就称之为五种不荒废。慎重地行为于这六种方法、五种权宜变通、三种准则,而且对待处置以恭敬不荒废的态度,这就称之为天下无敌的将领,那就会通达于神明了。” 荀子臣道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代王刘恒 汉文帝刘恒到底有多幸运 白捡一个皇帝之位下一篇:战太平 天京保卫战太平军单是洋枪洋炮就是清军的十倍 最后为何会是战败的下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