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古代攀登者的高海拔征战之路:人数和海拔上的刷新不断改写着历史 古代攀登者的高海拔征战之路:人数和海拔上的刷新不断改写着历史

导语:古代攀登者高空搏击之路:人数和海拔刷新不断改写历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 中华大地广袤万里,腹地深处的重山险岭与激流天险在先秦战争史上一直就充当着各战略要地的天然屏障。随着汉朝一统华夏山河,于是东方南方的茫茫大海、西部耸立天际的雪域高原、西北部的万里荒漠就成了这个东方大国的最新壁垒。 自汉朝时候起,这样的雪域

古代攀登者高空搏击之路:人数和海拔刷新不断改写历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 中华大地广袤万里,腹地深处的重山险岭与激流天险在先秦战争史上一直就充当着各战略要地的天然屏障。随着汉朝一统华夏山河,于是东方南方的茫茫大海、西部耸立天际的雪域高原、西北部的万里荒漠就成了这个东方大国的最新壁垒。 自汉朝时候起,这样的雪域高原就成了我国西部边界的一部分 不过,这样的天然壁垒同时也对汉帝国抵御匈奴和进一步对外扩张造成了新的禁锢,在「 ”孤立匈奴”的战略思想下,汉朝皇帝们启动了穿凿西域的壮举,先后有张骞、班超等人立马横刀于中亚大地之巅,还有王然予、柏始昌等人也在汉武帝通大夏的路途上「 ”岁十余辈”多次登上了青藏高原。 从纬度分布来看,我国青藏高原的「 ”雪线”基本在海拔4000米左右,而在河西走廊的祁连山地区,雪线海拔则处于4400~5400米之间。根据史书里以上「 ”攀登者”们多次翻越雪山的记载,他们曾多次征服五千米左右海拔应属常态之举。 汉代使臣们的穿凿西域之路,高海拔从来都不是远交近攻的天然屏障 为避免匈奴跟西域其他国家结盟,倡导自秦相张仪、范雎的「 ”远交近攻”就成了汉朝国策。自汉武帝时期开始,汉朝就不断往西派遣使者通达西域诸国,漠北丝绸之路、青藏高原及川西地区都留下过汉使们的大量足迹。 漠北丝绸之路有的不仅是沙漠,更有雪域高原 我国史籍惜字如金,里面对这些汉使们的记录虽只有只言片语,但通过他们的出行方向及路线、再结合我们对当代地理的认知,汉朝「 ”穿凿西域”的路途有多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即便借助当代的交通工具,要重走他们的昔日路线也绝非易事。 由此可见,早在汉代起,我国使者们就已克服了高海拔造成的天然屏障,对他们来说,翻越数千米高山只是「 ”出使途中的一段路「 ”而已,实在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 我国历史上首开此创举的人当属张骞无疑。在张骞前往大月氏的途中,他们就需要翻越葱岭一带的雪山主峰,一路上只能依靠甘父「 ”穷急射禽兽给食”。我们今日已无从得知张骞翻越的是具体哪座雪峰,不过就帕米尔高原平均5000~5500米的海拔来看,张骞需克服的高海拔必不会在五千米以下。 张骞无疑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攀登者 帕米尔高原本是《山海经·大荒西经》里所载用以擎起西天的「 ”不周山”,因张骞采野葱治病又名「 ”葱岭”。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如此描述:「 ”东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春夏飞雪,昼夜飘风”,据此描述,这正是五千米以上海拔特有的自然现象。 汉武帝派柏始昌等人寻找「 ”通大夏”之路时,他们自蜀中出发、花了十几年时间朝西北、正西、西南多个方向各走了二千余里,其中往雅州方向的一路「 ”往北有氐”。「 ”氐”就是先秦时期的古藏民,汉朝时已自松潘高原迁居到青藏高原,海拔均在四千米以上,柏始昌等人「 ”西进二千里”需克服的高海拔困难也是不小的,而他们仅是普通汉人而已。 汉武帝「 ”通大夏”之路上经过的青藏高原 在高海拔面前,横劈雪岭崇山的唐军将士个个都成了伟大的攀登者 相对于汉朝,唐代往西域方向拓展得更深、更广,踏足雪域高原的就不仅只有数十使臣,更有上万精锐将士了!《旧唐书·高仙芝列传》里记载,「 ”小勃律国王为吐蕃所招,妻以公主”,于是唐玄宗派高仙芝率「 ”马步万人”前去教训这不听话的国家。 高仙芝大军「 ”自安西行十五日至拨换城,又十余日至握瑟德,又十余日至疏勒,又二十余日至葱岭守捉,又行二十余日至播密川,又二十余日至特勒满川......「 ”,绕口令似的行程记录其实也难以完整体现此次进军的路途遥远。 高仙芝教训小勃律国的这场战争就是历史上让西方人乍舌的「 ”连云堡之战”,发生在唐天宝六年;在高仙芝之前,唐军曾三次无功而归,唯有高仙芝这大唐战神,不但在此战中创下了高海拔军事行动的奇迹、而且麾下将士个个在此战中成了伟大的「 ”攀登者”! 兵抵连云堡之前,必须先翻越背后那样的高海拔雪山 小勃律国位于今日的巴控克什米尔一带,是一个印度人建立的国家,四周山地海拔均在四千米以上;而连云堡在高海拔冰川与雪山的环抱之下,高仙芝大军必须先渡过一条冰河、翻越4600米的「 ”坦驹岭山口”才能抵达城下,而且连云堡里还有八九千守军。 针对冰河日泛夜冻的特点,高仙芝大军于天明时分成功渡河,竟然「 ”人不湿旗,马不湿鞯”,随即不知用何方法翻越了高海拔的坦驹岭冰峰、奇迹般陈兵连云堡城下。 关于这场战争的具体过程,大家可以去翻阅史书,我这里想说的是,高仙芝的这次高海拔军事行动,在世界战争史上恐怕只有汉尼拔和拿破仑能与之相提并论,而阿尔卑斯山的平均海拔只有3000米、与青藏高原显然不在一个级别上。如此说来,参与「 ”连云堡之战”的唐军将士,哪个不都是伟大的攀登者? 「 ”马不湿鞯”虽属夸张,高仙芝大军无疑是巧妙渡过了冰河 清代最后的藩属国荣光,同样来自一次艰苦卓绝的高海拔征战 《清史稿》里也曾以「 ”六战六捷,杀敌四千”记述了乾隆时期一场收复「 ”后藏”的战争,这里说的「 ”后藏”就是廓尔喀。廓尔喀是十八世纪时建立的一个高原国家,位于今天尼泊尔一带。 1788年和1791年,廓尔喀军曾两次入侵西藏,虽然只是抢了点财物而已,不过对主权脸面极为敏感的乾隆帝哪能放任如此行径?于是他派了得力干将福康安率军前去平伏。 福康安的那次进军「 ”后藏”也是一万兵马,行军路线从北京到山西再到青海、穿越整个青藏高原后再跨过喜马拉雅山进入尼泊尔......光是看到如此行程,今日自驾西藏的人都觉得吃不消了吧?而在当时,清军是纯粹依靠骑兵完成了整个行程、从吉隆口岸一带海拔高达五六千米的地方抵近廓尔喀首都阳布城。 今日的吉隆口岸 清军如神兵般降临,屡战屡败的廓尔喀国王不得不求和臣服大清,成了清朝的一个藩属国。这段藩属历史自乾隆时期一直延续到1908年,最后在英国的压力下才停止了向清朝朝贡,被称为大清「 ”最后的藩属国”。廓尔喀人历来骁勇善战,他们只会臣服于强者、勇士,而且一旦臣服就铁了心一般;廓尔喀与清朝之间的这段藩属历史,无疑书写着落寞大清的最后荣光,多难得、多忠心的一个友邻国家呀! 当然,清朝的对外关系自鸦片战争后就充满着屈辱,之所以在这里提及福康安的这段征战也是从纯军事角度而言:如此长距离的高海拔征战、对手又是如此强悍的廓尔喀军队,历史难道没因此被刷新过? 我们难以想象当时的清军是如何完成这一征程的,不过非常肯定的一点就是,这支清军绝对是当时世上罕见的优秀「 ”攀登者”之一! 吉隆一带的雪山,福康安清军正是从这里进入尼泊尔 红军翻越长征路上的重重雪山,彻底改写了我国近代革命战争史 红军「 ”翻雪山过草地”的事迹当代人都比较熟悉了,不过对于他们具体翻越过哪些雪山,估计这又成了一个历史话题,毕竟在当时的艰苦环境下,红军队伍确实难以对此进行精确的记录。 根据后来的多次考证,1935年红四方面军曾先后翻越了「 ”红军棚子”、又相继翻越了虹桥山、巴郎山、鹧鸪山,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翻越夹金山之前。 后来的「 ”翻雪山过草地”指的多是夹金山,这其实已大大简化了对红军翻越雪山的描绘,真正的长征历程是远比那些描述艰难复杂得多的,夹金山也许只是「 ”翻雪山”过程的一种代称。 红军翻越夹金山的历史照片 据老红军回忆说,红军在翻越夹金山时也遭遇了「 ”皑皑白雪”,其实跟前面四座雪山相比,垭口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本是「 ”小弟”一个,而且当时是六月份,川西雪山的雪线应在4000米之上,红军遭遇的也许是天气骤变带来的飘雪。 六月份翻越雪山,从季节上看本应是困难最小的,不过骤变天气带来的飘雪却给红军带来了更大困难,因为新雪尚未夯实、更容易在山坳中形成各种陷阱与塌方。红军翻越这样的雪山其实比坚硬的「 ”永久冰川”更为危险,这也给「 ”红军翻雪山”添上了更多悲壮色彩、改写近代的那场革命战争史,代价无疑是极其巨大的! 当代攀登者,攀登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挑战性活动项目 上述「 ”征服高海拔”的历史都有着各种现实原因,所有「 ”攀登者”们或许都是被动的,他们也想不到自己能够克服大自然带来的种种困难。不过到了当代,「 ”攀登”已成为了象征某种人类精神的体育项目,无论是否具有政治背景,它都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共同挑战运动。 回顾过去,曾参与古代相关事件的使者们将士们哪会想到这是一种「 ”征服大自然”的行动?正如史书里描述的那样,「 ”行十五日、又十余日、又二十余日”,翻越雪岭绝域只是一段「 ”路途”,而非一种「 ”挑战”。 假如我们都能视各类挑战为人生路上寻常的一段「 ”路途”,世界上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逾越的? 「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慈禧太后这一爱好太烧钱 慈禧太后这一爱好太烧钱 大清国库也撑不住 难怪清朝要灭亡下一篇:龙陵历史 龙陵历史

文章评论